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华佗活了多少岁

Posted 华佗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神医华佗活了多少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神医华佗活了多少岁

2、一代神医华佗的故事

神医华佗活了多少岁

华佗活了多少岁

华佗被人成为“神医”,作为一名医者,华佗活了多少岁呢,有人说他活了六十四岁,但根据《后汉书・华佗传》中的记载,华佗的年龄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是当时人们对华佗面容的描写。

五禽戏图

华佗的看起来老当益壮,是因为他不仅擅长治病,还倡导养生之道,并持之以恒。他经常劝导弟子,人不能不劳动,一劳动起来,血液流动畅通,气滞不会堆积,人才不爱生病,华佗也是我国最早倡导体育养生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体育养生方面的贡献也是十分突出的,在他的钻研、观察下,华佗专门为年老体弱多病的人编排了一套健身操,健身操的名字叫“五禽戏”,既然叫“五禽戏”就与动物是分不开的,分别是虎、鹿、熊、猿、鸟。通过模仿老虎的向前扑、鹿的转头、熊的扑倒起立、猿的跳跃、鸟的展翅来强身健体。

华佗还将这套“五禽戏”健身操发扬广大,在华佗经过的地方都会像他们传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起来做一做,出一些汗,身体马上就会轻松便捷很多,体弱的人做这套操还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生病。华佗的弟子吴普谨遵师教,经常用这种方法锻炼身体,活到了九十多岁的时候还很健康,视力、听力都很好,牙齿也很牢固。“五禽戏”至今仍被流传了下来。

华佗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讲述了华佗为什么被曹操杀死了的具体经过。相传曹操因为要建造宫殿,于是亲自砍下了一棵梨树,这棵梨树位于跃龙祠前。所以,曹操得罪了梨树之神,晚上做了一个噩梦,后来就得了头痛症,一直都未见好。

《三国演义》华佗剧照

有人向曹操推荐了华佗,说华佗医术高明,说不定能治好曹操的头痛痼疾。华佗给曹操诊治后,指出曹操头痛的原因在于脑袋,先要用麻沸散进行身体麻醉,然后进行开颅手术将头中作怪的东西取出来。曹操听后十分震惊和惊恐,便大呼,说华佗想要谋杀他的性命。于是,华佗被曹操关入牢中,最终处死了。

还有一说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华佗不仅医学方面很擅长,他也是位读书人。后来,华佗成为曹操的医师,曹操每次头痛症犯了,华佗一针灸,曹操就好了。华佗想要依靠曹操得到一官半职,便想到一个计谋。华佗声称妻子生病在家,需要回家照顾几日,曹操同意了。华佗回到家后,迟迟不肯回去,期间,曹操派人前去邀请,华佗依然不为所动。后来,曹操大怒,命令部下去华佗家了解情况,如果华佗妻子真的身体抱恙,就多宽限华佗几日;如果不是,就将华佗抓回来,关入牢中,最后几经审讯,华佗认罪了。曹操想处死华佗,期间有人来给华佗求情,但是曹操不为所动,依然将华佗处死了。

华佗是谁杀的

华佗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医术精湛,贡献巨大,后世历代医者都把他当作效仿的楷模。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华佗在曹操晚年被请去为其治疗头痛病,华佗说需要用锋利的斧头砍开曹操的头颅进行救治。但生性多疑的曹操认为他和关羽有交情想要借此机会谋杀他,于是抓了华佗,华佗在狱中被严刑拷打而死。那么历史上的华佗是谁杀的呢?

华佗做手术

根据对史料的考证,我们得知华佗的确是被曹操杀的,但原因当然是有所出入的。曹操听说华佗是个医术非常精湛的医生,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于是派人请他到自己府上想染华佗做自己的私人医生。华佗先是到了曹操浮上待了一段时间,最后对曹操说思念家人,便请假回家去了。

之后曹操多次写信让华佗回去,华佗推说自己的妻子生病了,等她病好了才能去。久而久之便引起了曹操的怀疑,于是曹操派人悄悄的去了华佗家里,最后发现华佗的妻子根本没有生病,而是骗人的。此时曹操明白了,华佗是在待价而沽,想要谋取到更高的官职,于是曹操愤怒之下派人抓了华佗,把他关进了监狱。

按照当时的法律,华佗犯了两种大罪,一是欺君之罪,而是不奉诏的罪,在狱中华佗被人严刑拷打,虽然曹操身边的谋士比如程昱等都为华佗求情,但曹操依然没有放过华佗,最后华佗在牢里被严刑拷打致死。说到这里想必大家清楚华佗是谁杀的了,也知道了曹操杀他的真正原因了。

华佗的故事

今天我们在医院里面可以看到一些“华佗在世”和“华佗再造”的锦旗和横幅,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华佗在医学界的地位是很高的。那么这位东汉名医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华佗的故事吧。

华佗辨别药材

又一次,邻居家李寡妇的儿子跑到河里洗澡溺水了,李寡妇慌忙找来了蔡医生。蔡医生看到这个孩子眼睛紧闭一动不动,肚子也被水胀的圆鼓鼓的,便叹了口气说到:“这孩子恐怕救不过来了啊。”李氏听到这个噩耗之后哭得伤心欲绝。此时华佗跑过来摸了摸那个孩子的脉搏,然后小声对蔡师傅说到:“孩子可能还有救。”蔡医生和众人都不相信。于是华佗让人牵了一头牛过来,然后把那个孩子伏在牛背上,颠簸了一回来,孩子嘴里吐出了一些水,然后他又把孩子放平,挤压他的肚子,提起双手,慢慢的一起一落地活动着。过了十几分钟后,那个孩子居然开始喘气了,慢慢睁开了眼睛。华佗又给开了几剂药,就把那孩子给治好了。

