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

Posted 仁政

篇首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

2、历史人物 诸葛亮放弃曹操与孙权,他为何选择辅佐刘备呢

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

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央视百家讲坛名嘴易中天的看法是:诸葛亮到了这个老板那里,一要见用,就是被他用,第二要重用,第三最好专用。似乎诸葛亮为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选择刘备,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在《刘备不是传说》一书中,作者剑眉枉凝却指出:诸葛亮选择刘备,是他的为人品质和政治理念所决定的。

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他与荆州上层人物的关系非常亲密。他的岳父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蔡瑁的妹夫。刘表的原配妇人逝世以后,迎娶了荆州豪族蔡讽的小女儿。而蔡讽的大女儿,正是黄承彦的老婆。

此外,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当时的显学——评论人才,也是很有研究。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正是庞德公做出的人才鉴定。

诸葛亮有了与刘表和荆州名士的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大哥诸葛瑾已经在孙权那里做官而且很受信任,他要想在荆州或者东吴出仕当干部,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他选择了继续蛰伏隆中,过着耕读生活,静观天下之变。这说明刘表和孙权,都不是他想要的老板。

剩下可供选择的老板,就只有曹操和刘备了。

地球人都知道,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寄人篱下几乎一无所有的刘备,放弃了已经基本统一北方威震天下的曹操。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千八百多年来,无数的人对这件事有无数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诸葛亮的为人。诸葛亮之所以深受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理想的儒家士子,是榜样,是标尺。这个榜样和标尺,主要是指高风亮节,功业卓著。在诸葛亮这样的楷模身上,古人提出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以位列第一的立德来说,儒家的忠孝仁义,就是他们毕生践行的标准。作为一个有眼光、有头脑的知识分子,诸葛亮当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已经不是大汉的政府,要想践行忠义,自然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

第二,诸葛亮的理念。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国理念是内儒外法,实行儒家的仁政,而曹操实行的却是霸道,强权政治。这一点,诸葛亮非常清楚,要知道诸葛亮随叔父离开家乡漂泊异乡,与曹操屠徐州有很大的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分歧太大的人走到一齐注定不会长久。除非一方只领薪水不干实事,但这明显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他不仅要做事,而且要做大事。

一个人做什么决定,最根本的因素是内因,在于其为人,在于其理念。可以说,以上两点是诸葛亮不选择曹操的最根本的因素。

第三,刘备的魅力。在我国古代社会,道德高于一切,君主的道德品质尤其重要。有一个贤德的君主作为领袖,则上行下效,就能使官风廉正,官风正则民风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而在道德方面,刘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有着皇族身份的刘备,参与了诛杀曹操的密谋,这是对大汉朝廷难得的忠诚。这在感情上就与深受忠孝思想影响的诸葛亮等人拉近了一层。此外,刘备在平原、徐州任上实行仁政,仁义之名远播,这对于崇尚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同样推崇仁政的诸葛亮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再者,刘备礼贤下士,被称为天下英雄,在当时名头不小,这一点诸葛亮也必然会有所考虑。

第四,刘备的空间。虽然刘备声望很高,但此时除了手下有一批雷打不散的人以外,没有多少实力,可以说刘备还处在困境当中。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备脱离困境,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乃至克竟全功一统天下,这个过程中间大有可为。同时,刘备手下有一流武将,却没有一流的治世能臣,可以说留给诸葛亮大展身手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选择追随刘备,既符合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推行儒家仁政,又有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的空间。因此,诸葛亮自然更加倾向于刘备。

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选择刘备主要是看上了发展空间。依据是赤壁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张昭挽留他跳槽到孙权手下打工,他推辞了,给出的理由是:孙权是个很不错的老板,不过不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所以我还是不跳槽了。(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这个依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约几个朋友在酒局饭桌上随便侃侃就行了,拿出来忽悠人,就有点不负责任了。

试想,诸葛亮怎么可能当着孙权员工的面说人家老板不好?何况此时诸葛亮代表刘备一方有求于孙权,说孙权的不好不是没事找抽么?诸葛亮注定只能说孙权是个好老板,然后再找一个委婉的理由拒绝。大家都是聪明人,理由编得太离谱了没有人会相信,因而诸葛亮以发展空间为理由来拒绝。这的确是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打个比方说,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早恋,拒绝对方最常用的理由是:我现在不想谈恋爱。其实大多数情况不是真的不想谈恋爱,而是不想和你谈,但直接说我看不上你实在太伤人了,因此换一种委婉的说法而已。可不能会错了意,否则就要闹出笑话了。

再者,说诸葛亮在曹操手下发展空间不如刘备,不过是以后来人的眼光看问题。以诸葛亮当时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以管仲、乐毅自比自视甚高的人,怎么可能认为自己不如曹操手下的荀、贾诩、郭嘉之流?更关键的是,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奇谋高论,是经史书记录之后,才被后人知晓的,这些机密当时绝对不会披露出来,诸葛亮怎么知道荀、贾诩、郭嘉到底有多猛?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谁比谁强多少啊?不去曹操手下试一试,怎么知道到底有多大发展空间?

