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Posted 华佗

篇首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全榜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董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他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就是被后世称颂“杏林春暖”的——董奉。>一、不老少年>要说古人的夸张和想象力,今人大多自叹弗如。>传说有一位小伙子在担任候官县县令时,看到当时年仅30多岁的董奉,就一普通同事,也没太留意,后来这位县令罢官离开了候官县。>五十年后,有一次他恰好路过候官县,就去串串门。老领导来了,往日的同事自然都前来拜见,其中包括老员工董奉。>老领导看到故人们和他一样都已青春不再,但董奉还是和30多岁时一模一样。>难道他是用了今年20,明年18的护肤品不成?带着疑问,当晚他就问董奉:“你是不是得道高人?别人须发皆白,但你却青春依旧。”>董奉只是含糊地说:“只是偶然罢了。”> >二、起死回生>上边的故事只是说明董奉驻颜有术,还不太离谱,那么接下来的故事貌似有点小夸张了。>交州刺史杜燮得暴病死去,停尸三日。董奉前去看望,往杜燮嘴里塞入三粒药丸,再命人把杜燮头部抬起,来回晃动,融化药丸。>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杜燮就活过来了。>死去三天的人当然不可能活过来,或许,杜燮只是昏迷。然而民间为了说明神医之神,夸大成杜燮已经死了三天后,用三粒药丸救活了人。>传说固然听过笑过算了,但也能从侧面印证民间对董奉的敬爱。为了表达这份敬爱的浓烈,故事继续往下编——>三、董奉去哪儿了>活过来的杜燮当然感恩戴德,他专门在庭院中修建了一座高楼侍奉神医。>为了说明神医的神,夸张这一方式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传说董奉只吃干肉和枣,还喜欢喝酒,其它一概不食。神医董奉还是个宅男,除了吃饭,一般都待在自己房间里。>神奇的是,董奉下楼吃饭时,是悬空在座位上,吃完后又飞回楼上。>就这样寄居在杜燮家三年后,董奉向杜燮辞别。杜燮哭着想要留住神医,但神医去意已决,他想要尽最后的绵薄之力:>“您要去哪里?需要准备一艘大船吗?”>董奉曰:“只需准备一副棺木即可。”>次日中午,董奉在杜燮准备的棺木中死去。杜燮便命人安葬了神医。>夸张的事情发生了:七天后,竟然有人从岩昌带来口信,说是董奉让他传话,感谢杜燮对他的照顾,望他多保重。>杜燮听完马上开棺查验,然后脑中浮现出一个大问号:“董奉去哪儿了?”>四、美肤手术>脱棺飞升的董奉后来被人看见出现在庐山一带,继续演绎他的传奇。> >当地有一个百姓得了热病,眼看着就要不行了,被人用车拉着来见董奉,祈求神医救他一命。>董奉的治病方式也很神奇,他用五层布蒙住了病人的眼睛,不许他动,也不让其家人靠近。>据病人回忆:“起初感觉像是有东西在舔他,浑身上下被舔了一遍,使他全身疼痛难忍。此物的舌头大概有一尺多长,喘气像牛一样粗,猜不出是什么动物。过了许久,此物才离去。”>等到那怪物离开后,董奉就把布解开,给病人喝了点水,办好出院手续,就让他回家了。>走前,神医叮嘱病人:“过不了多久你就会痊愈,但是切记不要受风。”>十几天后,病人皮肤脱落,全身通红且十分疼痛,又过十几天后,新皮长成,皮肤像凝脂一样光滑,吹弹可破。>病人的病给治愈了,还免费做了次全身美肤手术。>五、凡人的烦恼>口口相传之下,大家都知道董奉是神人。>有一年大旱,县令丁士彦就想到神人了。>县长大人礼贤下士,亲自带着好吃好喝的去拜见董奉,请求董奉降雨。>对董奉来说下一场雨就是毛毛雨的事情,但神人也有凡人的烦恼:>“县长大人,小可家里贫穷,以天为盖,要是俺求得雨来,那我岂不成为落汤鸡了?”>县长大人多拎得清啊:“神人您尽管祈雨,我马上给您盖新房子。”>说干就干,次日,县长大人亲率民工,运来竹子木材等建筑材料,一伙人七手八脚地盖好了新屋。>接下来的工序是和泥加固,泥可以就地取材,但和泥的水呢?>县长大人正想命令手下从外地运水过来,董奉一抬手,说:“不用费事,今晚就会降大雨。”>果然,当晚下起了大雨,缓解了当地的旱灾。百姓们高兴坏了,一传十,十传百,将董奉越吹越神。>六、杏林春暖>百姓们尽挑好地夸董奉,究其原因,是董奉的确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董奉经常免费给人治病,分文不取,但他对治好的病人有个要求:轻病得治者种一棵杏树,重病得治者种五棵杏树。于是,多年以后,周围已经有7万多棵杏树,成了一片杏林。>成熟的杏子被放在林中用稻草修建的一间仓库里,董奉告诉大家:>“想要买杏,不用通知他,只要拿一罐粮食倒进仓库,即可自行装一罐杏带走。”>相传,有个别人直接去偷杏,结果莫名其妙就毙命。只有当家人把杏还回,并叩头谢罪,那人才生还。>那些换杏得来的粮食,董奉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他会把仓库里的粮食赈济穷人和有急需的人,一年里能散出去三千斛。>董奉的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使人们福报绵延,更有力气夸张地编传奇故事了。>民间故事大王把董奉的阳寿定为一百多年,说他仙逝时容貌依然像30多岁的样子。>董奉飞升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杏林中修建祠堂“太一宫”。>宋真宗赐匾额“大中祥符观”,宋徽宗宣和间勑(chì)封董奉为“升元真人”。>董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心里装着黎民百姓,无私地为他人奉献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

