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 被放逐的国王

Posted 商汤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商周 被放逐的国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商周 被放逐的国王

被放逐的国王

商王朝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的助手伊尹的辅佐。特别是在汤去世以后,伊尹为巩固和延续商王朝的统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史书记载,商汤娶妇的时候,岳丈有莘氏为女儿准备了丰盛的嫁奁(lián),还有很多陪嫁的奴隶,其中有个人名叫挚,因母亲住在伊水之滨,所以又名伊尹。尹是善于治理的意思,是说后来他辅佐商汤,定了天下。

伊尹初来的时候,因为很会做菜,深得汤的欢心,汤便叫他执掌厨事。汤后来察觉伊尹与一般奴隶不同,便和他交谈。原来,他胸怀大志,是为了让汤了解他,才混在陪嫁的奴隶中到这里来的。伊尹和汤谈了许多经世济民的道理,劝说汤争取民心,发展生产,加强战备,努力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为灭夏做好积极的准备。汤看重他的才能,提拔他当了右相,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

也有人说,伊尹不是陪嫁到汤家的奴隶,早先本是一名隐士。汤打听到他是一位贤人,便派人去迎聘他。可是伊尹留恋山水,不肯出来做官。汤一共去了五次,他才向来人谈了古代圣王治国济民的道理。伊尹出山后,汤便把国政交给他掌管。

这时,自孔甲以来腐朽的夏朝统治,到了桀的手里已经更加动荡了。伊尹便和汤策划讨伐夏桀。他说:“尽管夏朝德衰,叛离的人很多,关键要看夏王调遣他们出征的时候,他们能不能服从。这就须投石问路。我们暂时停止向桀朝贡,看他如何反应,再作打算。”汤同意伊尹的意见,便停止向夏朝贡。这件事果然激起了桀的愤怒,马上命令九夷发兵征讨。伊尹看到夷族还服从夏桀的调遣,便赶快派人向他请罪,重申承认夏朝的宗主国地位,并送去了许多贡品,夏桀才停止对汤用兵。

一年以后,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九夷中的一些部落开始叛离夏朝。大举进攻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夏桀得到汤举兵的消息,立即命人征调昆吾、韦、顾三个小国的军队阻截。谁知商汤按照伊尹的布置,早已派兵攻灭了韦国和顾国,并挫伤了昆吾国的锐气。双方大军在鸣条会战,夏桀的军队很快战败。商汤乘胜追击,灭亡了昆吾。自此以后,商朝不仅牢牢地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连远在西方的氐羌部落,也都向商朝臣服了。

商王朝建立以后,伊尹又帮助汤制定各种典章制度。他要求朝臣尽心供职,勤勉用事,要为民立功,做出显著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奖赏,否则,将从重处罚,决不轻饶。因此,商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一些骄横的贵族,看到伊尹能以身作则,嚣张的气焰也得到了相应的抑制。

汤灭夏后,只做了13年的商王就逝世了。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本应由他的弟弟接任王位。汤没有弟弟,便传位给长子太丁。太丁不及继位就死了,因此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立。三年后,外丙又死了,便由外丙的弟弟仲任继位。仲任在位不到四年也去世了。作为开国元勋的伊尹,在这关键时刻,为了稳定人心,以其崇高的威信,当机立断,迎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商王。

太甲继承王位后,伊尹尽心辅助他,教育他继承祖宗的传统,克勤克俭,敬天爱民,并且专门为他写了三篇文章,供他学习,以便他成为一个好的君主。在《肆命》一文中,他讲的是如何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一个国君来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都要分得清清楚楚。另一篇叫《徂后》的文章,讲的是当时的法律制度。伊尹告诫太甲,一定要按祖宗定下的规矩办事,不可胡作非为。