之后华佗起死回生的消息不胫而走,蔡医生非常羞愧的对华佗说:“你的医术已经胜过我了,我也没有什么在可以教你的了,你可以走了去给人治病吧。”华佗出了师,但没有立即开业治病,而是继续到处遍访名师吗,学习医理积累经验。

从这个故事我们一方面看到华佗医术精湛,比起师傅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华佗那种永不自满,谦虚好学的高贵品质。

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张仲景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医师,都生活在东汉末年,虽然两人都被誉为神医,但是他们的生活背景以及成长经历,以及他们的行医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在中国医疗界都是鼻祖一般的人物。

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生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天下形势一分为三,到处都是战乱,很多人流离失所,死于非命。这样的社会局面让张仲景从小立志,萌发了治病救人的愿望。华佗所处时代也是东汉末年,两人所处时代背景相同,乱世的战争使得他们都立志要为百姓解除痛苦。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宦家庭,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诸多典籍,他勤奋好学,并且酷爱医学,当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的故事时,他特别敬佩,从此他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他10岁时,他开始拜张伯祖师学习医术,无论是开药方抓药,还是外出诊病,他都用心学习,张伯祖一生所学悉数交给张仲景。华佗年少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庭十分贫困,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但华佗自小就爱读书,在母亲的教育下,华佗立志不图名利,安心救人。后来母亲突然染上恶疾,没有大夫可以医治,母亲的病故更加坚定他学习医术的信心。

华佗擅长内、外、妇、儿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发明了麻佛散,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进行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这要比西方利用乙醚实行麻醉手术早一千多年,华佗曾为曹操医治头痛的顽疾,只是最后还是被猜疑心重的曹操杀害。张仲景擅长内科,他写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经过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做出卓越的贡献,后来被奉为“方经之祖”。

一代神医华佗的故事

 一代神医华佗的故事

  一 神医传奇(1)

  华佗篇

  (篇章页内容):华佗,又名旉,字符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杰出医学家。曾游学于徐州一带,通晓各种经书,喜爱医术和养生之学。精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其精于外科、针灸和医疗体育。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大胆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手段多样,疗效好。为人性情爽朗,淡泊名利,据史料记载华佗著有《枕中灸刺经》等多种医书,可惜均佚。

  主讲人简介

  王立群,194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文选》研究等。

  代表性著作有:《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

  【一 神医传奇】

  在世界华人的范围里边,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时候,经常会送给医生八个字: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也就是说,人们在心目中,把华佗当成了神医的代称。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民间医生,他以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在当时就非常出名。但是,中国古代名医众多,为什么后人称赞医生医术高明的时候,要说华佗再世呢?华佗的医术,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他为什么会成为后人心目中的神医呢?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华佗。华佗在正史中有传记,也就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有范晔的《后汉书》,都有《华佗传》。据史传的记载,华佗字符化,名字叫旉,他是沛国谯人。这个谯是当时沛国的谯县,东汉的谯县大致主要包括今天安徽的亳州,还有河南永城的一小部分,但是有关华佗家世的记载,完全没有。我们不知道华佗的家庭是个什么样的家庭,也不知道华佗跟谁学的医,都没有记载。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华佗在当时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由于他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身世,他的师承都没有记载。而且,我们看正史这两个传记也可以看出来,《三国志》把他收入《方技传》,《后汉书》把他列入《方术传》,方技、方术,是什么含义呢?在中国古代,把从事医学、天文、星象、占卜的一类人叫做方士,或者叫做方术,这就是我们现在仅存的资料中间所知道的华佗的基本状况。

  华佗生活的时代,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再加上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这一段时间,这时候正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时候,所以史书中关于华佗的记载很少,既没有他的身世记载,又没有他师承关系的记载,更没有医方传之后世,史书中只留下了他治愈疾病的一些小故事,所以后世流传的"华佗再世,妙手回春"这个说法,我们只能从华佗治愈疾病的小故事中去寻找答案了。

  为什么我们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代称。我们先讲第一个方面,料病如神,预知生死,这是华佗最神奇的一面。这里边我们就要介绍史书中记载华佗治病的医案。第一个医案,说是原甘陵国,这个甘陵就是今天山东的临清,甘陵国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突然感到腹痛,痛得非常难受,然后请华佗来治疗,华佗把了把脉,就说胎儿已经死了。然后,华佗找一个人,为这位夫人摸一摸腹部,看胎儿是在左边还是右边,而且华佗告诉这个人,如果在左边是个男胎,如果在右边是个女胎。结果这个人摸过以后,说在左边。华佗就准备了汤药,然后,让甘陵国相的夫人把药喝下去,喝下去以后,果然产下来一个胎儿,已经死了,是个男孩。这个男胎一产下来,甘陵国相夫人的腹痛立即就停止了。这是第一个例子。他能判断胎儿是活的还是死的,号脉就断定了。

  第二个例子,前任的一位督邮,姓顿,这个顿先生得了病,好了以后请华佗为他再看一看。华佗为他把脉以后,告诉他,他的病虽然好了,但是身体还很虚弱,在这个期间,千万记住,不能有夫妻生活,如果有的话,就会发生不测,死前他的舌头会伸出几寸长。结果他病好以后,这个消息就传到他妻子的耳朵里了,他的妻子跑了一百多里地来看他,当天晚上有了夫妻生活。三天以后,病发,死了。而且临死之前,舌头伸出来有几寸长。这是第二个医案。他料定这个人只要有性活动就一定会死亡。

