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孙和、孙瑾

Posted 太子

篇首语:愿所行皆坦途,愿所求皆如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登、孙和、孙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孙登、孙和、孙瑾

2、孙登死后孙权说了8个字为何南京王朝太子多早死?

孙登、孙和、孙瑾

读《三国志》的时候,发现吴国也有几位废太子,他们就是孙登、孙和、孙瑾,由此又丰富了废太子的含义。废太子:1.没有当上全国统一政权的皇帝的太子,或被杀或被废;2.没有当上割据政权的皇帝的太子;3.病死的太子;4.亡国之君,末代皇帝的太子。三国时期东吴的孙登、孙和、孙瑾,分别符合上述定义之第三条、第二条和第四条。

孙权是三国东吴的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82年,死于公元252年,享年七十一岁。他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长子孙登生于公元209年(网上查得),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权对孙登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早在孙登做王太子时,就选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人作为孙登的老师。孙登当上皇太子之后,这四个人分别作了左辅、右弼、辅正、翼正都尉,号称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m等人作为宾客,一时间东宫可谓是人才济济。

孙登的为人十分忠厚孝顺,《吴书吴主五子传》中记载了这样三件事。一次孙登骑马走在路上,忽然有颗弹丸从身旁飞过,侍从们抓住了一个手拿弹弓的人,要加以惩治,孙登把这个人手里的弹丸和刚才的那个做了对比,认为不是这个人的,就把他放了。还有一次孙登丢失了一个金盆,抓住了偷窃的人,也不忍惩罚,只是责备了几句而已(呼责数之)。孙登的养母是徐夫人,因为孙权宠幸步夫人而被废,软禁在吴地。凡是步夫人赏赐的物品,孙登不敢推辞,只有拜受。而当徐夫人派人来时,孙登则沐浴更衣,显得非常隆重。后来孙登要被封为太子时,对孙权说,立太子之前一定要先立太子的母亲。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孙登说:在吴。孙权默然。

因此人们难免产生联想,这样的人当了皇帝,肯定是明君,东吴的历史、三国的历史乃至中国的历史估计都要重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孙登没有活过他的父亲孙权,而是早早就病死了。

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孙登病逝,年仅33岁,临死前上书孙权,建议父亲多亲近人才以使国家富强,孙权看后哀悼不已,追谥孙登为宣太子。

孙登死后,由于孙虑亦早已去世,于是孙权立第三子孙和为太子,并让阚泽为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Y、严维等人为侍从,这一教育阵容不亚于前任太子孙登,也就是说,孙权对孙和的教育同样十分重视。但此时孙权已年近六十,几近昏庸,立孙和为太子的同时又册封第四子孙霸为鲁王,而且对二人的宠幸程度几乎一模一样,因此朝野上下不由得分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两大派。据裴松之注称,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人效忠太子孙和,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人则附于鲁王孙霸。这一局面,就连孙权自己也几乎无法控制,害怕出现袁绍二子相争的局面。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和孙权的长女全公主有仇,全公主诋毁孙和祭祀时去太子妃的家中以及孙权生病时王夫人幸灾乐祸。最后孙权把孙和废掉,鲁王孙霸赐死,两派的大臣也都死的死,贬的贬,闹了个两败俱伤。

孙权死前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孙亮即位以后,宗室孙峻与大臣诸葛恪争权,孙峻得胜,孙亮被废,孙权第六子孙休被立为皇帝,诸葛恪被杀,因为孙和的夫人张妃是诸葛恪的外甥女,因此孙和受到牵连,被孙峻逼迫自杀,时年公元253年,享年30岁。

一段比较有意思的历史就此出现了,同前面几位废太子一样,孙和虽然没有当上皇帝,自己的儿子孙皓却侥幸登上了东吴的帝位。孙休生于公元235年,死于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同孙和一样,也是只活了30岁。当时孙休的儿子尚且年幼,而且当时正是西蜀被魏国灭掉的时期,东吴上下都希望能够册立长君。孙和的儿子乌程侯孙皓,生于公元242年,正好二十多岁的样子,而且据说颇有孙策当年的模样,因此被立为皇帝。

孙皓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即位之初尚能施行仁政,不久就暴露了真实的嘴脸,什么剥皮抽筋之类的刑罚大家都知道了,简直就是桀纣再世。但当时陆抗等东吴名臣还支撑着局面,司马炎篡魏之后也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因此孙皓当了几天太平天子。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灭掉,三国归一统,孙皓成为东吴的末代皇帝,他的太子孙瑾也就是东吴的末代太子,和他的爸爸一起做了西晋的俘虏,被拜为中郎。

孙登死后孙权说了8个字为何南京王朝太子多早死?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按过去皇帝确立太子“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一般原则,吴国的第二任皇帝是怎么也不会有最小儿子孙亮份的。虽然大儿子孙登是庶出,孙权还是青睐这个儿子的。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为吴王时,立孙登为王太子;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时年12岁。

