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 丘吉尔二战演讲
Posted 希特勒
篇首语: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历史 丘吉尔二战演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历史 丘吉尔二战演讲
丘吉尔二战演讲
在我寥寥的英国历史记忆里:丘吉尔满脸阴沉、叼着烟斗,当然他带领英国人打败希特勒。但是对他的伟大的了解是从我阅读了这篇文章开始的:他才华横溢的二战演讲,激励了一代英国人,带领他们艰难、坚毅地走出希特勒的魔瓜并最终走向胜利。作为政治家的他还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保罗米尔沃德
1940年,从伦敦白厅的地下深处,在那些被称为内阁战时用房的建筑群里,温斯顿丘吉尔拯救了英国。这个神秘的地下室变成了战时的神经中枢。丘吉尔甚至偶尔会在这里过夜。60号房间,这个政治掩体里,他向全国发表了他历史性的演讲,这些演讲给了人民无比的勇气和信心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有时我想象:1940年,那时还是十几岁女孩的妈妈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围坐在家里的收音机前,急切地聆听着丘吉尔的演讲。对英国人来说那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已经占领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而我们孤军作战以抵抗纳粹。在巨大的恐惧和不安中人民等待着他的声音,对他所讲的每个字如饥似渴。
而他们听到的,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这些演讲甚至在我今天阅读它们的时候,也让我内心充满面对人生任何困难永不放弃的信心。丘吉尔在其政治家的外表之下更像一位诗人。他凭借其卓越的文字功力成就了一篇篇让人难忘的演讲,于无形中培养了听众难以置信的坚毅品质。这些特别的演讲超越了政治内容而成为文学典范,今天读来确实像诗歌一般:
“虽然欧洲的大部分土地和许多著名的古国已经或可能陷入了盖世太保以及所有可憎的纳粹统治机构的魔瓜,但我们绝不气馁、绝不言败。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
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
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
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绝不投降。”
这些演讲将无可阻挡的韵律和反复使用的语句连在一起,让人想起莎士比亚文中的那股皇家气势。这些非同寻常的演讲改变了这个国家。它让每个听演讲的人内心充满信心和坚定的信仰,让我们这个小岛经受住不幸。这些演讲进入了英国人的灵魂深处,唤起了潜伏在每个英国人内心的狮性。
它们是我母亲不屈不饶精神特质的源泉,这些特质在她晚年显露得尤其明显。我至今难忘那个圣诞:高龄79岁的她从楼梯顶一直摔到楼底。虽遍体鳞伤,她不仅挺过来,而且在圣诞早上,她竟然把自己打扮一新,认定这样重要的日子不能被打乱。我知道这种惊人的坚韧是在二战中塑造起来的,伴随着他们那一代人,成型于丘吉尔那无以伦比的演讲。
当然这不是丘吉尔第一次运用他的文学才华以达到惊人的效果。他青年时曾做过记者,也曾作为战地记者随英军在印度和苏丹作战。作为记者,他曾在南非被捕,丘吉尔关于布尔战争的报道第一次引起公众注意。他成为多产的历史题材作家,他的著作包括写于1899年的《河上战争》,那是他还是名战士,此书描写了在苏丹的战役。
丘吉尔作为首相的任命竟意外地成全了他最重要、最有成就的文学成果。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议会生涯,丘吉尔也因提出有争议的政见而树敌颇多,但他突然走出阴影,成为了担当时代重任的那个人。丘吉尔在写作与发表演讲方面的天赋也在不久就显露出来,他作为一名伟大的演说家的声誉开始建立起来。
丘吉尔许多伟大的演讲都具有散文诗的品质以及充满了激励、鼓舞英国大众面对危难的语言。他第一次对公众广播是在1940年5月19日,这次演讲包括下面的文字:
“在我们身后------聚集着破碎的国家和被奴役的民族-----对于所有人来说,野蛮的长漫漫长夜将要降临,即使有希望之星出现,这长夜也无法打破,除非我们战而胜之,我们必须战而胜之,我们定能战而胜之。”
我们看到诗歌技巧已成为丘吉尔伟大演讲的鲜明特征。这段演讲并非政治家常用的演讲套路,而是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反复使用“战而胜之”一词睿智地创造出富有节奏感的强大共鸣。它传达了绝对明确的信念:我们将驱除暴政,还自由于欧洲。
从还是个小男孩时,这场战争就令我着迷,我热衷于听我的父母一口气讲述他们的战争故事:我们如何赢得不列颠之战对我来说始终还是个谜。1940年7月14日,那场伟大空战的前夜,BBC向全国播出了丘吉尔名为“战争中的无名勇士”的演讲,其中包含了这样美妙的句子:
当我们满怀敬畏站在未及展开的人类命运画卷前,信仰给了我们帮助与安慰。
这次演讲所创造出的抒情般的想象,渐渐唤起了英国人的英雄情结,叩击着我们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这些话让人联想到莎士比亚,是他锻造了这份认同感并传达出了英国人的骄傲:绝不允许我们国家被外来列强所征服。丘吉尔通过这些文字传达出莎士比亚的精神:现在,我们必须独担危难,面对纳粹暴政与敌意可能带来的最坏后果-----在这里,我们的海域由海军严密防守;我们的领空由空军英勇捍卫----我们满怀信心等待即将到来的袭击。”
亨利五世曾喃喃自语这些话的场景被改编进由劳伦斯奥利弗在战时主演的电影,极大地提升了民族的士气。
“向前冲,亲爱的朋友,向前;甚而去拿我们英国人的身躯去堵住这座城墙”
丘吉尔的演讲唤起了英国人的集体潜意识。这些演讲重新唤醒了莎士比亚,几世纪前他就将民族魂深深融入人心,那些不朽的语句从理查德二世嘴里脱口而出:
“这一个镶嵌在银色的海水之中的宝石,这被护佑的地方、地球、领土和英格兰。”