同时,诸葛亮到刘备手下的发展空间就一定比曹操大吗?刘备实力弱小,能不能折腾出一个明天非常不好说。而曹操却是家大业大,俨然是天下的no.1。如果主要考虑发展空间为了自身利益,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曹老板(事实也正是如此)。

而诸葛亮,终究选择了刘备,明显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发展空间那么简单。

如果说诸葛亮事先算准了在曹操那里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算准了在刘备手下虽然历经危难,最终却能全面掌权,立下丰功伟绩,那还真是把诸葛亮当神不当人了。

诸葛亮选择刘备,从根本上来说,是他的为人品质和政治理念所决定的。诸葛亮与刘备在很大程度上是志同道合:同样崇尚德治,同样重视做人,同样推行仁政,同样致力于匡扶大汉江山。

作为一个志存高远的大好青年,诸葛亮选择老板,绝对不可能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饭碗,更是为了心中远大抱负,为了天下黎民苍生!

一旦加入刘备阵营,诸葛亮的理想就会随着刘备事业的发展而实现,也会随着刘备的失败而消亡。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失败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实现的机会。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近人尚有如此抱负,况诸葛武侯乎!

历史人物 诸葛亮放弃曹操与孙权,他为何选择辅佐刘备呢

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建安十二年,二十七岁的大龄待业青年诸葛亮从草庐中走出,在拒绝了更有实力和前途的曹操与孙权后,加入了始终在创业的刘备团队中。

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干?这个问题向来是三国爱好者的热议点。

1.诸葛亮的朋友圈

从黄巾起义算起,刘备驰骋江湖已经二十多年,然而到诸葛亮投奔之时仍没有自己的一块地盘。就一个老江湖而言,不能不说混得是相当失败。

相较于一无所成的刘备,曹操与孙权无疑成功的多,前者打下来大半个江山,后者虽略差些,但也有江东这样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因此,对于初次就业的诸葛亮来说,选择曹操或者孙权应该更理所应当。

但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是他没有进入曹氏或孙氏集团的门路吗?当然不是。诸葛亮虽然是个荆州的外来户,在本地缺乏根基与影响力,但经过叔父及个人的努力经营,诸葛亮的朋友圈并不差。

诸葛亮的大姐嫁入当地的一流大族蒯家为妇,二姐嫁给了名士庞德公的公子,他自己则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黄承彦本身是大名士不说,更是与荆州一把手刘表为连襟——两人都娶了本地豪族蔡氏的一对女儿,这样算来,刘表便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

有这样的政治资本,即便没有什么才能,想谋个一官半职也自然不在话下,只要对方对荆州有所图谋。

此外,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先一步在孙权方面任职,颇受重用,诸葛亮完全可以通过他的路子搭上孙权。而且,东吴的另一位重臣张昭也曾经向孙权力荐过诸葛亮,只是为诸葛亮所拒绝了。

可以说,择主刘备是诸葛亮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与一般初次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屡屡被知名企业拒绝,而只能接受那些小公司或初创公司的offer有着根本区别。

2.功利主义观

既然诸葛亮有条件进入大公司,为何最后却选择了刘备这样一座小庙呢?其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自己的抉择,诸葛亮曾经在《出师表》这一中学必背的课文里吐露过心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也即:本想做个隐士——但刘备三顾茅庐盛情相邀——出于报恩的出山辅佐。就此,报答知遇之恩是诸葛亮出山的动机所在,而这背后又有两人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志同道合。因为有诸葛亮自己的背书,这一说法自然而然地成为后世长期公认的标准答案。

但到了现今,上面的说法越来越受到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功利主义的解释。

最近在写中华通史的易中天的看法是其中典型,在他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放弃曹操和孙权而选择刘备,只是因为无论曹操抑或孙权,都给不了他想要的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诸多势力中,曹操最强不假,但相应地跟随他南征北战的人才也最多,这些人都要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假使诸葛亮前去投奔,一方面曹操也给不了太好的待遇,不然让老同志寒心,另一方面诸葛亮与这些人也不是同一个圈子里的,受排挤、打压估计是免不了的。

东吴方面虽然弱一些,但情况类似。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不会想不到这些,因此他明智地选择放弃曹操与孙权。

刘备则刚好相反,既没有像样的人才,也不存在一个荆州以外的派系,整个一创业型公司,给的待遇与职位肯定高。那么,是到大公司从小职员做起呢,还是到创业公司做经理甚至CEO呢?作为一个自视甚高的年轻人,诸葛亮选择了后者。

可以说,选择刘备乃是诸葛亮经过多番考量后作出的理性选择,与兴复汉室一类的大义关系不大。

3.论点与疑点

上面的说法看起来没问题,挺符合现代人的认知的,谁身边没有两个心气高的朋友呢。但真的是这样吗?