孙登为人谦和,好学上进,严以律己,口碑甚佳,颇得孙权钟爱。为了培养好自己的未来接班人,孙权派当时的名臣诸葛恪、张休、顾谭、张友等人来辅佐,可见孙权的良苦用心。谁想,在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五月,时年33岁的孙登与大伯父孙策一样,虽然当了21岁的太子,却没有帝王命,身染重病,死了。

这里多说一句,也怪了,在孙登之后,在南京定都的第一代太子命运大多不太好,其有有两位很著名——

一是,后来南北朝时梁昭明太子萧统,于是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中大通三年(531年)去世,谥号“昭明”,葬安宁陵,故后世称其为“昭明太子”。

再是,明朝懿文太子朱标,在朱元璋称吴王时,被立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被立为皇太子,确立他为接班人。想不到,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标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谥“懿文”。后朱元璋死后,只好让皇太孙、朱标之子朱允炆继承皇位。试想,如果是朱标当皇帝,还有朱棣起兵夺权的事吗?

为什么南京的第一代太子命多不好?这个一时无法说清。但是,都说定都南京的王朝是短命王朝,怪南京风水有缺陷,但与太子多短命能无关系?正归正题。但可以想见,当年孙权对皇太子孙登英年早逝,是十分伤心的,他说了8个字:“国丧明嫡,百姓何福?”做为国群、人父的孙权,这句话令人动容,无奈万分。想来,梁武帝萧衍和明太祖朱元璋,当年也应该都是这样的心情。

孙登死后,孙权追谥他为“宣太子”,并在离都城建业60里外的句容县境内,为找了一块坟地,将太子安葬,人称“宣太子坟”。可能是爱子心切,或不忍长子落单,或希望身边有长子永伴,过了三年,孙权将孙登迁葬于钟山之阳自己的寿陵附近,也算是爱子有加的一种表示。如今孙登的墓址已难觅遗迹了,如果不被毁掉,有朝一日,应能重见天日。几年前,有关专家曾在这一带朝廷勘测,发现了几处疑为墓穴之处,但因为没有考古发掘,无法确定。

相关参考

揭秘孙权三个不争气的太子:孙登、孙和、孙瑾

读《三国志》的时候,发现吴国也有几位废太子,他们就是孙登、孙和、孙瑾,由此又丰富了“废太子”的含义。废太子:1.没有当上全国统一政权的皇帝的太子,或被杀或被废;2.没有当上割据政权的皇帝的太子;3.病

孙登死后孙权说了8个字为何南京王朝太子多早死?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按过去皇帝确立太子“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一般原则,吴国的第二任皇帝是怎么也不会有最小儿子孙亮份的。虽然大儿子孙登是庶出,孙权还是

孙登死后孙权说了8个字为何南京王朝太子多早死?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按过去皇帝确立太子“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一般原则,吴国的第二任皇帝是怎么也不会有最小儿子孙亮份的。虽然大儿子孙登是庶出,孙权还是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孙瑾简介

三国人物中文名:孙瑾职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传授职称:副传授系别:营销学系孙瑾事情经历2007—2008国务院生长研讨中心企业所练习2008年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事情孙瑾传授课程国际营销学

孙权简介 孙权怎么死的 孙权墓在哪

  孙权之死  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

历史人物 孙登简介 孙登比丸 孙登怎么死的 孙登与孙权-

  本名:孙登  字号:子高  所处时代:东汉→孙吴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时间:公元209年  去世时间:公元241年  主要作品:《临终上疏》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屡次劝谏孙

历史人物 孙和简介 孙和怎么死的 孙和遭姐姐陷害而被流放 孙和妃子和儿子

  中文名:孙和  别名:子孝  国籍:孙吴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224年  逝世日期:253年www.cha138.com  职业:皇太子  谥号:文皇帝  庙号:世宗  陵墓:明陵  孙和—

历史人物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有《临终上疏》之作

人物生平受封太子孙登是三国时期孙吴建立者孙权的长子,他的生母地位卑微,幼时被徐夫人抚养。黄初二年(220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吴王,并且拜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孙权以孙登年幼辞去爵位不受。同

孙权第三子孙和简介 孙和结局怎么死的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王夫人与孙和的一位姊妹全公主不和。不久,孙和因在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无礼,又诬陷王夫人对当时病倒的孙权幸灾

为什么孙登要放掉背弹弓的青年

孙登是孙权立的太子。有一天,他带着随从去郊外游玩。突然,只听"嗖"的一声,一只弹丸飞过来,差点儿击中太子。随从四处追寻射弹的人。  这时,正巧有个青年背着弹弓走过,随从立刻认定他是偷射太子的人,当即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