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曾屠城大同,被南明猛将一劈两半

Posted 公元

篇首语: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曾屠城大同,被南明猛将一劈两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曾屠城大同,被南明猛将一劈两半

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其父褚英曾是努尔哈赤中意的接班人。清军入关后,因战功一路晋封,成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

然而这位地位显赫的亲王却于顺治十年,在与南明第一猛将李定国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成为清朝历史上阵亡级别最高的将领。

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的尼堪从十几岁起就随军征讨多罗特、董夔诸部。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尼堪随刚刚称帝的皇太极进攻朝鲜。他连同豫亲王多铎追击朝鲜国王李倧,一直打到南汉山城,一举全歼援军,为降服朝鲜立下了赫赫战功。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尼堪跟随清朝皇室入关,先是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大军。然后又跟随英亲王阿济格一路猛追,攻入陕西,让李自成吃尽了苦头。此后尼堪又攻打南明和大西军,战功卓著,受封为敬谨亲王,与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一同打理六部,地位仅次于两位摄政王多尔衮、济尔哈朗。

在显赫的功劳薄上,尼堪也曾有过不小的污点。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已经降清的大同总兵姜瓖因受到英亲王阿济格的轻视和侮辱,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但阿济格却变本加厉,每天在大同就是烧杀抢掠,连出嫁的新娘都半路抢来供自己玩弄。

作为堂堂七尺男儿,岂能眼看自己治下的百姓天天水深火热。姜瓖于是举起大旗,反正归明,并在短时间内占领山西西北和南部大片地区。

山西靠近北京,位置险要。多尔衮不敢轻视,率领尼堪、阿济格等人亲赴大同,用了近一年时间才平定了姜瓖大军。为了震慑山西父老,在多尔衮指挥下,尼堪等人对大同城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城官民只剩五个重刑犯幸免。后来新任的大同知府到任后,上书顺治既然苦主都不在了,就请赦免这五个重犯。这份奏折至今仍然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军的野蛮行径并没吓垮反抗的军民。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加入南明政权的李定国率军北伐,攻入湖南。七个月之内拓地三千里,震动了全国。

清廷紧张之余紧急任命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大军围堵李定国。李定国不愧为南明最后的良将,他采取伏击战术,在衡州附近的演武亭一带设伏。李定国先是佯装失败,然后将不可一世的尼堪引入包围圈。南明军趁机四面围攻,将尼堪团团围住。李定国手举大刀上前,亲手将尼堪一劈两半。失去主帅的清军群龙无首,望风而逃。这次衡阳大捷之后,李定国尽复湖南。

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尼堪生前因为包庇尚书谭泰骄纵,险些被大臣弹劾丢了爵位。还是顺治念在他为国捐躯,才勉强保留了其爵位。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干掉明朝两个皇帝

清朝入关后,即征伐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南明政权。在征伐过程中,南方军民奋起抵抗。清军恼羞成怒,制造了众多屠杀惨案。其中,“嘉定三屠”与“扬州十日”最为惨绝人寰。在这两起屠城惨案中,记有100万以上的南

李定国是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 南明的战魂

李定国准备攻打缅甸营救永历帝时,忽闻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42岁的李定国放声恸哭道:我有负于皇恩。他曾是反抗明朝的“流寇”,却成为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四大猛将李定国,陕西延人。明朝末年,陕西又遭遇严重的

李定国是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 南明的战魂

李定国准备攻打缅甸营救永历帝时,忽闻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42岁的李定国放声恸哭道:我有负于皇恩。他曾是反抗明朝的“流寇”,却成为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四大猛将李定国,陕西延人。明朝末年,陕西又遭遇严重的

清兵屠城10日,80万人惨遭杀害,辛亥革命将其作为推翻清朝的武器

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祯皇帝在歪脖树上吊死之后,大明王朝土崩瓦解。那个传言被李自成下锅烹煮了的大明福王朱常洵之子「”临危受命”,在扬州四镇总兵的拥戴之下,朱由崧于南京登基,历史就这样进入了南明政权时期。

明朝 南明唐王朱聿键皇后曾氏

唐王朱聿键皇后曾氏曾氏,是南阳人,诸生曾文彦的女儿。崇祯五年(1632),朱聿键袭位为唐王,当时年龄已有31岁,而曾氏才芳龄19。曾氏由于出自书香门第,颇知书礼,唐王平素也很喜好读书,博通典故,因此两

历史秘闻 大同之屠简介

  大同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在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等地进行的一次

大同之屠简介

  大同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在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等地进行的一次

历史秘闻 明朝总兵攻城后下令:屠城!为何成明朝灭亡源头

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创基业,以十三副铠甲起兵,还发布「”七大恨”,其中第一大恨名为「”我父、祖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于边外。无故起衅,杀我父、祖,此其一也;”这第一大恨表明努尔哈赤起兵的原因之一就是祖父、

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有何作为怎样评价

朱由崧是明朝皇帝吗?朱由崧不是明朝皇帝,而是南明政权的皇帝,虽然朱由崧在明朝的遗老遗少的支持下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也是明,但是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南明政权,真正的明朝一般认为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就已经被清军

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有何作为怎样评价

朱由崧是明朝皇帝吗?朱由崧不是明朝皇帝,而是南明政权的皇帝,虽然朱由崧在明朝的遗老遗少的支持下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也是明,但是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南明政权,真正的明朝一般认为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就已经被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