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乐毅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乐毅?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乐毅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乐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乐毅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乐毅?

一代名相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常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多谓他狂妄。

管、乐何许人也?

管仲,颍上(今安徽阜阳东南)人,曾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第一霸。

而那乐毅,则是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他的先祖中有个叫乐羊的,是魏国名将。魏文侯四十年(前406),乐羊奉命将兵攻打中山国,灭了中山,文侯把灵寿封赐给乐羊。28年后,中山复国,定都灵寿。又过了82年,中山被赵国吞并。这样,灵寿乐氏又成了赵国的子民。身为将门之后的乐毅自幼喜好兵法,颇具将才,在一些吏民的荐举下,赵武灵王授给他一个军职。

过了几年,赵国发生内乱,已经退位的赵武灵王被囚禁,活活饿死。经过这场变乱后,赵国国力大衰。

乐毅感到在赵国前途渺茫,遂悄悄地挂冠而去,投奔魏国。

魏国是乐羊建功立业的地方,乐羊的大名在魏国妇孺皆知。虽然有“将门虎子”之说,但子孙不及父祖者也比比皆是。对乐毅的才干,魏昭王及一班大臣还持怀疑态度,没有重用他。

不久,传来了燕昭王招贤的消息。

燕昭王姓姬名平,他做太子时,齐兵进占燕国,历时三年,后来在燕国人民的抗击下,才被迫撤出。齐兵撤走后,燕人拥立姬平为王。昭王即位,奋发图强,矢志复仇。为此,他千方百计招揽贤人才士。齐国名士邹衍,赵国名人剧辛,都闻讯而至。邹衍入燕时,昭王用衣袖裹着扫把,倒退着扫地清路迎接他。昭王把邹衍请上上席,自己执弟子礼坐在下席,恭听邹衍谈古论今。他的谦逊吸引着各国名士贤人纷至沓来。

乐毅闻讯,有心前去燕国建功立业。碰巧,魏昭王遣乐毅出使燕国,燕昭王听说乐毅是个将才,便盛情款待。眼见为实,乐毅大为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作风所感动,遂决心留在燕国。燕昭王任命他为亚卿。

燕昭王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待机伐齐。

这时,统治齐国的是湣。湣凭藉威王、宣王奠定的国力,穷兵黩武,竭力向外扩张,南攻楚,西击魏、赵,进占宋国。湣频频出兵,引起列国的不安;屡动干戈,也招致国人的不满。

燕昭王认为复仇的机会到了,便和乐毅商量。乐毅道:“齐国一向是大国,地广人众,我们独力攻齐,恐难取胜。大王如要伐齐,需和赵、魏等联合起来。”昭王以为然,遂遣乐毅出使赵国,游说赵惠文王;又通过赵惠文王向秦昭王游说;再派使者到魏、韩,与魏、韩结盟。于是,结成了五国联盟。

经过充分准备,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倾全国兵力伐齐。赵惠文王拜乐毅为相国,让他挂着赵国的相印统领伐齐的赵军。这相国有些特殊,他虽是赵相,却并不襄理国政,仅仅统领攻齐的赵兵而已。秦、韩、魏三国也奉乐毅为主将。乐毅以五国联军统帅的身份麾兵渡过黄河,攻入齐境,在济水西大败齐军,齐军全军覆没,齐湣只身乘车溜走。秦、韩距齐远,打败了齐国也捞不到多少好处,遂撤兵西归;魏军把矛头转向宋地,试图从齐人手中夺取这块地盘;赵国则忙于收复河间(今属河北),乐毅率燕军直扑齐都临淄(今属山东)。齐军溃不成军,燕军势如破竹,顺利攻下临淄。乐毅下令把齐都中的财宝和祭祀用的礼器都运往燕国。燕昭王雪了耻,大为高兴,亲至济水岸边劳师,封乐毅为昌国君,食邑昌国(今山东临淄东北)。

齐国还有若干城邑未降,乐毅镇守临淄,分兵四出攻打未降的城邑。在军事进攻的同时,他又展开政治攻势,礼聘齐国名士,减轻赋税,约法省禁,郊祭齐桓公、管仲,以收买人心,笼络齐人。一些齐国名士投靠乐毅,也有些人坚贞不屈,王蠋便是其中的一个。王蠋是位贤人,乐毅闻知,命令燕军不得进入王蠋的家乡30里以内的地区。派人去请王蠋,王蠋拒绝,去请王蠋的燕官威胁说:“你若不去,我们就杀尽你的乡亲!”王蠋道:“国破君亡,我本来不应苟活人世。现在又用武力来胁迫我,如其不义而生,不如一死。”遂自杀身亡。

在强大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攻势下,燕军攻占了一座座城池,短短的六个月,便占领了70多座城邑,改置为燕国的郡县。堂堂齐国仅剩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城。

南方的楚国也趁火打劫齐国,派大臣淖齿带着一支人马来到莒,袭杀了在此躲避的齐湣。

乐毅乘机命燕军加紧围攻即墨、莒。

燕军的嚣张气焰激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即墨、莒两城军民拼死抗击。燕军重兵围攻即墨,即墨守城长官战死,众人共推田单为统帅,指挥作战。田单是齐国王室的远房子弟,曾在临淄做过管理市场的小吏。燕军攻占临淄,田单与族人逃到安平(今山东青州西北)。他让族人把车轴两端伸出的部分锯短,包上铁皮。不久,燕军追到安平,城中百姓纷纷出逃,由于混乱拥挤,许多人的车轴撞坏,没法使用,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这一族人因车子经过改装,没有损坏,得以脱险。当即墨守城长官战死后,大家便推举有勇有谋的田单为帅。在田单的指挥下,即墨军民打退了燕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燕军攻打了整整一年,也没拿下。乐毅知道田单是个劲敌,硬攻是不行了,遂改变战略,在距即墨九里的地方修筑堡垒群,围困即墨。他还下令:城中如有人出逃,不得捉拿,任其自由离去;若他们生活困难,还应予以赈济。尽管他软硬兼施,但仍不能奏效,围困了三年,也未能得手。

