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 莎士比亚简介
Posted 莎士比亚
篇首语: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历史 莎士比亚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历史 莎士比亚简介
莎士比亚简介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46——1616)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便是这时期应运而生的巨人。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是诗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早期他在剧院打过杂,当过演员,随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扮演过剧中的配角,后来做了编剧。开始他是与人合作改变旧剧本,不久便开始了独立的艺术创作,最后成为伦敦“寰球剧院”的股东。1616年4月23日在家乡去世。莎士比亚死后7年,才由戏剧界的朋友搜集他的遗作,出版了第一部莎士比亚戏剧集。莎士比亚一生著作丰富,流存至今的共有37部戏剧、2部长篇叙事诗和154首十四行诗,还有些杂诗。
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如《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等。作品处处洋溢着朝气勃勃的乐观情绪,表现出人文主义思想,既使是悲剧也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带有喜剧特征。第二阶段作家开始意识到社会矛盾与尖锐,思想转为沉郁深邃,写下了著名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悲剧以及一系列大的悲剧,富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第三阶段是创作神话剧阶段,这一阶段的创作充满传奇和极具烂漫色彩的幻想。代表作是《暴风雨》。
在莎士比亚所有剧作中,《哈姆雷特》被公认是最杰出的。《哈》剧题材取自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古老传说。年青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从德国回到丹麦,得知叔父克劳狄斯杀害了父亲,做了国王,还夺取了自己的母亲为妾。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愿望渐渐地变为一种伟大的社会责任心:应当改变这个不仁不义、谎言和伪善猖獗、谄媚者和阴谋家充斥宫廷的世界。但是终他却被自己情人的哥哥用毒剑刺死,王后和克劳狄斯也同归于尽。王子临死时,要求把一切真相“昭告后人”。哈姆雷特是表现个人与社会冲突、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杰出的艺术典型。哈姆雷特的形象,对后世300多年来欧洲作家塑造个人反抗社会的典型人物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艺术上,莎士比亚戏剧的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绚丽,人物塑造个性化和多面性结合紧密,性格鲜明、丰满。莎士比亚的戏剧语汇极为丰富,据说用词达到17000个。他善于把文学语言和民间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特别生动而精炼。他第一个打破了悲剧与喜剧的界限,“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他又是一位能充分表现人性的伟大作家,他通过笔下的人物不断地向我们提出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人们总是能从他的剧作中找到与自己相通的东西。这一切正是莎士比亚作品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所在。
19世纪,莎士比亚的名字已经传到中国,并有莎士比亚的故事出版。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用白话文和剧本的形式陆续翻译介绍过来。其中有田汉译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曹未风译的11种剧本,有朱生豪译的31种剧本等。1949年以后出现了许多新译本,特别是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时出版了竹生豪的11卷《莎士比亚戏剧集》。1978年又重新修订、补译齐全,定名为《莎士比亚全集》。自五四运动以来,在出版莎士比亚剧本的同时,戏剧界也把莎士比亚戏剧搬上了中国舞台。
相关参考
公元1564~公元1616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莎士比亚18岁时与一个26岁的女子结婚,他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
莎士比亚 在英国名人的排行榜上,莎士比亚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莎士比亚为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上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也被世人尊称为莎翁。 莎士比亚成长历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
英国历史 以下是你可能不知道的关于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11个事实和数字
大家莎士比亚节快乐!什么是莎士比亚节?嗯,4月23日是威廉·莎士比亚出生的日子(虽然这一点也有争议,没人确切知道),但他死的那天也是事实。今年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他出生450年,所以在英国各地有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THEUNITEDKINGDOM时间●1564~1616人物●莎士比亚在英国中部有一座叫斯特拉福的小镇,小镇中唯一的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普通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碑文:“看在上帝的面
戏剧宗师——威廉·莎士比亚“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就是伟大的英国剧作家、
认真严肃地谈谈英国历史 首先要说清楚想要谈谈历史的初衷是看了莎士比亚历史剧《HollowCrown》,还是2012年伦敦奥运推广电视电影版的。然后我又百度了一下这一段历史。不过不管莎士比
每一位文学大学都会因为其优秀的作品以及对文学所做出的贡献而被世人铭记于心,其形象总能因为作品的精彩而逐渐塑造为伟大而受尊重的,然而究其人物生平,其实还是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就像“红学”在中国一样
1984年4月17日英国与利比亚断交1984年4月17日,侨居伦敦的70多名利比亚人在利比亚驻英国人民办事处(即大使馆)门前的圣詹姆斯广场举行示威,纪念1973年因对卡扎菲的教育计划不满而被处决的3名
盲诗人——约翰·弥尔顿英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在乔叟和莎士比亚以后要推约翰·弥尔顿了。诚然,说他和莎氏比肩齐名,也许不很恰当;但继乔叟、莎士比亚以后,称他是第三大诗人,还是符合实际的。弥尔顿自幼便有一
英国历史名人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beare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