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基因之外的故事
Posted 三国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基因之外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基因之外的故事
曹操身世与后世:基因之外的故事
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在引发轰动的同时,有关曹墓真伪的辩论也是甚嚣尘上,热闹一时。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上海,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一项关于曹操的科研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检测的双重验证,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除此外,通过对基因检测反推和家谱源流分析等多方研究比对,课题组确认了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后人。由此,曹操的身世谜团在相当程度上获得破解。
不是夏侯
曹操无疑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但说起他的身世,却一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目前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当说到起义军“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时,“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来者何人?曹操是也。
接着,作者罗贯中对曹操做如下介绍:“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照这说法,曹操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来不知何故,被大宦官曹腾收为养子,所以改姓了曹。既如此,父亲改姓,儿子曹操自然也姓曹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其流传不可谓不广,但关于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并非始于《三国演义》。早在南北朝时期,时人裴松之在为史书《三国志》作注时就曾记了这样一笔:“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叔父。太祖(曹操)与惇为从父兄弟’”。
《曹瞒传》是三国争霸时的吴国人所写,《世语》的作者则是晋朝人。如此说来,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极可能源于三国时期的《曹瞒传》,后来的《世语》、《三国演义》等都是沿袭这一说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的吴国与曹魏系敌国关系,《曹瞒传》的书名即带有明显的歧视含义,这一说法似不宜轻信。
据历史记载,夏侯姓源于夏禹。周初,周武王将夏禹后人分封至杞国。春秋时期,诸雄争霸,杞国为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夏佗逃到鲁国,鲁国国君因其为夏禹之后而封以侯爵,其后代遂取氏族和官职为姓,复姓夏侯。抛开基因验证不说,曹操姓夏侯的说法至少有两个漏洞。其一,曹操的名义祖父曹腾共兄弟四人,其中曹腾最小,字季兴。他的三个哥哥因为不出名,其姓名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们的字分别为伯兴、仲兴、叔兴。曹腾入宫为宦官,不能生育,按古代血亲相承的传统,曹腾如要过继子嗣的话,理应过继自家兄弟的孩子而非异姓孩子;其二,曹操曾将女儿清河公主许配给夏侯惇之子夏侯楙,曹操之弟也将女儿许配给夏侯渊之子夏侯兴。如曹操本姓夏侯,曹家和夏侯家结亲就违背了当时“同姓不婚”的习俗,而这一习俗,从周朝就已经开始了。
无关曹参
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可信的正史《三国志》,其中对曹操身世又是如何说法呢?从书中措辞来看,似乎要谨慎得多:“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西晋人,离三国时期不远,他说曹操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代,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但是,曹嵩是什么来历,陈寿却也说不上来,只是支支吾吾的说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把谜团留给了后人。
著书立传者通常有个陋习,那就是喜欢给名人找个显要的祖先,以佐证“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遗传合理性,似乎非此不足以成名人。陈寿在《三国志》中说曹操是“汉相国参之后”,似乎就遵循了这一不良传统。
曹参,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当年与汉高祖刘邦一起举义反秦,后被封为平阳侯。历史上“萧规曹随”的典故,说的就是曹参接任萧何为相国后,没有把前任的规章制度全部推翻,而另搞一套以显示自己比前任强。由此可见,曹参不单是员猛将,而且还是个明是非、知大体的政治家。不过,这些和曹操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即使牵强附会地把曹腾算成是曹参之后——可宦官也不会有自己的亲骨肉呀。
后来袁绍和曹操大打出手的时候,其手下谋士陈琳在讨曹檄文里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又骂曹操父亲曹嵩是“乞丐携养”。“乞丐”又作“乞丐”,也就是说曹嵩是路边捡来的乞丐,来路不正。文人无行,自古有之,一骂就骂人家祖宗八代,不过袁绍和曹操少年时交往甚密,以他对曹操的了解,似乎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作为一个名声显赫、源远流长的宰相大家族,曹参后人何以会出一个大宦官,这也引起了史学家的怀疑。据报道,这次的课题组调查了自称是曹参后人的家族,根据所保存的族谱溯源及DNA查验,发现有5个家族确为曹参后人。但是,这些曹参家族的后人无一与曹操后代有相同的Y染色体。由此可见,极可能是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曹腾利用权势改写了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攀附到曹参家族,而陈寿亦未作考证,即将此写入《三国志》。
