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 武丁的历史介绍?武丁的性格特点?武丁是如何重振商朝的?武丁在位多少年?
Posted 奴隶
篇首语: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商周 武丁的历史介绍?武丁的性格特点?武丁是如何重振商朝的?武丁在位多少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商周 武丁的历史介绍?武丁的性格特点?武丁是如何重振商朝的?武丁在位多少年?
武丁(? ——?),生卒年不详。小乙子,配偶三人,名戊、辛、癸,另有爱妾名妇好等多人。小乙死后继位。在位五十九年。病死,葬于殷。庙号商高宗。
武丁生长民间,知稼穑艰难。传说武丁即位后,思复兴国势,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以观国风,政事皆决于冢宰。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即傅说),武丁初从群臣百吏中遍求不得。后命百工按梦中所见,至野外寻访得,举以为宰。在统治获得巩固的基础上,武丁对西北的鬼方、羌方、土方、工方、虎方,等用兵,又南击荆蛮。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对羌方曾一次出兵一万三千人至三万人。武丁妻妇好也曾统兵一万三千人攻羌方。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从而进入极盛时期。武丁死后,被祀为高宗。传说武丁葬于河南安阳附近,或葬于今河南省商水县长平。妇好墓于1976年在殷墟发现,有偶方彝,三联甗、铜镜等出土。据卜辞,武丁时或已用粪肥田。其子祖庚继立。
武丁的父亲小乙是盘庚幼弟,按商朝的传位制度,武丁原无继承王位资格,于是小乙把他的儿子武丁从小送至民间。武丁与奴隶一起耕种、砍柴和生活。养成了俭仆的习惯。也知道民间的疾苦。他又善于同奴隶交朋友,可能就在这时候,武丁结识了奴隶傅说(yue悦)。
傅说是个很有学问和才能的人,武丁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小乙统治末年,商朝国力大振。小乙的威望空前提高,武丁也成长为一个不同凡响的王子,小乙死后,诸侯都拥立武丁继位。武丁即位后仍然保持着当年的简朴作风,也没有忘掉百姓的疾苦。他发奋图强,一心要重振商朝。
当然,武丁也不是一帆风顺,他首先要对付来自阳甲、盘庚诸伯父之子弟们的挑战。为此,他采用了静观时变“三年不言”的策略。
关于武丁即位后,三年不言的具体内容,在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武丁“三年不言”是在“默以思道”,有的说这是古代天子守孝。国君死了,继位的新君三年不管事,不言语,各部门的政事都由宰相去处理。有的说这是武丁得了“不言之症”。其实,所谓“三年不言”(古籍中叫“三年谅阴”),是指武丁用长期不说话的方式,把自己聪明才智、诚实的美德隐藏起来而不外露。武丁这样做首先和他取得王位的政治背景有关。如前所述,武丁即位后,王位是不稳固的;阳甲、盘庚、小辛们的儿子会搬出伊尹定下的传位法来反对武丁继位。于是武丁用不言语,假装无能的办法以观时变,借以一边考察臣下是否忠于自己;一边“默以思道”,寻求良策以图振兴殷邦之“道”。
武丁这一招,果然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武丁较长时间不曾发表自已的意见,许多拥护武丁的臣僚们都十分着急,一再恳请他明确表态,武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假借做梦的方式把傅说引进宫中。傅说出身于奴隶,关于他的发迹史有传奇色彩:据说傅说博学多才,不幸陷身奴隶之中,身穿黑衣,带着绳索。从事筑墙的苦役。有一天,商王武丁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得到了一个名叫说的圣人。武丁开始在群臣和百姓中寻求这个人,总是找不到。后来命令各级官吏按他梦中所见寻访,终于在奴隶中找到了傅说。武丁见到傅说后,立刻免除他的奴隶身份,由奴隶提拔为大臣(宰),治理国政,从此国家大治。由于傅说是奴隶解放的始祖,所以后世的人民敬之为天神,传说他的灵魂成了天上的星宿,居于房宿的尾端。
傅说可能是武丁旧日在下层磨炼时结识的一位沦为奴隶而有韬略的人物。这样的人,要一下子提到“相”位是困难的。于是武丁便借助于商人的迷信观念,借口梦见汤推荐给他一个贤才,叫人根据他的指示,画出傅说的头像,四处去寻找。官员在傅岩(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发现一个正在筑墙的奴隶,很象图像上的人,就将他接回殷。这个人正是傅说。武丁大喜,便以礼相待,当众宣布解除他的奴隶身份,并任他为宰(相当后世的相)。奴隶主贵族们都迷信鬼神,听说傅说是汤托梦推荐给武丁的,谁也不敢反对,还跑来祝贺,表示愿意和傅说一起治理好国家。