  第三个例子,广陵太守陈登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一个人,他得了一种怪病,这个病的症状是心烦、面红、吃不下饭,请华佗给他诊病。华佗号了脉以后就告诉他,说你的腹中有好几升虫。然后,就让他赶快吃药。结果华佗给他准备了两升药,喝下去以后,大概有一顿饭的工夫,他吐出来好几升虫,吐完以后,病好了。但是病好以后华佗告诉他,说你这个病三年以后还会复发,如果发作的时候遇到良医,还能救活,如果遇不到良医你就完了。三年以后,陈登的病果然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没人可治,陈登死了。这是华佗预知陈登三年以后疾病复发身亡。

  第四个例子,在盐渎县,就是今天江苏的盐城,有一位严先生,他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去拜访华佗。等他们几个人进来以后,华佗就问严先生,是不是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严先生说没有啊,我很正常啊。华佗说,我根据你的面相来看,你得了急病,不要多喝酒,吃完饭赶快回家。结果,这位严先生吃完饭,坐了一会儿,和朋友一块儿坐车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发病了,然后从车上掉了下来,同行的人把他抱到车上送回家,当天晚上就死了。

  第五个例子,有一个下级军官叫梅平,这个人因为有病被解除军职,梅平的家在广陵,离家还有两百多里地,他就找了一户人家投宿,而恰巧这天晚上华佗也来到这户农家投宿。主人就让华佗为梅平诊病,华佗号了脉以后就告诉他,太晚了,如果早叫我治,这个病不会发展到今天。华佗说你赶快回家和家人见面,五天以后,你就不行了。梅平听了以后,第二天就往家赶,赶到家里,五天以后,果然病故。

  第六个例子,有一个督邮姓徐,他得了病,告诉华佗,他说我昨天找了一个医官,为我扎针,扎胃管,但是扎过以后咳嗽得非常厉害,咳嗽到晚上不能睡觉。然后华佗就说,他没有扎中你的胃管,他误伤了你的肝,这样一来,你的饭量会一天天减少,而且五天以后就不行了。果然,到了五天,这个姓徐的督邮就病故了。华佗能够料定这个病人的生死。预知生死成为华佗非常强的一种技能,人们把华佗看做神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料病如神,预知生死。

  第15节:一 神医传奇(2)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佗给病人诊断的时候,往往能够做到料病如神,预知生死。这是我们从《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得到的关于华佗诊断病情的小故事,那么,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关于华佗治疗疾病的案例,又是怎样记载的呢?

  第二个方面,治疗神奇,手到病除。我们前面讲的是诊断,下面我们来看治疗。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有一位姓李的将军,他的妻子得了重病,而且长期治不好,请华佗来给她看。华佗看了以后,把了把脉,就告诉李将军,你的妻子在怀孕的时候,胎儿受过伤,这个胎儿至今留在你妻子的腹中。李将军不信,他说,夫人确实是怀孕时候受过伤,但是,胎儿已经产下来了,不是留在腹中啊。华佗没说什么,就走了。华佗走后李将军妻子的病有所好转,但是过了一百多天,病又发作了,没办法,又请华佗来看。华佗把完脉以后还是那个话,他说,你妻子的腹中有胎儿,而且是个死胎。你妻子当年生的孩子是双胞胎,产下了第一个孩子,因为出血多,而且母亲没有感觉到腹内还有一个胎儿,接生的人也不知道,所以就接生了一个,而把另一个胎儿留在肚子里了。这个胎儿已经死了,死得时间很长,死过的胎儿,贴在你夫人的脊椎骨上,所以你夫人的脊椎骨非常疼,所以现在赶快吃药、针灸,然后让这个胎儿产下来。当时就开了汤药叫她吃。吃了药,配合着针灸,停了一会儿,他的妻子就感到腹痛得非常厉害,就像要生孩子一样,然后华佗就告诉她,这个死胎时间过长,让她自己产下来是不行的,需要有人帮助把胎儿取出来,华佗就指挥别人把这个胎儿取出来。果然取出来一个死去的男胎,大概有一尺长左右,手脚都长全了,但是这个死胎是黑色的。这是一个治疗死胎的非常典型的医案。

  第二个医案,史书上说有一个下级军官叫李成,他吐血吐得很厉害,咳嗽得昼夜不得安宁,然后就找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说,你虽然吐血,但你的病不在肺部,而是在你的肠子里面,你的肠子得了肠痈,我给你两钱散剂的药,你回去吃,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康复。但是你要记住,十八年后还会复发,到十八年后复发的时候,我再给你配一服药,你把它吃下去就能好,而且永不复发。李成听了以后很高兴,吃了药,好了。然后把另一服药当宝贝一样藏起来了,因为十八年后还要复发。过了五六年,李成的一个亲戚和他得了同样的病,病得要死了,他知道李成藏有这个药,就跟李成说,你看我要死了,你现在很健康,你还藏着一服救命药,你应当把它拿出来救我的命,救了我的命,你将来再找华佗要,李成思想斗争很激烈,这个药是我留着十八年后保命的药,我要给你我十八年后没有了怎么办呢?但是他又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亲戚要死,最后没有办法,就咬了咬牙,给了亲戚。亲戚吃了这个药以后好了,但是李成没有药了,心里就虚了,他又赶快去谯找华佗,可是华佗已经被曹操抓到监狱里去了。李成不愿意在华佗危难的时候去打扰他,就没有再去要这个药。果然到了十八年以后,李成的病复发了,由于他没有药,结果病死了。这个病很有特色,华佗诊断这个病的时候,他说,咳嗽吐血,一般人认为是肺部,但是华佗认为他的病是在肠子,是肠子有病,这就是中医一个很典型的特色。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个脏器出现问题的时候,它会影响到另一个脏器,所以你吐血的时候,不是因为你的肺部有问题,而是你的肠子有问题,这就是中医认为的肺和大肠是互为表里的。这是第二个例子。

  第16节:一 神医传奇(3)

