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玄奘西游
Posted 佛经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玄奘西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玄奘西游
玄奘西游
大家熟悉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并不讨人喜欢,他有些窝囊软弱,而且经常不辨是非,但这其实与历史上真正的唐僧相差甚远。历史上的唐僧并没有三个武艺高强的徒弟,也没有神龙变的白马,但他确实历经种种险阻,完成了西去取经的任务,是一个真正可以称得上大智大勇的人。
唐僧的原名叫陈祎,出家之后的法号是玄奘(zàng),后来因为他精通佛学的经、律、论三藏,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唐三藏。玄奘出生在隋文帝的时候,是洛州缑(gou)氏县(在今河南省偃师)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地方小官。玄奘有兄弟四人,他是最小的一个。玄奘的二哥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法名长捷。玄奘小的时候跟随二哥学习佛经,也有了出家的志愿。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命大臣郑善果在洛阳主持度僧。当时隋朝的皇室杨家信仰佛教,所以朝廷每年会挑选一些有佛学资质的人出来,为他们剃度,由国家供养。这一年的剃度名额有27个,竞争很激烈。玄奘当时13岁,年纪太小,并不符合规定,于是他找到了郑善果,表明了出家的愿望。郑善果见他气宇不凡,就问了他一些佛学的问题,玄奘对答如流。郑善果觉得他很不一般,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玄奘回答说:“我想要‘远诏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被这个怀有远大理想的少年打动了,于是破格录取了他。
玄奘出家后和二哥一起在净土寺修行,学习涅槃经和大乘论。后来天下大乱,玄奘又和兄长一起开始了游学。他们先后到过现在的甘肃、四川、湖北、山西等地,走遍了半个中国,拜见那些老一辈的僧人。玄奘先后又学习过摄论、毗昙、发智论、律部、成实论、俱舍论、摄大乘论。学得越多,他越感到困惑,因为这些大师讲的都是经典,观点却有很大的差异,让人弄不清到底该依从哪个。为了弄明白佛经的真义,同时为将更多的佛经传到中国,玄奘有了去天竺求取佛经的想法。
玄奘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去天竺求经的人。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十分兴盛。从东汉的时候开始,天竺的佛经原文传入中国,有很多僧人从事佛经的翻译。原文的佛经往往由梵文写成,这是种古老的文字,并不容易理解,翻译者还发现经文中的很多意思,用汉语并不好表达,于是佛经中出现了很多音译词、新造词和一些特殊的语法。这样的佛经传了几百年之后,由于文字变迁,后来的僧人往往已经很难读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经文,自然出现了分歧,于是佛教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流派,互相争辩,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两晋南北朝,前往天竺取经的一直不乏其人。比较著名的有东晋时的法显,他不辞劳苦,翻越大漠雪山,到了天竺,在天竺学习了三年之后,又由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从水路回来,在海上漂流了三年才到达了山东,从他出发到回到中国,前后历时十余年。法显这种为信仰而万死不辞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去天竺取经也被佛门弟子看成是一个神圣的使命。在法显之后,还有上百名僧人去过天竺,但能够回来的只是一小部分。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唐太宗的御弟,他的取经得到了唐太宗的大力支持,可是历史上的实情并非如此。当时大唐和西边的吐谷浑、吐蕃、突厥等国的关系不是很友好,所以禁止人民出关,玄奘只能偷偷地前去。在凉州(今甘肃武威),玄奘被当地的都督李大亮拦住,他责令玄奘返回长安。玄奘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他在当地的慧威法师的帮助下,趁夜西去,慧威法师还派了两名弟子随他同行。三个人走到瓜州(今甘肃玉门以西)的时候,所骑的马因为不适应环境都死了,这时凉州那边也传来了抓捕玄奘的文书,玄奘就被当地的官吏李昌捉拿起来。但这个李昌也是个信佛的人,他听说了玄奘的志向,十分钦佩,就把文书撕了,催玄奘上路。玄奘在当地收了一个名为石盘陀的胡人为弟子,又有人送了他一匹去过伊吾(哈密)15趟的老马,他带着大家,又急匆匆地上路了。刚出瓜州,慧威的那两个弟子受不了艰苦,辞别玄奘,回凉州去了。玄奘和石盘陀继续前进,在一天夜里,偷偷过了玉门关。过了玉门关之后,石盘陀开始害怕,因为偷渡是死罪,他有些后悔了。趁着玄奘休息的时候,石盘陀几次提刀向玄奘走来,但又下不了决心。玄奘其实并未睡着,石盘陀的一举一动他都很清楚,但他知道,无论是指责还是求饶,都有可能激得石盘陀杀了自己,所以索性假装一直睡着。石盘陀终究还是没敢杀他。第二天一早,石盘陀跪下向玄奘忏悔,玄奘叹了口气,由他离去了。
接下来的前方,是荒无人迹的沙漠,玄奘一人和一匹老马孤独前行。黄沙漫天,吹得人睁不开眼,夜晚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人兽骨头发出的磷火,十分骇人。刚出边关,还有一些哨所,要不是守卫的人也信奉佛教,玄奘早就死在他们的箭下了。过了哨所,前方是八百里的沙河,《西游记》中的流沙河是水河,什么都浮不起来,这里的沙河却是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也几乎见不到水和植物。玄奘往往走几天都见不到水,几次陷入绝境。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信念,不到西天,宁死也不回头。凭着坚强的毅力,玄奘终于走出了这一片流沙海。
