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关于罗曼·罗兰的评价如何
Posted 关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关于罗曼·罗兰的评价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关于罗曼·罗兰的评价如何
在茨威格心目中,罗曼·罗兰占据着崇高的地位。《昨日的世界》写到两人第一次见面时说:“我在他房间里感觉到一种人性的、道义上的优势;一种不带骄傲情绪的、内心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于一个坚强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我一眼就看出,他在关键性时刻将代表欧洲的良知。”茨威格还评价说:“诗歌、音乐、科学的三位一体与法、德、意文化三位一体的交融在罗兰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卢那察尔斯基称赞罗兰为:“和平主义教皇”。>他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评价为:“文学创作中高度的理想主义以及在描写各种不同典型时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真实性”。>>罗曼·罗兰一生贯穿人道主义思想。前期受托尔斯泰影响较深,主张全人类抽象的“爱”、以“英雄精神”对抗社会沦丧,文化堕落,提倡艺术为普通人服务。>20世纪30年代,罗曼·罗兰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他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两次世界大战,反对纳粹德国迫害季米特洛夫、呼吁苏联停止对知识分子的流放、乃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左翼作家的镇压等等,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罗曼·罗兰的作品也对人起到了指导作用,傅雷的少年经历及感染浪漫派文学,对他的情绪有极大影响,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在游学期间,他先后到过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但“均未能平复狂躁之情绪。”但是,傅雷的这种情绪很快就被罗曼·罗兰转移。留法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傅雷读到了罗曼·罗兰写的一本小书《贝多芬》,“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由此可见,这本小书的产生,是作家受到贝多芬精神影响的结果。罗曼·罗兰当时的状况,与此时的傅雷颇为相似,故此,傅雷便如“神光烛照”,感动得“不禁嚎啕大哭”了。>>罗曼·罗兰是王元化所喜爱的作家。王元化青年时代所写的这两篇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文章,认识独到,见解高远,后收在1952年初版的作者文学评论集《向着真实》一书中。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确实是王元化的精神宝藏。据王元化的高足胡晓明教授介绍,直到王先生仙逝之前的那一年,还在请人读这本书。而且还在其夫人去世后,写过有关这本书最新的心得。日本学人相浦杲先生是深知王元化的,他说王先生对罗兰的认识一直没有变。这在王元化,是一种长期的人文生命的坚守。相关参考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简介罗曼罗兰有什么之称 罗曼罗兰简介 通过对罗曼·罗兰简介,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是十分杰出的。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反战、反迫害,爱好和平的人
历史人物 罗曼·罗兰的生平_罗曼·罗兰英雄主义_罗曼·罗兰的名言
中文名:罗曼·罗兰外文名:RomainRolland国籍:法国民族:法兰西人出生地:法国克拉姆西镇出生日期:1866年1月29日逝世日期:1944年12月30日职业: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毕业院校
罗曼·罗兰——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简介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姓名: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出生年代:1866-1944职称:作家、文学家等国家:法国个人情况:罗
罗曼·罗兰的作品形式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小说、戏剧、散文、传记等。而他最擅长的作品形式,当属小说和传记。罗曼罗兰在罗曼·罗兰开始创作文艺的初期,他主要以戏剧为主。在这段时期里,他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
文坛巨匠走到生命的尽头——法国罗曼·罗兰逝世1944年12月30日,在法国巴黎东南古老的尼淮内运河旁,当代文学巨星罗曼·罗兰离开了人世。罗曼·罗兰是一位著名的法国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高尔基称他为“法国的
1915年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生于法国中部克拉姆西小市镇。1886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曾去罗马研究历史。1891年回国,先后在几所中学和巴黎
通过对罗曼·罗兰简介,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是十分杰出的。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反战、反迫害,爱好和平的人士。 罗曼·罗兰的照片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
通过对罗曼·罗兰简介,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是十分杰出的。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反战、反迫害,爱好和平的人士。 罗曼·罗兰的照片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
早期著作>巴特最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对40年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回应,尤其是针对其代表人物萨特。在萨特的作品《什么是文学》中,他将自己从既已建立的书写形式以及他认为敌视读者的前卫书写形式中抽离。而巴特的回应是
生活是什么关于生活的名言警句 生活是一种劳动,一门手艺,要学会它就非费点劲儿不可。 ——[法国]巴尔扎克 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做着自己的主人。 ——[法国]罗曼·罗兰 生活好比打仗,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