支撑上述翻案文章的主要史料是这么两条:

其一,在好友孟建打算投奔曹操时,诸葛亮劝他,“中国(即中原)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这说明他早就意识到曹操人才众多,去了极有可能会不受重用,故而可以推论,他基于这个理由在择主问题上将曹操给排除了。

其二,孙权前期的首席谋士张昭曾经大力举荐诸葛亮,孙权也有意将他留下,但诸葛亮却没有顺从,他给出的理由是: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什么是“尽亮”?当然是要尽最大可能地信任、重用自己,但在诸葛亮看来,孙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他不能留在江东。

然而,上面两条证据都有一个致命的逻辑漏洞,即它们恐怕更多是场面话,而并不一定能代表诸葛亮的真正想法。只要还原当时对话的场景,便一目了然。

第一个证据的场景,是朋友打算前去曹操集团求职时,身为好友的诸葛亮进行的劝阻:那里人才众多,你去了也不一定能受重用,是金子哪里不能发光呢?

但以某种理由劝阻别人,不一定代表自己的行为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这显然是两码事,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类似的情景工作、生活中处处可见。

再说第二条,诸葛亮讲这话的时机,是在他拒绝东吴的力邀而又不能得罪对方的情况下,换种表述便是:我之所以拒绝你,不是因为看不上你们公司,只是没有合适的发展空间(“能贤亮而不能尽亮”)。

而人所周知的是,这种场面话哪能作为真心话使用呢?

另一方面,假设翻案文章成立,那么我们无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选择出仕最重要的动机,更多是基于个人成就的功利主义思考逻辑,而非为了恢复汉室江山。

如此一来,诸葛亮自己亲自写下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就纯粹是虚头巴脑、沽名钓誉的官场话了?难道一千多年,众多学者文人对他的纪念、推崇全都错了?真的可以这样解读诸葛亮吗?

而且,如何理解他迟迟躬耕南阳,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以一个27岁大龄青年的身份出山?以当时人的寿命水平而言,27至少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好几甚至四十多岁,若真是上述一心为己的功利主义者,又怎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这些都不是功利说能够解释的。

4.小结

每个人都处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必定受制于当时的局限而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故而提出不同于古人的新解释,即做翻案文章是可能的。

但前提条件是,论据要充分,推论要合逻辑,而不能只是简单拿现代人的思维去随意阐释历史,或者发现不符就武断地说记载错了,那样恐怕是万万不可的。

相关参考

为何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而不是曹操、孙权

大多数人都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辅佐刘备,就是因为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到,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三顾茅庐”只不过是为了诸葛亮投奔刘备,司马徽、徐庶和诸葛亮施展的一计而己。东汉未年,天下大乱,

揭秘三国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弱小的刘备而非曹操

诸葛亮出山之时,刘备只有新野一县,几千人马。论实力,与曹操和孙权甚至刘表马腾刘璋相比,都是势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仅军事实力强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归依地盘稳固、人才济济的孙权,也不选

诸葛亮为何放弃曹操而投奔刘备呢

以诸葛亮当时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以管仲、乐毅自比自视甚高的人,怎么可能认为自己不如曹操手下的荀、贾诩、郭嘉之流?更关键的是,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奇谋高论,是经史书记录之后,才被后人知晓的,这些机密当

曹操孙权刘备是怎样选择接班人的,谁的选择最正确?

曹操孙权刘备是怎样选择接班人的,谁的选择最正确?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群雄中袁绍、刘表都因为宠爱幼子,在其死后,势力陷入内乱而崩解。曹操曾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说

曹操孙权都比刘备势力大,诸葛亮那么聪明,为何最后却投靠刘备?

曹操孙权都比刘备势力大,诸葛亮那么聪明,为何最后却投靠刘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恭请卧龙先生,诸葛亮感其诚心,最终相见,在茅庐中与刘备谈三国局势,最后选择跟随刘备,奉其

诸葛亮为啥选择为刘备出山而不是曹操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著名的“草船借箭”、“声东击西”等都是他的良策。也正是因为他的足智多谋,为刘备打下了一片江山。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真的是一个最好的决定,然而曹操也曾三请诸

名相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而不投靠曹操孙权

大家知道,三国初期的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势力最弱。而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什么偏偏看上了刘备呢?曾经有人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决意出山辅佐刘备。

未早日放弃荆州

如果刘备和孙权在荆州问题上能互相让步,不再争议,甚至是刘备主动放弃荆州与东吴搞好关系。三国的结局会怎么样呢?荆州之争又为何会成为刘备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战略失策?一起看看网友三国の陆逊的分析诸葛亮是刘备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不选择曹操,而是选择了刘备?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不选择曹操,而是选择了刘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生不可能单打独斗,选择什么样的队友,就会成什么样的人生。要说历史上著名的君臣关系,刘备和诸葛亮是不能绕开的。他们一个雄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选择曹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历来为人所称道,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给了他极大的信任,而诸葛亮也不负刘备厚望,先取荆州,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