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弃官还乡也被看做要谋反

Posted 明朝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弃官还乡也被看做要谋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弃官还乡也被看做要谋反

   明初死于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达数万之众,开创了自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文字狱”杀人之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农家子弟。他从小当过放牛娃,做过贼,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后来参加红巾军造反起家当了皇帝。虽说在寺里当和尚时,从佛经中生吞活剥认了几个字,到底根基差,许多字认识模糊不清,当上皇帝后护短的自卑心理强,凭着权力胡乱杀了无数文人,造成了震惊明初的“文字狱”。  朱元璋杀人的理由很简单,凭自己对事物的片面理解,凭个人的文化素养来读臣下的奏折,凡文字中有触犯忌讳不合己意者,这些人就属杀头对象,所谓禁忌,其含义是非常广的。  就拿同音宇说吧,一般都是音同义不同。然而,朱元璋不是这样理解。凡是与自己身份有关的字和词都是犯了禁忌。举一例说吧,和尚的明显特征是光头,因此不但“光”、“秃”这一类字眼犯忌讳,就连和尚的简称“僧”这个字也被他讨厌,推而广之,“僧”字的同音“生”字也不喜欢。又如:朱元璋早年是红巾军中的一名小兵,红巾军在元朝时被称为“红贼”、“红寇”。于是,这“贼”字不管说的是谁,他总认为是在骂自己。推而广之,连和“贼”同音的“则”字也犯忌讳。朱元璋对“贼”字十分厌恶,但对做过贼的人十分同情。他曾不打自招地说:做贼是被迫无奈,有吃、有穿、有喝,谁还愿去做贼呢?就拿朕来说吧,当年如果是丰衣足食,也就不会参加红巾军造反了。由于朱元璋对做过贼的人有袒护心理,导致明朝海盗十分猖狂。  其实,这“贼”和“则”本属同音字,从字眼上分析也是音同义不同。像这一类常见的同音字,遇平常人最多是骂一场打一架。有本能护短心理的朱元璋就与众不同了,一旦他人文章中带有“光”和“则”等字眼就是犯禁忌,就遭抄家、砍头、诛灭九族。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宦官写《谢增俸表》,因文中有“作则垂宪”一字被杀,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岑写《祝万寿表》,因文中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字被杀;福州府学训导伯景为按察使撰写《贺冬至表》,因文中有“义则天下”一字被杀,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按察使写《正旦贺表》,因文中有“建中作则”一字被杀,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作《贺表》,因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一句话,朱元璋看后恼羞成怒说,这个徐府学十分可恶,他不但骂朕是和尚,还骂朕做过贼。杀他一人不行,应该满门抄斩!可怜这个徐学士在《贺表》中用了“光”和“则”两个字,被株连九族惨死50余人;澧州学士郑孟清为本府作《奉民师表》,因文中有“圣健作则”被杀,总之,朱元璋在读表文时因做贼心虚,把文中所有的“则”都念成“贼”,他十分恼怒地说:则音近贼,有人胆敢骂我做过贼,用心何其险恶,理应一律处死杀无赦!  朱元璋不但死抠字眼,而且对文中的词、句也犯忌讳之心。怀州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因文中有“遥赡帝扉,一句遭来杀身祸。事后,朱元璋还强词夺理地说:“帝扉”就是“帝非”,他乱言惑众诽谤朕,此人不杀留他何用!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元贺表》,其中有“取法家魏”一句,朱元璋读成“去发像鬼”。鬼就是秃发,说我是和尚,命锦衣卫立即推出处死。毫州训导林云为本州作《谢乐宫赐宴笺》,因文中有“式君父以班爵禄”一语被杀。朱元璋认为:“式君父”就是“死君父”的谐音,这是诅咒皇上。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文中有“体干法坤,藻饰太平”两句赞美词。朱元璋片面理解为:法坤就是“发髡”,“藻饰太平”就是“早失太平”,如此居心不良,定斩不饶!  朱元璋看奏章,常常是从鸡蛋里挑骨头。对自己不懂的词句也认为是他人别有用心,这种人必杀无疑。陈州州学训导周冕为本州作《贺万寿表》,其中有“寿城千秋”一句,朱元璋左看右看,总是读不出个花样来,主观认为此句恶毒,还是下令把写文章的人杀了才放心。朱元璋崇信佛教,对印度高僧释来复最为崇敬。一次,释来复与朱元璋讲经之后告辞回国。由于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友情,临行前释来复写了一首《谢恩诗》,感谢大明王朝皇帝对自己的丰厚礼遇。诗中有“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两句心里话。其中“殊域”二字的意思是说:诗人生在异国没生在中国,自己感到很惭愧,没资格歌颂大明皇帝。朱元璋看了这两句诗断章取义说:诗中的“殊”字是歹、朱二字组合而成。我本姓朱,这分明是骂我无德无能。就这样,释来复由座上宾变为阶下囚,被朱元璋斩首于市。后来听说朱元璋无理错杀印度高憎,曾一度引起中、印两国外交关系的紧张。佥事陈守写诗:“墟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朱元璋看后恼羞成怒说:这小子骂我征兵打仗,守寡的女人每天夜晚都在哭盼自己的丈夫,应该投水淹死他,可叹陈守因写诗沉潭丧命。  做文章用错字和词,触犯忌讳被杀;写诗被皇上曲解被杀,甚至乱用文字招牌也要被杀头。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殿的遗址上修建知府衙门犯了忌讳,锦衣卫把此事报告皇宫,朱元璋得知亲自到苏州查看,果然看见知府衙门正堂书有“龙蟠虎踞”四个金光闪烁大字。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什么“龙蟠虎踞”,这小子居心不良,分明想效仿张士诚谋反!于是下令捉拿魏观斩首于市。卢熊任兖州知府尽职尽责,发现州府大印“兖”宇错刻成“衮”字,于是奏本请求更正。朱元璋看过奏本十分不高兴地说:这些穷秀才懂个屁,原本就是“兖州”,偏要说成“衮州”,实在是可恶至极。朱元璋认为:“兖”就是滚蛋的用意,一个小小的知府敢骂皇帝滚蛋那还了得,于是下令将卢熊斩首示众!  总而言之,在朱元璋的眼里,文人最可怕,杀人不见血,他要用自己的一套粗野办法来制服文人。可他越是粗野横蛮,许多文人越是对这个和尚出身、靠造反起家的乞丐皇帝瞧不起,拒绝与大字不识几个的“草包皇帝”合作。朱元璋对不愿与自己合作的人绝不放过,还特别制定了一条法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灭其家,不为之过,贵溪文人夏伯启叔侄,砍断手指发誓不做明朝的官。朱元璋大怒,派人把叔侄二人押解京城,并当众宣布:宜枭令籍没其家,以绝狂夫愚妇仿效之风。遂将夏伯启叔侄和全家满门抄斩。苏州人姚润、王漠被抽调进京纂写《明通志》,两人原本就窝着一肚子气。像朱元璋这种“草包皇帝”,就算把文章写成一朵花,在他眼中也是一堆“臭狗屎”,与其进京送死,不如在家等死,两人就是抗旨不愿进京。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二人处死,砍杀全家诛灭九族。  明代首屈一指的诗人高启,善写豪宕凌厉、奔放驰骋的歌行诗体,与杨基、张羽、徐贲号称“吴中四杰”,为世人所崇敬。朱元璋编纂《元史》委任他为编修,授户部右侍郎高位召他进京做官,被他婉言谢绝。朱元璋认为这是抗旨藐视皇上,寻找各种借口将他腰斩于南京市曹,罹难时年仅39岁。明朝新修建太学落成,朱元璋前往视察,但见太学集贤门匾额“门”字右边少一钩,朱元璋硬说这字像一口“棺材”,命武士将题字人詹希原活活吊死,由于朱元璋本能护短心理和处事粗野,凡是做官的文人随时随地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人人都在提心吊胆,这日子过得太紧张太可怕了。有的人实在受不了,只好找借口辞官还乡,回家当普通百姓过几天安稳日子,不料又犯了皇帝的忌讳,说是弃官还乡要谋反,这些想躲避的官员躲不开、逃不脱,眼睁睁看着被朱元璋杀了。据有关资料记载:明初死于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达数万之众,开创了自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文字狱”杀人之最。

