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夫差和勾践的故事
Posted 忠臣
篇首语: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夫差和勾践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夫差和勾践的故事
夫差和勾践的故事
勾践与夫差这一对人物,教科书上历来褒勾贬夫,一个是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振兴了一个弱国;一个是骄奢淫逸,滥杀忠臣,最终真正成为亡国罪君。成者为王败者寇,中国历史上总将"隐忍"为境界,隐而委致远,也就是说,隐才能谋,所以夫差、项羽们都是英雄气短,成不了大事。从《论语》、《易经》里,到处都是委曲求全、克己复礼、小不忍则乱大谋,于是总以阴谋成历史。由此,这两个人物,我反而喜欢夫差。我指史书中的夫差,而不是电视剧中那个脸谱化、缺少历史逻辑的人物。夫差的好大喜功、立志雄霸天下与妻尽天下美女,都是人之本性。他率性敢为,讲信义、仁义且有怜悯心。要没有他的信义基础,也就没有吴越春秋的曲折故事。鲁哀公元年、夫差二年(公元前494),他以重兵围勾践于会稽山,文种就认定他有"妇人之仁无丈夫之决",所以膝行顿首,令他生怜悯之意。勾践率三百臣入吴后,《吴越春秋》中最感动我的一节是,勾践穿马夫的围裙,系打柴人的头巾,其夫人穿毛边破衣,衣不蔽体。王者切草喂马,夫人给水除粪,三年无愠色。夫差登远处高台,见勾践与夫人、范蠡坐在马粪旁,君臣之礼、夫妇之仪都在,就对太宰伯嚭说:"越王小国之君,范蠡一介之臣,虽在穷厄之地,却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为他们伤感。
"伯嚭就说:"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夫差说:"那就放了他们吧。"是仁义与怜悯促使他放勾践。他当然想不到,勾践是在磨砺心志。赴吴前,范蠡、文种曾说:"闻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广,形不愁思不远,圣王贤主,皆遇困厄之难,蒙不救之耻,身拘而名尊,躯辱而声荣,处卑而不以为恶,居危而不以为薄。'"他们当时意识就特别清晰:要通过忍辱负重,以人道之力撼动天道轮回。我最不能容忍勾践的屈伸自如。《吴越春秋》中卑亵最极致处,无非是夫差得病三月未愈,范蠡计算他病会转好,让勾践以探病尝粪的方式贺其病愈。勾践"以手取便与恶而尝之",谄媚说:"下囚臣勾践贺于大王,大王的病到今天已有好转,过些天就能痊愈。"夫差问:"何以知之?"勾践说:"下臣曾听会闻粪者说,粪乃谷味,逆时气者死,顺时气者生。今臣窃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春夏发生之气,因此恭贺。"这都是范蠡的妙算,为进一步激发夫差仁义,使伍子胥再也不能阻止放虎归山。我读此段却常感慨:不择手段,下贱到此等地步,既然王者尊严尽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夺到了江山又如何?勾践臣吴的时间,据《国语》中记载,前后共3年,夫差放勾践回越国,他亲自送过蛇门。勾践回国后,按范蠡谋略,"匿身而无见其动,以观其静"。
《吴越春秋》中第九卷是"勾践阴谋外传",叙述文种如何出主意引夫差入陷阱。文种说:"臣闻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今欲伐吴,必先求其所好,参其所愿,然后能得其食。"他一共出9条诡计:第一先自己尊天事鬼,顺应天道;第二捐货币,悦其君臣,重金贿赂重臣;第三抬高粮价虚其国,挑动欲望疲其民;第四送美女惑其心、乱其谋;第五送巧工良材,促他建宫室,尽其财力;第六送他谄媚之臣,腐败其政;第七抑制他的忠臣,逼其自杀;第八以利器投其好;第九以军备承其弊。这后两条,都是利用夫差的称霸野心,鼓励他打仗消耗吴军实力。由此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越国先敬鬼神两年,使国内无灾;然后伐木献夫差,鼓动他用5年时间建成姑苏之台。又训练美女西施与郑旦,媚惑他心志。最恶毒的是精选出优良稻谷,蒸熟后使夫差以为是好品种,交给百姓播种后颗粒无收。最后,通过收买伯嚭,等夫差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吴民困于战争,国库空虚,范蠡就说,天气已经有了亡国之证。越国就趁夫差率精兵北上会诸侯之际,偷袭老弱,杀掉了夫差的儿子。这是鲁哀公十三年、夫差十四年事。而当年夫差只要勾践臣服,却一点未伤及他的夫人、儿子与大臣。勾践最后灭吴是在鲁哀公十九年,夫差二十年,距夫差围会稽山整18年。