  第三个例子更奇特,叫子病治母,就是孩子有病,母亲吃药。这个例子说的是在东阳,就是今天安徽的天长县,有一户人家两岁的小孩光拉肚子,吃完奶就拉肚子,久治不愈,怎么治都治不好,最后只好找到华佗了,华佗看了看情况以后,听了听,就说这个小孩不要吃药,把小孩的药停了,这个病根在他母亲身上。两岁的孩子,病根在他母亲身上,吃母亲的乳汁,而他母亲的乳汁有虚寒,有寒气,所以这个孩子吃了带有寒气的乳汁,他才拉肚子,所以不能给孩子治病,要治他妈的病,然后把这个药叫他娘吃,他娘吃了十剂药,然后小孩不拉肚子了。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例子,子病治母,孩子有病却治他的母亲,对这件事情我感到很奇怪,我就请教了河南省中医学院的两个中医专家,他们告诉我,这是中医非常典型的一个特点。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是个中心,但是通过十二经络把整个的脏腑连成了一个上下相连、内外相通、整体协调的整体。一个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和五行的关系影响到另一个脏腑,所以可以通过五行相克的理论来调治。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体内部达到阴阳平衡,中医治病是通过吃药,达成人体的阴阳平衡。这样,病就好了,这就是中医治病。所以吃奶的孩子和喂奶的母亲不能分离。

  史书中记载的这些例子,让我们感叹华佗医术的高明,同时也感叹中医治疗的神奇。但《三国志》和《后汉书》这样的史书,还记载了华佗更为神奇的地方,不用药,华佗也把病人的病治好了。

  第四个例子很经典,叫情志疗法。最早记载中国古代情志疗法的是《吕氏春秋·至忠篇》,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的《吕氏春秋》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说齐王有病了,然后跑到宋国请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叫文挚。文挚来了以后,号了号脉就对齐王的儿子说,你爹这个病可以治,但我不能治,太子感到很奇怪,既然能治,你为什么不能治呢?文挚说了两句话,"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什么意思呢?如果不让大王生一场气,这个病治不好,如果让大王生一场气,病好了,他一定杀我,所以这个病能治,但是我不愿意治,给你爹治好了,我的命都没了。太子一听,就一个劲儿地向文挚哀求,说你一定要治,等我爹的病好了,我拉着我娘,也就是王后,我们两个一块儿替你求情,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说,这样吧,你们真能保证我的生命安全,我就给你治。太子跟王后立下保证,然后文挚开始治病。文挚跟太子约好去给齐王看病,齐王就准备好,但是每一次约好时间,文挚都不去,一连约了好多天,文挚就是不来,太子很纳闷,齐王已经憋了一肚子火了,等齐王气憋得够足了,文挚来了,穿了一双脏兮兮的鞋,径直走到齐王的卧室里边,然后给齐王问病的时候又用他脏兮兮的鞋踩着齐王华贵的衣服,把齐王给气坏了。然后文挚问他什么病,齐王气得不吭声,文挚又说了很多非常刺激齐王的话,然后走了。文挚一走齐王气得是哇哇叫,非要派人去杀文挚,结果派的人被太子拦下来了,但是齐王因为生了这一场大气,病好了。这是个非常典型的情志疗法的医案。

  而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说有一个郡守得病了,然后请华佗去看,华佗一看,认为这个郡守是生了一场大气得的病,他说这个病要治,必须让他再生一场大气,病就好了。华佗怎么治呢?他先要钱,要一次不够,要两次,不断地要,要了很多钱,就是不治病,这个郡守气得不得了。然后华佗把钱要足要够了,溜了,逃了。临走之前还写了一封信,把这个郡守给臭骂了一通,郡守付了很多钱,没有得到治疗,医生卷钱逃了,临走还留了封信,这个郡守气得大骂华佗,然后下令派人去追杀华佗,他自己吐了好几升黑血,这一场大气以后,黑血一吐,病好了。但是郡守的儿子,知道华佗是用这种办法治病的,就嘱咐他手下的人,不准追杀华佗。结果郡守又生了场大气,病全好了。这是华佗非常高明的一点,因为中医认为人有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情。当人受到这七情的刺激以后,人的身体会产生一种反应,这个反应我们叫情志。但是如果人体受的刺激过重,那么人体的平衡就被破坏了,人就要得病,所以齐王的病恰恰是受了刺激产生的,如果再去刺激他一下,就可以通过再度的刺激让他人体的内部恢复平衡,他的病就好了。

  第17节:一 神医传奇(4)

  通过史书记载华佗给人治病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医术高明、治疗手法多样的华佗的形象,而华佗除了流传下来的这些小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神奇之处,传说华佗还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这件事,甚至在《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那么,这些正史又是怎样记载这件事情的呢?

  在华佗行医时,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就是麻醉。他能够做外科的腹部手术。有一个士大夫得病了,请华佗去看,华佗说,你的病不在外表,在你的腹腔里边,要做手术,但是你的寿命只有十年。我给你做了手术,十年以后你也得死,你的寿命只剩十年了。而你这个病,并不会让你死亡,所以我劝你不要做手术,十年以后,你的命没了,你的病也没了。但是这个士大夫不听,他的承受力比较弱,他觉得这个病得了很难受,一定要做手术,然后华佗就给他做了手术,把病给治了。手术完了以后一切都很正常,十年以后,这个人死了。通过这个记载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点:

  第一点,华佗的医德很高尚。华佗这个人看来不懂得经济效益,这个病人来了,他劝人家不要做手术,按照一般医德不好的人,你来了,先做检查,我收你检查费,再给你开刀,收你手术费,至于你十年以后是不是死,那我不管,我把钱收了就得了。人来看病他还劝人家别做手术,你这个病要不了你的命,你就剩十年的寿命了,到十年以后你死了那个病也就完了,你何必做手术呢?但反过来,说明华佗医德很高尚。

