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晋 顾恺之“三绝”传世

Posted 顾恺之

篇首语: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魏晋 顾恺之“三绝”传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魏晋 顾恺之“三绝”传世

顾恺之“三绝”传世

据传,晋哀帝兴宁二年(公元364年),建康高僧慧力修造瓦棺寺。一年后工程结束,只是装点佛像的工程因为没有经费被搁置下来。

慧力为此邀请建康的富豪、官员、名流到寺内参观,请求布施。大家慷慨解囊。

画家顾恺之也在邀请之列,他看见大家踊跃捐款,但最多的不过10万钱,心念一动,提笔在功德簿上写了“捐钱一百万”。

慧力和尚走过来,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表示谢意。顾恺之笑着对他说:“这点布施,不值得大师如此多礼。因随身带钱不多,过几天我全部送来。”

过了些时候,顾恺之对慧力说:“我认捐的钱还没有筹齐,先借贵寺后殿白墙一用。”

顾恺之在白墙上画了一幅维摩诘佛像。长老问:“为什么没有点上眼珠子?”顾恺之说:“请您对全城善男信女说,三天后我来点眼珠子。当天来看画的每人须捐钱10万,第二天减半,从第三天起,捐钱的数目就不限了。”

顾恺之画的维摩诘神,法力仅次于释迦牟尼。他精通佛学,善于辩理,但不肯出家修炼,也不愿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释迦牟尼曾派高徒文殊前往劝说,要他削发为僧,遭到了拒绝。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论战。在辩论的过程中,维摩诘暗中施法,让天上的仙女把花片散落在听论战的善男信女们身上。这就是“天女散花”故事的由来。

等到那天,寺门洞开,建康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络绎而至。顾恺之给维摩诘点上眼珠。这最后的点睛之笔,人称“开光”。开光后的佛像,看上去宛若一个活人。这天,施主们目睹了他为佛像点睛的精湛运笔,无不啧啧称赞。有的向佛像打躬作揖,有的跪下来磕头,纷纷施舍。三天之内,100万钱便捐足了。

顾恺之在瓦棺寺一举成名,得到大司马桓温的赏识,被召为参军,因而有机会到过西蜀、湖南、浙江等地。在此期间,他游览了山川名胜,扩大了视野,对他绘画艺术的提高和思想境界的升华起了很大的作用。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顾恺之为在淝水之战中立过汗马功劳的名将刘牢之画像。当时画师画像,一般让对方不动。顾恺之则不同,他让刘舞剑,因此画像栩栩如生。刘牢之看了高兴得唱起战歌来。

据史书记载,顾恺之一生创作的名画共有170多幅,还有不少壁画。这些作品保存下来的很少,人们只能从现存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等三件摹本中一睹他的佳作。

顾恺之在书法辞赋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特别是他对艺术创作的专注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一直为时人所钦佩。人们称誉他有“三绝”传世,即:画绝、才绝、痴绝。

所谓“才绝”,就是聪明颖悟,才华出众。他的书法酷似王献之的手笔;诗赋立意清新,辞章瑰丽,想象丰富。一次,桓温和顾恺之等人来到四川江津。桓温对大家说:“这里离江陵不远,谁能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摹拟出它的姿容,我有重赏。”顾恺之翘首东望,说出“遥望层城,丹楼如霞”之句。意思是“我遥望高高的城墙,层层耸立;朱红的楼宇,宛如破晓的朝霞”。桓温听了,击掌叫好,称赞他才思敏捷。桓温死后,大家很伤心。朋友们问顾恺之,大家伤心到了什么程度,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用形象的比喻和抽象的夸张,确切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悲痛心情。

所谓“痴绝”,是说顾恺之学习诗画十分投入,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一句一字,一笔一画,都要仔细推敲,精心勾画。一次,有人请他在扇面上画嵇康、阮籍的像。对他来说,本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他却十分认真,悉心揣摩人物的精神境界,画得惟妙惟肖,显现出了两位名流的神采风貌。

顾恺之的创作热情,有如奔腾的野马,常常不可收拾。每当这种时候,他废寝忘食,闭门谢客,连寒暑轮回、日夜交替都不知道。

他把作品珍藏在箱子里,寄放在桓玄家中。桓玄起了坏心,揭开封签,盗走了许多珍品。顾恺之发觉后风趣地说:“封签完好,画卷无存,人可以修炼成仙。我画的人物太好了,自然会羽化而去。”

顾恺之晚年,求知精神不减当年。一次,他和著名诗人谢瞻在官府值夜。那晚,星月皎洁,银汉闪烁,二人相约在月下吟诗,不许睡觉。到了深夜,谢瞻实在熬不住了,拥被小睡,隔段时间起来吟咏几句。顾恺之集中思想做诗,寻觅佳句,已经进入了痴迷境界,连朋友是否来过也不知道。正是这种“痴迷”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才使他成为我国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画家和理论家,这也就是人们说的“画绝”。

相关参考

“痴绝”顾恺之是真的痴吗?顾恺之“痴绝”的故事

  顾恺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画家,其代表作《洛神赋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稀世珍宝。顾恺之人称“三绝”,分别是:才绝、画绝、痴绝。  前面两个都很好理解,毕竟顾恺之惊才绝艳,博

顾恺之“三绝”是哪三绝?顾恺之身世背景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理论家,提出了“以形写神”等多种绘画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是画家之外,顾恺之还是一位诗人,他所写无言《神情诗》,四季特色,

揭秘东晋"三绝"画家顾恺之的人生

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义熙三年(407年),顾恺之做了散骑

揭秘东晋"三绝"画家顾恺之的人生

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义熙三年(407年),顾恺之做了散骑

三绝画圣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家祖辈都是晋朝官吏、书香人家。顾恺之很小就博览群书,崭露才华。他能诗善赋,擅长书法,尤其精于绘画,是少年成名的天才艺术家。

中国历史 三绝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绘画艺术大师。他的画题十分广泛,诸如佛教故事、山川禽兽都是他绘画的内容,尤其擅长画人物。公元364年,江宁高僧慧力主持兴建瓦官寺,特地邀请名人官僚来寺中鸣钟击鼓,借机向他们化缘募捐。

历史秘闻 三绝画圣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家祖辈都是晋朝官吏、书香人家。顾恺之很小就博览群书,崭露才华。他能诗善赋,擅长书法,尤其精于绘画,是少年成名的天才艺术家。

晋朝历史 东晋三绝画家顾恺之

>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最负盛名的大画家,字长康,小名叫虎头,出生于公元345年前后,生长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他的家庭十分富有,祖父和父亲都做过东晋的大官。顾恺之少年时

顾恺之山水画介绍 画家顾恺之三绝是什么

顾恺之是东晋非常著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绘画作品注重传神,主张以形写神。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浑然天成,人物画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根据史

顾恺之山水画介绍 画家顾恺之三绝是什么

顾恺之是东晋非常著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绘画作品注重传神,主张以形写神。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浑然天成,人物画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根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