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 爱迪生救妈妈

Posted 美国

篇首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 爱迪生救妈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历史 爱迪生救妈妈

昨天,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的校长张敏被一个偶然发现“惊呆了”——看到二年级(下)语文课本里有篇名为《爱迪生救妈妈》的文章。他说这是八年前,杭州多位语文老师曾经挑过刺的一篇文章,几位老师当时在多方考证后,甚至得出结论:“这可能是篇假课文。”

张校长在朋友圈一发,引起不少家长关注。

爱迪生7岁那年

其实没有救过妈妈?

昨天早上,张校长到一个二年级班上听课。无意中翻了翻下册的语文书,看到了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在第137-139页。

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课文《爱迪生救妈妈》 读者 何先生 摄

课文中说,因灯光昏暗,爱迪生相处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阑尾炎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读者 何先生 摄

“这篇课文我很有印象。2009年左右,浙江有三位较真的语文老师郭初阳等,对一系列小学语文教材提出质疑,打头的就是这篇《爱迪生救妈妈》。”张校长说,课文主要是说,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来不及上医院,要在家手术。因灯光昏暗,爱迪生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文章重点讲了爱迪生的机智和对妈妈的爱。但是,有些地方并不严谨。

“教材改版很多次,前后有8年时间,为什么不能更换文章?对于作为儿童启蒙的课本,一定要吹毛求疵,不能让这类文章,给孩子带来伤害。”张敏说,下午赶紧和语文老师又交待了下,上这篇课文时,老师一定要比学生站得高一些,知识点等可以照常教,但讲文章背景时,可以如实告诉孩子,爱迪生没有做过这些事。

一个二年级男生

课后曾经找老师探讨

这件事好像不是爱迪生做的

近些年,对于教材的关注越来越多,也有不少一线教师对某篇课文提出过质疑。

2009年,当时还是语文老师的郭初阳,和几位一线老师一起,对语文书进行“挑刺”,其中就有这篇《爱迪生救妈妈》,说文章虽然感人,却在任何爱迪生的传记里都难以找到相关事实依据,且从医学上考证,当年不可能做这个阑尾炎手术。此外,还有《乌鸦反哺》等文章,也存在细节不清、时间不对或内容虚假等问题。

昨天,我们联系上几位资深语文教师,教龄都在10年以上。说起这篇《爱迪生救妈妈》,几乎所有老师都会发出“嗷”的一声,知道有关这篇文章的讨论和质疑。

大关小学教研组长胡鸣芳老师,知道这篇文章有点“问题”,所以课前预习环节,会让孩子们除读读课文外,最好提前了解下文章背景,做好探究。

“几年前,我带二年级时,班上一个男孩下课找到我,专门和我探讨这篇文章。”胡老师说,这个男孩识字量很大,很爱读书。这篇文章的第一节课上完,小家伙带着书就来办公室找她了。

“他说老师,我课前看了这个故事,好像不是发生在爱迪生身上的。我立即表扬了他,说他很厉害,能主动去阅读、探究,了解很多课文背后的事情。”胡老师说,文章是真是假,权威部门没有一个定论,老师也无从考证,所以不能直接告诉孩子文章是真是假。但可以启发孩子主动探究,去寻找答案。

遇到这些有疑问的课文

老师应该怎么教?

遇到这些真实性有疑问的课文,该怎么教?

老师们的意见比较统一,既然是语文课,先按语文的特点,教孩子学会字、词、句,再领悟、理解课文的意思。

一般《爱迪生救妈妈》这节课共三课时,第一课时教生字词,读通读顺文章,学会“急得团团转”、“一溜烟似的”、“明晃晃”等词句,对文章初步的感知;第二课时,深入了解文章,爱迪生怎么救妈妈,了解整个动作过程,学习“环顾四周、蹦出、捧来”等一系列动词,概括全文意思,学会文内生字;第三课时是完成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之后,再对文章的背景进行一些延伸了解,对没定论的文章,引导孩子们去自主探究,寻找真相;对于已有定论的说法,也会及时纠正。

安吉路实验学校语文老师余淑君说:“不确定的东西不能直接教给孩子,所以遇到有争议的文章,老师会留有余地,不把内容教死,而是让很感兴趣的孩子,自己探索,看看事实会不会跑出来。”

西湖区的一位小学老师说:“上到这个内容时,一般只聚焦写作手法,忽略背景内容,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教学,而非真实故事、历史事件。也会告诉孩子们,这是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虚构的。不会说编者疏忽,编了篇假文章忽悠小朋友,要不然,小朋友会很迷茫。”

小学语文课本里

还有哪些有疑问的课文?

