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崔杼是什么样的人?崔杼的下场,他是怎么死的?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崔杼是什么样的人?崔杼的下场,他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崔杼是什么样的人?崔杼的下场,他是怎么死的?

车辚辚,马萧萧。一队车马驰出齐国都城,奔西而去。

当中一辆车上端坐一位男儿。马骏,车丽,服华,人贵,气派不凡。他叫季子,是齐君丁公的嫡长子,君位的继承人,可他对那个万民顶礼的宝座没有什么兴趣,让给了弟弟叔乙,自己来到齐国西部小镇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远离喧嚣的都城修身养性。

古人有个习惯,往往以居住地为姓。故此,季子的子孙便以崔为姓。

父死子继,崔邑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传承九世,便到了崔杼。

崔杼是哪一年出生的,今已难以确指。他步入仕途,是在灵公君临齐国时。此时的中国已是春秋末期,争霸战争还在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奴隶社会已走到了穷途末路。不过,能够拥兵称雄的,已非中原大国齐、晋,亦非雄居江淮的荆楚,而是僻在江南的吴、越了。这时的齐国政出私门,内乱不已。无论是天下大势还是齐国国内局势,都可以用一个“乱”字来概括。常言道,治世出能臣,乱世多枭雄。天下大乱倒为崔杼提供了用武之地。

在崔杼身上,崔氏始祖季子那种视功名如粪土、淡泊以明志的情操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遗传下来,却把功名富贵看得很重。在战场上,他似乎是个胆小鬼,灵公二十三年(前559)夏,齐、宋等国联兵进攻西方的秦国,他奉灵公之命率一支人马参战,贪生怕死,畏缩不前,当时人将他与宋将华阅、仲江并称为三懦夫。但在政治舞台上,崔杼却是一个敢铤而走险的勇士。

当朝国君灵公,尚鞍马,逞勇武,西伐郑,南攻鲁,东灭莱,战绩赫赫。然而在立嗣上,却重蹈废长立少的覆辙。他的正妃是鲁女颜懿姬,侍寝多年也没为他生下个接班人,随她陪嫁过来的侄女鬷声姬倒是为灵公生下一子,取名姜光,被立为太子。后来,姑侄二人年大色衰,灵公移宠戎姬,戎姬也没有儿子,过继了另一个妃子仲姬的儿子姜牙为嗣。妃以色宠,而母以子贵,为在灵公百年后能以母后之尊仍享富贵,戎姬央求灵公废掉姜光,另立姜牙。灵公正迷着戎姬,对她百依百顺,遂废黜了姜光,改立姜牙为嗣,把姜光放逐到荒凉的东部边陲。

废长立少,在当时是不合礼法的。崔杼与几个心腹如此这般密谋一番,商定只待灵公一死,即拥立姜光为君。

不久,灵公罹病,眼看不久于世。崔杼派人悄悄地把姜光接回都城,做好了政变的一切准备。灵公病情日重,终于在他君临齐国第二十八年(前554)的五月二十九日撒手人寰。

灵公尸骨未寒,崔杼便带着一伙人簇拥着姜光来到宫城外。齐都临淄分两城,一大一小,东北大城街巷纵横,房舍栉比,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及黎民百姓的居住区;西南小城,宫阙巍峨,殿阁堂皇,便是齐君居住的宫城。宫城警备森严,不是百姓随便出入的地方,可那姜光乃灵公之子,父亲死了,他回来奔丧,自是言之成理。崔杼一伙簇拥姜光顺利地进了宫城,来到国君发号施令的大堂,安排姜光在宝座上坐定,然后,向文武百官宣布:新君已经登基。长子继承制,是古时的惯例。那些循规蹈矩的大臣觉得这君主之位理应由姜光来坐,遂心平气和地拜伏在姜光脚下。