勾践围夫差于姑苏山与夫差当年围会稽山的情景几乎一样--吴使王孙骆与当年文种一样膝行顿首,期待怜悯。但范蠡说:"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可逆命乎?"而文种讨伐时,列举夫差的六大过是:一杀伍子胥忠谏;二杀公孙圣直言;三听信伯嚭谗谀;四滥伐齐国与晋国;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还伐越。最后第六条是,越国杀吴国前王,本犯下大罪,吴不从天命弃其仇,致使自己后患。《吴越春秋》最后结尾,是范蠡好自为之,文种与伍子胥一样被杀。灭吴后,范蠡还用"天地之道"谄媚勾践,他说,"以素女之道合大王之事,金匮之要在上下"。他说夫差当年称王是"僭天子之号",所以太阳变成了阴蚀,现在要是不顺天道为王,"僭号不归",天还要变。谄媚后就向勾践辞行说,臣闻主辱臣死,当年主公受辱于会稽,臣之所以未死,是想通过隐忍成就越国。今吴已灭,大王若免臣会稽之死,愿乞骸骨,老于江湖。临走前留给文种的信上说:"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极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文种没听他的,果然被勾践用夫差当年赐伍子胥的属镂剑赐死。夫差和勾践的故事勾践问他:"你有七术,寡人用你三术已经灭吴,还留四术,有什么用呢?"文种说:"臣不知所用也。"勾践就说:"愿将此四术用于地下吴国的前人吗?"聪明一世之人,死在不知其才能有害,这是君王得天下必杀忠臣的根本原因。
相关参考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名字,想必稍微懂些历史的人都有印象,而历经千年之后,我们考古发现了越王勾践剑,也发现了吴王夫差矛,似乎冥冥中,两国之争,还在继续.吴王夫差矛出土比越王勾践剑晚了
勾践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越国国君的名字。这个人名是从史籍资料中得知的。由于后代不同朝代记录和修改,勾践当时具体是为何取这个名字原因不确定。勾,是古代句的异体字之一,句,读音有两个,一个为现代普遍的发
春秋战国 越王勾践杀妻灭子 越王勾践为何最后能够战胜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在成为霸主之前,经历了十分艰难而屈辱的一段时日。后世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就是越王勾践做主角。勾践的父亲允常和吴王阖闾在世之时,两国之间多次征战。允常去世之后,勾践继位。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 夫差要捉拿勾践,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越王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二十年
春秋战国 夫差与勾践 吴王夫差为什么放了勾践一命,而不是彻底消灭越国呢?
在整个春秋时期,除了前期的齐国齐桓公称霸,整个中后期基本上晋国和楚国的争霸舞台。不过,尽管晋楚争霸绵延数百年,但是在春秋后期,东南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加入到逐鹿中原的序列中。值得注意的是,吴王夫差曾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打了一仗,当时吴国军队十分强大,越国根本打不过。越王勾践想出一个狠招,将监狱中的死刑犯全部派到战场前线,见到吴国军队啥事也不做,直接自刎。吴国士兵见到此状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所措。
春秋战国 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 吴王夫差剑2500后仍寒光逼人 如何铸造
在吴越青铜剑中,最为人们瞩目的,便是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这两把剑代表了吴越地区青铜剑制作的最高水平,堪称国宝。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吴王夫差剑究竟如何铸造?为什么2500年后仍寒光逼人。吴王夫差剑,通
“卧薪尝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在纷繁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勾践、夫差分别在越国和吴国登上王位。自负的越王勾践在椒山与吴王夫差大战,败后被押在吴国为奴三年,历尽屈辱。吴王夫差要在诸国中称霸,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