诸葛恪是谁

Posted 都尉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恪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恪是谁

2、历史人物 诸葛恪是一个怎样的人

诸葛恪是谁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孙D被杀后,孙休下诏将诸葛恪依礼改葬。

才思敏捷

诸葛恪身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O广额,大口高声。少有才思,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及长,英才卓越,超逾伦匹。令孙权大为欣赏。成年后,即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向太子孙登待讲道艺,并为宾友,为左辅都尉。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诸葛恪弱冠后即被拜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成了太子的宾友。后来,诸葛恪又从中庶子转任左辅都尉。 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罢大笑,便命诸葛恪依次给大家斟酒,斟到张昭面前,张昭先已有了几分酒意,不肯再喝,对诸葛恪说:“这样的劝酒恐怕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礼节。”孙权说:“你能否让张公理屈词穷,喝下这杯酒?”于是诸葛恪反驳张昭:“吕尚年九十,依然高举白旄,手持兵器,指挥部队作战,还没有告老退休。如今军队上的事,将军您跟在后边;聚会饮宴的事,将军您总被请到前面,这还不够尊敬老人?”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后来蜀国有使者到来,群臣集会。孙权对蜀国使者说:“这个诸葛恪很喜欢骑马,回去告诉诸葛丞相,为他的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诸葛恪当即跪在孙权面前拜谢,孙权感到奇怪,问他:“马还没有到为何就当面称谢呢?”诸葛恪说:“蜀国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马厩,如今有了旨意,好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谢呢?”这类表现诸葛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的事还有很多。

孙权觉得他不同凡响,想考察他的能力,任命他为代理节度,掌管部队的粮食供应,但这个工作往来文书繁琐,他不太喜欢。

平定山越

诸葛恪曾多次要求自己领兵平定居于丹阳山上的山越人,诸葛恪认为丹阳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以前虽也在那里征发过兵众,但征的不过是边缘县分的平民,很少有深远腹地的人。想去把那里的兵员全部调发出来,并说,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万人。朝中官员议论纷纷,都认为丹阳地势险阻,地形四通八达,那里的百姓自制兵器,崇尚习武,出山就为强盗,朝廷出兵征讨就躲回山中不见踪影,自汉朝以来就无法管制,当时的人皆认为不太可能,连父亲诸葛瑾亦认为不会成功,更说:“恪儿不会使诸葛家兴盛,反而会令家族遭受灾祸。”

诸葛恪剧照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由于诸葛恪坚称他必会成功,于是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拨给他手执り的骑兵三百人,授官仪式完毕后,孙权还特意命令摆好仪仗,兴作鼓吹,引导簇拥者他回家。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发放公文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命令各郡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随后,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不与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新谷无收,旧谷食尽,因饥馑而被迫出山归降。诸葛恪下令:“山民扬弃恶习,接受教化,应当安抚。迁到外县的山民,官府不得随便怀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遗,过去横暴为恶,如今困迫无路,只好出山,心仍存异志,准备伺机为乱,臼阳县长胡伉知他心思,把他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了“不得拘禁山民”的教令,将其斩首。山民听说胡伉被杀经过,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大家出山,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大批山民扶老携幼,纷纷归降。三年后,诸葛恪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和预期的完全相同,他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

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绩,派尚书仆射薛综赴军慰劳,拜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诸葛恪请求率兵在庐江皖口屯田。他到皖口后,派轻兵袭击舒县,俘获该县百姓,然后回军。诸葛恪还向远处派遣侦察人员,察看道路和险要关隘的形势,想要攻取寿春。孙权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同意。

受诏辅政

公元243年(赤乌六年),魏将司马懿欲攻诸葛恪,孙权想发兵接应,可望气者说不利于出兵,于是让诸葛恪移守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公元245年(赤乌八年),诸葛恪得知丞相陆逊对自己有意见,便写信给他(诸葛恪与陆逊书),讲述不能求全责备,应以大局为重。不久,丞相陆逊去世,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

公元251年(赤乌十四年),孙权久病,而太子孙亮年纪还小,便命令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

公元252年(神凤元年),孙权病危,又召集诸葛恪、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以及侍中孙峻处理身后事。第二天,孙权去世。孙弘平时与诸葛恪不和,害怕以后受制于他,便封锁孙权去世的消息,想矫诏除掉他。诸葛恪闻知,杀死孙弘,发布孙权死讯,为之治丧。孙亮即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民众无不高兴。诸葛恪每次外出,都有很多人引颈相望,想一睹其风采。