  再一点,这是《二十四史》中记载的最早的一个腹腔手术,华佗能给人家做腹腔手术。而这就是人们把华佗称为神医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据《后汉书》的记载,华佗发明了一种药,叫麻沸散,如果病人需要做腹腔手术,他用这个药配合着酒,一块儿让病人喝进去,喝过以后,这个人就像醉酒以后失去知觉了,然后华佗把他的腹部剖开,给他的腹腔做手术,比如肠子有病,他把有病的溃烂的肠子剪断,把剩下的肠子缝合一下。然后,再把腹部的伤口缝合起来,涂上一层神膏,过几天,伤口就愈合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腹腔手术的正史记载。所以,人们把华佗视为中医外科的鼻祖,他是第一个做中医外科手术的人。但是,曹操杀死华佗以后,华佗的麻沸散就失传了,后来很多人在不断地寻找和研究。华佗的麻沸散是怎么配出来的,现在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我们始终不知道华佗那个麻沸散真正的配伍是什么。在史书中,比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黄帝时期,有一个医生叫俞跗,他也能做外科手术,但俞跗做外科手术,传说的成份更浓了,他没有麻醉药,不知道用什么麻醉药,因为腹腔手术很麻烦,如果说没有麻醉,把一个活人来一个大开膛,那人是绝对受不了的,人蹦起来,手术没法做。这个我们不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不麻醉的情况下,把腹部划开,你说病人能够老老实实躺在那儿让你做手术吗?麻醉关、消毒关、止血关、输血关,甚至包括出现意外的急救关,做腹腔手术,有一连串的难关,华佗能够克服这些难关,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记载,我们认为不是太可靠,真正可靠的是《三国志·华佗传》和《后汉书·华佗传》记载的华佗施行的外科腹腔手术。这个记载早于西方的腹腔手术一千多年,这是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所以我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你可以看到,称颂一位医生的时候,最高的称呼就是"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但是华佗死了以后,他的麻沸散没有传下来,一代神医就这样死去了。华佗这么一个神医,他是怎么样死掉的呢?曹操为什么要杀他呢?请看下一讲。

  第18节:二 华佗之死(1)

  【二 华佗之死】

  关于华佗之死,人们始终把它和历史上另一位大人物曹操联系在一起,曹操为此也背上了千古骂名。但是也有人认为是华佗自己害了自己。那么,曹操和华佗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身怀绝技的华佗?

  华佗之死,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国演义》的讲法。说曹操得了病,头风病,头疼,请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说,你这个病根在脑子里,我需要让你喝一服药,然后用利斧劈开你的脑袋,祛除病根,你这个病才能治好。当然能做这个手术就很厉害了,但曹操这个人疑心很重,他觉得华佗这个医疗方案不怀好意,认为华佗是想借这个机会替关羽报仇,杀死自己,所以,一怒之下把华佗关到监狱里,然后杀了。

  关于华佗之死,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曹操是杀死华佗的罪魁祸首,人们把指责和谩骂都指向了曹操。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华佗之死,是他自己要挟曹操的结果。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曹操和华佗,一个是乱世枭雄,一个是走方郎中,两人似乎关系不大,华佗为什么会死在曹操的手上?我们还是先把视线放在第一个问题上,曹操为什么要召见华佗?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是在记载了大量的华佗的神奇事迹之后才写了一句话,"太祖闻而召佗",太祖指曹操,曹操听说了华佗的事儿以后召华佗。而在召华佗之前记载的最后一件事就是陈登之死。这样一来,曹操召华佗就有三种可能:第一,曹操听说了华佗大量的神奇治病的事情,召见华佗。第二,曹操听说陈登如期而死召华佗。第三,曹操听了上面两种说法以后,召华佗。

  我们先讨论第一种,因为曹操跟华佗都是沛国谯人,他们两个是老乡。因此,华佗神奇的医术曹操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种情况就是曹操听说了华佗预言陈登三年以后病要复发,如果没有良医还会死,结果陈登如期而死,召见华佗,这种可能性有没有呢?这种可能性取决于曹操和陈登的关系到底怎么样。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登是曹操最信任、最器重的人。所以陈登之死,有两个方面震惊了曹操。

  第一,华佗的预言如期兑现。华佗预言他三年以后必发,兑现了。

  第二,陈登是如期而死。说他将来三年发病,果然发病死了。而陈登跟曹操的关系又非常密切,陈登之死对曹操的影响非常之大,再加上老百姓的传闻。所以,我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一方面听到老百姓传闻华佗是神医,另一方面听说自己最信任的陈登三年后发作死了,所以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因为此时华佗在曹操心中神医的地位已经毫不动摇地确立起来了,所以曹操要召华佗。

  当然,曹操要召华佗首先是曹操得有病,曹操没有病找个名医来干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身体倍儿棒,你说整天找个医生跟着你,不是个包袱吗?曹操恰好有病,就是头风病,而且他的头风病是持续性的神经疼,很难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现在可能好一点,现在假如我们有头疼病,真是怀疑脑子里有什么了,先不用利斧劈开,我们先做一个脑部核磁共振,看看脑袋里到底长了个什么,然后再说。但是那个时候条件不行,医疗条件不允许。所以,从客观上来说,华佗的医术神奇,从主观上来说,曹操也的确患病,这样曹操就动了召华佗之心。当然,召华佗是分两步的,一开始他把华佗叫过来的时候,史书记载是"常在左右"(《三国志·华佗传》),就是经常在曹操的身边,而且曹操的头疼病一发作,华佗就给他针灸,针灸以后针拔疼止,特别神,针一拔,疼就停止了。常在左右,就是曹操的病不是很重,不是每天都发作,所以他发作的时候才需要华佗,不需要的时候未必要请到身边来。也就是说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还不强。

