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爱夫差还是原夫君范蠡 夫差与西施的故事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施爱夫差还是原夫君范蠡 夫差与西施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施爱夫差还是原夫君范蠡 夫差与西施的故事
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她怎么也不会料到,日后自己会成为“美人计”的主角,被派去吴国执行任务。
西施位居我国“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东施效颦”的故事就讲了西施的美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她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见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不巧这事让东村的丑女东施知道了,于是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吴国和越国开战,结果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向吴国国王夫差乞降。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却采纳被越王买通的权臣的主张,允许越国投降。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夫差以为他们已真心臣服,3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志。经过“10年生聚,10年教训”,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勾践在训练军队、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吴王夫差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要机智过人。经过千挑万选,范蠡选定了西施和郑旦。当时范蠡和西施一见面,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而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了,表示愿意担此重任。
勾践亲自接见她们,并让人教习歌舞、化妆和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过了3年,西施拿到“公关专业毕业证”,于是范蠡将西施等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
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这在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私生子说话的地方。从感情上来说,范蠡是对不住西施的,范蠡是为事业牺牲了爱情,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充当越国复仇的工具。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自己的爱人,西施愿意做出牺牲。范蠡和她约定,吴国灭亡后,自己定要娶她为妻,白头偕老。
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自然十分欢喜。伍子胥认为这是“美人计”,苦心劝谏,夫差却充耳不闻,立刻将西施纳入后宫。
西施聪明伶俐,颇具爱国主义情怀,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
吴王夫差命人在灵岩山为她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径和打猎用的长洲苑等;还修了响屐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一口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屐在上面走,锤铺有声,所以叫响屐廊。
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调”。南湾有十多里长,两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为“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了一个方圆八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看灵石,赏秋叶;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全然不顾嫔妃们汗流浃背每次都要尽兴后方才返回。如此挖空心思地玩乐,可见吴王夫差此时的心思已不在朝政社稷上了,而在西施身上。
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而西施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荒废国事。庆幸的是,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伯韶。伯韶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有时也给他送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与西施两个一道说越国的好话。
夫差自从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苏台,一年四季享乐游玩,已经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劝谏的,都被他或训斥,或驱逐,或罢官,于是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无道,就在姑苏台下进谏劝阻,但吴王还是不理。伍子胥觉得吴王如此势必取祸,劝谏又不听,于是称有病不再上朝。
西施,到底是爱范蠡,还是爱夫差?其实,以一个女子的角度,很容易得出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思考。那就是,范蠡和夫差,到底哪个更爱西施?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爱情,没有比较,还真不好说。可是,一比较,就什么都水落石出。范蠡,为了国家,牺牲了西施;夫差,为了西施,牺牲了国家。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夫差,只爱西施的美貌。难道范蠡,爱的就只是西施的灵魂?如果西施没有过人的美丽,范蠡能和西施一见钟情?
所以,即便当初,还没有见到夫差的时候,西施接受范蠡安排的美人计时,也是心有委屈的。但是,当时,一被范蠡的甜言蜜语所打动,范蠡肯定曾经给西施许下“过等事成之后我一定娶你”这样的誓言。再就是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和感动。及至到了吴国,夫差对其娇宠无极,当初被范蠡的爱情冲昏头脑的西施,才慢慢明白过来,夫差,才是更爱自己的人。所以,在实施自己的间谍计划的时候,西施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啊。
西施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回到范蠡身边,她已不爱范蠡了,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一是范蠡找到了她,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以及其他有关他们的结局的不同说法。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而江苏一些地方的“施荡桥”、“西施荡”等名称也都与西施有关。
相关参考
,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因为家境贫
西施,本是个山野浣纱女。这浣纱,就是洗衣服。出生贫家,父亲上山砍柴,西施帮着洗洗衣服。贫家女孩,不可能养在深闺人未识。所以,西施的天生丽质,至少附近村子里的小伙子是知道的。我想,这时候,西施的追求者,
西施,本是个山野浣纱女。这浣纱,就是洗衣服。出生贫家,父亲上山砍柴,西施帮着洗洗衣服。贫家女孩,不可能养在深闺人未识。所以,西施的天生丽质,至少附近村子里的小伙子是知道的。我想,这时候,西施的追求者,...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她凭借美貌在战乱的春秋,给整个灰暗的时代都增添了几分绮丽的色彩。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早已经被历史的洪流掩盖,谁都无法得知过去的真假是非,斯人已逝,她的故事却流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因为天生丽质,貌美绝世,远近闻名,所以人们不喊她的名姓,只把这位西村的施家姑娘,称作西施。当时,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越王...
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以后,采用了范蠡、文种的建议,给夫差做了三年奴仆,回到越国后,又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期间还送了美女西施和郑旦给夫差,以消磨意志,最终一举灭掉吴国,而范蠡却在功成名就以后,
先说说一号美女西施。“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西施咏》的诗句。它深刻地概括了一号美女西施的一生。西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越国若耶溪畔的一位浣纱女子,本来与越国大夫范蠡一见钟情,双双坠...
先说说一号美女西施。“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西施咏》的诗句。它深刻地概括了一号美女西施的一生。西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越国若耶溪畔的一位浣纱女子,本来与越国大夫范蠡一见钟情,双双坠...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因为天生丽质,貌美绝世,远近闻名,所以人们不喊她的名姓,只把这位西村的施家姑娘,称作西施。当时,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越王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献给吴王夫差的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吴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史记》中并没有任何记载。直到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才出现她的俪影: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