东兴大捷

同年,诸葛恪在东兴征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左右依山各筑城一座。派留略、全端分守东、西两城,各带兵千人,自己则率兵返回建业。魏国认为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魏大将军司马师想借孙权新亡,吴国政局不稳之际乘机攻吴。十二月,司马师发兵攻南郡(今湖北荆沙)、武昌(今鄂州),并令安东将军司马昭为监军;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率步骑七万攻东兴,欲毁坏大堤。诸葛诞提议三路进军伐吴,由王昶、毋丘俭为诱敌各攻打南郡、武昌;诸葛诞与胡遵为主主力,率兵七万架浮桥攻东兴。 吴军情告急,诸葛恪亲自率领四万援军到东兴。并命冠军将军丁奉与吕据、留赞、唐咨等作前锋,攀山西进,因山路狭窄而缓慢前进。丁奉亲率三千人赶往,下山后改坐舟楫顺水而下,两日到达东兴并占据徐塘。因天降大雪,胡遵等人喝酒而毫无戒备。丁奉率本部人马轻装突袭魏军营垒,吕据等部也相继到达。魏军见状便惊恐慌而逃,因争渡浮桥超载而断,落水及互相践踏的死者皆有万人,魏将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遇溺,丘俭、王昶等得知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并留下大批军需物资,被吴军缴获。吴主孙亮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并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 。东兴之战获胜后,诸葛恪有轻敌之心。

新城兵败

公元253年(建兴二年)春,诸葛恪又要出兵伐魏。大臣们认为国力不支,军士疲惫,一致劝阻。诸葛恪不听,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晓喻众人。文中诸葛恪举出古今事例,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不乘此时伐魏,将留下长远的遗憾。大臣们明知诸葛恪强词夺理,但形格势禁,一时无人敢再劝阻。丹杨太守聂友与诸葛恪素有交情,写信劝阻,诸葛恪把自己写的文章送给聂友,并在后面题字说:“你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没有看到长远大局,仔细看看我的文章,你就会明白了。”

同年三月,诸葛恪不顾众人反对,征发二十万人伐魏。吴地百姓骚动,诸葛恪开始失去民心。诸葛恪欲先到淮南炫耀武力,驱略百姓。有部将劝他:“如今引军深入,敌人领地里的百姓一定会逃走,恐怕士兵辛苦而收获很小,不如停下来包围新城。新城被围困,敌人的救兵一定会到来,那时再设法进攻,一定会有大的收获。”诸葛恪采纳了这个计谋,于五月回军包围新城。魏牙门将张特率三千人拒守新城,苦战月余,士卒病亡战死者过半。但吴兵仍不能攻克。诸葛恪督师强攻,城池将陷。张特行缓兵之计,向吴军伪降,乘夜修补城防工事,继续死守。吴军士卒疲劳,加上天热和饮水等原因,士卒们患腹泄、脚气病的已经达半数以上,死的伤的随处可见。各营军官所报病人数目越来越多。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诸葛恪认为军官们说假话,扬言要把他们杀掉,于是谁也不敢再去汇报。

诸葛恪自知攻魏失策,又以攻城不下为耻,怒形于色。将军朱异提了点不同看法,诸葛恪大怒,立夺其兵权;都尉蔡林屡次献策,诸葛恪都不采纳,于是他策马投魏。魏国知吴军疲病,于是命司马孚、丘俭趁势率军急进,合击吴军。诸葛恪被迫率兵撤退,土卒受伤染病,流落于道路,有的倒地添沟,有的被魏军捕获,存亡忿痛,大呼小叫,而诸葛恪却安然自若。诸葛恪率军在江渚住了一个月,后又想到浔阳去屯垦,直等朝廷召他回去的诏书一封接一封地送来,他才慢悠悠地领兵返回。从此,百姓对诸葛恪大为失望,怨恨的情绪产生。同年八月,诸葛恪回到建业,当即召来中书令孙嘿,厉声喝叱:“你们怎么敢随意滥发诏书?”孙嘿噤若寒蝉,惶惧退出,告病辞官。诸葛恪检点名录,把自己出征后选曹奏准任命的各级官员,一律罢免,重新选任。此后,诸葛恪愈治威严,动不动就对人横加责备,进见他的人,个个屏息敛气。他还改换宿卫人员,用他亲近的人来担任,并命令部队整装待发,想进攻青州、徐州。

