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红丸案明史记载李希孔
Posted 明朝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红丸案明史记载李希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红丸案明史记载李希孔
李希孔。李希孔。字子铸。金本洲边村人。父名大遇。
曾任柳州卫经历。孔自小聪明。8岁能文。13岁便为县学生员。他读书必求明理实用。为人慷慨有大志。
本名,李希孔。字号,字子铸。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金本洲边村。科举功名,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人物经历。明万历三十年倡建魁岗文塔。五年后又倡建尊经阁。
明万历三十七年考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最初到吏部见习。后授中书舍人。奉命到陕西册封官吏时很多人向他馈送礼物。他全不收受。不久。经考选任南京江西道御史。当时朝政混乱。太监。皇妃。外臣之间。互相勾结又互相排挤。他刚到任。即上书揭发吏科给事中姚宗文与巡抚王化贞互相勾结排挤经略熊廷弼。及阻抑朝廷考选遴才的阴谋。李不畏权势。直言忠谏。一时人心大快。称为海瑞复出。
曾任两广总督的周嘉谟对部属说:“近数十年未见如许章疏。李侍御气节棱棱。大有担当人也。”明泰昌元年。李上奏七条有关政治改革的意见。建议光宗皇帝朱常洛推行新政。明天启元年上书请求诛斩在“红丸案”中与郑贵妃勾结的崔文升。又上书检举与太监勾结的府臣邵辅忠。明天启二年。李调到京城后又条陈要急办七件事。奏请逮捕与姚宗文勾结的兵部主事刘国缙。明天启三年。在《上修两朝实录公论疏》中。对“三王并封”。“封后遗诏”。
“挺击”。“红丸”。“移宫”等五件大事提出要严正处理的意见。熹宗皇帝看后表示赞许。并交付史馆复议。他还上《奏请出客氏疏》。请熹宗不要将已迁出宫的乳母客氏再迁回来。所有这些条陈。都是别人所不敢说的。因此。奸佞小人对他切齿痛恨。极力进行诬陷。结果皇帝听信谗言。将他降职派去外地办理聚集马匹差事。途中病死旅舍。后人将其在洲边村出生的里巷命名为御史里。
明史记载。李希孔。字子铸。三水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授中书舍人。擢南京御史。给事中姚宗文阅辽东军。排经略熊廷弼。希孔连疏劾之。已。又纠宗文阻抑考选。以“令旨”二字抗言缴还。遏先帝非常之德。泰昌元年冬。陈时政七事。天启改元。与允成劾邵辅忠。已。请宥言官倪思辉。朱钦相。王心一。三年上《折邪议》。以定两朝实录。疏言:昔郑氏谋危国本。而左袒之者。莫彰著于三王并封之事。今秉笔者不谓非也。且推其功。至与陈平。
狄仁杰并。此其说不可解也。当时并封未有旨。辅臣王锡爵盖先有密疏请也。迨旨下礼部。而王如坚。朱维京。涂一臻。王学曾。岳元声。顾允成。于孔兼等苦口力争。又共责让锡爵于朝房。于是锡爵始知大义之不可违。而天下之不我予。随上疏检举。而封事停也。假令如坚等不死争。不责让。将并封之事遂以定。而子以母贵之说。且徐邀定策国老之勋。而乃饰之曰:“旋命旋引咎。事遂以止。”嗟乎。此可为锡爵讳乎哉!且闻锡爵语人曰:“王给事中遗悔否?”以故事关国本。
诸臣稿项黄馘。终锡爵世不复起。不知前代之安刘。复唐者。谁厄王陵。使之不见天日乎?曾剪除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而令赍志以没乎?臣所以折邪议者。一也。其次。莫彰于张差闯宫之事。而秉笔者犹谓无罪也。且轻其事。而列王大臣。贯高事为辞。此其说又不可解也。王大臣之徒手而闯至乾清宫门也。冯保怨旧辅高拱。置刃其袖。挟使供之。非实事也。张差之梃。谁授之而谁使之乎?贯高身无完肤。而词不及张敖。故汉高得释敖不问。可与张差之事。
造谋主使口招历历者比乎?昔宽处之以全伦。今直笔之以存实。以戒后。自两不相妨。而奈之何欲讳之?且讳之以为君父隐。可也;为乱贼辈隐。则何为?臣所以折邪议者。二也。至封后遗诏。自古未有帝崩立后者。此不过贵妃私人谋假母后之尊。以弭罪状。故称遗诏。以要必行。奈何犹称先志。重诬神祖。而阴为阿附传封者开一面也?臣所以折邪议者。三也。帝之令德考终。自不宜谓因药致崩。被不美之名。而当时在内视病者。乌可于积劳积虚之后。