武丁治理国家,把傅说看作磨刀的硎石,过河的舟船,天旱的大雨,事事都很虚心地听从他的意见。武丁时还有个甘盘,是他的老师,经常参与征伐,祭祀等重大国事活动。卜辞中称他为师般。
在武丁周围形成了一个以傅悦、师盘等人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集团的中坚力量。还有许多著名的文臣武将,如卜辞中累见的光、吴、震、望乘等等,其阵容之强,在整个商王朝上自成汤下至帝辛,几乎是首屈一指的。因此,武丁将殷商治理得秩序井然,生产发展,人丁兴旺,境内安定,国力增强。在此基础上,他不断对西北方的土方、鬼方、工方、虎方等部落和长江以南荆楚地区用兵,开拓疆土,扩大殷商的势力,使商朝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和文化艺术都空前繁荣。
武丁用兵的重点主要是西北方面的工方、土方和鬼方。工方和土方是居住在今山西、陕西北部直到内蒙河套以北的游牧部落,曾相互联合侵犯商朝的属国沚。土方在沚的东面,进犯沚国的东鄙;工方在沚的西面,进攻沚国的西鄙,使沚伯处于两面受敌的地位。不久,工方又连续袭击商朝属下的、等地,侵扰当地居邑,掠走了一些人和牛。同工方联盟的还有方,是一个较小的部落。武丁征伐土方和工方,每次征发兵力三千至五千人,战争规模是比较大的。经过几次战役,土方和工方可能被消灭或赶跑了。
鬼方距商朝更远,活动在今陕北、内蒙及其以北的辽阔地区,是强大的游牧部落。武丁命大将震伐鬼方,调动西部属国的兵力,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取得了胜利。鬼方遭到沉重打击,一部被迫西移。
商朝西北之敌还有?方,也与沚相近。?人善于养马,“多马羌”在商朝的战争和商王狩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丁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对?人大举用兵,所征调的兵力,有一次竟达一万三千人。羌人与商朝关系密切,武丁甲骨文中累见与羌方或羌人的其他部落发生战争,无数的羌人被俘作奴隶。 如果说武丁对工方的战争具有某种程度的自卫性质的话,那么对羌人长期而大规模的战争,则明显的是为了掠夺战俘和奴隶。大概由于商人对羌人俘虏特别残酷——常用作人牲,羌人的反抗也是最烈的,直到商末羌族人还和周武王一起出兵,参加牧野之战。
商朝在南方无劲敌,武丁曾经南征,此后,商朝的势力更伸张到长江以南地区。
武丁征伐过的方国部落很多,其中较重要的还有缶、蜀、工方、湔方、基方、召方、龙方、导方、巴方、尸方(东夷)、井方以及江淮流域的虎方(荆楚)等等。武丁征服了从商朝西北直到南方的广大地区,达到商王朝的极盛时期。
武丁是商代中后期一位非常杰出的国王,商的后人把他和开国之君成汤相提并论。商王国到武丁时代达到了顶峰。后代尊称武丁为高宗。《尚书》中的《说命》、《高宗》、《彤日》等篇,《诗经》中的《玄鸟》等篇,都记载有武丁的业绩。但是武丁的盛世背后确实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长期的战争要耗费无数的人力和物力,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对奴隶和众人(农奴)的剥削。甲骨卜辞记载有武丁时期许多重大的战争,以及为这些战争征发兵员的情况,武丁时期征兵超过百次,如果平均每次征调的人员以千计,也有十万之众,如果以三千计更达三十万之众。由于战争频繁,兵力消耗多,不仅众人(农奴)要服兵役,就是奴隶也不得不充作战争的替死鬼。
战争既那样频繁,兵员又那样众多,自然要有大量的军需。这种负担自然要转嫁到众人(农奴)和奴隶们的身上。武丁时期的赋敛是非常繁重的,武丁常常派人到各地去催收贡赋,除了粮食等农产品外,武丁还索取马牛羊等畜产品以及各种珍禽异兽(如象、鹿、猴等等)。商代统治者对牛的需要量特别大,在祭祀时大量用作牺牲,往往上百的杀来祭祀鬼神。这都是商王在各地收刮来的。商代用大量龟甲占卜,也是由各地贡献来的。
商代惨杀奴隶是很严重的。如在盘庚迁殷前的郑州商代遗址,就有人殉的现象,盘庚迁殷以后到纣王时的二百七十三年间,情况更为惊人。据统计,共用人祭达一万三千零五十二人。但商代奴隶遭遇最惨的时代,则无过于武丁“盛世”。据统计,武丁时代的甲骨卜辞中有一千多条关于人祭的占卜,用人牲数达九千零二十一人之多,一次用上百甚至五百个仆和羌奴作人祭的,在卜辞中就曾多见。武丁朝在杀奴以祭祀鬼神这方面,是其他各朝远不能相比的。
武丁朝存在着深刻的危机,主要表现是:奴隶和其它被奴役阶级对奴隶主统治的反抗斗争。甲胃卜辞中,记载各种奴隶的逃亡事件是非常之多的。武丁时代,王室的奴隶曾成批逃走。武丁下令追捕,在占卜时还预言三天就能抓回来。然而由于逃亡奴隶的英勇抵抗,武丁的预言没有实现。奴隶们很快渡过了河,追击的船只未能赶上。直到第十五天,武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批奴隶捕捉回来。有一次,仆奴和宰奴一夜之间烧毁一座奴隶主粮仓。
武丁在位的半个多世纪里,商王国虽然得到了复兴和发展,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就在这样的“盛世”里,由于繁重的兵役、徭役和贡赋,迫使众人和奴隶不断起来反抗,从而造成了商王国深刻的社会危机。
