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晋 阮籍与嵇康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魏晋 阮籍与嵇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魏晋 阮籍与嵇康
阮籍与嵇康
竹林七贤
为了稳定西晋局面,司马氏从代魏之日起,便在政治上、经济上尽量满足世族地主的需求,不断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对当时的名士,则采取又打又拉的两面手法。依附曹氏集团的人多被排挤,拥护与投靠他们的多被提拔和重用。本就声名狼藉的司马氏集团,为了给自己的统治涂脂抹粉,极力提倡封建礼教,把自己的篡权夺位美化成“天命所归”。一些讲求名节的文人,既无力公开反抗,又不愿曲意逢迎,只好采取消极避世的办法,和当权的统治阶级对抗。这些人常常聚集在一起,游憩于竹林山水之乡,饮酒清谈,吟诗啸傲。他们披散长发,敞开衣襟,全不把礼法放在心上,以此抒发胸中的不平。最著名的有七位: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人称“竹林七贤”。其中以阮籍、嵇康的名声最大,诗文一直受后人喜爱。嵇康被杀后,阮籍病逝,山涛在司马氏诱逼下当了晋朝的尚书吏部郎,其他四人也先后告别林泉,做了他们曾经深恶痛绝的高官显宦。尽管这样,他们的内心仍是十分凄楚的,这从向秀路过嵇康旧居时写的《思旧赋》中便可以看出来。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叫他怎敢披肝沥胆,直抒自己胸中的悲愤呢?
青眼与白眼
人们常把受人歧视叫遭人白眼。西晋的阮籍,诗文都很出众,思想也较进步,因不满篡夺皇位的司马氏打着“名教”的招牌实行残酷统治,便养成一种用眼神看人的习惯。他接待厌恶的宾客时,总是斜着眼睛,把白眼珠子翻出来;接待志同道合的好友时,就正眼看人,将黑眼珠子转到正中。凡是遭到他白眼的人,没有一个不痛恨他的。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早年“好书诗”,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使他的抱负无从施展,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他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认为做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阮籍年轻时就有名气。当时魏国的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里。他听说阮籍很有才气,便派人请他去做官,阮籍坚决拒绝。后来,阮籍想到齐鲁一带游历,突发奇想,直截了当地对司马昭说:“我喜欢齐鲁的风土人情,就让我去做东平郡守吧!”
阮籍去东平上任时,独自骑着一匹瘦驴,肩上扛着一个酒葫芦,一边喝酒,一边吟唱。
无盐(东平治所)的官员听说郡守大人驾到,连忙出城迎接,等了整整一天,不见车马,怏怏而回。谁知第二天一早,他却独自端坐在公堂上。
阮籍整顿吏治,只用10多天时间,一个民怨沸腾、问题成堆的东平,便政通人和。在这节骨眼上,他却挂冠而去,回老家隐居,令他的上司十分扫兴。
阮籍不愿做官,有他的难言之隐。阴谋篡位的司马氏家族与曹魏集团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司马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采取各种手段搜罗党羽,不少名士卷入这场政治斗争,招致杀身之祸。阮籍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把自己伪装成终日烂醉如泥、胸无大志的庸人,从不评论朝政。
不久,司马昭亲自上门拜访,逼他出来做官。阮籍不敢违抗,到了任上却不理政事,整天抱着酒坛子睡觉。没干几年,他又声称身体不适,告病回乡。
阮籍虽不愿做官,可他终归是个名人,司马昭还得去拉拢他。阮籍有个闺女,聪明贤淑,司马昭想聘她为媳。一天,他带着随从到阮家提亲。阮籍不愿攀这门亲事,趁他到来之前,故意喝得酩酊大醉。一连60多天,司马昭都没找到开口的机会,只好打消联姻的念头。
后来,阮籍听说北军步兵厨房的技师能酿造美酒,便对司马昭说:“就让我去北军当个步兵校尉吧!”
司马昭大吃一惊,心想:“这步兵校尉是个武职,怎适合阮籍的身份呢?”便对他说:“你还是另选一个合适的官职吧!”
阮籍答道:“我听说北军步兵厨房里存有三百石好酒,又缺少一个校尉,怎说不合适呢?”
阮籍当了步兵校尉,安排好公事,就邀约酒友刘伶整天喝酒,醉得躺在床上不省人事。时间长了,人们都把他当成酒狂,对他的言行也就不以为意。司马昭听了,也不把他放在心上。
司马昭主张以“孝”治天下,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很是重视。一次,掌管刑法的官员向他报告,说有个乡民杀死了母亲,请示处理。这时,阮籍正和司马昭闲谈,随口答道:“真是岂有此理!杀死父亲还情有可原,这人怎么连母亲也杀了呢?”
司马昭听了作色道:“此言差矣。杀死父亲是最大的罪,国法难容,怎能说‘情有可原’呢?”
阮籍说:“禽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如果杀死父亲,也不过是禽兽;杀死母亲,那就连禽兽都不如了。”经他这么一说,司马昭不作声了。
阮籍平日事亲至孝,母亲去世后,他酗酒如常。出殡那天,他吃了一只小猪,还喝了二斗美酒,随后便伏在母亲灵前大哭,句句血,声声泪。可居丧期间,他又和平素一样,喝酒吃肉,毫无悲戚之色。尽管遭到舆论非议,他却依然我行我素。
这时,司马昭宴请群僚,阮籍也应邀出席。他大口吃肉,大杯喝酒,全不受居丧的影响。有人以“不孝”的罪名责备他。司马昭说:“阮公行为不俗,从不做表面文章,你看他容颜憔悴,神色颓丧,不就是悲伤过度的明证吗?”