采访中,几乎每位老师都会说,除了这篇文章,小学课本中还有不少文章有“问题”。

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说,正在教的《孔子拜师》,有家长提出质疑,说文章有问题。

“文中说,孔子为了做学问找老子拜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几个月才到洛阳。我仔细查过资料,这不符合历史。当时孔子拜师,君王派了马车和仆人,并没有文章描写得这么苦。可见课文是进行了一定的处理。”这位老师说,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还太小,不太会质疑,到了三年级下,不少孩子会显露出对历史的兴趣,这时候,引导大家去探究,就很好了。

濮家小学的余晶晶老师,提出另一篇有争议的文章《画家与牧童》,文中说的是发生在画家戴嵩身上的事,也有一些争议。

到底戴嵩有没有做这件事?余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去找资料,验证自己的论点,最后还办了一场辩论赛,最后谁输谁赢,并不重要。孩子们学会了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证明一件事的真假,而不是吵来吵去,语文课拓展到这里,深度更深,触角也更广了。

“六年级课本里的《唯一的听众》,关于作者是谁,前几年也有过争论。”余淑君老师说,一开始书上都写的是郑振铎,但后来真的作者出来发声,是名叫岳永利的作家,笔名落雪。有了事实定论,上课时就会直接告诉同学们。

小学语文课本里,被“挑刺”的文章,还有不少。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说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但事实上1989年,美国洛杉矶没有发生地震。在1994年1月17号,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地震了,但地震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里面怎么会有学生呢?

还有,《乌鸦反哺》一文中,说了老乌鸦把小乌鸦带大,自己老了,飞不动了。两只小乌鸦没忘记养育之恩,就捉来虫子给母亲吃。但在生物学上已经证明,乌鸦没有这种习性,也没有家庭,无从反哺。

《华盛顿与樱桃树》一文中,说幼年华盛顿砍倒了家里的一棵樱桃树,向父亲承认错误,并得到了原谅。课文以“诚实品德最为可贵”为重点,意图传达知错就改的品德。但考古学家发现,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拉帕汉诺克河边的陡壁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里曾种植过樱桃树……

相关参考

名人趣事 爱迪生借镜子

  美国的休伦埠是个依山傍水、风光绮丽的市镇。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就住在这个市镇的郊区。  一天晚上,爱迪生的妈妈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爸爸赶紧请来医生,经过检查,断定是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动手术。  可

历史人物 聪明的爱迪生

聪明的爱迪生  一天晚上,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痛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医生决定马上给她动手术。  当时还没有发明电灯,爱迪生家只有一盏煤油灯。这样暗的光线,怎么动手术呢?爸爸和医生都急得不知怎

历史人物 聪明的爱迪生

聪明的爱迪生  一天晚上,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痛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医生决定马上给她动手术。  当时还没有发明电灯,爱迪生家只有一盏煤油灯。这样暗的光线,怎么动手术呢?爸爸和医生都急得不知怎

美国历史 关于爱迪生的资料

关于爱迪生的资料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

美国历史 爱迪生英文简介

爱迪生英文简介  1ThomasEdison  AmericanInventor  1847-1931  ThomasAlvaEdisonwasbornonFebruary11,1847inMilan

美国历史 爱迪生的发明故事

爱迪生的发明故事  1877年秋天的一个早晨,爱迪生从美国一个叫梅罗国的地方,来到纽约一家杂志编辑部办公室。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奇形怪状的小东西。这小东西上面有一根长长的金属杠,一端有一个大点的轮子,

美国历史 爱迪生的发明有哪些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

美国历史 爱迪生晚年的悲剧

爱迪生晚年的悲剧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他仅受过三个月的正式教育,却最终取得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然而,晚年的爱迪生已不再锐意进取,他曾说过一句令我们目瞪口呆的话:“你们以后不要再向我提供任

美国历史 爱迪生一生都发明了什么东西

▲爱迪生(1847-1931)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

美国历史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上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而且是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怎么成长为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了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母亲南希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南希没有高深的文化背景,在当时也没有什么科学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