相关参考

明朝锦衣卫历代指挥使

明代锦衣卫历任指挥1、第一任指挥使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不过有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骧,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最后自己也被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而杀头。2、第二任是蒋瓛,历史上蓝玉谋反的罪

揭秘足智多谋的谋臣陈宫为什么要弃官呢

看过三国的人,对于陈宫都应该不会陌生。尤其是对于他当初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当,而要跟随曹操一起亡命天涯的事情,可能会有很多的人想不通。为什么他要放弃稳定的生活,来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呢。其实从他在当县令时

揭秘足智多谋的谋臣陈宫为什么要弃官呢

看过三国的人,对于陈宫都应该不会陌生。尤其是对于他当初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当,而要跟随曹操一起亡命天涯的事情,可能会有很多的人想不通。为什么他要放弃稳定的生活,来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呢。其实从他在当县令时

陈宫为什么要弃官跟随曹操后又决定跟随吕布

三国陈宫陈宫,又字公台,《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皆可找到其出处。三国人物,东郡东武阳人士,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莘县。性情刚烈直率,又足智多谋,少年时喜欢结交海内名人名士。>《三国演义》陈宫剧照他原本只是

明朝历史 贪污白银六十两要剥皮

  冤魂三万五  到了明朝,朱元璋就要吸取这个教训,不能给予宰相太大权力。洪武十三年,他说宰相胡惟庸谋反,就用这个借口杀掉了胡惟庸及其党羽两万多人,这叫胡狱。这是朱元璋的第一次文化大革命,第一次就杀掉

世界历史 直接把仇敌看做救苦救难的菩萨

随着盟军的一步步逼近,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42年起便出现了新的格局,两年的战争,东线迟迟不可以攻下,原本坚持要依靠强大的武力攻下苏联的希特勒出于各种考虑不得不选择支援傀儡政府与苏联当局长时间周旋,从而

历史人物 朱升的免死券 朱升为何归隐还乡

朱升出生在一个半教半农的人家,考上秀才后回乡开馆讲学,编撰了《墨庄率意录》《星卦提纲》《刑统赋解》等作品。后成为朱元璋的谋士,为他献上著名的“九字国策”,让朱元璋有了立国之基。朱升>朱升的免死券>明朝

历史人物 此人延续了明朝两百年, 却因谋反罪被杀

此人延续了明朝两百年因谋反被杀当看到他遗物时皇帝后悔了俗话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从古至今多多少忠臣良将被人陷害致死,比如岳飞,以莫须有三个字被轻易弄死,当然死后他俗话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从古

历史人物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岳飞是中国历史名人,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宋朝的抗金名将。这位将士抗击金朝,收复失地,为自己的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最后却落得个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身死,他的家人也被流放的下场。  岳飞之死是一个

明朝历史 明代最大的冤案蓝玉“谋反”案简介

95年),几年前,当蓝玉赠马时,大约朱棣还没养成后来的老谋深算,否则他大可假装高兴接受蓝玉的馈赠,然后以其不尊君父、私交藩王为词,背后狠参他一本,才够蓝玉吃一壶的呢!不管怎样,朱棣以“尊君父”这样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