开始的两年,太甲做事还算谨慎,行政也算勤勉。对于祖宗的法度、伊尹的教诲,都不敢稍有违背。可是到了第三年,形势便发生了变化。太甲以为自己是一国之君,一切内政外交上的大事,都得由自己专断。对于伊尹的劝谏,便不再放在心上。他残暴昏庸,不守法度,引起了大臣和人民的不满。

鉴于太甲已经丧失了作为国君的基本条件,伊尹同其他大臣商量后,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将太甲逮捕,送到桐(今河南虞城东北)囚禁起来。据说桐是商汤的墓地,将太甲放逐到那里为其祖父守墓,有促他悔罪自新的用意。

商汤虽是一代开国圣君,墓葬却十分简陋。太甲住在低矮的享殿里,除做些扫墓和祭祀之类的事情外,便是聆听伊尹派来的官吏为他讲述商汤创业的历史以及制定的典章制度和各种规矩。伊尹这么做,是为了教育这位被逐的国王悔过自新,以祖上为榜样,不要胡作非为,走上夏桀的灭国亡身之路。

经过几年的反思,太甲果然有了悔悟,觉得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不仅违反了祖宗遗教,而且也违背了天命。对伊尹的一片苦心,他开始有所理解。太甲为了表现自己的悔改诚意,决定先从桐地这个小地方做起。他开始关心老弱病残,扶助贫困无依的百姓。凡是应该做到而又能够做到的事情,他都尽力去做;不应该去做的事,不仅自己不做,还对别人加以劝阻。

太甲的这些表现,不仅得到了百姓的称赞,而且很快传到了伊尹那里。伊尹十分高兴。经过多方调查,确认太甲真的已经悔过自新。伊尹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放逐太甲的用意正在这里。于是,他亲自带领百官,将太甲接了回来,重新把他扶上王位,郑重其事地把权力交还给太甲。

伊尹为了建立太甲的威信,又专门写了《太甲训》三篇,以褒扬他能改过自新,仍不失为一位明君。太甲果然不负厚望,没过多长的时间,便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家也日益繁荣富强起来。

古书记载:伊尹活到100岁以后才去世。沃丁为了褒扬他的功绩,用王的礼仪厚葬了他。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周厉王姬胡简介 在位16年即被国人放逐的暴君

  周厉王姬胡简介在位16年即被国人放逐的暴君  周厉王姬胡(?~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  简介  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

在位16年即被国人放逐的暴君 周厉王姬胡简介

周厉王姬胡(?~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简介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

周厉王姬胡简介,一个在位十六年被国人放逐的暴君

周厉王姬胡(?~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简介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

历史人物 周厉王姬胡简介 在位16年即被国人放逐的暴君

  周厉王(?~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  简介>  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在位16年即被国人放逐的暴君 周厉王姬胡简介

周厉王姬胡(?~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简介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

夏商周 太甲是谁?伊尹放太甲故事简介?

太甲(?——?),生卒年不详。配偶名辛。为汤嫡长孙,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继位,共在位33年,庙号商太宗。太甲即位后,不遵商汤创立之法,不理国政。被伊尹放逐到桐宫,由伊尹代行国政。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

夏商周 什么是分封制

我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古代社会是以王为首的贵族专政的国家。王或天子被视为各臣服部族(或部落)的共主,他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又是最大的奴隶主或地主。在王的领导下,通过分封制形成王族和其他贵

西周第二代国王周成王是怎么成为一名有为的君主的

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汉族,姓姬,名诵,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成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42年至前1021年。武王克商后在位4年卒,成王即位时年少不能执掌政事

古代马槊的出现

「”憍萨罗国有五百强盗作乱,被国王派大军征剿,在一场惨烈的激战之后,五百强盗战败被俘,遭受酷刑,被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佛闻众盲盗哭嚎哀求,心生怜悯,施以神通,吹雪山香药入盲眼,使这五百人复明。强盗们皈

因暴虐乱政被放逐的君主太甲简介

太甲,太丁之子,商汤嫡长孙,商朝第四位君主。姓名子至,是外丙和仲壬之侄。太甲继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