剩下的事是如何处置姜牙了。为免留后患,崔杼下令将他斩首。可怜的一个少年男儿,就这样成了宫廷倾轧的牺牲品。

至此,事情进展很顺利。正当崔杼洋洋得意之时,晴空一声霹雳:夙沙卫在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起兵,树起讨伐崔杼的大旗。这个夙沙卫是姜牙的老师。夙沙氏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个了不起的部族,最早发明煮海水为盐的便是他这一族。夙沙卫是夙沙氏的后裔,姜牙被杀后,他逃到高唐,纠合起一支人马,传檄讨伐崔杼。

夙沙卫起兵,给正在兴头上的崔杼当头一棒,震惊之余,忙遣大夫庆封统兵围剿。征剿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高唐而去,把座高唐城团团围住。高唐是齐国西部边防要塞,城墙高大坚固,护城壕又深又宽,庆封围攻多日,也没攻下。

战事拖久了,对崔杼十分不利,谁敢说那些心怀不满的人不会起兵响应夙沙卫?必须速战速决。于是崔杼请姜光亲临前线,来个御驾亲征。姜光在一支人马的扈从下,风尘仆仆赶到高唐城下,抬头一看,夙沙卫正在城墙上督战,便大声喊他,夙沙卫闻声望去,见是姜光,心里寻思:姜光曾是太子,虽然后来被废,但毕竟是君主之子,现在他又做了君主,对他也不好怠慢。于是,他下了城墙,远远地站在墙根,向姜光作了个揖。“城中防守力量如何?还能支持多久?”姜光假惺惺地问。“没什么力量防守了。”夙沙卫也虚晃一枪。姜光请夙沙卫好自为之,夙沙卫谢过之后,登上城墙,传令全城将士饱餐一顿,准备拼死一搏。不料他的两个部将殖绰、工偻会自量终究难逃失败的厄运,为保身家性命,晚上偷偷缒城而下,向姜光投诚。城中将士听说他二人投降了,顿时乱了起来,殖绰、工偻会乘机引着姜光的大军从防守薄弱的地方攻入城中。夙沙卫兵败被俘,庆封下令将他煮了。

姜光的君位终于保住了。因他死后的谥号为“庄”,历史上称他为“庄公”。

庄公虽是崔杼等大臣拥立的,但登上君位后,凡事都自作主张,根本不听崔杼的建议。君臣二人的矛盾就越来越大。

眨眼间过了四年,崔杼有些按捺不住了。

第五年上,庄公在伐晋问题上又没有听从崔杼的意见,崔杼怒火中烧,出得宫来,遇见大臣陈须无,愤愤扬言:“君主不听臣子的忠告,一旦臣子急了,哪里还有什么君主!”此话已暗含杀机,直吓得陈须无咋舌。

就在崔杼不满于庄公、萌发废立之心时,又获悉妻子东郭姜被庄公勾引成奸。

崔杼的原配夫人生下儿子崔成和崔强就病死了。不久,崔杼又娶了一房。新夫人名叫东郭姜,原本是齐国大夫棠公的夫人。棠公病逝,崔杼去吊唁,给他赶车的恰好是东郭姜的弟弟东郭偃。崔杼在棠府看到东郭姜,为东郭姜的美貌所倾倒,回来后便去找东郭偃商议,要把东郭姜娶过来,东郭偃道:“男婚女嫁需辨姓氏。您是丁公的后裔,我们是桓公的远支,同姓是不可婚配的。”这种“同姓不婚”的习俗,在当时是颇为严格的。晋献公娶同姓女为姬,后来献公罹病,郑人子产便说那是他违背“同姓不婚”惯例而遭到上天惩罚。崔杼迷恋东郭姜的美色,又怕娶了她不吉利,便决定占卜以决吉凶,那占卜的尽拣好听的说,高兴得崔杼急忙拿给陈须无看,陈须无瞧了一眼却说,这桩婚姻不大吉利,崔杼不信,道:“她是个寡妇,有什么妨碍?即便有,也已让他死去的丈夫承担了。”遂把东郭姜娶了过来。