失败受诛

孙峻想与诸葛恪争权,便利用诸葛恪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的机会,说他想制造叛乱。同年十月,孙峻和吴主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前一天晚上,诸葛恪精神烦躁不安,通宵不寐,而且,家中数有怪异,因此内心疑虑。到要朝见时,诸葛恪停车宫门之外,逡巡未入。孙峻此时已在帷帐内埋伏了士兵,担心诸葛恪不按时进来,事情败露。于是,出来迎着诸葛恪说:“假如您的身体不舒服,可以以后再来朝见,我去禀告陛下。”想以此来试探诸葛恪。诸葛恪说:“我会尽力进去朝见的。”这时,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偷偷写条子给他,上面写着:“今日宴会布置不同寻常,恐怕会有变故。”诸葛恪看到后准备返回,在大门处遇到太常滕胤。诸葛恪说:“我突然腹痛,不能入见了。”滕胤不知孙峻的计划,对诸葛恪说:“陛下自从您回来就没见到您,今日设宴请您,您已到了门口,应当尽力入见。”诸葛恪犹豫了一会儿,又返回去了,带剑上殿,向吴主行礼入坐。侍者端上酒来,诸葛恪迟疑不饮。孙峻说:“你的病未痊愈,应当有经常服用的药酒,可自己取出来喝。”喝着自己带来的酒,诸葛恪的心情这才安定下来。酒过数巡,吴主孙亮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脱掉长衣,换上短装,出来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诸葛恪惊起,欲拔剑,尚未出鞘,而孙峻的刀已经接连砍下。张约从旁边砍孙峻,伤了他的左手,孙峻也随手砍断了他的右臂。时卫士皆冲上殿来。孙峻说:“要杀的是诸葛恪,如今他已经死了。”于是命令刀剑入鞘,把宫殿打扫干净,继续饮酒。诸葛恪死时五十一岁。

诸葛恪长子为诸葛绰,是骑都尉,先前因与鲁王串通获罪,被诸葛恪毒杀。次子诸葛竦,为长水校尉;幼子诸葛建,为步兵校尉,听说诸葛恪被杀,车载其母而逃。孙峻派人于白都追杀了诸葛竦,诸葛建欲北投魏国,行数千里后,被追兵所抓。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都被杀。

早前已有童谣说:“诸葛恪,芦苇单衣篾钩落,于何相求成子合。”成子合反语是石子冈,石子冈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钩落就是皮带的饰物,民间称为“钩络带”。诸葛恪果然被苇席裹身,竹篾当钩钩在腰间,抛尸在石子冈。临淮人臧均上表收葬诸葛恪,孙亮、孙峻听从,并吩咐下属找诸葛恪尸体安葬 。

家族成员

长辈

父亲:诸葛瑾

叔父:诸葛亮、诸葛均

兄弟

诸葛融

子嗣

诸葛绰,诸葛恪长子,骑都尉,因与鲁王孙霸交往,被诸葛恪以毒酒杀害。

诸葛竦,长水校尉,诸葛恪被杀后被孙峻手下刘承追杀,于白都被杀。

诸葛建,步兵校尉,诸葛恪死后与母亲向魏国逃走,中途被逮捕,被诛杀。

历史人物 诸葛恪是一个怎样的人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之子,他小的时候身材肥胖,但是才智过人,以神童著称于世。

  比如说,有一次孙权召集了大臣们,并派人牵了一头驴子来,驴子的头上贴了一个长长的标签,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大字。“子瑜”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的字,见到这头驴子,诸葛恪就知道了,孙权这是在嘲笑自己父亲的脸很长,就像驴子一样呢!诸葛恪向孙权提了一个请求,他请求孙权给他一支笔,并允许他多增加两个字。孙权很大方的答应了他,最后诸葛恪在诸葛子瑜后面加上了“之驴”,在场的人都笑着夸他聪明,孙权也就顺着坡下来,把这头驴子赏赐给了诸葛恪。

  还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最近都玩些什么,我怎么见你保养得更丰满了些呢?”诸葛恪也没有不好意思,淡定的回答到:“这样说吧,有钱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房子装修得很漂亮,有德行的人往往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就好了。我哪里有贪玩,我只是在努力修养我的品德。”

  孙权又问:“那你和诸葛亮比谁更厉害呢?”诸葛恪说:“自然是我更厉害。”孙权说:“为什么这样说?”诸葛恪说:“诸葛亮虽然是我的叔叔,辈分长于我,而且很厉害,但是他投靠了昏庸的君主,还甘心替那昏君做事,而我却是为精明能干的君主服务,自然我比较厉害。”

  太子孙登也捉弄过诸葛恪,他曾对诸葛恪说:“诸葛元逊应该吃马屎。”诸葛恪听了也没露出生气的表情,而是对太子说:“那我希望太子能吃鸡蛋。”孙权知道这件事以后就问诸葛恪,别人让你吃马屎,你让别人吃鸡蛋,为什么?诸葛恪回答:“因为在我看来,马屎和鸡蛋没什么不一样,它们都是从同样的地方出来的。”孙权听了哈哈大笑。