据说,武丁活了一百岁,在位59年,他有三个合法配偶:妣戊、妣辛、妣癸,称为嫡妻,有与武丁配祭的资格、入于祀典。商代帝王是一夫一妻制,可武丁为什么有三个嫡妻呢?有人作这样的解释:武丁的寿命这样长,一个嫡妻是不可能伴他白头到老的,他的前妻早死了,他又娶了一个后妻。这个后妻他本来很宠爱,由于他的寿命太长,后妻也很快地色衰爱弛。他又寻来了第三个老婆,可是第二个在旁边碍手碍脚,于是他来了个废立,叫她去戌边。根据卜辞,这个戌边的妻子叫姌,她究竟是妣戊、妣辛、妣癸三人中的哪一位,则不得而知,妻姌镇守的地方,是殷北的一个地方,常常受土方的侵略。武丁的非法定的妾、妃、嫔、娣(称为庶妻)很多,至少有六十四个。其中有显著地位的,如妇好、妇耕、妇喜、妇宝、妇汝、妇良等,都是各地进贡来的。为了牢笼羌方,武丁曾娶羌方女子为妻。这些非法定的妾都没有享受祭祀的资格。
武丁的儿子,见于古籍的有三个,三人都是嫡妻妣辛、妣戊、妣癸所生的嫡子。就是孝己、祖庚、祖甲。孝己名祖己。祖己为武丁嫡长子,祖庚为次子,祖甲为第三子,因为祖己侍亲甚孝,故称孝己。孝己早死未接位,武丁死本应传位于次子祖庚,但武丁爱幼子祖甲,欲废祖庚,而立祖甲。后来祖甲为避免兄弟争位的悲剧,逃匿民间,祖庚接位,祖庚死后,祖甲才回朝继位。
武丁的儿子,除上述三人外,还有一大群庶子(据估计有五、六十个)。都是嫡妻以外的许多庶妻(妾、妃、嫔、娣)所生。这些儿子名叫子朁、子吉、子春、子定、子白、子亦、子高、子美、子奠、子及、子宋、子取、子安等,都无权竞选王位,死后不入祀典。但其中有些武功显著者封了爵位,例如,一个叫子宋,封于宋地(今河南商丘),殷亡后,周人就拿这个宋国来封微子。一个叫子奠,封于奠地(今陕西华县),周宣王后来封弟桓公友于此。
相关参考
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在位时期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庙号为高宗。武丁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那么,你知道商朝君王武丁是怎么是的吗?武丁活了多少
小乙(?——?),生卒年不详。祖丁子,小辛弟,小辛死后继位。在位28年,病死,葬于殷。其子武丁继位。小乙执政后,力谋振兴商朝,到他统治晚期,商朝又得到了中兴,小乙有意培植自己的儿子武丁做继位者。便聘请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
祖庚,名曜,又名子央。生卒年不详。武丁第二子。武丁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葬于殷。其弟祖甲继位。祖庚有长兄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
武丁中兴的影响武丁中兴指的是在武丁统治殷商的时候,将国家的权势和国力发展到了顶峰时期,也被人们称为武丁盛世,武丁统治时期达到了五十多年,他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让殷商强大起来,也总是因为没有忠良将才而觉得苦
武丁中兴的影响武丁中兴指的是在武丁统治殷商的时候,将国家的权势和国力发展到了顶峰时期,也被人们称为武丁盛世,武丁统治时期达到了五十多年,他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让殷商强大起来,也总是因为没有忠良将才而觉得苦
商高宗(武丁),武丁(?-约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商朝著名军事统帅。(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在位时期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庙号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
商高宗(),(?-约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第23位国王,著名军事统帅。(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在位时期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庙号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武丁在
武丁中兴每个朝代基本都有其强盛之时,这时候往往被称为“xx盛世”、“xx之治”、“xx中兴”。历朝历代有暴君也有贤王。以下要介绍的就是发生在商朝时期的“武丁中兴”。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盘庚侄子武丁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