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明朝蒙古降将哱拜造反真相,文官欺压、克扣军饷,以文御武失灵
Posted 总兵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明朝蒙古降将哱拜造反真相,文官欺压、克扣军饷,以文御武失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明朝蒙古降将哱拜造反真相,文官欺压、克扣军饷,以文御武失灵
本文节选自《大明权力场》 出版机构:台海出版社 哱拜本是蒙古人,在贺南山北面游牧,嘉靖年间因部落之间的矛盾而投降明朝,被宁夏巡抚王崇古收留。明廷采取以虏制虏的政策,命哱拜统领2000私家兵在阴山、贺兰山一带巡视。由于哱拜熟知此地的地情和虏情,加之本人骁勇异常,手下多亡命之士,其骑兵能一日去三四百里,如入无人之境。有哱拜在,贺兰山一带的蒙古人竟然不敢近前。 前面讲到万历十八年(1590年)明军纠缠到蒙古人与回部、藏部的冲突中去,导致甘肃副总兵李联芳战死。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事,火落赤部主动进逼洮河,哱拜亲提本部兵马出击。哱拜只巡视一圈,竟然令火落赤部不战而退。眼看兵锋所至之处,对方纷纷规避,哱拜不禁洋洋得意。万历年间哱拜因功已升至副总兵。 明九边重镇 但万历年的形势跟嘉靖年间形势已不可同日而语。此时边关已经再无大的战事,哱拜和他的这支队伍再无大的作用,过去那种优厚的待遇面临缩水的结果。不仅如此,眼看哱拜没有了利用价值,当地巡抚便有了裁撤之意。而此时哱拜的宁夏副总兵一职也有其子哱承恩承袭。 当党馨担任宁夏镇巡抚的时候,形势更加恶化。党馨为人刻薄、尖忌,经常与哱拜以及哱拜的将领刘东旸作对,将好马换成劣马,克扣军饷,后来竟然借故打了哱拜儿子哱承恩二十大板。当万历十九年(1591年)冬季来临的时候,党馨克扣了士兵的军饷与冬衣,士兵的愤怒已达顶点。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双方的矛盾似乎再无挽回的可能。 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哱拜、刘东旸叛乱,杀党馨,挟庆王,占据宁夏镇,攻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并南下进攻固原。与此同时,哱拜又跟河套的火落赤部、卜失兔部勾结在一起。从成化年间起,宁夏、陕西、甘肃的形势严峻起来。围绕着河套,明廷与蒙古各部展开了反复争夺,后来又增设三边总制节制三边。虽然经过隆庆和议,明廷与蒙古各部结束了敌对状态,但是西北局势仍然不安稳。如今哱拜突然反叛,对帝国的震动可想而知。 宁夏、播州 很快朝廷做出反应,任命三边总制魏学曾为西北总督主持平叛事宜,另调总兵李昫、麻贵率领延绥、榆林、兰靖、庄浪四镇兵马先期进剿。此时整个帝国都动了起来。都察院分管浙江的御史梅国桢已经年过半百。此次哱拜叛乱对于他来说是个机会。就在朝堂上仍在为是剿是抚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梅国桢上疏一意主剿。他还建议辽东总兵李成梁带兵前往。结果此议遭到了言官的反对,于是他便自荐担任监军。 文官中不仅梅国桢是这样,甘肃巡抚叶梦熊、浙江巡抚常居敬更是这样。叶梦熊愿自筹粮草,征1500苗兵前往。常居敬也愿自筹粮草,选1000浙兵前往。帝国早已经进入以文御武的时代。这些文官比武官更好战,更贪得无厌。无论是正统年间的王骥,还是成化年间的两越、韩雍,抑或万历年间的叶梦熊,都是如此。为了展示他们的赫赫战功,为了能够封侯拜相,他们不断地挑起战事,引起民变,逼迫部落酋长和土司首领造反,以己方和彼方士兵的血肉为上升的阶梯。 万历二十年(1592年)这场历时半年的叛乱以官军的胜利而告终。此次对叛乱的平息是迅速的,它没有像前面几朝那样延续数年之久。这些都归于万历皇帝对军事的调度、组织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万历朝,我们都可以看见皇帝对于军队建设的关注。这至少在万历朝是个非常大的亮点。不仅如此,当皇帝发现魏学曾对叛军摇摆的时候,他果断地罢魏换叶。这也可以看出皇帝的识人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决心。 蒙古部落 但我们也要知道的是,哱拜作为有功于大明的外族将领,因为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做出出格的举动。帝国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换位思考。我们看见的只是叛乱发生后,那些文官为了立功而表现出的贪婪表情,以文御武、官僚政治似乎在这一刻失灵。从官兵进城后,叛军与官军的其乐融融,各级将领与哱拜的融洽关系,我们似乎可以感知这场战争的另一面。相关参考
论起万历皇帝一生最可圈点的骄傲,莫过于他领导发起的三场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分别是平蒙古人哱拜造反,即宁夏战役,逐倭援朝之役和平苗土司杨应龙叛变,即播州之役。称作“万历三大征”。这三场战役皆以大明的胜利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投降明朝的蒙古人哱(ba)拜和他的儿子哱承恩因为与镇守宁夏的巡抚矛盾激化,联合蒙古多个部落叛乱,攻陷河西四十七堡,自封宁夏王。兵部尚书魏学曾领尚方宝剑,总督宁夏平乱。总督魏
万历三大征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间,先后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三役分别为: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宁夏之役:1592年哱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因功升为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
熟悉明史的人都会发现,其实明朝末年灭亡最主要的不只是起义军,明朝灭亡的原因其大多数是因为朝廷内部的原因。首先遭遇小冰河时代,当时的百姓们为了讨口饭吃于是就造反起义了,本来是派兵镇压一下,然后给口吃的,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限,入关后,面对义军与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仪仗前朝降官降将,因此三藩势力逐渐养成,他们即是清朝最为有力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限,入关后,面对义军与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仪仗前朝降官降将,因此三藩势力逐渐养成,他们即是清朝最为有力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限,入关后,面对义军与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仪仗前朝降官降将,因此三藩势力逐渐养成,他们即是清朝最为有力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限,入关后,面对义军与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仪仗前朝降官降将,因此三藩势力逐渐养成,他们即是清朝最为有力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
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