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晋 陶渊明归隐
Posted 三国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魏晋 陶渊明归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魏晋 陶渊明归隐
陶渊明归隐
新上任才两个月的彭泽令陶渊明,一天接到上司通知,说是督邮大人将来县里巡察。衙内小吏向他禀报,请他做好迎接的准备。他却冷冷地说:“知道了。”
想来想去,他最终到后院捧出官服和印信,置于高悬着“清正廉明”匾额的大堂里几案上,吩咐衙役:“督邮大人到时,就说我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罢,便命仆人挑上行囊,回到老家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了。
“五斗米”指的是什么,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当时县令的每月薪俸,也有人说是一般人一天的食量(斗是当时的量具,比现在的斗要小得多)。如果后者是正确的,那么,“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是“不为填饱肚子低头”的意思了。
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重臣,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地方官。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庭的影响,对东晋统治者抱有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凌云壮志。他的家庭背景和所处的时代却对他的仕途不利。那时,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士族出身的人,即使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也可以得到高官要职;寒族出身的士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陶侃以军功获取高位,并不是门阀士族,在当时便被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社会地位就更低了。
陶渊明27岁时,因经济拮据,经父亲的老友推荐,做过江州祭酒(官名),因不愿送往迎来,阿权附贵,没过多久,便丢了官。在以后的十多年间,又做过参军、县令一类的小官。这些差事,让他不仅不能施展抱负,还得降身辱志,和官场上的势利小人打交道,感到羞耻和委屈。最后,他悟出了一个真理:在当时的社会里,像他这样的人要想入仕是错误的,只有隐居才是唯一的选择。
从此,他便过起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亲自参加耕种。虽说不算富裕,但能够摆脱尘世的困扰,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在这首《饮酒》诗中,农村自然景物的优美,田园生活的闲适以及悠然自得的情怀,情景交融,跃然纸上。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有诗歌124首,以描写田园生活的居多。风格自然清淡,开后世田园诗派的新风。他还有11篇文、赋传世。《桃花源记》便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诗人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尽管这个理想无法实现,却能启发人们,鼓舞人们。
陶渊明在劳动实践中,和农民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在《野草罕人事》一诗中写道:“……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情真意挚。
对达官显贵,却又是一番情景。他55岁时,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又不愿放下架子登门拜访,便派人前去召唤。他不予理睬。一次,王弘打听到陶渊明要去庐山游玩,便请陶的一位农民朋友,挑上酒菜,去半路上等候,自己则躲在一个不打眼的地方。陶渊明患有足疾,出门总是坐着由子侄或乡亲抬的小轿。他在轿中见是老熟人,有酒有菜,不等招呼,便下轿和农友痛饮起来。酒至半酣,王弘突然走来,谎称下乡体察民情,不期而遇。他是这样才结识了陶渊明的。
有一次陶家遭了火灾,只有门前水塘的一只小船幸存下来。陶渊明在亲友和乡邻的帮助下,在南村盖了几间简陋的房屋,才有了遮风避雨的处所。这时,江州刺史檀道济特意登门拜访。陶渊明卧病在床,几天没有进食。檀道济回江州后,派人送来银两和粮食,被他婉言谢绝。
陶渊明的大部分作品看重个人操守,不愿随俗浮沉。他在《有会而作》中写道:“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即使“家乏”与“长饥”,诗人也决不羡慕富人们咽甘食肥的生活。
南朝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冬天,诗人在贫病交迫中与世长辞,终年63岁。
陶渊明用自己的操守和人格铸成的不朽诗篇,拓宽了我国古典诗歌题材的领域,此后,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作品便逐渐多了起来。
相关参考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
陶渊明辞官归隐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
陶渊明辞官归隐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陶渊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渊明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大诗人,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后,八十多天就弃官而去,归隐田园,开始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后人
陶渊明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合污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认为他辞官归隐之后既然只能种地,那么生活就算自由,恐怕也是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然而事实上,从陶渊明辞官到他去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真的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