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武灵王改革图强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武灵王改革图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武灵王改革图强
武灵王改革图强
赵国原是战国七雄之一,到了武灵王即位的时候,国势已日益衰落,既受到秦国的侵略,又受到胡人的骚扰,就连中山那样的小国,也仗着齐国的势力,经常来欺侮它。
武灵王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也是一个军事家。他目光远大,才能出众,有进取向上的精神。外国人的东西,好的就学习;本国的东西,不好的就改革。再加上他重用了像肥义、楼缓等一批贤臣,终于使赵国摆脱了衰弱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一个不可轻视的强大国家。
一次,武灵王以巡视为名,率部突袭了中山国,接着便从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经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直达蒙古草原的沙漠地区,折而向西,登上了黄河岸边的黄华山,饱览了北国的壮丽风光。
这次远征,他目睹了许多新鲜事物,大开了眼界,增强了实行军事改革的信心。
在返回途中,武灵王思绪奔腾,感慨万千,不由得长叹一声,坐在大车里自言自语地说:“赵国啊,你经受了多少苦难,忍受了多少欺凌,如今……”他沉思片刻,扭头对身边的肥义、楼缓说:“咱们赵国北有燕国和胡人,西有楼烦和秦国,东有齐国和中山,可说是处在强敌包围之中。要怎样才能使赵国不受强敌欺凌,立于不败之地呢?”
肥义说:“胡人和中山,是赵国当前的两个心腹大患,不制服它们,就不能抽身去对付秦国。”
楼缓同意这种看法,并加以补充。他说:“相国所言极是,特别是北方的胡人,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纵横驰骋,快捷得像闪电一样,实在不好对付。”
武灵王进一步询问打败胡人的方法,他们却面面相觑,一时拿不出好的主意来。
其实,武灵王胸有成竹,只是想探探大家的心意罢了。停了片刻,他不慌不忙地把自己的打算谈了出来:“我认为,要想战败胡人和中山国,关键的问题是要改革军队的训练和作战方法。你们看,赵国人一个个宽袍大袖的,打起仗来多不方便,再加上四匹马拉的战车,既不能上山,又不能下水,就连道路稍微狭窄一点,也无法通过,因而难以适应复杂的作战环境。人家胡人就不同了,他们穿着短装长裤,上马下马非常方便,开弓射箭得心应手,轻便灵活。往来奔跑,十分迅速。赵国以往同胡人交手,输就输在这一点上。所以,我觉得要打败胡人,就得先向胡人学习:丢掉笨重的战车,穿上紧身的衣裤,翻到马背上去,学习骑马射箭。只有这样,才能重振赵国的国威。”
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春季的一天,武灵王再次召见大臣肥义,和他商议说:“我想继承先辈的事业,使赵国强大起来。要使赵国强大起来,必须改变现在的习俗,军队像胡人那样办。”
消息传开,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一时间,朝廷上下,舆论哗然。
面对强大的压力,武灵王开始犹豫起来,便同亲信大臣商量:“我们的计划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怎么办呢?”