投攻克之剂。群议汹汹。方蓄疑虑变之深。而遽值先帝升遐。又适有下药之事。安得不痛之恨之。疾首顿足而深望之?乃讨奸者愤激而甚其词。庇奸者借题以逸其罚。君父何人。臣子可以侥幸而尝试乎?臣所以折邪议者。四也。先帝之继神庙弃群臣也。两月之内。鼎湖再号。陛下孑然一身。怙恃无托。宫禁深閟。狐鼠实繁。其于杜渐防微。自不得不倍加严慎。即不然。而以新天子俨然避正殿。让一先朝宫嫔。万世而下谓如何国体。此杨涟等诸臣所以权衡轻重。
亟以移宫请也。宫已移矣。涟等之心事毕矣。本未尝居以为功。何至反以为罪而禁锢之。摈逐之。是诚何心?即选侍久侍先帝。生育公主。诸臣未必不力请于陛下。加之恩礼。今陛下既安。选侍又未尝不安。有何冤抑。而汲汲皇皇为无病之沈吟?臣所以折邪议者。五也。抑犹有未尽者。神祖与先帝所以处父子骨肉之际。仁义孝慈。本无可以置喙。即当年母爱子抱。外议喧哗。然虽有城社媒孽之奸。卒不以易祖训立长之序。则愈足见神祖之明圣。与先帝之大孝。
何足讳。何必讳。又何可讳?若谓言及郑氏之过。便伤神祖之明。则我朝仁庙监国危疑。何尝为成祖之累。而当时史臣直勒之汗青。并未闻有嫌疑之避也。何独至今而立此一说。巧为奸人脱卸。使昔日不能置之罪。今日不容著之书。何可训也!今史局开。公道明。而坐视奸辈阴谋。辨言乱义。将令三纲紊。九法灭。天下止知有私交。而不知有君父。乞特敕纂修诸臣。据事直书。无疑无隐。则继述大孝过于武。周。而世道人心攸赖之矣。诏付史馆参酌。
然其后卒不能改也。已。又请出客氏于外。请诛崔文升。忌者甚众。指为东林党。未几。卒官。故不与珰祸。
相关参考
明朝“红丸案”是什么?“红丸案”背后的阴谋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之下,会发生红丸案并不是很奇怪,当皇帝的自然想要长寿,就算不想长寿,但是生病治病却总是人的本能,每个
明朝“红丸案”是什么?“红丸案”背后的阴谋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之下,会发生红丸案并不是很奇怪,当皇帝的自然想要长寿,就算不想长寿,但是生病治病却总是人的本能,每个
万历四十八(1620)年七月,整个明朝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神宗总算伸直了双腿,伴随着他的离去,明末三大疑案中剩下的两案接连上演。首先是红丸案,应该说朱常洛的一生幸运与不幸始终交织在一起,降生在帝王家,又
红丸案是发生在明朝末年时期的一桩案件,这也属于明朝末期宫廷三大案件之一,可见这次案件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巨大的。在1620年的时候泰昌帝突然生病,之后李可灼奉命献上了红色的药丸,可是泰昌帝吃后不久就离开
导读:据《明实录》——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三百人入宫;三十一年(1552)十二月,又选三百人;三十四年(1555)九月,选民间女子十岁以下一百六十人;同年十一月,又
在明代成化年间。有一个叫做陶仲文的小吏,本来是个芝麻大的仓库管理员,只因为他给皇宫进献了一种秘方,满足了当时明宪宗的需求。后来竟然得到宪宗与嘉靖两朝专宠,一跃而成朝廷显贵。他所进献的秘方,是一种道家丹
红丸案光宗暴亡梃击一案结束,太子朱常洛的地位总算确立,由于他帮助皇帝迅速了结此案,神宗从此对他另眼相看。虑及将来,郑贵妃只好极力奉承太子,她看出常洛也是贪财好色之徒,便不时赠以钱财,又挑了8名宫女送给
一边是和自己的真心爱人的爱情结晶,一边是一次随便放纵的意外结果,你说他心里喜欢哪一个?为了爱情,万历皇帝想方设法地要废长立幼。可怜的朱常洛自出生就被亲爹忽视、虐待,直到十几岁才在大臣的一再争取下得以读
梃击案案件始末明万历朝,因立太子曾引起朝廷激烈的争论。万历帝长子朱常洛为太后宫女王氏所生,极受冷遇;而宠妃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万历帝所钟爱,郑氏与万历帝“密誓”立常洵为太子。朝臣依据封建王朝太子立
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自幼不得其父喜爱,13岁才出阁读书,又长期辍读,经历坎坷。即位前的几十年中,他孤僻、压抑,遂沉湎酒色,恣情纵欲,这无疑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朱常洛即位后,颇具心计的郑贵妃为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