这时,燕昭王病死,他的儿子惠王即位。惠王做太子时,曾和乐毅有过不愉快的事。田单得知有隙可乘,遂施反间计,说什么“齐国城池没有攻下的只剩下两个了,所以久攻不下,听说是因为乐毅与燕国新君有嫌隙,想把战事拖下去,自己留在齐国,好做齐国的君主。齐人很喜欢乐毅,就怕燕国另派别的将军来”云云。燕惠王早就不满乐毅,田单一挑拨离间,他便上钩了,改派大将骑劫去齐统率燕军,召回乐毅。乐毅知道惠王怀疑自己,担心回去被杀,遂投奔赵国。

赵惠文王热诚欢迎乐毅归来,封他为望诸君,食邑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

齐、燕听说赵国重用乐毅,都大为惊慌。

骑劫被田单打败,燕军溃退,田单麾兵反击,收复失地,重建齐国。

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又怨恨乐毅出逃赵国,害怕赵国重用乐毅,趁燕国兵败之机出兵攻燕,遂派人去赵,向乐毅表示歉意,说:“先王将燕国托负将军,将军为燕国打败了齐国,报了先王的大仇,天下无人不震动,寡人哪敢一天忘记将军的功劳!适逢先王去世,寡人新登基,身边的臣子迷惑了寡人。寡人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期在外,行军作战辛苦,所以让将军回来休息一下,商量国事。将军误听谎言,认为寡人跟将军过不去,就丢下燕国,回了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不能说不对。可将军拿什么来报答先王的一片热诚呢?”乐毅回信答道:“臣不肖,不能遵循大王的命令,来顺应你左右大臣的意愿,恐怕回到燕国被杀死,伤害先王的英明,损害大王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现在大王派人责问我的过错,臣恐怕您的侍从人员不能体察先王任用、爱护臣的理由,又不能明白臣服事先王的心意,所以大胆地写信回答您。”接着,乐毅详细地叙述了昭王任用他的动机和他去燕归赵的原因。

燕惠王仍对乐毅心有余悸,为了笼络乐毅,诏封尚留在燕国的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

乐毅在赵国为将,颇受信用。他没有鼓动赵王攻燕。任赵将期间,他曾奉命将兵攻魏,再立战功。

若干年后,乐毅老死于赵国。

他的儿子乐间在燕国为臣30余年,历事惠王、武成王、孝王和燕国末代国王姬喜,极受信用。姬喜欲攻赵,征询乐间的意见,乐间说:“赵乃四战之地,军民久经战阵,勇猛善战,进攻这样的国家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姬喜不听,出兵攻赵,赵派大将廉颇统兵反击,大败燕军,活捉了燕军主帅栗腹,乐间的族人乐乘也被俘虏。乐间闻讯,担心姬喜拿他出气,遂南逃投奔赵国。姬喜致函乐间,责怪他不该叛逃,乐间未予理睬。

乐毅的子孙也重回赵国。

过了十几年,秦军灭赵,乐氏沦为平民。

刘邦君临天下时,一次路过赵国,问侍从大臣:“乐毅有后代吗?”有人道:“有个乐叔。”刘邦遂封乐叔为华成君。乐叔是乐毅的孙子。

相关参考

乐毅的历史评价

司马迁:“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

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乐毅简介,乐毅是谁,乐毅与燕昭王

  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

春秋战国 名将乐毅的故事 乐毅风云的一生

  乐毅,战国时燕国将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名将乐羊之后,擅长于用兵之术。燕昭王下诏求贤时,他由魏国出使燕国,被留任为亚卿。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联合攻打齐国,他受任为

春秋战国 乐毅何许人也

>  为什么自比、乐毅?乐毅是怎样一个人?>>  乐毅,战国中期燕国名将,魏国名将乐羊后裔。乐毅从小品行端正,聪颖好学,嗜好兵法,为日后走上戎马征战的道路,笃行“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的抱负打下了坚

春秋战国 管仲和乐毅谁比较厉害

管仲,乐毅”何许人也?乐毅攻燕齐五年,攻齐70余城,皆为燕地,唯独莒、即墨未攻下。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时,就与乐毅有隙,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对乐毅用而不信。齐国大将

拥有天才指挥家的战国名将“乐毅”,乐毅简介

乐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胆识和魄力被历代军~战略家们所肯定。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毂在军~现论上有什么现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

春秋战国 管仲乐毅 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句话怎么翻译

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句话怎么翻译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隆中对》诸葛亮(诸葛亮)身高八尺,(平

春秋战国 后门观史|自比管仲乐毅

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想找死吗诸葛亮在出隆中之前,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的记载,成为一条历史共识,从没有人质疑过其中的真假。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管仲、乐毅?一般的

春秋战国 管仲和乐毅 诸葛亮比管仲没问题 那他真的能比乐毅吗?

在《三国演义》给人的印象中,诸葛亮更多的是一位军事家,往往能料敌先机,用兵如神。关张赵只用听他调遣,什么只许败不许胜,见南方火起便两面杀出等等就能克敌制胜。但是,小说毕竟经过艺术加工,许多脍炙人口的故

为什么历史上对管仲和乐毅评价很高

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要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