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不合 貌合神离

Posted 茅庐

篇首语: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见不合 貌合神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政见不合 貌合神离

2、宋朝 宋代·二程洛学

政见不合 貌合神离

诸葛亮

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君臣关系究竟如何呢?

玄德公三顾茅庐,传为佳话,一时君臣庆会,共创蜀汉基业,此一美谈代代得以相传渐成典故。

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自喻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孔明先生也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表耿耿忠心。

另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

而今人有谓玄德公三顾茅庐一为试探孔明才德,二为示天下求才若渴之心,以招揽更多士人。孔明先生亦有考验明主之意,有心成就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名声,此事君臣二人,心照不宣。

也有分析称两人政见不合,诸葛亮想兴复汉室,中兴东汉王朝。而刘备想自己当皇帝,两人其实貌合神离。而刘备在真正重用的谋士为法正。而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所信的法正庞统以死,并且当时刘备白帝托孤的对象,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他还让益州大族李严同受遗诏。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分析:刘备怀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甚至还怀疑他与子瑜相勾结……

可按李宗吾《厚黑学》所言"刘备具备厚,而不具备黑。"具体事例可见刘备生平。所以至终,他都和诸葛亮推心置腹,两人心意相通,便不存在揣度猜测的意思。而诸葛亮的结局也确实可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宋朝 宋代·二程洛学

二程洛学

程颐、程颢兄弟是洛阳人。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皇祐时任太学学职,哲宗时以司马光等推荐,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绍圣年间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编管,徽宗时官复原位,致仕卒。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嘉祐年间举进士,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为州县官吏,历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县。哲宗即位召为宗正丞,未赴任而卒。

程颐、程颢兄弟均受业于周敦颐,其言论和著作,后人编为《二程全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二程粹言》 等。世称兄弟二人之学术为 “洛学”。

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理” 或 “天理”,认为 “理” 有几个特点: 一是理是先于事物存在的; 二是人和万物都从理出; 三是理即万物之理。总之,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它是永恒存在的宇宙万物的本体,既生万物,又统辖万物。二程还认为,精神性的 “理” 产生物质性的 “气”,“理” 是第一位的、本原的,“气”是第二位的、派生的。在天人关系上,二程坚持“天人相与” 的观点,并用 “道” 把天人联系起来。在认识论上,二程发展了 《大学》 中的 “格物”、“致知” 说,宣扬一种更为精致的先验论的认识论,认为认识只要 “内省”,不须外求。在人性论上,二程发挥了孟子的 “性善说”,提出了 “性即是理”的命题。把人性善恶问题,从伦理学的范围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与宇宙的本原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了 “去人欲,明天理” 的思想。总之,二程用 “理” 把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完整的唯心主义体系,成为两宋理学的奠基人。

相关参考

康有为把谭嗣同害惨了

1898年9月,光绪皇帝刚刚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不久,光绪便与母后慈禧因政见不合而激发剧烈冲突,政变一触即发。为了摆脱危局,康有为派谭嗣同前往袁世凯府邸,希望劝说他带领自己的新军包围颐和园,将守旧派

慈禧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光绪

慈禧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光绪?这才是关键  为什么慈禧对光绪这么恨之入骨,为什么要死前一定要把光绪带走。从光绪勤政后,他们之间的政见不合便知一二,在管理国家和人臣等方面,光绪是一个激进的改良派,而慈

女皇帝武则天为什么最后把皇位还给了李家?

武则天姓武,为什么最终没有把皇位给自己武三思等人继承权利,让武家继续担当,这是应令人思考的问题。武则天后期一直在想究竟传位给谁,武三思也曾以为自己势在必得。但唐朝不缺乏人才,宰相张谏之特意找政见不合的

统一了中华大地

百越之战过程:在历史上也叫“秦瓯战争”,但是在史书上记载比较少,只有《淮南子》等少数书籍中有少量相关记载,这主要的原因是秦将赵佗在公元前214年攻占百越后不久就与秦朝廷貌合神离,在秦末又拒绝派自己手下

温良臣子面具下的较量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存在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和躬耕中立的诸葛钧等四位同姓异国兄弟。总体而言,两大兄弟集团的关系是先精诚合作,后貌合神离;瑾与亮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逼退位,这一阴招令李世民欲哭无泪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因为权力而导致的手足相残、子弑父,父屠子都从不在少数。普通帝王家如此,即便是千古明君也难逃此道。如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就因和太子刘据政见不合,又逢巫蛊之祸担心太子夺位,遂

雍正皇帝竟逼死亲生母亲 到底其中有怎样的缘由

清代入关后即位的皇帝与生母的关系,耐人寻味,顺治皇帝与其生母貌合神离,在宗教中寻求安慰。康熙皇帝生母体弱多病,一直未能照顾他的亲生儿子,康熙皇帝祖母身兼母职,对于康熙皇帝培养甚为有力,康熙皇帝对其祖母

丞相李斯为何要与赵高同谋拥立胡亥当秦二世?

...莫若父,此子昏庸无能,不成器;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丞相李斯为何要与赵高同谋拥立胡亥当秦二世?

...莫若父,此子昏庸无能,不成器;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丞相李斯为何要与赵高同谋拥立胡亥当秦二世?

...莫若父,此子昏庸无能,不成器;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