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释疑

Posted 线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释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释疑

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释疑

  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42页“皖南事变”一目中写道:“1941年初,新四军……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不少学生和教师困惑不解:从文中看,茂林应在云岭以北,但一看地图册,情况恰恰相反,茂林在云岭以南!到底是课文错了?还是地图册有误?其实,课文没错,地图册也无误。云岭、茂林同在安徽泾县境内,云岭在泾县城以西,茂林在云岭以南。为什么从云岭出发北移的皖南新四军,却到了云岭以南的茂林地区呢?其原因可一言以解之:皖南新四军北移是南下经茂林等地绕道前进的。

  1940年秋,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强令长江南北和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合并,由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而且要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按照蒋介石立即将新四军“解决”的密令,从抗日前线撤出兵力,由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指挥7个正规师8万余兵力,在皖南长江南岸,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驻地,利用长江天险,与江北顽军李品仙部及沿江日军第15师团和116师团配合,准备围攻新四军皖南部队。

  皖南新四军活动于长江南岸铜陵、青阳、泾县、南陵、宣城、芜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同时,新四军军部靠近国民党的大后方,周围都属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防地。这里对新四军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地区,随时有被国民党军队袭击的危险。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的名义,电复何应钦、白崇禧,一面坚持原则,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高中历史www.lishixinzhi.com)严词拒绝国民党要八路军、新四军限期撤到黄河以北的无理要求,一面为了顾全团结抗日的大局,作了必要的让步,愿将皖南新四军撤到江北。在当时,这是防止皖南新四军在国民党可能发动的事变中遭受损失的措施。党中央电告真正掌握新四军实权的项英提高警惕,而且,从1940年10月开始,多次命令新四军军部尽快经铜陵、繁昌,直接从无为以东北渡长江,进到皖东;或经苏南,由镇江过江到苏北。

  但是,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南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的项英,否认国民党会发动事变,对国民党的可能进攻缺乏精神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提出“北移困难”,认为新四军军部留在皖南较为有利,因而使皖南新四军迟迟不能脱离危险境地。至12月,皖南形势更为严重。经中共中央12月26日的严厉批评和严令督促,12月28日,项英召开了新四军军委分会会议,决定于1941年1月初开始向江北转移。在北移路线上,项英放弃了经铜陵、繁昌,在无为以东直接北渡和经苏南到镇江过江的两条有利路线,决定皖南部队以临战姿态,由新四军军部驻地向南行进,绕道茂林、三溪、旌德,沿皖浙边境天目山北麓,经宁国、郎溪进至溧阳苏南根据地,尔后待机北渡。这条路线大部分经过国民党统治区,对我军行动十分不利。

 

  为便于在转移中统一指挥,1941年1月3日,新四军军部将原新四军三支队的6个团改编为三个纵队。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和教导总队(随二纵队行动)及三个纵队共9000余人,从云岭分三路南进。5日,一纵队,即左路纵队到达大康地区;二纵队,即中路纵队,到达茂林以东的凤村地区;三纵队,即右路纵队,到达茂林、铜山地区。6日,新四军即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预先周密策划的突然袭击。顾祝同所属上官云相等部8万余人,在蒋介石“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密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攻击。当日,新四军军部在潘村召开会议,决定一纵队出裘岭,二纵队出丕岭,三纵队特务团出高岭(第5团任全军后卫),三路会攻星潭,突围出去。7日,会攻星潭受阻。当日下午至晚上,新四军军部在丕岭山下的百户坑开会长达7个小时,项英犹豫不决,蜘蹰不前,处置失当,拒绝了叶挺攻下星潭突围的正确主张,决定部队原路返回丕岭以西。这一决定,严重挫伤了部队的士气,打乱了所有的行动部署,增加了突围的困难,是皖南失败的关键因素。之后,新四军在高坦等地与敌激战,于10日被敌包围在石井坑地区,所守阵地相继失守。12日晚,叶挺决定被围部队分散突围。14日下午,为了保全部队,挽救危局,中共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让叶挺去跟国民党谈判。叶挺带着侄子叶青青、叶一舟、叶钦和等人下山,在谈判时被国民党无理扣押。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出重围后,隐蔽在大山丛林之中,寻找去江北的路,3月14日深夜,军部副官刘厚总叛变,乘项、周熟睡之机,将二人杀害于延岭坑右首石牛坞山上一个叫蜜蜂洞的山洞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突围重伤拒俘牺牲。新四军指战员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分被俘,只有约2000人在黄火星、傅秋涛率领下突出重围,或渡江到达江北无为地区,或到达苏南溧水地区,或留皖南就地坚持游击战。总之,皖南新四军在向南绕道北移中,部队损失惨重。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制造分裂的滔天罪行在事变中暴露无遗。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皖南事变时陈毅在什么地方

皖南事变时陈毅在什么地方?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曾提到当时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新四军在张云逸领导下,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提

高中历史 皖南事变时陈毅在什么地方

皖南事变时陈毅在什么地方?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曾提到当时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领导下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江北新四军在张云逸领导下,建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提

新四军阵亡将士都被割下头颅 皖南事变幸存者

1941年1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该事变发生于民国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皖南事变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皖南事变即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之内撤到黄河以北,还要把八路军、新四军缩编为100000人

共产党史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1940年在安徽南部有预谋地围袭新四军的反共事件。1940年10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何应钦、白崇禧秉承蒋介石旨意,以参谋总长名义电令黄河以南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曾欲“围魏救赵”解救被围新四军

核心提示:面对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的严重情况,刘少奇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围魏救赵”已失去了意义,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后,15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及党中央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民党未投降,仍继续抗战,

之后皖南事变的源发点 天长附近的新四军战斗

天长沦陷民国27年(1938)12月14日拂晓,扬州日军司令小川加滕率领千余日军,由六合经马集、汊涧、石梁、蔡家河、护城桥,从北门进入天长城,同日,扬州日军宣抚班300余众同伪绥靖队400余人,由扬州

他是桂系的主要将领,秘密加入中共,皖南事变后成新四军军级干部

在近代历史上,有很多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不为人所知的人物,比如最近被评为「”时代楷模”的退役老英雄张富清,他曾在解放战争时期三次立下一等功,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但是建国后他却选择了退役,过

历史人物 “皖南事变”爆发后 赵希仲被俘,继而叛变投敌

赵希仲,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者为中共叛徒、原新四军第一纵队参谋长赵希仲(1903年—1968年7月17日),陕西长安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抗战期间,任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训练部长、副总队长、第一

历史人物 皖南事变中枪杀项英、周子昆的叛徒 刘厚总最终下落如何

中国军史上,有一桩迄今未解决的悬案:皖南事变中枪杀项英、周子昆的新四军叛徒刘厚总,究竟最终下落如何?>>图:被叛徒杀害的项英、周子昆>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枪杀事件的发生:>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