但直到我成人后,研究了1940年的历史现实,我意识到我们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时唯一明智的行动是向希特勒投降或者达成一项和平协议。但我父母从没有这样谈起那场战争。我记得曾问过母亲:是什么让他们坚信我们必胜?她的回答非常简单:丘吉尔的演讲。他的话让这个国家的每个人坚信: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1940年8月英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历史的危急时刻,德军对英国南部机场实施了毁灭性攻击,英国空军顽强抵抗,最关键的战争还在持续。丘吉尔在8月20日做了另一个重要演讲,其中包含了最广为人知的那句名言,他赞扬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其中丘吉尔对“少数”的表达震撼人心:
“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样,有如此之少的人,为如此之多的人,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寥寥数语就把人们无法言表的情绪表达出来。
1940年9月1号,希特勒改变战略,妄图以对伦敦的狂轰乱炸来摧毁英国人民的意志。伦敦人在丘吉尔演讲的激励下,毫不畏惧地平静地继续着他们每天的生活。当我还是孩子时,我父母讲述的伦敦人在那个非常时期的惊人勇敢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我。他们的勇气是我整个生命中的灵感源泉。
丘吉尔在1941年2月那篇名为《给我们武器》的演讲中盛赞了伦敦人,他动容地讲到伦敦人的顽强抵抗如何使得希特勒的诡计化为泡影。这篇长篇演讲在情绪表达和文学价值上如此丰富多彩,值得每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去仔细品味。演讲中还包含了这些优美段落:丘吉尔向英联邦国家给予祖国的支持表示感谢以及对希腊人英勇反抗墨索里尼的军队的敬意。
在演讲的结束部分,丘吉尔对罗斯福总统的支持给予了激动人心的回应:
“我们不能退缩或失败;我们不能变得虚弱或疲惫……无论战争的突然打击还是长久的警惕与努力的考验都不能让我们失去信心。给我们武器,我们就能完成这项任务。”
丘吉尔继续着他的不巧演说直到希特勒被打败,欧洲重获自由。战争结束后,他开始找手写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长卷。这6部长卷为他赢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不仅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肯定,更重要是对他以伟大的演说激励人民走向胜利的高度认可。
丘吉尔的演讲,毫不夸张地说,拯救了世界。赢得战争靠的不仅子弹和炸弹,关键是信仰。这信仰是丘吉尔那些动人心魄的演讲灌输给每个英国人的。它证明了语言的力量可以影响整个国家并最终赢得胜利。
语言的力量有时比武器更强大。
相关参考
丘吉尔作为领导英国乃至欧洲抵抗法西斯的首领,不仅演讲振奋人心,其生活中的许多关于饮酒的名言也流传至今。不过不少“丘吉尔名言”却并不是他讲的,就让我们来分辨一番吧。他领导整个英国乃至欧洲度过二战的阴霾;
丘吉尔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被世人称道,不过我更欣赏的是他的机智和冷幽默!关于他的损人小段子广为流传,数不胜数。他的毒舌功力是毋庸置疑的。1、在丘吉尔的75岁生日会上,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对他说:“希望明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挽救了英国也挽救了整个欧洲大陆,为日后的战略反攻保留了一大批骨干精英力量,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后的一个月,丘吉尔发表了历史上著名的演讲。 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原因
众所周知,墨索里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丘吉尔是反法西斯同盟「”三巨头”之一的英国首相。而且由于意大利的「”幽默可爱”,英国一直没有把意大利视为头号战略对手。让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第
作为以海军起家的英国,他们的海军一直秉持着光荣而又神圣的传统,那就是:战舰指挥官宁可战死,也不容许自己的战舰向敌人投降。这一思想一直影响着西方各国的海军,美国独立战争中,「”香浓”号战舰单挑高等级的英
他给英国人民带来希望——丘吉尔上台组阁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表明他对英国的忠诚和抗敌的决心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这是二战中的一件大事。他给英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为二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由历史皇太后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二战中,英国最害怕的武器是什么?德国的坦克?不,因为坦克他们还可以对付。最让他们恐惧的是大西洋里的那些德国U型潜艇。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曾经说过:唯一能让我
在刚刚落幕的第75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英国老戏骨加里·奥德曼凭借在丘吉尔传记片《至暗时刻》里殿堂级的演技,众望所归地将剧情类影帝桂冠收入囊中。此片不久前在国内公映时同样赢得掌声一片,同时也再次将国内观
丘吉尔的故事 丘吉尔何许人也,二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协同盟军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最后打败纳粹,于困境之中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但是战后,当丘吉尔信心满满、认为凭借自己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
爱发原创,欢迎指正。全文共4180字,阅读约需6分钟。回顾20~30年代初的英国欧洲外交战略,有一个基本的外交原则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它一贯采取的力求保持均势的战略。这一战略的要旨用丘吉尔的话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