庄公是个好色之徒,听说东郭姜有倾城之貌,也动了心,趁崔杼不在家,悄悄出了宫城,来到崔杼府上。那东郭姜也不是什么贞妇烈女,况且庄公乃一国之君,她也不敢不从,两人便火热起来。庄公三番五次去崔府幽会东郭姜,日子一久,庄公胆子就大了,带上侍从,大摇大摆地去会情人,就像是去自己的寝宫一般。一次他拿起崔杼的帽子赐给侍从,侍者说:“这样做不好吧?”“怕什么?”庄公吼道,“不用崔杼的帽子,难道就没有帽子了吗?”话中有话:没有他崔杼,难道就没人佐理政务了吗?

崔杼闻知庄公与东郭姜通奸的种种丑行,怒火中烧。庄公拿他帽子赏人一事传出后,他知道庄公已有除掉自己之意,不寒而栗。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先下手为强,干掉庄公;一是交出权力,退归田园。权力欲极强的崔杼选择了前者。他周密策划,伺机动手。

一次,崔杼奉庄公之命统兵攻鲁,鲁襄公打算派人向晋国求救,大夫孟公绰道:“崔杼不会卖力攻打我国,一定会很快退兵的,不必担心。瞧他此番进攻,不劫掠财物,不驱使黎民,和以前大不一样。”崔杼的心思连邻国人都一目了然。

但是,要除掉一位国君并非易事,若不能得手,倒霉的便是自己。崔杼盘算再三,觉得最好是找个杀手,替自己干掉庄公。如此,即使事不成也好有个替罪羊。谁合适呢?他把不满于庄公的人一一分析,最后相中了贾举。此人是庄公身边的侍从,一次伺候不周,遭庄公鞭打,一直耿耿于怀。且他粗犷勇猛,敢作敢为。他在庄公身边侍奉,也有机会接近庄公。

主意已定,崔杼找到贾举,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打算。贾举衔恨庄公,且崔杼已把心迹挑明了,不听从他,怕他会杀人灭口,遂答应了崔杼。他们敲定了行动方案,待机而动。

时机终于到了。庄公六年(前548)夏五月十六日,庄公设宴招待来访的莒国(今山东莒县)国君,崔杼推说身体有病,没有出席。晚上庄公来到崔府,名义上是来探视崔杼,实则来与东郭姜幽会。到了崔府大门,贾举吩咐其他随侍留在门口,他一人陪庄公进去,进了大门,贾举返身把门锁上。庄公急于幽会东郭姜,对贾举的这些异常举动毫不在意。望见庄公进来,崔杼拽着东郭姜进了内室,然后,从一个侧门溜出去。庄公进屋,不见东郭姜像往常一样出来迎他,便拍着房柱唱起歌来,欲以歌声引来东郭姜,谁知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些杀气腾腾的崔府卫士。庄公一惊,拔腿就往外跑,见大门已被锁上,便逃到墙根的一个高台上。崔府卫士蜂拥而上,把台子团团围住。崔杼踱了过来,狠狠地瞪着庄公。庄公面如死灰,哀求崔杼饶他一命,崔杼摇摇头;庄公要与崔杼结盟,让崔杼永享富贵,崔杼又摇摇头;庄公请求去太庙受死,崔杼还是不答应。庄公又向贾举等人求救,贾举断然拒绝。庄公见状,猛地一窜,跃上院墙,就要往下跳,崔府卫士乱箭射去,庄公腿上吃了一箭,从墙上摔了下来,卫士们上去乱刀砍杀了他。

庄公一死,齐国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崔杼把杀害庄公一事全都推到贾举身上,不久,贾举便在崔府被斩首。然而,崔杼这瞒天过海的招法又能骗得多久?众人很快都明白,杀死庄公的元凶正是他崔杼。齐国太史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太史是负责书记文籍的史官,君主言行,国家大事,皆由他笔录于竹简上面。臣杀君曰“弑”。直笔,直书,不溢美,不掩恶,是中国史家的传统美德。崔杼见太史一点都不给他留面子,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记录下来,勃然大怒,喝令把太史推出去斩首。太史的二弟拿起笔,又在竹简上写下“崔杼弑其君”五字,崔杼又把太史的二弟杀了。太史的三弟毅然拿起笔,再次秉笔直书。有个叫南史氏的,拿着竹简前往太史衙署,准备接替太史的三弟。崔杼被这凛然正气震慑了,没敢再杀太史的三弟。

