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孙策以玺借袁兵的典故

Posted 典故

篇首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孙策以玺借袁兵的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孙策以玺借袁兵的典故

2、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徐奕简介

揭秘孙策以玺借袁兵的典故

孙策以玺借袁兵

孙策以玺借袁兵这里的玉玺是指大汉的传国玉玺,当年群雄讨伐董卓时,孙策的父亲孙坚率先打入洛阳,在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一个宝盒,其中正是传国玉玺。这时出现许多抢夺传国玉玺的人,孙策的弟弟孙权认为,玉玺不过是一块招致灾祸的石头不要也罢。但孙坚不舍得抛弃玉玺,为了保住玉玺从而丧命,这时玉玺才到了孙策手里。

孙策剧照

孙坚死后孙策走投无路腹背受敌,暂时投靠了袁术,几年后遇到周瑜,此时周瑜欲与孙策成大事。由于孙策的才华及背景,在战役中帮袁术屡立战功,还有了“小霸王”的称号。袁术不愿放孙策离去,但是却对孙策缺乏信任。于是孙策与周瑜商量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袁术梦寐以求的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

果不其然,当孙策向袁术献上玉玺时袁术就丧失了理智,当场就同意了,借了孙策几千精兵。孙策毫不犹豫带着向袁术借的兵马火速赶往了自己的老家江南,向袁术借的这几千精兵为以后孙策创建的吴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吴国发展成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开端。

以上就是我个人理解的孙策以玺借袁兵这个典故的由来,现在这个典故多用于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告诫后人不要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要学会取舍。不要吝啬付出,不要害怕失去,要明白很多事情,放弃也是一种回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孙策不死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江东的著名武将,在三国时期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九,人称“小霸王”。孙策不仅勇武过人,还有一定的谋算韬略,在武力收复江东各郡之后,还大胆启用智士能臣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日益繁荣。很多三国迷都曾感慨,如果孙策不死,那么,三国的历史必然会被改写。

影视剧新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剧照

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若论两军对垒,争夺天下,你不如我;若论选贤任能,守护基业,我不如你,看在父亲和我创业艰难的份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对此很多人深以为然,但是从史料上全面来分析,孙策的这番话是非常谦虚的,甚至是很明显为了鼓励孙权而说的,其实还隐隐表现出担心孙权会因父兄的光环备受压力,甚至放弃、堕落。

历史上的孙策不仅能征善战,17岁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军功,胸有韬略,《三国志》中更是评价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由此可见,孙策毫不逊色孙权,也是知人善任,能够安邦定国的,堪称是集文治武功之大成者。

如果孙策能够继续开拓江东大业,那么江东的发展将不可限量,甚至于后期最为强大的魏国都难与之争锋。孙策少年雄心,一定不甘心死守江东,必然会以为父报仇之机,夺取荆州,占据兵家必争之地,并逐步谋图中原,甚至直指曹操都,而最终的胜负恐怕也很难料定。所以,如果孙策不死,甚至只要再多活十年,恐怕就没有所谓的三分天下,孙刘结亲联合抗曹了。

孙策图片

孙策是汉末乃至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武将,无论是是历史书籍、野史故事,还是影视作品都对孙策有着很多的记录和描绘,甚至还有一些画像、图片直接勾勒出了一代武将的雄姿风采。孙策,字伯符,吴郡(现在的浙江)富春人,他孙坚的长子,孙权的长兄,人称“小霸王”。

孙策图片

孙策的父亲孙坚在袁术的命令下攻打荆州刘表,不幸中箭身亡,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忍辱负重,继续在袁术帐下效命。后来,孙策以父亲孙坚意外获得传国玉玺为质,以为父报仇为名向袁术借兵,并彻底脱离了袁术,带领一众旧部横扫江东,并最终统一了江东。但可惜的是,孙策在收复江东后的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治身亡,死时只有二十六岁。

历史上,孙策图片不多,大多为手执武器的站立像,或者是征战杀敌的骑马像,但无论哪种图片,首先都肯定了孙策的长相,孙策长相英俊,风流倜傥,与周瑜并称于世,周瑜叫“周郎”,孙策叫“孙郎”,可见其举止风流。另外,人们对于孙策的认知都是基于他在战争中的表现而来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图片都是孙策的戎装像,鲜有便装的图片,更没有和妻子大乔一起的图片。

