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 李宗仁用哪两件“武器”完美收尾人生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国历史 李宗仁用哪两件“武器”完美收尾人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国历史 李宗仁用哪两件“武器”完美收尾人生

   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关键的“福将”。福将之“福”,一是他个人历经战场炮火和政坛暗箭,屡次大难不死;二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桂系,作为具有决定意义的中间力量,几乎总是能有意无意地做出明智抉择。他的抉择虽然有的出于派系斗争,有的是迫于时势无可奈何,但终究顺应了“不可阻遏的革命浪潮”,促使国家民族走向良性方向,也为自己留下“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身后评价。曾为李宗仁撰写回忆录的唐德刚认为,李宗仁“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他是“近代中国这座高楼大厦的一根主要支柱,没这根柱子,则今日这座大厦,可能又是另外一栋不同的建筑了”。

  因负担不起学费考取军校  晚年李宗仁看到名人传记中“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话,总觉得那是作者杜撰的。他少年时的志向,是当一名养鸭汉子,绝没想过要成为一代名将甚至“一朝天子”。  1891年8月13日,李宗仁出生在广西桂林贫寒农家,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广西陆军小学,报到时因为没有手表迟到十分钟,被取消入学资格,第二年再考才正式入学。桂林一带重文轻武,靠当兵吃饭颇受鄙视。李宗仁考陆小,是因为这是广西质量最好的新式学堂,升学就业都有保障。更重要的是陆小免学费还发津贴,这对许多贫苦孩子有很大吸引力。同时被吸引的还有15岁的白崇禧和12岁的黄绍竑,1908年,李、白、黄3人几乎同时入学。  陆军小学是清廷为培训新式军官投资设立的。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这些学习了新军事理论、新政治思想的年轻人,转瞬加入广西同盟会,成了清廷掘墓人。十几年后,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以少击众,联手横扫“旧桂系”。3个曾经负担不起学费考取军校的农家少年,崛起为“新桂系三巨头”。1925年夏,34岁的李宗仁稳坐头把交椅,一统广西。  “桂系三雄”的选择,  让北伐成事实  在那个群雄并起军阀割据的时代,李宗仁不安于在家乡做个“山大王”,桂系几乎是唯一自愿加入全国统一进程的地方势力。一位海外汉学家评价道:“他们(李、白、黄)觉得自己与那些被他们打败的粗野的、没有文化的中年广西军阀完全不一样,他们年轻,受过教育。” 3人的出身和教育背景使他们具有现代民族主义情结。统一广西之后,皈依中央获得合法身份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但哪里是“中央”?当时的中国,北洋军政府和孙中山建立的广州大元帅府都以中央自居,从实力上看,北方明显胜于南方。李宗仁权衡之后选择了南方,选择了在他成长过程中具有启蒙意义的三民主义;并在派系斗争纷乱的广东政府内部,选择了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蒋介石。唐德刚写道:“广西的统一和两广的合作,实系于李宗仁一念之间。李氏如一念及邪,则那个风雨飘摇的广东地方势力,所谓‘大元帅府’,是经不起吴佩孚、唐继尧、陈炯明三面夹攻的。” “……他们(李、白、黄等‘桂系三雄’)的这一决定,才能使‘北伐’从构想成为事实。而在他们三人之中,李宗仁实是决定性的人物。”  1925至1926年间,蒋介石忙于打压共产党,和汪精卫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广东政府一片内乱,无心北伐。李宗仁感到“问鼎中原”时机稍纵即逝,决定立即抽调12个团,亲自指挥入湘作战,并赴广州游说蒋介石。这是蒋李二人第一次见面。李滔滔不绝陈述北伐利害,蒋半天才说了一句:“你初到广州,不知道广州的情形太复杂……现在如何能谈到北伐呢?”最后又支支吾吾地说:“你和他们说说看。”意思是让李宗仁去说服广东政府的其他势力。  随后,李宗仁先后拜见张人杰、谭廷闿、程潜和苏联顾问鲍罗廷,均未获明确支持,最终他说动了李济深。二李在政治会议上慷慨陈词,这时广西的入湘先遣队已经取得初步胜利,国民政府终于宣布出师北伐。  1926年7月,北伐军出征时只有不到7万人,除第一军是蒋介石一手培养的黄埔系之外,其他都是难以驾驭的各路诸侯。桂军组成的第七军在北伐中表现最为突出,战斗力最强。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而七军则号称“钢军”。蒋介石对桂系既想拉拢又想削弱,一面软磨硬泡要跟李宗仁互换“兰谱”拜把子,一面把主要的战役都交给桂军去打,而他的嫡系受到保护,连军饷都比桂军多一倍。蒋桂矛盾就此埋下,此后的20多年中,这是国民党内最为主要的矛盾。  伴随着纠结的派系内斗和血腥的国共之争,北伐军一路北上,1928年7月占领北京。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和阎锡山来到北京西山碧云寺,向孙中山的灵柩宣告北伐完成。仪式十分隆重,冯阎二人“频频擦泪”,蒋介石则扑到棺上痛哭。唯一没哭的是李宗仁,李觉得他们都很“矫情”,而他本人“无此表演本领”。  不久之后蒋李冯阎同党操戈,打了整整3年的中原大战。最终蒋介石获得张学良的支持取胜,李宗仁败退广西。  逼蒋抗日,  为“西安事变”埋下伏笔  回到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决心励精图治建设广西。他们发展教育,惩治土豪劣绅,对行政官员进行严格约束,甚至规定官员只许穿灰色制服,不许穿绸袍和西装。李宗仁自己也过着清教徒似的生活,他的胞妹曾经问他:“哥哥,你做了这样大的官,而我们仍旧耕田种地,你不怕邻里耻笑你吗?”  20世纪30年代,广西是中国有名的模范省,国内外记者涌入参观给予盛赞。李、白发起建设广西运动,一是因为他们均出生于广西,对家乡怀有责任感;二是他们想让南京看看,如果贫穷边远的广西都能建设成功,那么其他各省建设不好只能说明中央政府的无能。  在广西和中央对峙的几年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胜一日,广西与广东联合大造舆论,批判国民政府不作为。