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法律不公布才最有威慑力

Posted 法律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法律不公布才最有威慑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法律不公布才最有威慑力

 春秋士大夫论法制:法律不公布才最有威慑力

  早期的中国,是不作兴法律的。老百姓有罪,该怎么判,老爷们可以随意取舍。有人说,不是真的没有法律,而是没有成文法。从《左传》里记载的几种法律名称,比如《鸡次之典》、《仆区之法》、《茅门之法》来看,成文法大概确实也是有的,但不公开给老百姓看。再说那时老百姓多不识字,给他们看,也看不懂。

  但是在鲁昭公六年的三月,也就是公元前536年的春天,郑国突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晋国的叔向同志急得不得了,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书信,书信很长,我们就不全部粘贴了,免得有骗稿费之嫌,只贴最重要的几句: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侥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主要意思是,叔向认为,光靠法律,是治理不好国家的,主要还得倚仗道德。只要谆谆教诲老百姓道德,他们就会自我约束。刑法,是乱世才需要的玩意。而且如果老百姓知道有法律这东西,就会去学习认字,就会细抠条文,钻法律的空子。一旦某事罪大恶极,挑战了大家的道德,而法律条文没载,就治不了他,岂不荒诞?老百姓只害怕法律,就不会畏惧领导,领导的威严岂不是就没了?这要出大乱子的,国家是不能长治久安的,对子孙的道德教育是不利的。

  子产接到叔向的长信,轻蔑地笑了一声,他只回了一封短笺,我数了一下,总共才二十四个字(如果《左传》不是摘录的话)。概括一下,意思是:“现在就是乱世,正是用刑法的时候。”言下之意,别自我感觉良好了,还当生活在太平盛世呢。

  其实子产有点太天真了,要用法律,不一定必须公布法律,因为现代有一位大人物曾经这么说:“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制定了一个新闻法,我们就能仔细研究它的字句,抓它的辫子,钻它的空子。我看还是不要新闻法好,免得人家钻我们空子。”

 

  这大概比较类似《老子》说的,“当其无,有物之用”吧,没有实体的东西,才最有威慑力。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成就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郑、晋、楚各国的立法概况  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叶以后,由于经济基础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变化,从而引起法律制度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成就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郑、晋、楚各国的立法概况  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叶以后,由于经济基础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变化,从而引起法律制度

揭秘为什么古代的人们要创造出那么多的酷刑

古代明智未开,统治者用酷刑来震慑国民,其中最有威慑力的自然是肉刑,并且这种刑罚是不可逆的。和社会主流思想有关,虽说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缺乏酷吏,但最集中的几个时期都是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并不是说法家思想

子产“铸刑书”,是历史上第一次将法律面向民众公开

子产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举措。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

揭秘为什么古代的人们要创造出那么多的酷刑

古代明智未开,统治者用酷刑来震慑国民,其中最有威慑力的自然是肉刑,并且这种刑罚是不可逆的。和社会主流思想有关,虽说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缺乏酷吏,但最集中的几个时期都是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并不是说法家思想...

野战单兵口粮到底好不好吃

二战宣传海报野战单兵口粮到底好不好吃?可能只有长期食用的士兵才最有说服力。毕竟大部分普通民众平时都不会吃这样的食物,偶尔吃也只是尝个鲜而已。但对于士兵来说,在战时这种单一的食物会一直是一线作战人员的主

”滴水刑”到底是怎样的刑罚

「”滴水刑”到底是怎样的刑罚?为何古代女子,宁愿自杀也不受罚?帝王为了控制百姓人民,对于法律以及处罚是非常看重的,既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也是为了威慑那些想要犯罪作乱的人们。所以在古代每个朝代都有种类繁多

这样东西才最珍贵

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一直都比较快,物价水平也上涨的比较快,就像是原本两毛钱一个的鸡蛋现在变成了六毛一个,因为M2的不断增加,通货膨胀也就是愈发明显,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房价上,毕竟房价在这些年间一直都是

洛克菲勒 只有自己才最忠诚于自己

洛克菲勒格言November29,1899亲爱的约翰:你的心情好些了吗?如果还没有,我以为你还需要了解点什么。你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某种特殊力量的驱使。这种力量可以轻易地剥去紧裹

刘备手下那些将领,让谁守荆州才最靠谱

三国志中,刘备大军攻下益州,本想继续向长沙等郡继续推进,只可惜还要与曹操争夺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汉中,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无奈让东吴钻了空子,后来关羽只顾忙着襄樊之战,又被东吴偷袭了荆州,那么如果时间倒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