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谁

Posted 陛下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谁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谁?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近义词:颠倒黑白

  清代李渔《怜 香伴·拷婢》“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与魔鬼共事的人,不是魔鬼的朋友,便是魔鬼的身影。

  权势者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用愚弄别人的手法来掩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事例比比皆是,赵高的指鹿为马要算是最卑劣,最典型的了。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秦将章邯击败赵军,把赵王和张耳围在巨鹿,项羽率兵救赵,击溃秦军,俘虏秦将王离,章邯与项羽交战,连连败北。胡亥不仅不派兵援助章邯,反而派使者责备章邯作战不力。章邯派回咸阳汇报战况的使者,见不到皇帝的面,只好返回章邯军营,将在咸阳所见的情形汇报给章邯,并且预言说:“朝廷在赵高把持下,你无功是死,有功也是死。”章邯在项羽大军逼迫下,无路可退,只好投降了项羽。

  巨鹿大战以及章邯投降,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具有转折意义,它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胡亥也似乎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不时召见赵高,有时也不免发些脾气。赵高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命运不测,肩己虽然已经当了丞相,但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的头会被别人杀掉。韩非不是早就说过,任何人都不可信吗?命运操在别人手中,不如操在自己手中,最好是自己当皇帝。

  为了测试一下自己在大臣中的权势和威严。有一天,他趁群臣朝贺之机,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二世皇帝,口中却说:“我把这头小马献给陛下”。

  胡亥一看,失声笑道:“丞相搞错了,这是鹿,不是马。”

  赵高却板着脸孔说:“这是一匹好马,不信,陛下可以问问大家。”

  胡亥笑着把脸转向群臣。群臣之中,有的慑于赵高的权势,缄默不语;有的弄不清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说了真话;那些善于拍马逢迎的人,随声附和说是一匹好马;只有少数正直不阿的人说是一头鹿。胡亥见众说不一,对于自己的视力和感觉发生了怀疑,就请算命先生卜决。在赵高的授意下,算卦的人编造说,陛下认马为鹿,是因为没有斋戒沐浴。胡亥信以为真,便按赵高的意图,以斋戒为名,躲进了深宫。

  退朝之后,赵高设法将讲真话的人一一罗织罪名,逮捕下狱。赵高认为,朝中没有反对自己的力量了。于是,他与弟弟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在一起密谋杀掉胡亥,自立为帝。他们乘胡亥移居望夷宫,守备不严,以赵成为内应,由阎乐率兵闯入宫中,杀掉侍卫人员,直逼秦二世的居室。秦二世得知有变,责备左右的人:“你为何不早一点告诉我?以至有今天。”

  左右的人只好说:“正是因为臣下不敢说,才活到今天,倘若臣下早说了,现在已经与陛下不能在一起了。”

  阎乐提着剑闯进胡亥的住室,指着说:“陛下骄恣无道,诛杀无辜,天下人都反对你,请你自裁吧。”

  秦二世对于赵高还抱着一线希望。“可以让我见见丞相吗?”他乞求说。

  “不行!”阎乐断然拒绝。

  “我愿让出天下,给我一个郡王行吗?”

  阎乐不理不睬。

  胡亥又退一步说:“给我一个万户侯也行。”

  阎乐厉声喝道:“你休要废话,我受命于丞相,为天下人杀你,你说得再多,也没用。”

  胡亥这才意识到末日来临,只好抽剑自杀。时年24岁。

  阎乐向赵高回报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赵高欣喜若狂,匆匆赶到现场,将秦二世的玉玺摘下,佩在自己身上,大步走上殿去,准备宣布自己登基的消息。但是“左右百官莫从”,以无声表示反抗。

  赵高顿时不知所措,只觉得天旋地转。“天弗与,群臣弗许”,只得取消了称帝计划,决定把子婴推上皇位,自己来做太上皇。

  子婴心里十分明白赵高的险恶用心,于是他同自己的两个儿子和贴身太监商定了铲除赵高的计划。

  原来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皇帝位。等到斋戒沐浴的期限满了,赵高派人请子婴接受印玺,正式登基。可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一连几次,都是如此对付。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赵高一到,子婴的两个儿子和亲信太监,便一拥而上,将赵高砍死。

 

  赵高耍尽了权术,玩尽了阴谋,结果是玩掉了自己的生命和一切。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指鹿为马主人公简介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指鹿为马主人公简介  指鹿为马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成语,讲的是指着鹿说这个是马,而且还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那么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指鹿为马主人公简介?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奸臣赵高(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奸臣赵高(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相信大家都知道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比喻的是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那么大家知道指鹿为马的

初中历史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是谁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是谁?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是匡衡。  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匡衡  凿壁偷光,

初中历史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是谁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是谁?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是匡衡。  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匡衡  凿壁偷光,

初中历史 率先发明手榴弹的是中国人

 率先发明手榴弹的是中国人  手抛的小型炸弹,叫做手榴弹。在近现代战争中,手榴弹是白刃搏斗前使用的一种近战有力武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它都能发挥威力。  那么,手榴弹是谁发明的呢?  我

初中历史 率先发明手榴弹的是中国人

 率先发明手榴弹的是中国人  手抛的小型炸弹,叫做手榴弹。在近现代战争中,手榴弹是白刃搏斗前使用的一种近战有力武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它都能发挥威力。  那么,手榴弹是谁发明的呢?  我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指鹿为马故事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指鹿为马故事主人公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

秦朝历史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指鹿为马故事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故事主人公是谁?赵高!>>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

历史典故 指鹿为马是谁,他为何这样做呢

指鹿为马是谁,他为何这样做呢?  “指鹿为马”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成语,中通俗的话讲就是:有人牵一头鹿过来,就说,这TM是一匹马你们懂不!然后大家说是是是,这是一匹马。成语嘛,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成语

历史典故 “指鹿为马”最早是谁讲的

指鹿为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辨析“混淆是非”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