1936年,李宗仁发表《焦土抗战论》,指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诱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民国历史 www.lishixinzhi.com)我即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李宗仁的观点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速胜论”背道而驰。7月15日,国民政府电令白崇禧立刻出洋考察,李宗仁调往中枢军委会任职,实际上要将二人赶出广西,这一下激怒了他俩,他们公开抗命。蒋介石调集各路军队围困广西,而广西也全省动员誓死一拼。桂系在舆论上占领正义立场,东北军、西北军、共产党都通电声援广西。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蒋介石做出抗日承诺,李宗仁宣布服从中央共同抗日。1936年9月18日,李宗仁与蒋介石在广州见面,这是他们公开决裂多年之后的首次见面。据当年的《春秋杂志》的记录说,李宗仁这位老实人,一见到蒋介石走了进来,竟然当堂面红耳赤不知所措,表情极其尴尬,而蒋介石则是满面春风,笑容可掬。  始终有论调认为,李宗仁率桂系与国民政府陈兵对峙,是“假抗日,真反蒋”。李宗仁当时的动机究竟如何已无从考证,但他确实是“逼蒋抗日”最稳定、最坚决的力量之一。“西安事变”发生后,各地军阀动摇观望之际,李宗仁等16人通电全国,态度鲜明地主张和平解决兵谏,建立抗日政府。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李宗仁在两个月内便在广西装备了4个军共48个团配备齐全,开赴淞沪会战前线。广西“建设运动”多年储备的资本和能量,让日本人惊讶。日本的媒体曾经这样报道:“广西有着险峻的地形,彪悍的军队,能战的将领和大广西主义的精神。谁想把它蹂躏,都是徒然空想。”  指挥“杂牌军”血战台儿庄  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守徐州。1938年2月至5月他指挥了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战役是他一生辉煌的顶点。作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大捷,这场悲壮的硬仗超越了政治界限,对整个民族都具有强烈的振奋意义。  台儿庄一战,国军损失3万歼敌1万,是血肉之躯拼出的“惨胜”,有人认为在战术上并无值得夸耀之处。其实,李宗仁指挥一支“杂牌军”浴血奋战本身就是令人称奇的战术。当李宗仁取得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惊讶地说:“你还能指挥杂牌部队?”李回忆这段往事不无得意:“这一点在蒋先生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之奇迹,他本人是断然做不到的。”  派系林立各自为政,一直是国民党军队最令人头疼的难题。对这一难题,蒋的解决办法通常是把非嫡系的部队推上前线,一边御敌一边削弱异己。李宗仁与之恰恰相反,他总是派自己的嫡系打前锋,对其他派系的部队在军饷补给上尽量公平,甚至给予特殊照顾。  李宗仁字德邻,时人敬称他为“德公”,这算是一个实至名归的称呼。蒋处事虚实难测,李为人宽厚实在,性格差异决定了在政坛上李一生都不是蒋的对手,但在战场上,德公的宽厚使他具有凝聚人心的特殊能力。“杂牌军”在其他战区龟缩不前,而独在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不惜血战到底,也就不足为怪了。  台儿庄捷报传来,民心大振,人们纷纷上街欢呼、放爆竹庆祝,蒋介石在武昌官邸听到街上的喧闹声,面露不悦之色,说:“有什么可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里胡闹。”随后的武汉会战,李宗仁名义上是会战实施长官之一,实际上已无实权。  酝酿多年的落叶归根  1943年9月,李宗仁从第五战区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明升暗降。抗战胜利后,又被任命为北平行营主任。一代名将从此基本与沙场绝缘,走上了权力斗争之路。1949年1月,李宗仁终于迫使蒋介石在形式上下野,他当上了代总统,可是根本没有实权,就算有实权也无法挽回国民政府的大败局。  1949年冬,李宗仁黯然去往美国,开始了16年的寓公生活。晚年他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参与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计划,在唐德刚协助下出版回忆录;二是在周恩来周密部署下,躲过重重阻挠,携妻取道瑞士回到大陆。李敖评价说,李宗仁“这两件‘武器’,是他一生最好的收尾,真令人拍案叫绝”。  1965年,在台海关系紧张的关口,李宗仁“突然回国”震惊世界,其实对他本人来说,落叶归根一点都不突然,他已酝酿多年。本质上,李宗仁自始至终是个民族主义者,当他看到在中共领导下,新中国实现独立统一,完成了他和同人“革命”一生的目标,他自然对祖国十分向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到美国,李宗仁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到处给亲友打电话报喜。在接受一位意大利记者采访时,李宗仁说:“我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高兴,因为从我的错误中一个新的中国正在诞生。……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呢?”  唐德刚写道:“一九四九年的桂林,他没有服输,因为他是个政治欲极盛的‘李代总统’,一九六五年他服输了,因为他是个炉火纯青的‘老华侨’。”  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李宗仁夫妇。毛说:“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李宗仁答:“我们搭上的这一条船,已登彼岸。”  在他回国之前,周恩来托人“务必转告国内实情”,告诉李宗仁国家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这不是使他失望,也不是条件,而是言之在先,让他做好思想准备。李宗仁也许早有这样的准备,解放初期的广西土改中,他3个妹夫和1个妹妹被当做大地主枪毙。多年后人们问起此事,李宗仁回答:“过去我们也杀过共产党,现在不要去记仇了。”  李宗仁回国第二年,“文革”爆发。在周恩来力保之下,李本人未受直接冲击,他看到那些曾是他对手的共产党人成了动乱的牺牲品,部属旧友也大都被揪斗。李宗仁私下说:“也许回来得不是时候,但我自己选上的道路,我是要走下去的。”  1969年1月,李宗仁去世,他以一个爱国者的身份留下遗言:“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汉高祖刘邦用哪两道遗嘱保住刘姓江山四百多年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