孙策堪称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少年英雄,大业未成却含恨而逝,不仅留下了娇妻幼子和刚刚起步的孙吴帝业,更是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惋惜。

新三国孙策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重要将领,更是孙吴势力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孙策,字伯符,祖籍吴郡富春,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富阳。孙策的父亲是孙坚,弟弟是孙权,在三国演义中,孙策被称为“小霸王”。在老版的《三国演义》中,对孙策这个人物的介绍是比较少的,很多观众对他印象也不深,但是在新三国中,孙策的戏份比重极大的增加了,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了。

新三国孙策剧照

新三国孙策的出场次数是明显增加的,根据新三国剧迷的统计,孙策在新三国中隆重出场7次,分别在第四集、第七集、第十五集、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六集、第二十八集和第三十二集,而在老版三国中,孙策只有四场重头戏。

新三国保留了老版三国中所有的孙策戏份,又丰富和增加了一些新的戏份,比如子承父业、玉玺换兵、会合周瑜、大战太史慈、邂逅大小乔、怒斩于吉、临终托孤等等,新三国孙策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孙策继承父业,广纳贤士,带领父亲旧部所向披靡,称霸江东,新三国中对于孙策的英雄豪气和坚毅果敢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相对于老版三国,孙策的形象斯文有余,勇猛不足,可能是因为演员的关系,孙策的“小霸王”之气并不充分,尤其是他有些骄傲自负、独断专行,甚至刚愎自用的表现,不是很明显,反而是儒将之风更加突出一些。

孙策厉害吗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和一方诸侯,他子承父业,统一江东,为孙吴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孙策厉害吗?他有多厉害呢?

影视剧新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剧照

历史上曾流传着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第三句的“孙”指的就是小霸王孙策,可见孙策厉害吗?孙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将之一,更是排名第九的猛将,着实挺厉害的。

虽然影视剧中,孙策的戏份不多,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孙策确实一个狠角色。孙策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奋勇沙场。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横扫江东。他对外重用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后来又收服太史慈,对内他重用张昭、周瑜,创下了江东的统一霸业。曹操曾评价孙策为:“狮儿难与争锋也!”袁术也曾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由此可见孙策也是厉害的。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心有韬略,但是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更为致命的是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江东初定,孙策不听劝谏,醉心于外出狩猎,且自负勇武不屑于护卫侍从,被人偷袭刺杀,含恨而终。

他临终前将东吴交给了弟弟孙权。孙策死后被孙权追谥为长沙桓王,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侯。孙绍死后,孙策的孙子孙奉继任上虞侯,最终却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忌惮和杀害。自此,孙策的嫡亲血脉彻底断绝,而且断绝在了自己的亲侄子手里,实在是让人觉得悲哀和讽刺。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徐奕简介

三国人物

中文名:徐奕

国籍: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东莞(今山东沂水县)

死日期:公元219年

职业:官员

官至:尚书令、谏议医生等

徐奕人物平生

征超历职

徐奕曾经到江东逃亡,孙策以礼聘用他为官,徐奕不愿意,因而改名换姓,身着布衣打扮回到客籍东莞(今山东沂水县)。曹操担负司空时,征召徐奕担负他的帮手仕宦。建安十六年(211年),徐奕侍从曹操西征马超。马超兵败后,曹军返回。

事先关中刚刚被制服,还不是很清闲,曹操留下徐奕担负丞相长史,坐镇治理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人都赞颂他的威望。徐奕厥后转任雍州刺史,又规复为东曹掾。丁仪等人在事先很受宠任,都想法谗谄徐奕,而徐奕的职位一直不为其所动。又出任魏郡太守。

曹操重视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征讨孙权,调任徐奕为留府长史。曹操对他说:“您的忠贞亮节,昔人也不能超过,但轻微过于严重了。曩昔西门豹佩戴皮绳以减缓本身的性急,能以荏弱制止强项的战略,是我们愿望于您的。如今让您统管留守大事,我就不再有后顾之忧。”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受封魏公,竖立魏公国,录用徐奕为尚书,又掌管推举事件,调任尚书令。

