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代文人多同性恋 郑板桥自曝同性恋

Posted 清朝 郑板桥 同性恋

篇首语: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清代文人多同性恋 郑板桥自曝同性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清代文人多同性恋 郑板桥自曝同性恋

同性恋自古就有,面对如今的社会,同性恋原来越多,人们也慢慢的开始接受他们,就算是同性恋结婚,大家也会真诚的祝福他们。那么,古代的同性恋又是怎样的呢?

在中国的历史,也有同性断袖的事例,尤其是在清朝,那么,为什么同性恋多出现在清朝呢?在中国,同性恋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始祖黄帝。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中说:“杂说称娈童始黄帝。”中国古代对同性恋有许多称谓,例如“分桃”(也称为“余桃”,出自卫灵公和他的男宠弥子瑕)、“断袖”(出自汉哀帝和他的男宠董贤)、“安陵”(出自楚共王和男宠安陵君)、“龙阳”(出自魏王和男宠龙阳君)等。

汉代以前“狎昵娈童”仅为君王贵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渐渐普及于士大夫及社会民众,并且多有歌咏之词。至唐朝与五代期间,男色之风渐衰,但至宋朝又兴盛起来,男子公然为娼,聚集于风月作坊,招揽生意。元代男色之风又衰,到明清时期又复盛,尤其是清代,此风更是甚嚣尘上。

那么,清代为何多同性恋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蓄养相公成风。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称“男风”,小孩被称为“相公”或“象姑”。这种“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议而被废止。

清初诗词大家陈维崧与优伶徐紫云的同性恋不仅不是秘密,而且路人皆知。陈维崧的《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是同性恋文学史上最具文彩的一首词:“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飏。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休为我,再惆怅。”

故宫博物院里有一本《板桥自叙》,其中郑板桥就提到了自己有“断袖之癖”,说自己“酷嗜山水,又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指的就是同性恋。《墨林今话》的作者蒋宝龄也说他“不废声色,所得润笔钱随手辄尽”。郑板桥一生养过多个男宠,其做官的俸禄与卖画所得的钱,有许多是花在此事上了。郑板桥也曾不无伤感地坦陈“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而来耳”。

清代着名诗人袁枚年近七旬时还收了年青貌美的男秀才刘霞裳做学生,师徒偕游,双宿双飞,一派名士风流。《随园轶事》对袁枚的龙阳之好有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

毕秋帆是清代着名才子,也是个同性恋者,他一直把妻妾冷落一旁,而在他左右朝夕侍奉的则是他落魄时所结交的伶官李桂官。清代赵翼的《檐曝杂记》云:“宝和班有李桂官,娇俏可喜,毕秋帆舍人狎之,得修撰,故李有‘状元夫人’之目,余识之,故不俗,不徒以色艺称之。”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也说,毕秋帆本好龙阳,他任陕西巡抚时,幕中宾客也大半是同性恋者。毕秋帆的同性恋在清代十分出名,以致清代描写男同性恋的着名小说《品花宝鉴》的主人公田春航以他为原型。

在太平天国当中,诸王颇好男风。尤其是东王杨秀清很喜欢这一口,他的宠嬖有侯裕宽、侯谦芳等。他曾经阉割幼童以供使役,选择其中姿容秀丽者傅粉裹足,着绣花衣,号为男妾。

清代着名小说《聊斋志异》第三卷《黄九郎》一节,有一段聊斋先生“笑判”同性恋的文字,甚为有趣:

男女居室,为夫妇之大伦;燥湿互通,乃阴阳之正窍。迎风待月,尚有荡检之讥;断袖分桃,难免掩鼻之丑。人必力士,鸟道乃敢生开;洞非桃源,渔篙宁许误入?今某从下流而忘返,舍正路而不由。云雨未兴,辄尔上下其手;阴阳反背,居然表里为奸。华池置无用之地,谬说老僧入定;蛮洞乃不毛之地,遂使眇帅称戈。系赤兔于辕门,如将射戟;探大弓于国库,直欲斩关。或是监内黄鳣,访知交于昨夜;分明王家朱李,索钻报于来生。彼黑松林戎马顿来,固相安矣;设黄龙府潮水忽至,何以御之?宜断其钻刺之根,兼塞其迎送之路。

小常识网点评:在中国历史上,同性恋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性恋的称呼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不一样。如在分桃、断袖、安陵、龙阳等,到了现代称为同性恋、Gay、Les。《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在其传世小说中如此大评同性恋,可见这一现象在清代社会之盛行了。

相关参考

为何清代文人多同性恋 郑板桥自曝同性恋

同性恋自古就有,面对如今的社会,同性恋原来越多,人们也慢慢的开始接受他们,就算是同性恋结婚,大家也会真诚的祝福他们。那么,古代的同性恋又是怎样的呢?在中国的历史,也有同性断袖的事例,尤其是在清朝,那么

揭秘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竟然是同性恋?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

揭秘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竟然是同性恋?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

历史人物 扬州八怪郑板桥是同性恋吗

  郑板桥此人大家绝对不陌生,这位清代的著名画家在后世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收藏家都希望能有一副他的真品传世,而就算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没事儿也爱挂一两副仿制品。  郑板桥原名郑燮,是扬州八怪之一,字

扬州八怪郑板桥是同性恋吗?他为什么仕途曲折?

  郑板桥此人大家绝对不陌生,这位清代的著名画家在后世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收藏家都希望能有一副他的真品传世,而就算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没事儿也爱挂一两副仿制品。  郑板桥原名郑燮,是扬州八怪之一,字

关于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同性恋传闻是真的吗

郑板桥是古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及书法家。郑板桥在年轻时就已经名满天下,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怪”,有点活佛济公的味道,他的“怪”中有几分真诚、幽默,也有几分酸楚。当他看到贪官污吏被游街示众

关于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同性恋传闻是真的吗

郑板桥是古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及书法家。郑板桥在年轻时就已经名满天下,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怪”,有点活佛济公的味道,他的“怪”中有几分真诚、幽默,也有几分酸楚。当他看到贪官污吏被游街示众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同性恋是谁

清代的文人纪昀(1724-1805)号称博古,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里说“杂说称娈童始黄帝”,下有注说,“钱詹事辛楣如此说,辛楣能举其书名,今忘之矣。”纪氏称“杂说”,好像也引着一种记载,又说

清代词坛第一人陈维崧与徐紫云的同性恋情

清代陈维崧生于公元1625年,卒于公元1682年,是江苏宜兴人士。清代陈维崧是一位杰出词人,素有“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之称。陈维崧在文学上有很大的建树,是阳羡词派的领军人物。陈维崧生于公元16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