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

Posted 南北朝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

 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瓷器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兴盛及波斯、希腊文化羼入。上述诸多新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此时期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长期的社会的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商业趋于停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除官府垄断手工纺织业外,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由于官营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密切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

  瓷器设计特点:1、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工艺方面: 制瓷原料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成分,含铁的坯釉经过还原焰烧成便会呈现青色。设计方面:造型、胎质、釉色等方面南北两地有较大区别。南方秀丽,北方浑朴;南方釉色青翠,北方青中泛黄。社会风尚方面:当时以玉为贵,青瓷色调泛青,质感如玉,深受喜爱。由于此时受玄学影响,瓷器造型大多高挑而雅致,富于审美性 。2、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其中,以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特点: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3、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4、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南京发现,属常用容器,吴晋的陶器以冥器居多。北方的陶器以铅釉最为出色,有黄地加绿彩,白地加绿彩,黄、绿、褐三彩并用等,釉质晶莹明亮。

  2、魏晋南北朝时期纺织印染工艺的特色是什么?列举说明。

  染织业以官营丝织工场为主。丝织业发达的齐鲁地区由于战乱而衰弱,在江南地区和四川则有所发展。蜀锦品种多,富丽辉煌。三国以后,到西晋时纺织业得到恢复与发展,当时还掌握了柞蚕茧的缫丝纺织技术,其织物名为“山绸”。北魏统一中原后,设立官营丝织作坊。当时锦的织造和锦纹设计多为平纹经线彩锦,兼有纬线起花,出现了中亚、西亚的织锦纹样,如菱纹锦、龙纹锦、瑞兽锦、狮纹锦等。当时毛纺织业也较为发达,新疆于阗出土的防染印花的蓝印花斜纹褐,使我们看到了西北地区用毛线织造的水平和蜡防染印花的精湛。与纺织有关的印染工艺,继承了汉代的成就,可染十几种不同的颜色。如当时的建康印染业就以染黑著称,黑色丝绸称为贵族穿的时尚。当时从植物中提取染料的制作方法比较完备,可供常年贮藏使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艺术风格是什么?列举典型款式设计加以说明。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①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③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服用。④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⑤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帽子:①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常用于宴见朝会。②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所戴。③大帽:也称“大裁帽”。一般有缘,帽顶可装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之外,盛行木屐。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穿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有教养。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妇女服式风格,有窄瘦与宽博之别。深衣: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故有“华带飞髾”的美妙形容。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

  长裙,袭汉代式样。晋时又兴“复裙”,太子妃有绛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百褶裙是魏晋贵族中视为时髦的服饰,窄瘦而皱褶卷曲。

  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以区别于两腿穿在一处的裙或袍。观其服式,犹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不同于汉族习惯的右衽,腰间束革带,方便利落,往往使着装者显露出粗犷之气。随着南北民族的接触,这种服式很快被汉族军队所采用。裤褶虽然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之意,可谓离汉族服式裙、袍相距过远。于是,在此基础上,有人将裤脚加肥,以其增大效果,立在那儿宛如服裙,行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翩翩之风。但因为裤形过于博大,还是有碍上召或军阵急事。于是,为兼顾两者又派生出一种新的服式—缚裤。缚裤:《宋书》《隋书》中讲道,凡穿裤褶者,多以锦缎丝带裁为三尺一段,在裤管膝盖部位下紧紧系扎,以便行动,成为既符合汉族“广袖朱衣大口裤”特点,同时又便于行动的一种急装形式。裲裆:南方称马甲,北方称背心或坎肩。也有单、夹、皮、棉等区别,并可着于衣内或衣外。衣外者略长,衣内者略短。

  4、魏晋南北朝时期金属工艺的纹饰设计主要有哪些题材?列举说明。

  铜镜:我国古代日常生活用品,铸造要求精巧,纹饰设计工整。常见的有龙虎纹、翔鹤飞鸿纹、十二生肖纹、四神纹以及天王日月、西王母、人物礼佛、宝相花、葡萄纹、花草纹等。

  金银细工:三国东吴有“花形金饰”,雕有“大吉”文字。西晋盛行花丝首饰。迄今所见的有“金狮子”、“金簪”、“金叶”,多用金银细丝盘绕出各种花形纹案,雍容华贵,细致精巧。