  像这样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它们都无不表明了诸葛恪的机智与善辩,所以诸葛恪愈发受到孙权的重用,在东吴的政治地位也与日俱增。

  孙权曾命令诸葛恪接替徐洋掌管部队的粮食供应,诸葛亮听说了以后很是担心,就写了一封信给陆逊,提出自己的担忧,诸葛恪性格疏漏,刚愎自用,若是让他掌管粮食这么重要的东西,实在是很不放心。陆逊和诸葛亮的看法差不多,于是他将这件事告诉了孙权,孙权于是不让诸葛恪管粮食,而是让他领兵打仗。

  诸葛恪不知从哪里得知了陆逊参了他一本的事,他认为陆逊不喜欢他,但还是劝陆逊要以大局为重。随后不久,陆逊病重逝世。几年以后,孙权也病危了,因为太子孙亮年龄还小,孙权不放心,打算找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大臣。大家都觉得诸葛恪堪当大任,可孙权却嫌弃诸葛恪刚愎自用的性格,始终不肯松口,最后一刻他才迫于无奈答应了下来,把除了生杀大权的一切权力以及孙亮都一并托付给了诸葛恪。

  可能是被压抑得久了,突然间失去了压力,诸葛恪迫不及待的想要做出点功绩来,证明自己的确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东兴大战诸葛恪取得了胜利,让他更加骄傲自满了。因此第二年的时候,诸葛恪又将攻魏计划提上了日程。当时很多人都反对诸葛恪攻打魏国,因为吴国的国力经过东兴之战还没有恢复,而且士兵们也疲惫不堪,此时绝不是攻打魏国的好时机。谁知诸葛恪全然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攻魏,最后惨败而归,开始受到国人的怨恨。

  最后,孙峻与诸葛恪争权,利用诸葛恪的坏名声再加上战败的罪责,联合吴主孙亮刺杀了诸葛恪。诸葛恪会落得这个结局,多半是因为性格偏执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性格决定成败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啊!

相关参考

诸葛恪是什么样的人

诸葛恪(公元203--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南),三国时期吴臣,蜀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恪为左辅都尉,是东宫幕

李恪是怎么死的,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是怎么死的

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是怎么死的《武媚娘传奇》中,吴王李恪是被长孙无忌忌惮诬陷致死的。李恪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文韬武略最为出众的一个,母亲是前朝公主杨淑妃,而李恪也算是隋炀帝的后裔。李恪本性心机深沉,有个

李恪简介李世民和如意的儿子李恪是怎么死的

【李恪简介】李世民和如意的儿子李恪是怎么死的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李恪贤能无比,李世民曾多次想要立李恪为太子,可是最终还是立了李治为太子。贤能无比的李恪,年仅39岁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恪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个皇帝的一生想要选择一个非常理想的继承人其实是非常难的,毕竟作为皇子,没有哪一个人的经历能够超过李世民,皇子们都是在襁褓中长大的,深

3年时间,用300仪仗队收服10万人,诸葛亮的侄子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大哥叫诸葛瑾,是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诸葛瑾的大儿子叫诸葛恪,说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有几分相似,是托孤大臣,最后也做到了丞相,并且也曾北伐曹魏。在防御性

3年时间,用300仪仗队收服10万人,诸葛亮的侄子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大哥叫诸葛瑾,是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诸葛瑾的大儿子叫诸葛恪,说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有几分相似,是托孤大臣,最后也做到了丞相,并且也曾北伐曹魏。在防御性

元恪是怎么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北魏宣武帝元恪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D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八位皇帝,499年―515年在位。太和七年(483年),元恪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

诸葛亮的老婆是谁

诸葛亮的老婆是谁?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最全资料  众所周知,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奇才是举世知名,但其实真正厉害的还是诸葛亮背后的老婆。传说中,诸葛先生的一些天下之策,都出自于这位诸葛亮的老婆,诸葛亮到底是如

诸葛亮的妻子是谁

诸葛亮的妻子是谁?  诸葛亮结交的一位很特别的朋友,名叫黄承彦。他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了这门婚

诸葛亮后人是谁

三国演义中讲到诸葛亮有一子,名瞻字思远。诸葛瞻十七岁时娶公主为妻,以后不断升迁,诸葛瞻精通书画,记忆力强,加上蜀汉人士怀念诸葛亮,于是偏爱诸葛瞻,使他的名声有些名过其实,后来诸葛瞻统领朝政,因黄皓专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