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盗贼纷起,天下纷争,豪杰并立,各方经常厮杀不已,朝廷已经没有能力节制诸侯们的行为,但是,对于朝廷的尊敬,在一般普通人的心中还是存在的,也因此,诸侯们行动的时候每每喜欢强调自己的正统,说自己奉了谁谁的密诏,将对方打作谋反者与不君者,在舆论上取得先机,获得优势。
汉献帝的时候,天下更是大乱,因宫廷内乱而到京的董卓,依靠自己的武力专权,作威作福,目无朝廷;司徒王允用连环计诛董卓;董卓的将领杀王允;李傕、郭汜一个劫皇帝,一个劫公卿,相互交战不已。
建安元年,曹操率领青州兵,杀入长安,迎天子汉献帝易都许昌,自此之后,曹操对内以武力挟持朝廷,对外以天子名义号令诸侯,南征北战,四方征讨,抢下了大片的江山。在三足鼎立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由于汉献帝在曹操处,很多报效国家的人还以曹操为正宗,纷纷投奔而来,使得曹操处人才济济,一片繁荣景象。
一朝天子一朝诸侯,那些个诸侯是汉家的诸侯,凭什么听你魏家的皇帝
还是做个完备的补充吧,免得又有扯淡的嫌疑
如果这个问题仅仅有前半部分,就是一个需要讨论的历史问题,可以分析局势,各种原因,来看这样的策略究竟是怎样制订的,但是添上后半部分,就只能用上边那句话来回答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各路诸侯(镇压黄巾起义时崛起的各地军事地主)基本上都是汉皇帝封在各地的官僚守军,当然也有刘备这样,扯个汉室宗亲的旗子成长起来的军事集团,仍然是唯汉家天子为尊的,所以,即便是曹操自立为王,或者强逼献帝禅位给他,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枪打出头鸟,当初袁术的势力不可谓不大,一朝称帝,群起攻之……
然后,附赠一个回答……为什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曹操这一方面来说,这个策略是毛玠提出的,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而同时沮授给袁绍提出的策略是这样说的: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说法不大一样,但是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的一种策略: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把他们都打服了,成就霸王之业(这里最主要的就是霸王之业,而不是帝王之业,从这里是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只是收服各地军阀当老大,而不是统一全国……嗯,是不是觉得挺眼熟的)。
从曹操的实力来讲,虽然不像刘备那样一直处于甩尾巴的位置,但是跟袁绍刘表马腾袁术甚至吕布比起来,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从他的地理位置来看,又正好处在中原地区,属于四面都有强敌的情况,他只能拿起汉献帝这个挡箭牌(各路诸侯的弃子),把服气的收拢,把不服气的借天子的名义打服,另外,当时的很多人才“正统”的思想比较严重(比如曹操很重要的谋臣荀彧,一直是有振兴汉室这样的愿望的),借天子的名义,还可以吸纳更多的人才
对比失败反例和成功范例,董卓袁绍都有过这样的机会,偏偏董卓只知道挟天子,不晓得令诸侯,袁绍是一时犹豫,回过味儿来想把天子夺过来,时机又过去了。成功的范例,比如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即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和晋文公(践土会盟),都是打着天子的旗号,“团结大部分(听话的),打击一小撮(不听话和犹豫的)”
综上……其实……好像跑偏了……欢迎批评指正(年纪大了,记性不大好)
相关参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以及军阀混战,东汉王朝已经威权扫地,汉献帝身上除了一件褴褛的皇袍外已是所剩无几。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甚至还想自己当皇帝,如按《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载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使曹操事业成功的关键策略,其意义不下于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设想。那么,给曹操提出这个重要建议的人是谁呢?按曹操谋士的智商与名气,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可能会想到荀、郭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使曹操事业成功的关键策略,其意义不下于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设想。那么,给曹操提出这个重要建议的人是谁呢?按曹操谋士的智商与名气,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可能会想到荀、郭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类民间传说等,曹操不仅被认为是一代枭雄,更是被骂我奸臣。只因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是匡扶汉室,为大汉王朝而卖命。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疆域最大,曹操本人的能力也远超蜀
挟天子令诸侯向来被称为曹操重要的政治战略。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背了一
历史朝代是不断变更的,一个朝代的兴起与衰败都离不开“民心所向”,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贪官污吏所导致的,说起东汉年的汉献帝刘协,许多人就会想到曹操这个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故事,但是曹操为什么不废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类民间传说等,曹操不仅被认为是一代枭雄,更是被骂我奸臣。只因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是匡扶汉室,为大汉王朝而卖命。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疆域最大,曹操本人的能力也远超蜀
“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背了一世的骂名,孙权、刘备口口声声就
曹操当初开始扶汉为什么后来变了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小名唤作阿瞒,从小不爱读书不上进,整天干着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抢新娘,劫牢房什么都
曹操一东汉桓帝永寿元年(155),在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的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婴儿,这便是日后成为魏王、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