不久,西部边境又告急:晋、鲁、莒、卫等12国联军大举攻齐。

这本是庄公惹下的祸。那还是在庄公即位的第四年,晋国叛臣栾盈逃到齐国,庄公收留了他。不久,又帮他潜回晋国。栾盈回去不久,便拉起一支人马,攻城掠地。晋平公慌忙发兵围剿。为了援救栾盈,庄公亲自带兵攻打晋国。大军西指,首先进入卫国地盘。接着庄公麾兵攻入晋国,大败晋军。在凯旋回国的路上,庄公决定教训一下桀骜不驯的莒国,连都城都没进,便马不停蹄地杀奔莒国而去。齐军人疲马乏,第一次交锋便败下阵来,庄公大腿上也吃了一箭。重整旗鼓再战,又一败涂地。庄公见状,只得与莒人讲和,狼狈退兵。

庄公被杀后,晋平公趁齐国内乱,联合诸国大举攻齐,以报昔日之仇。

崔杼无力抵御12国联军,遂把过去进攻晋国一事都推到庄公身上,说他已替晋人杀了这个千古罪人。接着,又派庆封带着大批珍宝去晋军大营赔罪,晋军大小军官都一一打点,奉上一份财礼。晋平公也知道,联兵攻齐,即使胜了,也得付出代价,遂顺水推舟,答应了崔杼的请和要求。崔杼委屈求和,虽事出无奈,却也使齐国免遭一场浩劫。

国不可一日无君。崔杼有胆杀庄公,却不敢自立。他明白,若自立为君,必将激起吏民的愤恨,于是拥立庄公异母弟姜杵臼为新君,是为景公。

景公新立,即任命崔杼为右相,以崔杼的政治盟友庆封为左相,佐理国政。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官制自此始。

相,意思是帮助、赞襄。古时举行各种典礼,都有个司仪,当时叫“相”。辅佐某个君主,也往往叫作“相某君”,如“周公相成王”,即周公辅佐周成王。相作为正式的官职名称,史家一般认为是从齐景公开始的。但它的出现决非偶然,此时中国社会正值大变革时期,政治体制正向着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宰相制的诞生,正是这种历史发展的需要和必然,所以此后不久中原各国相继仿置,并一直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所祖承。

崔杼、庆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丞相。

这是公元前548年的事。

齐俗尚右,右为上,左为下。崔杼官居第一丞相,庆封为第二丞相。

上任伊始,崔、庆担心众臣不服,遂要求文武百官去姜尚的祠庙中结盟宣誓。姜尚,字子牙。姜姓是炎帝的后裔,有一支曾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建立过一个部落方国——吕。姜尚又姓吕,盖属这一支。他年老体弱的时候被老婆逐出家门,流落他乡。后来,他听说周文王招贤纳才,便西去投奔。周文王很赏识他的才干,拜他为军师。周文王死后,他又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周初裂土分封,他被封在今临淄,国号“齐”。姜尚是齐国的始祖。崔姓的始祖季子,是他的嫡孙。齐国有什么大事,都去姜尚的祠庙盟誓。崔、庆也想用盟誓来制约大臣们。他们颁下命令,谁人不去,将予以严惩。

