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他们有什么不同

Posted 苏格拉底

篇首语: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他们有什么不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他们有什么不同

苏格拉底(469—399BC)与孔子(551—479BC)分别是古代西方与东方思想史上最有名望、最有声誉的代表人物之一。千百年来他们的名字一直为人们所铭记,他们的品格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们的思想一直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中。尽管他们分处地理的两极,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

苏格拉底与孔子都热衷于政治,他们的一生都在谈论哲学、道德和政治问题中度过。苏格拉底曾当选过雅典议事会的成员,参与审理过轰动一时的雅典将军案件;在“三十僭主统治”时期勇敢地反对过里底亚的暴政。孔子年轻时也曾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大司寇等职,并且政绩卓著。两位现实政治的积极参与者都对政治问题抱有自己的理解看法。

苏格拉底认为政治是伦理性的,同时伦理也是政治性的。人世间至高至大的美德是政治美德。政治美德既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艺术。正是借助这种管理艺术,人们才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首长、家长,而对自己和国家的其他公民都有益处。同时,这种至高至大的美德在人们的私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根据这种艺术和知识来管理相应的事务。一个好主人或好管家的本领类似一个好统治者的本领,而且前者能够轻而易举地从事后者的工作。苏格拉底曾对一个名叫尼各马希代斯的人说,“管理私事与管理公事只是量上的区别。在其它方面,二者完全相同。所以,你不应该轻视善于管理家务的人。”(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Ⅲ,Ⅳ,12)

苏格拉底还指出,雅典有一万多个家庭;如果连一个家庭都料理不好,那么又怎么可能管理好这一万个家庭呢?具备有关事务的相应知识和处世本领的人,必将是一个优秀的首长,而不管他是管理家庭还是管理军队或国家。

孔子也是一个伦理政治的提倡者。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认为治理国家应当以道德来感化人民,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前来归附,好象满天星斗都环绕北斗运行一样。同时治理国家的人本身也必须是一些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国家只有在道德模范达到治理下才会井井有条,百姓们才会见贤思齐乐于从命。而且孔子还认为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正人君子们只有从“齐家”开始才能获取管理经验,进而才可以治理国家平定天下,是之为“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此时东方的孔子同样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面对变乱纷争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用“礼”这一行为规范来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当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法度,按照一定的礼节行事。在家里作儿子的应当为父亲尽孝,在社稷作臣子的应当为国君尽忠。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各安其所,各司其职,凡事不逾规矩,那么国家就能长治久安,百姓们就可以安居乐业。

在个人生活方面,苏格拉底和孔子都主张清心寡欲安贫乐道。有一次智者安提丰试图嘲弄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说:“你所过的生活连一个奴隶都赶不上;你吃喝的饮食是最粗陋的,你穿着衣服是最褴褛不堪的,甚至一年到头都是同一件衣裳,你从来就没有穿过袜子和长衫。”(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Ⅰ,Ⅵ,2)而苏格拉底却反驳道,“能够一无所求才是象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神仙。”并且说勤俭的人比纵欲的人更容易自我改进,更容易向国家尽忠职守,更容易感受幸福;相反,只有愚蠢的庸人才会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孔子也曾对他的学生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一生中曾经钟鸣鼎食享受过万斗俸禄,也曾颠沛流离被困于陈蔡,因此轻裘宝马荣华富贵对饱经人世沧桑的孔子来说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他曾力赞生活俭朴的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苏格拉底与孔子都是古代有名的大教育家,在教育的重要性方面两人看法十分接近。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人,不管有才还是无才,要想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都必须学习和训练,并且有才的人如果预先学习了自己将来的活动内容,学会了管理的艺术,养成了政治美德,那么将来就能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孔子当年路过卫国时,冉有问他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十分富足,那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孔子答道,应该教育他们。教育在孔子看来不仅仅是为了要人们知书达理,更重要的是教育应当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

在教育方法上二人也有些共通之处。苏格拉底一生都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著作。他教育学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问题其中,进而由学生自己来感悟真理。这种对话式推论的方法被苏格拉底称为助产术,而他自己则是真理的催生婆。

同样提倡“有教无类”的孔子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才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引导学生对该问题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苏格拉底与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人类有蒙昧走向理智,由迷信走向自信的时代。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在人类智慧的摇篮期,东西方世界中人们的思想胚胎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而对这些相似性的分析和认识将更加有助于我们探讨人类文明的渊源。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汉武帝是谁的儿子,他们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汉武帝是谁的儿子,他们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汉武帝刘彻,无论是文功还是武治都有所建树,尊儒,用酷吏,用儒家这件羊皮的外衣,披在法家的身上,是国家向心力大大增强;自从用卫青纵横八百里奇袭匈奴王庭后,汉

县令与知县,你真的知道他们不同吗

改朝换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常见现象之一,正因此也诞生了许多不同的官职称谓。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古装剧,县令、知县是大家不陌生的官称。众所周知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县级行政官员,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他

御史和给事中都是负责监察的,那他们之间有何不同呢

封建时代国家政体和人的身体一样,都会生病,需要医治。国家设立的监察机构,就相当于是医疗机构,而御史言官便是「”医生”,他们医治的对象不仅是百官而且还包括皇帝,也从制度上赋予了士大夫监督皇权的权利。但这

他们的变法有何不同? 申不害与卫鞅同是变法者

申不害,原为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战国中期法家闻名代表人物。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消亡,京地纳入韩国版图。韩国的版图扩展了不少,可是韩国与其他大国相比,无论从国土面积,仍是从国力上讲,都不能算

他们的变法有何不同? 申不害与卫鞅同是变法者

申不害,原为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战国中期法家闻名代表人物。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消亡,京地纳入韩国版图。韩国的版图扩展了不少,可是韩国与其他大国相比,无论从国土面积,仍是从国力上讲,都不能算

董卓和马超的西凉铁骑,一样的骁勇善战,他们有何不同之处

东汉天下十三州中,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自古以来凉州铁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汉末三国时期就有两支骁勇善战的西凉铁骑,一支是董卓震慑关东群雄并祸乱天下的雄兵,一支是马超在潼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陈友谅和金庸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他们是同一个人马

提起“陈友谅”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想到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在金庸笔下,陈友谅是丐帮的人,奸诈狡猾、嚣张跋扈,利用宋青书杀了武当七侠莫声谷,十恶不赦。>就小说里面的人物性格来说,确实是和历史上的陈友谅有

红孩儿和哪吒的区别 二者有何不同

红孩儿,哪吒,这都是古典名著当中的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两个人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小孩子的模样,都以火为武器,而且后世在对他们的形象创作上面,都运用到了很大面积的红色,还有头上的两个辫子。可以说,

有吸毒历史考驾照

一、有吸毒史能考驾照吗一旦发现吸毒者,家属、亲戚、领导、同事应帮助他们了解吸毒的危害性及其严重性,让他们看到吸毒者的面前就是深渊,就是死亡,以此唤醒他们的理性和良知。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三人有什么不同? 贾敬贾赦贾政兄弟三人比较

...、贾政三兄弟都不算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形象。可是,他们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分别代表着封建末世不同的贵族类型。贾敬崇尚道教,逃避现实;贾赦贪婪残暴,荒淫无耻;贾政则是封建社会正统古板的士大夫的代表。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