  第19节:二 华佗之死(2)

  第二个阶段,史书记载叫"太祖亲理",太祖指曹操,亲理,就是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这个时候,史书记载曹操是"得病笃重"(《三国志·华佗传》),病得很重了,然后使佗"专视",召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大家注意这两个词,前边是常在左右,现在发展成"专视",就是专门为自己看病。前面是一般需求,现在是特殊需求,这两种需求差别很大,层次上差别也很大。那么"太祖亲理"是什么时间呢?据我估计,应当大体在袁绍集团灭亡之后,建安十年以后,曹操掌握了东汉政府的实权,亲自处理朝政。这就是"太祖亲理"。当然随着处理朝政的繁忙,工作的繁忙带来的是曹操的病重,头风病天天发作,这个时候曹操就离不开华佗了,才让他专视。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只待了一阵,请假走了。以什么借口请假走的呢?两部史书记载的略有不同。《后汉书》记载,回家取药方;《三国志》记载,收到家信。曹操怎么办?曹操准假,曹操不能不准,你想想他回家取药方,你不让他回家取,他说我没有药方,怎么给你治病?他收到家书,你不让他回去,那肯定不能笼络住华佗之心,曹操准假,让他走了。这是我们所说的请假的理由。

  但是,《后汉书》在讲华佗请假回去的时候讲了四点理由:第一,华佗此人性格古怪;第二,他内心很不得意;第三,他耻于为医,不愿意当医生;第四,回家,想家。

  《三国志》的记载只有一个理由,"久远思家归"(《三国志·华佗传》),就是离家时间长,离家远,想回家看看。《三国志》跟《后汉书》记载略有差异,《三国志》成书在前,《后汉书》成书在后。

  华佗请假回家以后,以他妻子有病为由,多次续假不回去。曹操又是写信催,又是让地方官来催,华佗都不回。最后,曹操急了。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曹操那么催华佗也不回去呢?《三国志》跟《后汉书》的记载都差不多,《三国志》的记载是"佗恃能厌食事",《后汉书》记载的是"恃能厌事"。这两个记载一样,就是华佗仗着自己的医术高明,不愿意去为曹操一个人服务,结果曹操大怒,派人去查,看他妻子是不是有病,一查,发现他妻子装病。这是欺骗啊,曹操派人就把华佗抓起来,送到许县,投入狱中。华佗投入狱中以后,曹操手下一个重要谋士叫荀彧①,曾经劝过曹操,说华佗不能杀,华佗这个人医术太高明了,他的生死关系着多少人的生死,不能杀!结果曹操说了一句非常典型的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三国志·华佗传》)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别发愁,杀了华佗难道天底下再不能找到像他这样的人吗?但是,据《三国志》记载,他用了一个词"鼠辈",老鼠的鼠,同辈的辈。鼠辈,找不到像这样的人吗?很看不起华佗。结果,最后是巨星陨落,神医枉死。这就是华佗之死。

  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华佗为什么被曹操杀了?我们读过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爱才、惜才、重才的人,为什么像华佗这样的神医他却要杀掉呢?

  不知曹操是出于何种心理,他还是杀害了华佗,一个巨星就这样陨落了。而华佗死后,除了五禽戏之外,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后世的人们倍感惋惜。而人们在惋惜之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曹操一向是以爱才、惜才、重才著称,但他这一次为什么一反常态,杀害医术高超的华佗呢?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看,我们一方面从曹操这儿看,一方面从华佗这儿看。

  从曹操这方面来看,华佗是可杀,而且是杀而无事,杀了没事。曹操为什么说杀华佗是可杀呢?华佗确实犯了罪,欺骗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欺骗曹操是可以杀的,这叫可杀。同时,杀了华佗以后,会惹什么麻烦吗?不会,华佗是个医生,医生当时是叫做方士、方技之士,《三国志》把他收入《方技传》,就是一个社会地位很低下的人,杀了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人,对政权没有威胁。所以,曹操称他为鼠辈,视为可杀,而且杀而无事。因为中国古代历来有两句话很流行,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最高明的是治理国家,叫上医医国,下一档的叫疾人,就是为一般的人看病。有本事的人去治国,没本事的人去给老百姓看病。华佗只是一个看病的医生,在那个时代不受重视,所以被杀了。

  第20节:二 华佗之死(3)

  作为华佗这一方来说有没有责任呢?华佗看来也有点责任,这个责任主要是三点:

  第一,他不愿意给曹操当侍医,本来是个走方郎中,四处游走,现在要给一个人看病,不愿意。

  第二,思乡之心切,就是思乡之心太浓了,光想着自己的家。

  第三,不了解曹操。曹操是什么人啊?曹操是军阀,是枭雄,是东汉的丞相。这样的人,华佗显然对他太缺乏了解了。华佗不知道曹操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而且他找了个很拙劣的理由,说自己的妻子有病,这是很容易查出来的,一旦查出来怎么办?华佗想都没想,华佗为曹操杀自己提供了一些借口。当然两个人都有责任,主要责任在曹操。我们不能说曹操杀了华佗,华佗还得为自己的死负责任,但是华佗确实有他幼稚之处。

  这里边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人说,曹操不是爱才吗?为什么要杀华佗这样的有才之士呢?封建专制制度从来都是把人和才分开来谈的,说曹操爱人才是不对的,曹操爱的只是才,并不是有才的人,人和才要分开。因为在所有的封建专制制度下,当官的人看重的只是一个人的才,并不重视你这个人,所以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地讲,曹操爱惜人才,只能说曹操爱才。因为曹操要是真重视人才的话,就得尊重华佗的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华佗不愿意去,是他自己的权力,他愿意为谁治病是他的权力,你没有办法剥夺他的权力。曹操以这个为由杀华佗,而且把华佗称为鼠辈,刚才我讲曹操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三国志·华佗传》)他把华佗称为鼠辈,那就是既不重视华佗这个人,又不重视华佗这样的才,因为照曹操看来,像这样的人满天下都是,其实曹操恰恰看错了,人才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稀缺资源。杀了华佗,后来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有病了,没人给他看病。他的小儿子临死的时候曹操后悔了,不该杀华佗啊。所以,曹操杀华佗实际上是既不重人,又不重才,这是所有封建制度下为官者的通病,不光是曹操一个人。