庙旁筑起了两丈多高的祭坛,坛下挖了个深坑,披甲仗剑的士兵1000人把祭坛围得水泄不通。来参加盟誓的都被喝令交出佩剑——崔、庆怕有人乘机行刺。人到齐后,崔、庆二人登上祭坛,手按着腰上的利刃,厉声高喊:“谁不亲服崔氏、庆氏,杀无赦!”然后,命令众人歃血盟誓。歃血,就是口含动物的鲜血,也有的是把血涂抹在嘴上。这是盟誓的礼仪。谁胆敢不歃血盟誓,士兵便将他杀害。这样一连杀了几人,轮到大夫晏婴。此人祖籍夷潍(今山东高密),袭父职而为大夫,在朝中以机智、廉正著称。众人都望着这位名望素著的大臣怎么办。晏婴瞧眼前这形势,不歃血结盟就得白白送死,遂仰天叹曰:“我晏婴发誓服从忠君利国的人,有上天为证!”遂歃血结盟。晏婴是乖巧的,既保住了性命,又没违背天地良心:我晏婴发誓效忠的是忠君利国的人而已!而崔、庆二人岂敢又岂肯自认不忠君利国?晏婴既已歃血结盟,余下的人也都照做了。

崔、庆并没有彻底征服诸臣百官,百官们只是敢怒不敢言,不敢公开与崔、庆二人对抗而已。齐国政局暂时稳定下来。

直到此时,大臣们才腾出手来殡敛庄公。庄公被杀后,尸首被扔到大城北面一片空地上,用些乱石碎砖围着。五月天气已热,尸体一放便是14天,腐臭不堪,行人无不掩鼻而过。

按照当时的礼仪,诸侯死后,第五天殡敛入棺,在灵堂上停放五个月,然后入土安葬。之所以要停尸五个月,是因为要修建庞大的陵墓——当时还没有生时修陵的,活着时便修建陵墓,是战国以后的事。崔杼斗胆杀死庄公,心中实有几分胆怯,庄公一日不埋葬,他的阴魂便一日不散。崔杼等不到五个月了,第14天上便把庄公草草埋葬了。

崔杼原以为万事大吉,不曾想厄运很快降临到他的头上。

崔杼的厄运是从家族内乱开始的。

东郭姜改嫁到崔家的时候,带去了前夫棠公的儿子棠无咎,到了崔府,又为崔杼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明”。崔杼倒也没嫌弃棠无咎,让他和内弟东郭偃一同做了自己的家臣,负责崔府事务,颇为依重。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崔杼立长子崔成为传人。后来,崔成患病,久治不愈。崔杼便另立崔明为嗣。崔成哀叹天命不佑,要求去崔邑休养,崔杼答应了。谁知,棠无咎和东郭偃却说:“崔邑,宗庙所在,需归宗主所有,不能给崔成!”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在棠无咎和东郭偃看来,崔邑作为宗庙重地,只能是崔杼占有,崔杼死后,则归新主崔明所有,崔成是没有资格拥有的。崔成被激怒了,愤恨棠无咎和东郭偃两个外姓人多管闲事。二弟崔强也满腹怨恨,在他看来,崔成身体有病,不便继承家业,那么,应由他来继承,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崔明。崔明只不过是父亲二房的儿子,有什么资格做崔氏的继承人?崔强正窝着一肚子火,眼看着大哥又栽在棠无咎和东郭偃手上,遂串通崔成干掉他俩,以解心头之恨。正在火头上的崔成爽快地答应了。

不过这事毕竟不是儿戏,闹不好要闯大祸。兄弟二人决定去请教一下父亲的老友庆封。

庆封哪能揣不透他两个的心意?他眼珠一转,对崔氏兄弟说:“你俩暂且回去,待我好好想一想。”崔家兄弟一走,庆封便传来其心腹卢蒲嫳密议。卢蒲嫳道:“崔氏削弱之日,就是庆氏加强之时。”庆封早就觊觎崔杼的权位,卢蒲嫳此话正好道出了他的心意。二三天后,崔家兄弟复去庆府讨教,庆封屏退左右,对二人说:“如果有利于他老人家,就干掉他俩!有什么困难,老夫可以帮助你们。”崔家兄弟大喜过望。