(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lishixinzhi.com) 作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征讨汉中时,魏讽等人谋反,中尉杨俊因而被降职,曹操太息说:“魏讽之所以萌发兵变的心机,是因为作为我的虎伥的大臣们没有能停止内奸预防诡计的人。如何能获得像诸葛丰那样的人,让他们替换杨俊呢?”桓阶说徐奕就是如许的人。曹操因而任用徐奕为中尉,手书令文给徐奕说:“曩昔楚国有子玉在,晋文公为此席不安坐;汉代有汲黯在,淮南王刘安因而不敢谋反。《诗经》有‘国度的正派之士’的说法,说的就是您啊!”徐奕担负中尉职几个月后,因病重要求在职,被授任为谏议医生,不久作古。

徐奕汗青评价

曹操:①“君之忠亮,昔人不外也,然微太严。昔西门豹佩韦以自缓,夫能以荏弱制强项者,望之於君也。今使君统留事,孤无复还顾之忧也。”;②“昔楚有子玉,文公为之侧席而坐;汲黯执政,淮南为之折谋。诗称‘邦之司直’,君之谓与。”

傅玄:“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於魏朝。”

陈寿《三国志》:“徐奕、何夔、邢颙贵尚峻厉,为世名流。”

徐奕史籍纪录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徐奕子孙后代

徐奕没有儿子。在徐奕身后,朝廷下诏录用徐奕的族子徐统为郎官,以徐统作为徐奕的后裔。

徐奕墓葬

据《沂水徐氏族谱》纪录:徐奕身后葬在东安城河(沂河)东,进入乡中的贤祠,迄今东车汪庄(现附属沂源县东里镇,改名东长旺村)东南隅江山之间另有徐奕墓。

2008年6月修谱委一行人前往考据,茔地已成果园,但徐奕墓之说广为流传,1955年前后曾在茔地挖出一通汉碑。

相关参考

孙策以玺借袁兵的故事 孙策杀于吉

孙策字什么孙策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大家认识的孙策想必都是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那个形象。但是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有着传奇人生的人物。孙策剧照孙策生在公元一七...

历史军事 揭秘抗战时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记得有文章写过一站堑壕战中法军和德军士兵在堑壕中互相谈话的轶事。然而,我仍然难以想象在那场战争中,中日两国的军人会有类似的交流。直到我看到一段对话,一个叫做斋藤的日军士兵纪录他在湖南前线和一个中国兵的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徐奕简介

三国人物中文名:徐奕国籍: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东莞(今山东沂水县)死日期:公元219年职业:官员官至:尚书令、谏议医生等徐奕人物平生征超历职徐奕曾经到江东逃亡,孙策以礼聘用他为官,徐奕不愿意,因而改

揭秘孙策为什么投靠袁术

揭秘孙策为什么投靠袁术孙策为什么要投靠袁术,因为当时形式所迫,孙策在自己父亲去世的悲痛情况下,投靠袁术加上自己在江东的地位还不够牢靠,而且当时的袁术在淮南可以说是富甲一方,军事实力也很强,孙策想接袁术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顾曲周郎的故事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

三国东吴奠基人孙策死因大揭秘

孙策死因东割据诸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却英年早逝,逝世时只有二十六岁。关于孙策的死众所纷纭,有说是被刺客所杀,有说是旧疾复发而亡。其实那都是外因,孙策死因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孙策剧照

王玄策以灭一国之功名垂千古,却因间接害死李世民而令人扼腕

玄奘公元645年正月(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历经五万里行程,前后17年的时间,千辛万苦,终于从天竺(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回到唐都长安。他从天竺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䇲佛典非常丰富,共带回佛

王玄策以灭一国之功名垂千古,却因间接害死李世民而令人扼腕

玄奘公元645年正月(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历经五万里行程,前后17年的时间,千辛万苦,终于从天竺(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回到唐都长安。他从天竺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䇲佛典非常丰富,共带回佛

揭秘三国孙策和大乔两人是什么关系

孙策和大乔是什么关系大乔(古语也作大桥)是乔国老乔玄的大女儿,是东汉末年的绝色美女,她与妹妹小乔并称为“江东二乔”。周瑜攻打宛城的时候,得到了大乔和小乔,他自己纳了小乔,并将大乔献给了孙策,自此大乔成

揭秘三国孙策之死和于吉神仙有什么关系?

于吉是谁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有两种说法:(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