  所以,《三国演义》记载的华佗要为曹操劈开头颅的故事纯属虚构,不是历史的真实。但是,这个虚构也不是完全不靠谱。第一,华佗有麻沸散能够做腹腔手术,虚构的故事里就发挥一下说他要做颅腔手术。第二,华佗确实死于曹操之手,所以小说的作者一发挥,就成了我们开始所讲,华佗要劈开曹操的脑袋,曹操不干,把华佗杀了。

  根据前面的分析,华佗之死,曹操是罪魁祸首,难辞其咎。但是关于华佗之死,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叫"要挟说"。这一派观点认为,华佗仰仗着自己高超的医术,要挟曹操给自己官做,结果曹操不理会华佗,华佗就不给曹操治病,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是一个荒谬新说。所以我们有必要简单地作一番辩护。所谓的要挟说,说华佗要挟曹操。提出这个谬说的人还提了三点理由。第一,华佗这个人心理失衡。第二,他是养病自重。曹操把华佗杀了以后,说华佗本来可以治好我的病,为什么不给我治呢?有意要养着我的病,一直不给我除根儿,他的地位就提高了,就是养病自重。第三,华佗是夸大病情。本来就是个头风病,华佗把曹操的病情给夸大了。这三条貌似有理,其实一条都站不住脚。我把这三条简单剖析一下。

  先说第一点,心理失衡。什么叫心理失衡呢?是说华佗是个读书人,本来想做官,没做上,最后当了医生,他自己感到耻辱。这一点《三国志》跟《后汉书》中的《华佗传》都记载了,华佗确实有这个感觉,当个医生耻辱。但是,说他心理失衡,我觉得有几点我们要提出来说一下。

  第21节:二 华佗之死(4)

  第一,生逢乱世,不愿为官。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他不愿意做官。早年,陈登的父亲陈圭推举他做孝廉,后来由太尉黄琬征辟①。孝廉跟征辟是东汉为官的两条路,曹操就是二十岁举孝廉走上仕途的,这两条路华佗都不走。前面的征辟、推荐,他都没有去,后来他怎么可能依附曹操做官呢?实际上华佗是生逢乱世,不愿为官。

  第二,要挟要官,有悖逻辑。说他要挟曹操要官,这不合逻辑。华佗为什么会要挟曹操呢?两个理由,一个是心理不平衡,一个是不愿意,认为当医生耻辱,我们可以推想一下,心理不平衡就一定会要挟曹操吗?换句话说,因为心理不平衡,所以要挟曹操?这个因果关系成立吗?因果关系有两种,一个原因必然生出一个结果,这叫必然性的因果。一个原因出现两个以上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叫或然关系,不叫必然关系。因为心理不平衡,他也可能去要挟,他也可能不去要挟,所以,因为心理不平衡去要挟曹操给官,这叫或然性因果关系,不是必然性因果关系,所以不能成立,这违反形式逻辑。

  再一个,耻于为医,认为当医生是耻辱,所以要挟曹操。这也是个或然关系。因为当医生是耻辱的,他可能去要挟曹操,也可能不去要挟,又是一个或然关系。所以这个提出新说的人实际上是把或然性因果讲成必然性因果,因此我说,要挟要官有悖逻辑。

  第三,养病之说,纯属强词。杀了华佗以后,曹操说华佗可以治好我的病,他不治,有意地养着病。当医生养着一个病人的病,不给他除根儿,这个话也不能成立,这叫强词夺理。你想想,曹操是以养病加罪于华佗,假如华佗能够除根儿的话,能够给曹操除根儿的话,他为什么不以断根而求官呢?假如他想做官的话,那我干脆一步到位把你病治好,断根求官嘛。所以养病之说也不能成立。

  第四,华佗是乐于从医,而不是耻于为医。华佗确实早年作为一个读书人想为官,但没有做成,后来做了医生。但是,在行医的几十年间,华佗跟医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知道乱世之中的老百姓非常需要良医。我们可以举三件事,华佗身入狱中,临死之前还把一部医书交给狱卒,想传下来,他告诉狱卒,这部书可以活人,所以一般人都称这个书叫活人书,但是狱卒害怕曹操的法律严酷,没敢接受,华佗就一把火把这个医书烧了。一个医生在临死之前还想把自己总结的医书传下来,他是乐于为医还是耻于为医呢?第二个例子,有一次华佗在路上走,突然听见一个人痛苦地呻吟,华佗就立即停下来,主动上去看他一下。原来是一个病人,吃东西咽不下去,很痛苦,发出痛苦的叫声。这个人并不知道华佗是医生,并没有求他,华佗是听见呻吟声跑过去的,然后华佗就告诉他,我刚才路过那条街上有一个卖大饼的店,那个店里既有醋,又有蒜泥,你赶快去要些醋和蒜泥喝了,说完华佗就走了。这人赶快找到那个卖大饼的店,买了三升醋和蒜泥,然后把这三升醋和蒜泥全喝了。喝完以后,这个病人就开始吐,结果吐出来一条虫,这其实是一种寄生虫。你看华佗,听见病人痛苦的呻吟,就主动去看病,看完说了个方子就走了,钱也没收。然后这个病人打听到华佗的家,到他家去,车旁边挂着虫,一到华佗的家,还没到家门口,华佗的小孩看见车来了,而且挂了一条虫,华佗的儿子就判断,车上坐的这个病号肯定是碰见我爹了,车边那条虫就是个证明。结果这个病人到华佗家里一看,华佗家里的墙上挂了几十条同样的虫。说明华佗行医,已经是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了。怎么能说他耻于为医呢?第三个例子,华佗传五禽戏①,让后人学习五禽戏健身,华佗又把他神奇的针灸术传下来给他的弟子。可见华佗是乐于为医,不是耻于为医。