阮籍在特殊的时期,采取特殊的方法,终于保全了身家性命,躲过了司马昭父子的迫害,但他的内心却是十分痛苦的。他在《嘉树下成蹊》一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由繁华而零落的过程,形象地揭示了曹魏政权由盛而衰的必然趋势,表现了对自己生命难保的忧惧心情。其中“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几句,就是这种惶恐与悲哀心情的真切反映。
悲壮的《广陵散》
嵇康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人品出众,擅长鼓琴,精于玄理,还学得了一手打铁的本领。他宅院的大树下,就放着一座锻铁炉。
一天,他在树下锻铁,向秀操杆鼓风,说说笑笑,干得非常起劲。忽见一队锦衣侍从,簇拥着一位戎装的贵公子闯进院门,毕恭毕敬地站在锻铁炉边。此人姓钟名会,是司马氏智囊,写了一篇宣扬封建礼教的《四本论》,自觉立意新颖,词藻绚丽,想请嵇康品评,以便身价百倍。他正是为了这件事情才登门拜访的。谁知嵇康不愿和这攀附权贵的小人为伍。钟会站在树下半天,嵇康望都不望他一眼。钟会无奈,只好夹着“大作”灰溜溜地走出大门。就在他的马队临行前,嵇康冷冷地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听了,火冒三丈,愤愤地说:“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见到了我所见到的而去。”
嵇康知道这样对待钟会,同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一样,决不会有好的下场,可他秉性刚强,疾恶如仇,不能像阮籍那样佯狂自保,一遇恶人恶事,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恨。司马氏提倡封建礼教,嵇康就经常揭露它的短处;司马氏尊崇周公、孔子,嵇康就故意非议、指责他们。
嵇康的好友山涛被司马氏收买,做了吏部尚书。司马昭请他推荐一人接替他原来的职务。山涛认为嵇康堪当重任,就推荐了他。谁知嵇康得到消息火冒三丈,写了一封与山涛绝交的信,责怪他不该背叛自己的理想,甘心为司马氏政权效劳,更不该把朋友也拉下泥潭,并对当时残酷的政治斗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嵇康最后表示决不同流合污,宣告他和司马氏集团的彻底决裂。
司马昭本想立即将嵇康杀死,考虑到他是名士,社会影响很大,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杀他,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只好暂且忍耐。
不久,机会终于到了。
嵇康有两位好友,一叫吕安,一叫吕巽(xùn)。二人虽是同胞兄弟,但性格迥异:前者正直,后者邪恶。吕巽见吕安的妻子美丽,便趁他外出之机霸占了她。吕安知道后,准备将其丑行公之于众。
谁知吕巽依仗与钟会的关系,反诬吕安侍母不孝,侍兄不悌,钟会便将吕安下狱治罪。
嵇康心里自然忿忿不平,于是挺身而出,为吕安辩解。
钟会、司马昭正愁找不到他的错处,有了这个机会,便以替吕安开脱罪责为由,将他逮捕下狱,残忍地杀害了他。
嵇康临刑前,命家人取来曾经朝夕相伴的五弦琴,席地而坐,安详地手抚琴弦,奏起了《广陵散》。这古曲流传在广陵(今扬州)地方,是一支散曲,故名《广陵散》,描写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勇士聂政刺杀韩国奸相侠累的故事。琴声悲壮激越,如怨如怒,如泣如诉,围观的人无不流下行行涕泪。
曲终弦断,嵇康抱琴长叹:“袁孝尼曾经请求我教他弹琴,我没有答应。从今而后,这绝世名曲将不复闻于后世了!”
这时,有3000多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司马昭赦免他的死罪,让他到太学里去当老师。这自然不能如愿。嵇康从容地走向了刑场,死时年仅38岁。
相关参考
嵇康是谁嵇康是三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还弹得一手好琴。在正始末年,嵇康连同阮籍和竹林七贤开创了玄学。嵇康娶曹操曾孙女乐亭主为妻,后来被人诬陷,让司马昭处死。嵇康嵇康是会稽上虞人,因为曾祖父
嵇康是三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还弹得一手好琴。在正始末年,嵇康连同阮籍和竹林七贤开创了玄学。嵇康娶曹操曾孙女乐亭主为妻,后来被人诬陷,让司马昭处死。嵇康是会稽上虞人,因为曾祖父为了躲避仇家
嵇康是谁嵇康是三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还弹得一手好琴。在正始末年,嵇康连同阮籍和竹林七贤开创了玄学。嵇康娶曹操曾孙女乐亭主为妻,后来被人诬陷,让司马昭处死。嵇康嵇康是会稽上虞人,因为曾祖父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又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骑侍
嵇康是三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还弹得一手好琴。在正始末年,嵇康连同阮籍和竹林七贤开创了玄学。嵇康娶曹操曾孙女乐亭主为妻,后来被人诬陷,让司马昭处死。嵇康是会稽上虞人,因为曾祖父为了躲避仇家...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
阮咸的人物生平简介 阮咸字仲容,今河南开封人。是三国到西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步兵校尉阮籍从子,阮瞻、阮孚之
阮咸与叔父阮籍都是“竹林七贤”之一,为人洒脱豪放所以被一些人讥讽,但二人依然四处游玩、纵情竹林,做了许多世人认为“惊世骇俗”的事情。阮籍与阮咸故事>阮咸与叔父阮籍游于竹林,当时信守礼法的人讥讽他们的所
历史人物 西晋文学家阮咸的简介 阮咸和阮籍是什么关系历史名人
阮咸的人物生平简介 阮咸字仲容,今河南开封人。是三国到西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步兵校尉阮籍从子,阮瞻、阮孚之
阮咸简介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www.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