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少有文字的刘晔其实智谋过人

Posted 太祖

篇首语:有的时候难过的不是结局不够好,而是真诚没有被善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演义少有文字的刘晔其实智谋过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演义少有文字的刘晔其实智谋过人

2、诸葛亮智谋过人,为何北伐没有一次成功

三国演义少有文字的刘晔其实智谋过人

曹营的谋臣诸如郭嘉,荀,贾诩等人,很少有人提及刘晔。《三国演义》[1]里,刘晔的出场机会实在太少了。但在《三国志》里,刘晔其实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谋之臣。与郭嘉诸人各有千秋。

《三国志》里记载,“刘晔字子扬,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刘晔在曹营之中,所进奇论,多与众人相左,也很少被采纳,但是事后莫不应验,可见他见机料敌之能不在郭嘉,荀,贾诩诸人之下。聊陈诸事于下:

1,太祖(即曹操)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咸云:“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难;又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往者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故广武君为韩信画策,谓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而服邻国也。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

2,(曹操平定汉中后)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b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后果失汉中,还折了夏侯渊)

3,蜀将孟达来降时,孟达是个仪容出众,很有才能的人物。很受曹丕的器重。当时的议论者也都称其有乐毅之量,只有刘晔见了他认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后来孟达果然趁诸葛北伐之时发动了叛乱。

4,(曹丕)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后备果出兵击吴。

5,(孙权)遣使称O。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果如晔言)。

6,(曹丕讨伐孙权)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晔曰:“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别将,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大驾停住积日,权果不至,帝乃旋师。

以上都是引自《三国志》,见机料敌,仿佛神算。

诸葛亮智谋过人,为何北伐没有一次成功

提起谋士,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诸葛亮,作为三国中最有名的人物,诸葛亮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有关于他的故事也有很多都被写进了课本之中,现代的成语和俗语也都是有他的身影的,由此看来诸葛亮可谓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三国时期诸侯并起,天下被大大小小的政权所划分,当时的汉朝也被董卓和曹操先后掌握。

刘备作为汉室的远亲,心中有些匡扶汉室的抱负,在桃园他结识了自己一生的兄弟,关羽和张飞,但是这三个人都是武将,对于治理国家却是一窍不通的,刘备急需一个谋士,后来有个人介绍在南阳有个谋士,得到他就可以得到天下,刘备立即带着自己的兄弟前去,经过三次的拜访,诸葛亮才同意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希望,在诸葛亮的计谋之下,刘备与孙权结盟力抗曹操,天下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由此可以见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善于治国。

当时的谋士对于诸葛亮都是赞不绝口的,说他是智乎近妖,诸葛亮的对手对他更是感到头疼,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宿敌,两个人可谓是斗智斗勇缠斗了将近一生,但是纵观两人的争斗你会发现,诸葛亮扮演的永远是攻的角色,而司马懿则是一直守,活活的和诸葛亮耗下去,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司马懿还是忌惮诸葛亮的。

但是三国的结局大家都是知道的,诸葛亮身死五丈原,阿斗自缚双手投降于司马氏,大家可能觉得那诸葛亮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为什么还会失败呢?其实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的战斗一直是胜少败多的,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通过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作为依据,来分析一下。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大权,此时三国前期的诸多名将都已战死,五虎将也是没有几位了,这个时候诸葛亮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发展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蜀国日渐强大,国库和兵马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蜀国具有问鼎中原的实力了,此时诸葛亮也知道时机到了。于是开始北伐,想要完成刘备此生的心愿。

为了这一次的北伐,诸葛亮可是费尽了心思,用曹操的多疑的性格,离间了曹操和司马懿的关系,致使司马懿没有得到重用,转而换来了一个容易对付的小将,这个小将当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连下三城,势如破竹。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记下了军令状的马谡却街亭失守,让蜀国处于危险的状态之下,诸葛亮没有办法,只得斩杀马谡换来朝廷的安稳,自此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结束,无功而返。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更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同时利用了很多的现在都无法复制的科技让司马懿措手不及,眼看着将要一举定乾坤了,但是这个时候后方粮草告急,诸葛亮万般无奈只好收兵回城,放弃了这一次的大好机会。

第三次北伐,司马懿必其锋芒只守不迎战,诸葛亮此时也是身心俱疲,最后身死五丈原,一代谋士自此陨落,司马懿也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后来,诸葛亮的徒弟姜维在临死时说一句话,仅仅8个字,却道出了诸葛亮屡战屡败的原因。姜维临死前说:“我计不成,乃天命也”!原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后方的刘禅却是任用奸臣,导致粮草等物资的供给不足,才使的诸葛亮多次的好机会都白白的丧失了。而天命就是指的刘禅,所以说后期诸葛亮辅佐了一个不值得辅佐的昏君,这才是他失败的最终原因。

相关参考

诸葛亮智谋过人,为何北伐没有一次成功

提起谋士,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诸葛亮,作为三国中最有名的人物,诸葛亮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有关于他的故事也有很多都被写进了课本之中,现代的成语和俗语也都是有他的身影的,由此看来诸葛亮可谓是影响了中

智谋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杀死刘封?

...,封他为副军中郎将。然而,刘封却不怎么讨人喜欢,至少有一个人讨厌他。此人是谁?他就

三国时期魏国太中大夫刘晔生平 刘晔简介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父普,母脩,产涣及晔。涣九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晔年十三,谓兄涣曰

历史人物 刘晔简介_刘晔为什么不在蜀国_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战略家

中文名:刘晔别名:子扬国籍:曹魏民族:汉族出生地:淮南成德职业:谋士、官员主要成就:曹氏三代元老,多次提出优秀的战略建议官职: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谥号:景侯刘晔–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战略家  刘晔

历史人物 三国著名战略家刘晔的简介 刘晔最后为何会郁郁而终历史名人

  刘晔人物生平简介  刘晔字子扬,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著名的战略军事家,也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刘晔简介

三国人物中文名:刘晔外文名:SophieLiu星座:巨蟹座身高:1.63m体重:42kg出生地:江西省广丰县出生日期:1985.07.04职业:掌管人结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刘晔个人经历2002年考入中

三国时期魏国太中大夫刘晔生平 刘晔简介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父普,母脩,产涣及晔。涣九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晔年十三,谓兄涣曰...

历史人物 刘晔生平介绍 刘晔为什么不在蜀国

刘晔刘晔字子扬,出生于淮南成德,是光武帝刘秀的后人,真正的汉室宗亲,投靠曹操后成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战略家。有人说,刘晔是谋国不谋身的三国谋士第一人,有着远大的政治目标,选择曹操而不选刘备也许就是这个原

三国名人之魏国大臣刘晔简介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州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曹氏三代重臣、战略家,献过许多妙计。官拜魏国太中大夫。屡献奇策,但其后所献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