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开国将军揭为何“班长”是塔山阻击战获胜重要原因
Posted 将军
篇首语: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开国将军揭为何“班长”是塔山阻击战获胜重要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开国将军揭为何“班长”是塔山阻击战获胜重要原因
核心提示:当问及解放军为何能打赢此战时,李福泽没有空话大话,只补充一条在有关史籍中很少提到的“组织编制”优势。将军言,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靠军官指挥士兵,一个排十多个人,只有一个排长指挥。塔山战场是一个开阔地,一个排散开了,排长如何指挥?而解放军的组织形式,是林彪提出的“三三制”,一个排分三个班,班长都是战斗骨干、共产党员。一班分三个战斗小组,组长也是战斗骨干。所以“三三制”作战配置,使我军在分散的开阔地战场上没有分散战斗力。 李福泽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吴东峰,原题:导弹司令李福泽:解放战争时吃零食比林彪要高级,节选 解放战争时期,李福泽将军曾任鲁中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旅长、纵队参谋长、第四十一军参谋长。胡奇才将军告余,在东北战场上,多次见林彪在四野指挥所吃黄豆。李福泽那时在四纵指挥所吃得比林彪要高级,有花生米、大白兔奶糖和酒。都是他父亲从上海、青岛给他邮寄过来的。有时敌人快打到跟前了,他还不忘呷一口酒和嚼几粒花生米。许多战友都记得他打仗时,右边别枪盒子,左边塞酒瓶子的样子,打仗一得闲,总要掏出酒喝几口。 曾与李福泽将军前后共事五年的四纵老兵王之明言,李福泽将军虽为高级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干部,但他不孤傲清高,无官气骄气,生活简朴,不讲穿着,不讲排场,有一次甚至被人误会为老炊事兵。 1946年四纵在东北通远堡整训,准备国共和美国三方军调部人员视察,当时部队纪律要求极严。某日晨,李福泽将军独自一人上街溜达,因歪戴帽,嘴叼烟,上衣皱巴巴,油亮亮(长期不洗),被纠察队带到警卫营部。是时,纠察队员向警卫营营长报告:“抓了一个违纪的炊事员。”杨营长一见是纵队李参谋长,连忙赔礼道歉,大骂纠察队员:“有眼不识泰山!”李福泽挥手止之曰:“他们做得对,做得好!”又表扬营长:“我看你们还真有点周亚夫治军细柳营的劲头!” 李福泽指挥最著名的战斗,无疑是塔山阻击战。 塔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等部队在辽沈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于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一次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共进行了六天六夜,歼灭国民党军共计6549人。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战后,第四纵队第12师34团获“塔山英雄团”、第36团获“白台山英雄团”、第10师第28团获“守备英雄团”、纵队炮兵团获“威震敌胆”光荣称号。 据参加是役的四纵官兵回忆,是时李福泽将军任四纵参谋长,阻击战中的作战方案命令、兵力部署调配等,都出自其手。将军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决胜塔山,功莫大焉!但将军与余言:“塔山阻击战中,上有林总等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有四纵官兵的英勇战斗,我这个参谋长做的是具体工作,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当问及解放军为何能打赢此战时,李福泽没有空话大话,只补充一条在有关史籍中很少提到的“组织编制”优势。将军言,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靠军官指挥士兵,一个排十多个人,只有一个排长指挥。塔山战场是一个开阔地,一个排散开了,排长如何指挥?而解放军的组织形式,是林彪提出的“三三制”,一个排分三个班,班长都是战斗骨干、共产党员。一班分三个战斗小组,组长也是战斗骨干。所以“三三制”作战配置,使我军在分散的开阔地战场上没有分散战斗力。 余问李福泽将军有没有写回忆录的打算?将军果断答曰:“我不写。”“现在很多老同志都写了啊!”将军对曰:“我很少看!有的回忆录净把好事往自己名下挂,没什么好看的!”相关参考
锦州战役纪念碑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鬼说天下,原题:国民党记载的“真相”:指挥塔山阻击战的解放军是“幽灵”!>1948年10月,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正式发起了辽沈战役中关键作战——锦州战役。
刘备身边的大将大都被合理任用,如关羽封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些名号将军就只有四个,没有什么所谓的中将军,而且这四个重要的将军之位中没有赵云,就是赵云不被刘备重用的证明。
刘备身边的大将大都被合理任用,如关羽封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些名号将军就只有四个,没有什么所谓的中将军,而且这四个重要的将军之位中没有赵云,就是赵云不被刘备重用的证明。...
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塔山阻击战 塔山堡是锦州与锦西之间的一个大村落,距离锦州只有30千米有一个小火车站,东面靠海,周围有几个小高地,
以一篇《半夜鸡叫》而影响了几代人的战士作家高玉宝,曾亲历了塔山之战。他回忆说,在力量均衡的1948年,交战双方都知道塔山之重。当解放军成功进行塔山阻击战后,国民党军事学者长叹:“党国之败,败于塔山。”
塔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第4、11纵队在辽沈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于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军所进行的一次防御作战。塔山地处锦州、锦西之间,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是"必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我东北野战军以突袭的方式攻克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5城,切断贯通辽西走廊的北宁(北平~沈阳)铁路,兵临锦州城下。锦州素有“东北门户”之称。蒋介石十分清楚,失去锦州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打锦州阻挡援军一般来说认为塔山阻击战是一个奇迹,解放军8个师顶住了国军11师还有海空军的海陆空立体化攻击,是一个伟大的战争奇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场阻击战
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第二天,国军攻击失利伤亡惨重。10月11日下午,国军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带着第92军第21师从唐山到达葫芦岛,随即从临时指挥阙汉骞手中接过了兵权。当天晚上,他召集了各军、师长和参谋
塔山阻击战(或称锦西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纵队等部队在辽西塔山地区进行的一次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在准备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各部队依托野战工事,与进攻的国民党军反复争夺,先后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