  第22节:二 华佗之死(5)

  再说第二点,养病自重。这个养病自重我要提出两点,这个养病自重是谁说的呢?曹操说的。什么时间说的呢?杀了华佗之后说的。曹操杀了华佗之后说的话大家就得琢磨琢磨了,华佗是神医,在杀华佗之前荀彧就劝阻他,曹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把华佗杀了,杀了华佗以后,肯定会遭到舆论的谴责,曹操得为自己开脱罪责,所以才提出了个养病说。所以这个养病说是曹操说的,他为自己开脱罪责的成份很重,不能作为定论来看。

  还有一点,缺乏理解。曹操是病人,作为病人来说,求治心切。华佗是医生,作为医生来说,治疗曹操的头风病叫治疗无门。医生跟患者的想法不一样,作为患者,是求治心切,希望一步到位把病治好;作为医生,治疗无门,所以病人跟医生之间有时候很难相互理解。华佗认为不能够手到病除,曹操认为你养病自重,这也是养病自重说出现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点,夸大病情。这个夸大病情说也是没有道理的。头风病确实很难治,到今天这种神经性头疼的病还很难治好。华佗只不过是如实告诉了曹操,而且头风病一般都有并发症,曹操的头风病一犯就是心慌、头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佗如实相告,曹操却认为他是夸大病情。所以提出新说的这三个说法都不能成立。

  那么华佗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真正的死因其实是:第一,触怒了曹操。曹操又是写信,又是派人去请华佗。华佗呢?他骗曹操,死活不去,触怒了曹操,这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曹操既没有把华佗看成人,尊重华佗的选择,又没有看重华佗的才,而是视华佗为鼠辈。既不重其人,又不重其才,他能不杀华佗吗?重人、重才,只要有任何一点体现出来,他就不会杀华佗。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华佗论》。在这篇文章中说了句非常有名的话,"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这句话我解释一下,执柄者就是掌权的人,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恚"就是愤怒,"执柄者之恚"就是掌权人的愤怒真可"畏诸",意思是多么可怕啊,一个掌权的人发了脾气,发了火,真是让人感到害怕。刘禹锡的话说得非常准,曹操就是执柄者,曹操生气,导致华佗的被杀。其实刘禹锡只看到了第一点,触怒曹操了。他没有看到第二点,就是曹操没有把华佗当做人和才来看待。这才导致神医的被杀。后果非常严重,最起码有一点,麻沸散失传了。中医的外科发展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华佗重要的医方也没有传下来。所以华佗之死是中医学史上一个重大损失。一直到今天,在我们讲华佗的时候,我们对神医华佗之死仍然抱着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

  第23节:附录(1)

  【附录】

  华佗字符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呼无赖。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韲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悬此蛇辈约以十数。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第24节:附录(2)

  初,军吏李成苦咳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以问佗。佗言:"君病肠臃,咳之所吐,非从肺来也。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若不得此药,故当死。"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先持贷我,我差,为卿从华佗更索。"成与之。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匆匆不忍从求。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漆叶处所而有,青黏生于丰、沛、彭城及朝歌云。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华佗传》

相关参考

一代神医华佗的故事

 一代神医华佗的故事  一神医传奇(1)  华佗篇  (篇章页内容):华佗,又名旉,字符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杰出医学家。曾游学于徐州一带,通晓各种经书,喜爱医术和养生之学。

神医华佗是怎么死的 华佗死亡原因

神医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生于东汉末年,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当时曹操亲自处理国事,得中风。当时华佗提出开颅手术,但生性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要害了他,华佗不幸惹来杀身之祸。那么华佗是怎么死的?下面本

神医华佗怎么死的 华佗之死的真相

华佗,被世人称之为神医的他是怎么死的,华佗之死又存在着怎样的谜团呢?华佗最终是死在谁的手上的?请带着这些个疑问来看本文的内容。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辏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

神医华佗竟是一个“虚拟人”

关于神医华佗,历史上一直都有争论。到底有没有华佗这个人?华佗是中国人、印度人、还是波斯人?>其实这类争论不难理出一个头绪,中国的神仙大多有过凡人身份,比如钟馗、张果老、吕洞宾……那些曾经存在于某朝代的

神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真相

 神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真相  《三国志·华佗传》讲了许多华佗行医治病的故事,惟独没有替谁“刮骨疗毒”或“刮骨

为何说神医华佗可能是外国人

神医华佗的事迹流芳百世,更有华佗再世赞颂医生医术高明。虽然他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没有历史根据,但华佗真有其人,乃第一位使用麻醉药施手术的医生,不过可能并非汉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按名字发音,推断华

神医华佗治病的故事 曹操杀华佗的故事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

华佗可能有其人但并不是神医

华佗,三国时著名的医学家,与曹操同乡,并为其所杀。这位古代神医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但是,历史上果真有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佗”字中

均有“神医”之称的扁鹊与华佗谁更厉害

华佗的故事今天我们在医院里面可以看到一些“华佗在世”和“华佗再造”的锦旗和横幅,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华佗在医学界的地位是很高的。那么这位东汉名医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华佗的故事吧。华佗辨

曹操残忍还是华佗情商低? 曹操杀死神医华佗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请各位看官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