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 肯尼迪就职演说成功之谜

Posted 肯尼迪

篇首语: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 肯尼迪就职演说成功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历史 肯尼迪就职演说成功之谜

肯尼迪就职演说成功之谜

  1961年1月20日,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他的就职演说50年后

  听起来仍然掷地有声。那篇演说到底成功在哪儿?BBC的一位语言

  专家Dr。 Max Atkinson日前撰文剖析肯尼迪就职演说的成功密码,我

  试着翻译出来,供爱好演讲艺术的朋友们探讨!

  The poetic "ask not" quotation is among the speech's most memorable lines。

  那几行诗歌般的“不要问”是演讲史上最值得回味的典范之一。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would have been delighted to know that

  his inaugural address is still remembered and admired 50 years later。

  如果知道他的就职演说50年之后还被人记住和崇拜的话,约翰

  肯尼迪总统一定会很高兴。

  Like other great communicators —— including Winston Churchill before him and

  Ronald Reagan and Barack Obama since then —— he was someone who took

  word——craft very seriously indeed。

  正如其他伟大的沟通家——包括之前的丘吉尔和里根还有之后的

  奥巴马,肯尼迪总统对文字艺术非常重视。

  Recipe for Success (成功的秘密)

  1。 Contrasts 对比

  2。 Three——part lists 三句式排比

  3。 Contrasts combined with lists 对比与排比相结合

  4。 Alliteration 押前韵

  5。 Bold imagery大胆意象

  6。 Audience analysis 听众分析

  He had delegated his aide Ted Sorensen to read all the previous presidential

  inaugurals, with the additional brief of trying to crack the code that had made

  Abraham 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such a hit。

  他请他的助手泰德·索伦森研读之前所有的总统就职演说,还特别

  嘱咐后者找到林肯发表的葛底斯堡演说如此出名的原因。

  ###NextPage###

  Fifty years on, the debate about whether he or Sorensen played the

  greater part in composing the speech matters less than the fact that

  it was a model example of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main rhetorical

  techniques and figures of speech that have been at the heart of all great

  speaking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Most important among these are:

  50年之后,到底是肯尼迪还是泰德真正起草了那篇就职演说

  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篇演说成了一个成功运用修辞手法

  和比喻的经典。这些2000年来造就了所有伟大演说的手法包括:

  Contrast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对比“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到要问你能为国家做

  什么”

  Three——part lists: "Where the strong are just, and the weak secure

  and the peace preserved"

  三句式排比“强国秉持公正,弱国不受威胁,和平得以维系”

  Combinations of contrasts and lists (by contrasting a third item

  with the first two): "Not because the communists are doing it,

  not because we seek their votes, but because it is right"

  对比与排比相结合(三句中的最后一句和前两句意义

  相反):“不是因为共产主义者们正在这样做,不是因为我

  们看重他们的选票,而是因为这样做是对的。”

  ###NextPage###

  If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 of sentences is one set of building blocks

  in the language of public speaking, another involves simple "poetic"

  devices such as:

  如果说修辞手法就像用演讲中一种“建筑材料”的话,一些

  简单的“诗化”的手法就是“装饰材料”。

  Alliteration: "Let us go forth to lead the land we love"

  押前韵(译者注:靠近的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单词相同,

  比如例句中的“land”和“love”,都是“l”打头):“让我们

  一起来领导我们热爱的这篇土地”

  Imagery: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意象:“火炬已经传给了新一代的美国人”

  In general, the more use of these a speaker makes, the more

  applause they will get and the more likely it is that they will be recognised

  as a brilliant orator。

  总之,一位演讲者越多的运用以上这些手法,他获得的掌声就

  越多,他也越会被认为是一个出色的演讲者。

  But great communicators differ as to which of these techniques they use most。

  但是沟通大师们青睐的修辞手法因人而异。

  Presidents Reagan and Obama, for example, stand out as masters of

  anecdote and story——telling, which didn't feature at all in JFK's inaugural。

  Mr Obama also favours three——part lists, of which there were 29 in his

  10——minute election victory speech in Chicago。

  比如说,里根和奥巴马非常会讲故事,而肯尼迪在就职时就没有。

  奥巴马更偏好三句式的排比,他在芝加哥发表过的一个十分钟

 

  演讲中就曾用过29处排比。

相关参考

美国 美国·1968年6月5日罗伯特·肯尼迪遇刺

1968年6月5日罗伯特·肯尼迪遇刺1968年6月5日午夜,罗伯特·肯尼迪在洛杉矶国宾大饭店举行的一项胜利庆祝会上,对其支持者发表演说。当他通过厨房离开舞厅时,被刺客射中三枪,其中一枪射中脑部。同时受

历史百科 靠电视辩论战胜对手——肯尼迪险胜尼克松

靠电视辩论战胜对手——肯尼迪险胜尼克松1961年1月20日,约翰·肯尼迪宣誓就任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他创造了美国总统史上的三个纪录:就职时最年轻的总统;去世时最年轻的总统;第一位天主教徒。肯尼迪191

肯尼迪被刺之谜子弹来自何处?

美国历史上有数个总统死于刺杀,其中包括南北战争的英雄林肯,也包括肯尼迪。前者被刺真相大家已经解开,然而肯尼迪被刺一案却疑点重重,相关人员也没有确切的说法。美国总统他们头上的权力光环几乎成了一些“狂人”

肯尼迪被刺之谜子弹来自何处?

美国历史上有数个总统死于刺杀,其中包括南北战争的英雄林肯,也包括肯尼迪。前者被刺真相大家已经解开,然而肯尼迪被刺一案却疑点重重,相关人员也没有确切的说法。美国总统他们头上的权力光环几乎成了一些“狂人”

历史百科 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美国提出“第四点计划”

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美国提出“第四点计划”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在其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外交的“四点行动计划”。其中第四点就是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

历史秘闻 美国天才女预言家,成功预言肯尼迪被刺,最后一次预言中国,西方人“我信了”

珍妮.狄克逊,是美国伟大的预言家,她的预言包罗万象,准确率极高,对个人、国家以及世界局势、人类未来发展走向均有涉及,尤其她对国际事件的预测,百发百中。其中最后一个预言让每个中国人都会点赞。1.预言美国

肯尼迪遇刺之谜 世界八大“阴谋论”

近期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了历史上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十大阴谋论”,它能够激起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让你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待风云变幻的世界历史。但是历史真相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所以这些“阴谋论”很

美国天才女预言家,成功预言肯尼迪被刺,最后一次预言中国,西方人“我信了”

珍妮.狄克逊,是美国伟大的预言家,她的预言包罗万象,准确率极高,对个人、国家以及世界局势、人类未来发展走向均有涉及,尤其她对国际事件的预测,百发百中。其中最后一个预言让每个中国人都会点赞。1.预言美国

肯尼迪遇刺之谜 世界八大“阴谋论”

...据的基础上,所以这些“阴谋论”很难被人们评价。1、肯尼迪总统遇刺之谜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和妻子杰奎琳乘坐一辆敞篷轿车经过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迪利广场时不幸中弹殒命。当年的调查显示,暗杀肯尼迪的刺客是...

美国 1949年1月美国提出援助不发达国家计划“第四点计划”

1949年1月美国提出援助不发达国家计划“第四点计划”亦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所提出计划的第四点,故称“第四点计划”。杜鲁门在演说中提出了四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