历史人物 韩琦大度通过哪两件事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韩琦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出身世宦之家。据韩琦墓志记载他祖籍为河北赞皇县。据《泉州府志·人物志·官宦卷》记载:“韩琦出生于泉州北楼生韩处(现为泉州文管会立碑保护)

刘坤一晚年做了哪两件大事 怎么评价刘坤一

  刘坤一雕像  刘坤一事晚清重要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离世后他代表湘军苦撑大局,中日甲午战争时任湘军统帅指挥湘军出关与日军交战。  刘坤一晚年做了哪两件大事  一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

龙王和犀牛精什么关系

《西游记》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发生了两件令人生疑的事情。这两件事甚是奇怪,哪两件事呢?1:西海龙王怎么会认识辟寒、辟暑、辟尘大王呢?2:井木犴为何要吃掉辟寒大王?我们先来看第一

人物志 李宗仁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李宗仁,字德邻,1891年8月生,广西桂林人。其父是乡村塾师。少年时在其父的塾馆中读书,后入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学习。1908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学习期间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

民国李宗仁白崇禧竟靠鸦片统一广西 新桂系崛起

在民国政治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组成的新桂系。不管有多少人正面描写新桂系三巨头如何励精图治,如何建设广西的;但是有一个事实很少有学者在媒体上提到:新桂系的资金,超过六成来自云南鸦片从

民国李宗仁白崇禧竟靠鸦片统一广西 新桂系崛起

在民国政治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组成的新桂系。不管有多少人正面描写新桂系三巨头如何励精图治,如何建设广西的;但是有一个事实很少有学者在媒体上提到:新桂系的资金,超过六成来自云南鸦片从

历史人物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新桂系作为一个军事集团在民国史上从北伐、抗战、到国共内战,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新桂系历史,在民国史上亦应占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因为新桂系在国民党军队中,并不属于中央嫡系,在官方国军史上,记

中国步兵抗战“完美武器” 抗战名枪捷克式轻机枪

抗日战争期间,捷克式轻机枪是中国军队基层火力的支柱性武器,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为数不多的重机枪和火炮。在迄今存世的抗战照片中,处处可见“捷克式”的身影。而对于抗战影视剧来说,捷克式轻机枪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历史人物 浪子燕青的完美人生

  是《》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绰号「浪子」,直隶大名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原是卢俊义的心腹亲随,会吹箫唱曲,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平方腊后,感于政治纷争复杂难测,便独自隐退。>  浪子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