肥义说:“大王不必焦虑,看准了的事情,哪怕冒风险,也得硬着头皮挺过去;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是成不了大事的。请大王三思。”
听了肥义的话,武灵王心里踏实多了。
为了争取公室内部的支持,他亲自拜访了年高资深的叔父公子成。经过耐心的阐述和劝说,终于取得了他的赞同,他表示愿同灵王、肥义、楼缓一道,穿上紧身的短衣长裤,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在朝堂上,那些宽袍大袖、风度翩翩的文武官员,看到他们这身打扮,一个个惊讶不已,不敢正视。
武灵王趁此机会,郑重其事地当众宣布:全国上下,从即日起,一律改穿胡服。并对大家说:“古今的习俗不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有作为的帝王,都是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从不沿袭前代的定制,才能成就大业。”
那些心存疑虑的人,看到武灵王态度坚决,再加上公子成也穿上了紧身轻便的胡服,也就无话可说。
没过多长时间,赵国从大臣到小吏,从军人到百姓,都穿上了灵活轻便的短衣长裤。尽管有些人开始不太习惯,但时间一久,也就觉得很自然了。
随着服装改革的成功,武灵王又不失时机地号令全军,按照胡人的方法进行操练,在马背上弯弓搭箭,舞枪弄刀。还经常以游猎为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不到一年,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便顺利地建立起来了。
依靠这支力量,武灵王发动了对中山的讨伐。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不仅收复了失地,还占领了中山国的大部分领土。接着,又出兵征服了周边的游牧部落。到了改革实行后的第七年,赵国已经兵强马壮,国力雄厚,不要说中原各国,就是雄踞西方的秦国,也不得不对它另眼相看了。
到了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武灵王因为经常领兵在外作战,很少顾及朝中的大政,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强秦的侵略,便把国内的事情全交给小儿子管理。他就是赵惠文王。这时,赵国已是“七雄”中的强大国家之一了。
武灵王退位后被尊为主父,相当于后来的太上皇,所不同的是他手中仍然握有很大的权力。为了赵国的长治久安,他退位后不久,就决定屈尊亲自到秦国去了解一下情况,以便制订出对付它的行动计划。
一天,他带领几名侍从,装扮成赵国使臣模样,来到秦国都城咸阳,拜见了秦昭襄王,给他讲了武灵王让位给儿子的事情,还送上了赵惠文王写给他的书信。
秦王感到吃惊,忙问:“武灵王年富力强,怎么就让位给儿子了呢?”
他回答说:“我们大王认为,让太子提前继承王位,既可以丰富他的治国经验,又可以使自己腾出手来干点别的事情,这对国家是大有好处的。再说,主父虽然退出了王位,仍然可以过问国家的大事。”
秦王接着问道:“贵国是否害怕秦国的进攻呢?”
他坦然地回答:“过去自然是害怕的。要不,我们怎么会推行改革,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呢?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赵国已经变得兵强马壮,远非昔日可比,也许今后能跟秦国友好相处,平等交往了哩!”
秦王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秦王送走赵国的“使臣”,回到后宫,想起接见时的情景,总觉得有些迷惑不解。那个“使臣”举止大方,相貌威严,说话不卑不亢,不像个大臣的模样。他心想:“这位使臣准是个难得的人才,应该设法将他留下,为秦国所用才是。万一不能,也要从他口里探出一些赵国的虚实来。”
第二天,秦昭襄王派人到宾馆去约请赵国使臣再次会晤,但他早已不辞而别了,只留下一个名叫赵招的人,准备应付秦王的召见。
秦王问他:“上次那位赵国使臣是谁?”
赵招说:“实不相瞒,他就是赵国的主父。为了国家的强盛,他想亲自看看大王的风范,受大王接见后,便匆匆回国去了。临行前,特嘱我向您表示歉意。”
秦昭襄王大吃一惊,立刻命白起领精兵追赶。到了函谷关,才知赵主父已经离开好几天了。
这趟秦国之行,武灵王摸清了对手的底细,知道秦王一时还没有进攻赵国的意思,便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向西北方向发展,先攻灭了楼烦,后来又联合齐国和燕国,最终灭了中山。
相关参考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
> ■立志强国,大胆革新>> 战国时期诸侯国相继改革以图强,在变法改革中,以秦国的变法最为显著,在军事上的改革却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最。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并非,但却是他向塞外少数民族学习,对传统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的赵国没改革变法?赵武灵王:我倡导的胡服骑射难道不算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剥削方式开始出现,出现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也要跟随变化。于是这时期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的运动,这是新兴地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的赵国没改革变法?赵武灵王:我倡导的胡服骑射难道不算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剥削方式开始出现,出现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也要跟随变化。于是这时期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的运动,这是新兴地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武灵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纵观中国之历史,成就改革家的莫不是人臣为主!最早留名与世的无数改革家几乎都出于春秋战国,那个时候改革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变法!如魏国李悝变法、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