一切准备就绪,景公二年(前546)九月初五日,崔成、崔强在崔府大堂上杀死棠无咎和东郭偃。崔杼怒不可遏,冲着两个儿子吼道:“崔氏如果有福气,就让祸患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他驱车去见庆封,诉说两个儿子的不是,庆封闻言,心中大喜,但嘴上却说:“崔、庆一家,崔氏的事就是我的事!这两个逆子竟敢如此!让我为您去教训他们。”也不管崔杼同意与否,就命令卢蒲嫳带着一队人马去攻打崔成、崔强。崔家兄弟加固了院墙,拼死抗击,卢蒲嫳久攻不下。事情拖长了,对庆封、卢蒲嫳极为不利:一旦崔杼看破了他们的诡计,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卢蒲嫳蛊惑城中吏民参加战斗。崔家大院终于被突破,崔成、崔强被杀。卢蒲嫳纵兵抢掠崔府钱物和奴仆,把崔府抢了个净光。东郭姜上吊自杀。

卢蒲嫳兴冲冲地回去复命,庆封大喜,对崔杼说:“事情已经办妥了,两个逆子已被除掉了,您老放心回家吧!”庆封让卢蒲嫳驾车送崔杼回去,崔杼回家一看,崔成、崔强横尸于地,东郭姜吊死梁上,值钱的东西都被抢走了,不值钱的东西被砸得粉碎。他这才明白,自己被庆封算计了。看着眼前的一切,悔恨交加,遂自缢而死。

相关参考

崔杼是谁?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的生平简介

崔杼,(?-前546),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庄公),杀太傅高厚,他在齐执政二三十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

历史上崔杼是谁 关于崔杼的生平简介和事迹

  崔杼并非一个君主、帝王,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丰功伟绩,与他有关的不过是一些与帝王相联系的花边轶事。因为他的上司,让崔杼戴了绿帽子,崔杼一时间,气急攻心,就把自己国家的君主给杀掉了。  &ldqu

关于崔杼的生平简介和事迹 历史上崔杼是谁

崔杼并非一个君主、帝王,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丰功伟绩,与他有关的不过是一些与帝王相联系的花边轶事。因为他的上司,让崔杼戴了绿帽子,崔杼一时间,气急攻心,就把自己国家的君主给杀掉了。“在齐太史简,在晋

关于崔杼的生平简介和事迹 历史上崔杼是谁

崔杼并非一个君主、帝王,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丰功伟绩,与他有关的不过是一些与帝王相联系的花边轶事。因为他的上司,让崔杼戴了绿帽子,崔杼一时间,气急攻心,就把自己国家的君主给杀掉了。“在齐太史简,在晋

历史人物 历史上崔杼是谁 关于崔杼的生平简介和事迹

  崔杼并非一个君主、帝王,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丰功伟绩,与他有关的不过是一些与帝王相联系的花边轶事。因为他的上司,让崔杼戴了绿帽子,崔杼一时间,气急攻心,就把自己国家的君主给杀掉了。  “在齐太史

崔杼是谁?崔杼是怎样的人?晏子真杀了崔杼吗

晏子是齐国著名的相国,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闻名于各诸侯国的一位贤人,他因为出色的口才,而成为了齐国一位赫赫有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历任三代君王,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可谓位高权重,但是他本人...

在历史上真的是晏子杀了崔杼吗 崔杼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齐国著名的相国,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闻名于各诸侯国的一位贤人,他因为出色的口才,而成为了齐国一位赫赫有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历任三代君王,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可谓位高权重,但是他

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真的是晏子杀了崔杼吗 崔杼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齐国著名的相国,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闻名于各诸侯国的一位贤人,他因为出色的口才,而成为了齐国一位赫赫有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历任三代君王,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可谓位高权重,但是他

崔杼是谁?崔杼是怎样的人?晏子真杀了崔杼吗

晏子是齐国著名的相国,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闻名于各诸侯国的一位贤人,他因为出色的口才,而成为了齐国一位赫赫有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历任三代君王,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可谓位高权重,但是他本人

历史上崔杼弑君是真实发生的吗?崔杼是怎样的人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经】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