族谱专家、历史学者李吉也认为,曹参一脉出自邾姓曹氏,源出陆终第六子曹安后裔曹挟,因封邾邑,以邾为氏;曹操这支,则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把弟弟振铎封到曹邑,称曹伯,其后代以曹为姓,为姬姓曹氏。这两支“曹”姓,虽然都出自山东,但并无血缘传承关系。
曹操后人
也有人说,操姓是曹操后裔,司马炎建立晋政权后疯狂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孙改曹姓操。对此,学者李吉表示,操姓属少见姓氏,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这个姓氏至少在汉代就已出现,文献中就记载有操乘其人。但操姓来源说法不一,难以确定,古代有取祖先名做姓的习惯,复旦检测到的这支操姓非曹操后人,但其他操姓仍有曹操后人的可能。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曹操后人因被司马氏迫害而改姓的说法似乎不能成立。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有25个儿子,在当时多妻制下的条件下,这些人应有大量的子嗣,如建立曹魏政权的曹丕即有9个儿子,其兄弟辈的子嗣亦可想而知。
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把持朝政,曹操曾孙曹芳被废,曹操之孙曹奂被立为新帝。之后,司马懿将反对自己的曹爽兄弟及其党羽诛杀并夷其三族。这一事例,通常被认为是司马氏屠杀曹魏皇族的证据,但认真追究起来,曹爽虽然名义上是曹操侄孙,而实际上他的父亲原本姓秦,和曹魏皇族并无血缘关系。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权,建立西晋。对曹操后人来说,这段时光无疑是黑暗的,传说他们遭到了司马氏的驱逐,很多族人被迫隐姓埋名,踏上逃亡之路。不过,传说只是传说,曹魏皇族并没有遭受灭门之祸,其宗族到西晋仍然绵延不绝,如最后一任魏王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放逐于曹操下葬之地邺城。西晋末年,曹氏家族南迁,仍维持着陈留王地位。此后,一直到唐代,曹氏家族也一直是历朝官府选拔的对象。
五代以后,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多数族人定居于长江流域,繁衍生息。至此,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氏家族在历史记载中日渐消失,其后人的踪影似已无迹可寻。尽管如此,虽然没有名人名事见诸文献,但曹操家族的血脉仍在历史长河中无声无息地延续。千年的岁月与时光磨砺,在现代基因技术与历史研究的映照下,那些散布四方的曹操后裔终于拨去云雾,得见远祖,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相关参考
聪明的痛苦几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科学家钱卓,在一些实验老鼠中加入额外的NR2B基因,培育出一种比普通老鼠更聪明的转基因鼠。与其他老鼠所做的对照实验表明,在学习和记忆力方面,转基因鼠大大超过了普
大刀是梁山五虎将之首,原来是蒲东的巡检,是《水浒传》第九十五个出场的梁山好汉,他露面较晚,第六十三回才开始有了他的故事,因为梁山事业需要一面忠义的旗帜,宋江用计把捉上梁山,宋江把自己作为旗手打起了
隨著《龍族》故事劇情的向前推進。加圖索家族的馬腳也逐漸露了出來。他們並不是看上去的與秘黨屬於同一陣營。表面上的合作者背地裡卻永遠只顧及著自己家族的利益,那麼它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呢?龍王復活的參與者19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转基因植物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研究的是美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可延缓成熟
上述研究表明,深植于每个个体的基因,亦即生物学因素才是每个人睡多睡少的主要原因。所以,有人把p.Pro384Arg或p.Tyr362His基因变体称为撒切尔基因,但是,撒切尔夫人体内是否有这两种基因尚
英国历史 睡觉少的撒切尔基因会短命吗,这种基因是后天还是先天的
睡觉少的撒切尔基因会短命吗,这种基因是后天还是先天的众所周知,睡眠是人生活中尽不可少的。—个孩童—天需要睡十几个小时,耐—个成年人样需要睡7-9个小时左右。档人睡着的时候,身体因为运动、思考耐需要的能
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乙肝疫苗被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将乙肝病毒基因中负责表达表面抗原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酵母菌里。被转入乙肝病毒基因的酵母菌生长时,就会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而酵母菌是一种能快速生
基因科技基因诊断指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对基因或基因组进行直接分析,从而找出致病遗传基因。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人员将能在数秒钟内,鉴定出最终会导致癌症等的突变基因。该诊断通常使用基因本身或紧邻的DNA序列作为探
遗传学的拓荒者——摩尔根及其《基因论》1926年,摩尔根发表《基因论》,创立了新的遗传学说——染色体—基因学说。1933年,瑞典皇家学院为了表彰著名的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摩尔根在创立染色体—基因理论方面
广西:保护历史遗存传承红色基因“红军万岁!”“伟大的长征精神万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1月24日,在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电子留言平台上,游客纷纷留下了观展的感受。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