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紧随而后是天意还是预谋 光绪含恨而终
Posted 光绪
篇首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后紧随而后是天意还是预谋 光绪含恨而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后紧随而后是天意还是预谋 光绪含恨而终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光绪皇帝去世。就在同一天,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宣统皇帝。慈禧也从皇太后晋升为太皇太后,但是仅仅一天以后,慈禧就撒手人寰。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是扑朔迷离,很多人都认为正值壮年的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这个说法一直无法得到证实。2008年,医学专家们对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的结论是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至于毒杀光绪的人自然就是慈禧太后,这一点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一、慈禧为了自己的身后事,必须除掉光绪
进入1908年夏天以后,慈禧太后就开始卧床不起。自知时日不多的慈禧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其中最重要的一套就是光绪皇帝的态度。要知道光绪皇帝是她妹妹的儿子,光绪从小就被慈禧严格管教,甚至不能见自己的亲生父母。光绪在10多岁时就已经开始不满,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光绪一拳打在了花瓶上。搞得自己的右手鲜血直流,太监们吓得魂不附体。自戊戌政变以后,光绪就一直处于被软禁的状态。在得知慈禧病重以后,光绪的反应不是继续装孙子、询问病情,而是十分的亢奋。光绪毫不掩饰的告诉身边人,自己重掌大权以后,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这些话传到慈禧的耳朵里以后,这个掌握清朝政局长达47年的老女人,能坐得住就活见鬼了。
慈禧不得不考虑自己去世以后,光绪可能出现的报复行动。从吕后到武则天,历史上专权女人在史书上的名声都不好。慈禧担心自己去世以后,也会被光绪皇帝骂的体无完肤。史书掌控在皇帝的手里,光绪皇帝很有可能在史书中变着法的贬低慈禧。除了自己以外,慈禧还担心家族利益受损。慈禧控制了清朝的政局以后,她的家族也鸡犬升天,成为京师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但从随着慈禧的去世,这个家族失去了保护伞,光绪皇帝很有可能对她的家族进行报复。光绪皇帝这个人绝对有可能这么做,从他平时的言谈中也透露出了这一点。慈禧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毒死了光绪皇帝以后,她选择了3岁的溥仪继位,还任命载沣为摄政王。这一系列的政治动作,基本上都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
二、光绪的政治能力并没有那么强
现在在历史教科书中,一直强调光绪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只是生不逢时。其实这是康有为等人的宣传,要不然怎么显示出康有为自己的能力呢?光绪其实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在戊戌变法中那一系列的举动,完全是甲午战败的刺激和康有为等人的忽悠造成的。如果看过光绪颁布的变法全文,你就不会认为他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了,他是一个大跃进的愤青。由于甲午战争深深刺痛了光绪的自尊心,因此他开始疯狂的宣布变法。他希望使清朝三年之内就实现富强,懂政治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即使是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洋务派也反对这么激进的变法,因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即使是康有为本人也没有什么墨水,他仅仅读过几本西方书籍,根本没有统筹变革的能力和学识。
从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光绪皇帝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在甲午战争期间,光绪皇帝在愤青老师翁同龢的影响下,抱着《圣武记》指挥这场战争。所谓《圣武记》就是记载当年康熙皇帝行军打仗的兵书,问题是时间过去了200年,时代早就变了。光绪甚至要求北洋水师直逼日本近海,这样不着边际的命令让水师提督丁汝昌万分无奈。认真地说,光绪对西方的了解,远远不如他的弟弟、后来的摄政王载沣,甚至还不如老态龙钟的慈禧。在庚子战争以后,慈禧宣布进行新政,慈禧最起码还做了一些真正有意义的实业。光绪当年却没有这个见识,只希望清朝在3年中富强起来,然后找日本报仇。
三、出卖光绪的根本不是袁世凯,而是康有为的弟弟
一直以来,教科书中一直沿用了这个说法,谭嗣同请袁世凯出兵保卫光绪皇帝,而袁世凯却把这个消息出卖给了慈禧的亲信荣禄。其实这个段子还是流亡海外的康有为编造的,真正出卖维新派的是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慈禧太后命令逮捕康有为,请注意,当时慈禧还不知道维新派的计划。但是就在前一天,康有为刚刚起身前往上海。前去围捕的部队只抓到了在家看门的康广仁,在大刑之下,康广仁就把知道的全说了。就这样,维新派怂恿袁世凯发动兵变的计划被慈禧知道了。接下来,自然是一阵腥风血雨。而袁世凯在慈禧即将发动政变的头一天晚上才向荣禄报告,当时已经不需要袁世凯的消息了。
相关参考
光绪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北京太平湖边的醇王府内。父亲是醇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的胞妹叶赫那拉·婉贞。他是清朝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是清朝建国以来第十一位皇帝,年号为光绪,在
光绪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九位皇帝,在清朝历史上,他还可以算得上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可惜他最终还是成了慈禧太后暴政的牺牲品,只活到38岁就含恨死去。 光绪帝是慈禧太后的外甥,是同治帝的表弟,他不到4岁就
努尔哈赤埋葬在沈阳的福陵,在他的众多陪葬的妃子中地位最显赫的要数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她生前是努尔哈赤的三大妃之一,又因为自己唯一的儿子皇太极成为了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死后成为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孟
努尔哈赤埋葬在沈阳的福陵,在他的众多陪葬的妃子中地位最显赫的要数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她生前是努尔哈赤的三大妃之一,又因为自己唯一的儿子皇太极成为了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死后成为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孟
陆逊的人物生平简介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183年-245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虽然是鲜卑人但却积极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为当时的民族融合做了很大的攻陷。拓跋宏在位时北魏的国力雄厚,因此他为了一统天下频繁南征。可惜天不假年
夷陵之战的惨败,对于刚建立不久的蜀汉来说,绝对是沉重的打击,刘备几乎把多年积累的家底都给败光了。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内心深感疲惫,或许也埋怨过先帝刘备不听劝告,但他必须振作起来,竭尽所能扛起匡扶汉室的重
历史人物 东吴四大都督陆逊的简介 陆逊为何会含恨而终历史名人
陆逊的人物生平简介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183年-245
历史上最让人惋惜的两个帝王,距离一统天下只差一步,却含恨而终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似乎是历史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在历史的进程中,有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有中规中矩的守成之君,有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但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帝王中,有两个帝王的经历实在让人觉得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傍晚5点左右,光绪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含恨病死,年仅38岁。光绪死时身边无一人,人们发现时,光绪尸体早已变冷发硬。更诡异的是,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病死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