相关参考

华佗怎么死的

华佗,东汉末年时期的著名医学家,麻沸散的发明者,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陈登与华佗的故事 陈登华佗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是

陈登与华佗都是东汉时期的人。华佗字元化,沛过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张仲景、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因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切在外科诊治上成就非凡,所以后世称他是“外科圣手”。陈登字元龙,是下

结果竟命丧曹操之手 一代名医华佗因爱撒谎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被曹操杀害的时候,毁掉了全部医书,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件憾事。曹操为何要杀害华佗?尽管流传多种说法,但是究其根源,却是华佗爱撒谎,结果引来杀身之祸!华佗,字元化

结果竟命丧曹操之手 一代名医华佗因爱撒谎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被曹操杀害的时候,毁掉了全部医书,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件憾事。曹操为何要杀害华佗?尽管流传多种说法,但是究其根源,却是华佗爱撒谎,结果引来杀身之祸!华佗,字元化

如果曹操接受华佗的开颅手术会怎么样 曹操还会不会死呢

还不知道:如果曹操接受华佗的开颅手术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张仲景、董奉、华佗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其中华佗是世人较熟知的,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

汉朝历史 东汉名医华佗简介 名医华佗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东汉名医华佗简介名医华佗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华佗人物生平简介  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董奉被人们称为“建安三神医”。年轻的时候曾经遍访名医学习医术,学成之后专门为待富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东吴名医董奉的生平简介 董奉为什么容颜不老

  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是东汉时期的建安名医,与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作神医呢?想必其医术必然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就像华佗、扁鹊那样非常厉害的。

历史人物 东汉名医华佗的简介 名医华佗最后是被谁杀死的历史名人

  华佗人物生平简介  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董奉被人们称为“建安三神医”。年轻的时候曾经遍访名医学习医术,学成之后专门为穷人治病,他的足迹遍及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华

三国时期东吴名医董奉的生平简介 董奉为什么容颜不老?

  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是东汉时期的建安名医,与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作神医呢?想必其医术必然有“起死回生&

张仲景和饺子有什么关系?张仲景是怎么死的?

  在东汉末年一共出过三位绝世神医,他们当中最出名的就是被曹操所杀的华佗,另外的两位则分别是有着起死回生术的董奉和《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他们三位被合称为“建安三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