不久,玄奘来到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高昌国的国王热情地接待了玄奘,请求他在当地讲法,玄奘一心西行,并未同意。高昌国王见玄奘意志如此坚定,就和他结为兄弟,给他派了4名弟子、25名侠役,每人一匹好马,同时他还准备了24份公文,给前方国家的国主,请求照应。有了高昌国王的赞助,玄奘之后的路途不再那么孤独,但还是同样艰苦。过大雪山的时候,晚上他们睡在冰上,走了七天才通过,同伴和马匹死了近一半。之后路过一个不信仰佛教的国家,他们差点被烧死,多亏了高昌国王的文书,当地的国王才将他们放了。又有一次,他们遇到强盗,马匹衣物都被抢了,随行的人为此哭泣,玄奘劝他们说,生命是最重要的,只要命还在,就可以继续前行。后来到了一处地方,当地人见玄奘魁伟,就想用他来祭祀天神,他们把玄奘绑在祭坛上,玄奘默念佛经,这时刮起了一阵大风,当地人以为天神并不高兴,才将玄奘给放了。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艰难跋涉,玄奘终于到达了天竺(古印度)。在天竺,玄奘到各处的佛寺求学,几乎走遍了整个印度,其中他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一共在那里待了五年。那烂陀寺是古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规模宏大,有数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是各地僧侣学习佛学的圣地,最多时曾有上万名僧人在这里求学。玄奘在那烂陀寺跟随戒贤法师学习多年,成为声名远播的高僧。当时的戒日王(古印度戒日王朝的创立者)热情地接见了玄奘,还以他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了佛学辩论大会。当时五天竺18个国王,3000多名大小乘学者,还有2000多名外道(佛教以外的道)参加了盛会。玄奘在大会上讲述佛法,讲完之后任人问难,但是在场的人无一人问难。一时间,玄奘名震五天竺,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在印度待了十几年之后,玄奘启程回国,带回了梵文经书357部。玄奘回来后受到了当时人民和朝廷的热情礼遇,当时无论僧俗,都到路上欢迎他,当时的宰相还带领朝臣出外迎接。唐太宗十分敬佩玄奘,曾请他还俗辅政,玄奘拒绝了。回国之后的玄奘一方面宣讲佛法,另一方面致力于译经,唐朝廷对他的译经很支持,供给所需,并派了20多位名僧辅助他。玄奘一共译出了佛经75部,1335卷。玄奘宣讲的佛法被传承下来,形成了一个宗派,名为法相唯识宗,玄奘是这种学说的创始人。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而成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玄奘经过的中亚和印度一百多个国家的地理、风俗、见闻,是研究当时中亚历史、地理和交通的重要资料。玄奘的事迹,后来被弟子慧立、彦整理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而在民间,他取经的故事则逐渐演化,先有《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到了明代,又由吴承恩的生花妙笔,写成了我们熟悉的《西游记》。
相关参考
玄奘的身世:玄奘的身世是怎样的?玄奘,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有关玄奘的身世还有什么神秘面纱? 玄奘的身世:玄奘(602——664年),原
(602-664年)原名陈,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
《西游记》讲的就是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先不说《西游记》中存在的神话成分,因为历史上确有“唐僧取经”的事情,他就是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路线就是玄奘法师当年所走的路线。据悉唐僧取经
唐玄奘西行取经,路程全长五万余里,历时17年,行径110个国家,然而,有人怀疑,唐玄奘取经回来抄了近路,回程只用了四年的时间。那么,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为西行取经“偷渡”出境在《西游
唐玄奘西行取经,路程全长五万余里,历时17年,行径110个国家,然而,有人怀疑,唐玄奘取经回来抄了近路,回程只用了四年的时间。那么,唐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为西行取经“偷渡”出境在《西游
历史上确有玄奘此人,但是与《西游记》的唐三藏却多有区别。历史上的玄奘绝不等于《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只是有一点原型的影子在罢了。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
一、百家讲坛讲的关于唐朝的历史百家讲坛_《唐诗的故事》第1部分(李白、杜甫)百家讲坛_《唐史系列01:玄武门之变》百家讲坛_《唐史系列02:贞观之治》百家讲坛_《玄奘西游记》(第一部)百家讲坛_《玄奘
历史上确有玄奘此人,但是与《西游记》的唐三藏却多有区别。历史上的玄奘绝不等于《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只是有一点原型的影子在罢了。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
文/赵春阳中国古代小说多由历史演义而来,《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如此,《西游记》也不例外。虽然历史上没有悟空八戒沙僧,但我们都知道唐僧原型就是唐朝玄奘。不过历史归历史,小说归小说,玄奘和小说中的唐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僧是以大唐高僧唐玄奘为原型的。但是鲜有人知的是,作为《西游记》的第一主角孙悟空,也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也叫悟空,也是唐朝人,也是和尚,也曾西去印度取经。孙悟空的原型,正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