  铠甲:头盔仍用“兜鍪”,在装饰上因时因人而异。晋时有“筒袖铠”,由小块鱼鳞或龟背甲片将前后连缀成筒形甲身,护肩装有筒袖。南北朝有“裲裆铠”胸部有小型鱼鳞甲片,腰下缀长条甲片。北周有“明光铠”,胸前左右装有左右两块“圆护”。由铜铁制成或打磨光亮似镜,俗称“护心镜”。简式铠如裲裆甲;繁式铠有数重护肩,甲身至臀部。

  5、魏晋南北朝时期车辆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牛车:行走平稳、随意坐卧;楼车、发石车、钩车、虾蟆车,用于战争;中间只有一个车轮;皇家成员在出行时,以不同纹饰、不同造型的仪仗器物,组成不同的仪仗,称为“卤薄”;独轮车:一般只由一个人推动,在狭窄的小路上,运用最为轻便,比人力担挑、畜力驮载,运输能量都大过几倍。

  6、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刻工艺主要体现在哪里?并简述其艺术风格。

  当时的石刻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精品。早起造像风格基本上模仿印度犍陀罗的艺术风格。南朝陵墓石雕为旷世佳作,石雕形体巨大,气势磅礴,雕刻细致,表现出高超的技艺。与建筑浑然一体的浮雕纹饰设计,如藻绘装饰,以莲花、卷草纹样最为出色。卷草纹的出现是崇尚虚实相生、流动婉转的中国装饰艺术对外来的忍冬纹改造形成的。

  7、就北朝刘昼“物有美恶,施用用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发表看法。

 

  北朝刘昼的“物有美恶,施用用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其明确了产品的实用与审美关系,认为事物的美丑是相对的,衡量它的标准在于‘施用用宜”。我们要看到实用的重要性,而不应该从材质的高贵、外表的漂亮来评价事物,要以对人有益来作为选择物品的标准,这也是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重视实用的传统的发扬。

相关参考

南北朝历史 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文学家庾信的字是什么

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分为两个时期,早期跟晚期作品有所不同。早期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大都以快乐为题材,而晚期诗歌特点有点悲痛,这也是跟他的个人经历有所关联的。庾信画像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伟大的

宋代官窑瓷器,南北朝时期的陶瓷业的发展

中国→China,自古就有瓷器王国之称。瓷器种类包罗万象,无奇不有,雨过天青的汝窑、千峰翠色的越窑、似银似雪的定窑......随着人们对瓷器收藏的热情越来越高,伴随着全国各地的瓷器艺术复兴。而我心中的

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文学家庾信的字是什么

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分为两个时期,早期跟晚期作品有所不同。早期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大都以快乐为题材,而晚期诗歌特点有点悲痛,这也是跟他的个人经历有所关联的。庾信画像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伟大的

对我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一段历史“魏晋南北朝”进行概述与介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动荡的一段历史。这一时期政权更迭不断,经济重心南移,少数民族大融合,群英善萃,人才倍出,文化艺术得到大发展,取得空前的成就。这是一段让人难忘的历史。晋南北朝可分为三国、两晋和南

朝鲜 朝鲜·1985年9月20-23日朝鲜南北故乡访问团和艺术团互访

1985年9月20-23日朝鲜南北故乡访问团和艺术团互访1985年9月20日-23日,朝鲜南北方首次派故乡访问团和艺术团进行互访。这是在1984年9月朝鲜北方红十字会首次向南方灾民提供救灾物资南北局势

隋朝历史 隋朝简介

在隋朝(公元581-618CE)进行了简短的一个只有两个卫冕皇帝,但它成功地统一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以下。正如中国历史上以前发生的那样,一个短命的王朝发生了重要的结构变化,为文化和艺术蓬勃发展的更持

亡国之主陈后主陈叔宝的艺术成就是怎样的

陈叔宝,生于公元553年,字元秀,小字为黄奴。他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陈后主。他是陈宣帝陈顼的的长子,母亲是陈顼的皇后柳敬言。他于582年至589年在位,一共做了七年的皇帝

亡国之主陈后主陈叔宝的艺术成就是怎样的

陈叔宝,生于公元553年,字元秀,小字为黄奴。他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陈后主。他是陈宣帝陈顼的的长子,母亲是陈顼的皇后柳敬言。他于582年至589年在位,一共做了七年的皇帝。陈叔宝在位...

南北朝历史 西安碑林的镇馆“新军”

 北周五佛:西安碑林的镇馆“新军”  步入西安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迎面而来的庄严、肃穆,会让你不由自主地驻足凝望,五尊大型佛像呈一字状整齐排列,那些历经沧桑的石刻

细说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

  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着《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