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妃徐惠

Posted 战争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妃徐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妃徐惠

附:太宗李世民妃徐惠

知书善文




徐妃,名惠,湖州长城人。她的父亲名叫徐考德,曾经官至右散骑常侍。徐惠天资聪颖,生下来刚刚5个月就能开口讲话,而且口齿清晰、伶俐。4岁的时候能口诵《论语》 、《毛诗》 等经典著作。8岁的时候能写一些通篇流畅、颇有文采的好文章,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她的父亲对女儿非常支持,经常让她读一些经史子集方面的书,以丰富她的知识。而徐惠自己尤喜读书,常常因读书而忘记吃饭,就连走路都拿着书。天赋加勤奋,使得徐惠从小就具有十分渊博的知识。父亲孝德曾叫她拟 《离骚》为 《小山篇》 ,她遂即拟作云: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表现了她文学上很深的造诣。徐惠能做出这样的文章,连她父亲也大吃一惊,当太宗听说这件事后,也感到徐惠不同一般,欣赏她知书善文,于是下诏将徐惠召入宫中,纳为才人,那时她才11岁。
徐妃不但文章做得好,长于骈赋,诗亦端雅可诵。她常常闲暇之余写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她受到太宗的特别宠爱。她做的诗基调欢快,在艳丽中透出自重自爱的情感,《全唐诗》卷五载有徐妃诗作五首,现录其三首于下:

《长门怨》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赋得北方有佳人》


由来称独立,本是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妆殿答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要说徐妃做这篇 《妆殿答太宗》还有一段小故事。长安崇圣寺中有一贤妃妆殿,太宗一次出游至此,偶发奇想,派人召徐妃来此共同游乐,过了很长时间徐妃也没有来,李世民很生气,徐妃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徐妃还有一首颇有气势的诗,可与当时的男作家并驾齐驱。

《秋风函谷应诏》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在诗歌的黄金时代的唐代,诗人多至不可胜数,就是在幽闭的皇宫里,也出了像徐妃这样的女作家,徐妃以上的四首诗,连同前面的 《小山篇》 ,已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
唐太宗很欣赏她 “挥翰立成,词华绮赡” 的才学,很快将其升为婕妤,不久又升至充容。唐朝制度规定: 皇后而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脩仪、脩容、脩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嫔。由此可见,这时的徐妃已列入了九嫔之列,地位明显提高了。

敢于进谏


然而徐妃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她积极进谏,在政治上给予太宗以很大帮助。
唐太宗作为封建皇帝,虽然在位时颁布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法律、法令,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是他不会也不可能没有他阶级的局限性。李世民晚年的好大喜功,对外频频发动战争,战争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作保障,这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为此,徐妃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劝说太宗,极力阻止对外发动战争。贞观二十二年(648)春,唐太宗出游玉华宫时,徐妃上疏太宗,指出近年以来战争、劳役的双重压迫,东征高丽,西讨龟兹,加上兴筑翠微、玉华等宫室,使士兵和马匹疲于战争,船只、车辆忙于运输,势必造成田园荒芜。同时警告太宗: “人民的痛苦、疲劳是叛乱的导火线,当人民不堪重负时,必然会起义反抗。” 希望唐太宗能减少兵役、劳役,让人民休养主息、发展生产。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很少兴修离宫、别馆,这当然与他吸取隋炀帝灭亡的教训不无关系,但与徐妃的劝谏也不能说没有关系。在上疏中,徐妃劝谏太宗要无为而治,不可大兴土木。她说: “招募工匠大兴土木,必然给百姓带来困扰,使他们不能安心务农,假使皇帝能给他们便利,让民众自由耕作,而不是整天役使他们,普天之下就太平无事了。五谷丰登,人民自然会欢天喜地,高高兴兴” 。唐太宗接纳了徐妃的建议。
徐妃非常痛恨玩物丧志之人。在给太宗上疏中,她认为珍玩伎巧,是国家沦丧的根本所在。珠宝玉器,是迷人心窍的毒药。珍玩珠宝盛行民间,必然会败坏淳朴的民风。她还举例说: “商纣王迷恋玉器,最后导致了国破家亡” 。所以,她说: “做皇帝应提倡节俭,而不能奢华,应该给后人留下治国的法制、原则,让人们都尊从,这样大唐王朝必会更加强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徐妃的这篇近千字的疏文,写得结构严谨,声情并茂,论据充实,真实感人。对此 《新唐书》 《旧唐书》均有记载,并且《旧唐书》将其原文照录。自从魏徵死后,贞观晚年中直谏大臣就数褚遂良、马周最为突出了。然观历史遗迹,马周、褚遂良因忙于辅佐李治,超擢宰相后,政治地位的骤变,直谏之举也不如前。相形之下,作为宫内的妃嫔能关心政事,骨鲠上疏,可见其难能可贵了。
唐太宗对徐妃的进谏非常赞赏,给予她很丰厚的赏赐。她的父亲也被提升为水部员外郎。
徐妃为唐氏王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此,唐太宗也给了她很高的荣誉。对于太宗的知遇之恩,徐妃非常感激,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去世后,徐妃也因思念太宗,忧劳成疾,病情一天天加重。而她却不准许医生诊治,她曾充满深情地对她比较亲近的人讲: “我之所以这样,就是想早日死去,假若真有魂灵的话,就让我日夜侍奉于太宗身边。太宗待我仁厚,即使做牛马我也心甘情愿。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她还写诗连珠以示她对太宗深厚的感情。
永徽元年(650),徐妃告别人世,终年24岁。唐高宗继位后,念其贤德,下诏追谥号 “贤妃” 。徐妃死后,按照她的遗愿埋葬于昭陵,使她得以永远陪伴于太宗身边。

相关参考

揭秘唐朝才女徐惠与唐太宗李世民也玩“黄昏恋”

唐朝是一个星光熠熠的诗歌王国,诞生了多位世界级诗人和文化名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而即使是政治巨头或后宫嫔妃,也不乏诗界大腕。比如李世民、武则天,都是当时颇有文名的诗人,李世民在大名鼎鼎的《全唐

历史人物 才华出众的李世民嫔妃徐惠简介

唐朝人物中文名:徐惠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公元627年逝世日期:公元650年职业:诗人,嫔妃代表作品:《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进太宗》祖籍:浙江长兴徐惠人物生平家世渊源徐惠出身东海徐氏

唐朝才女徐惠为何没被逼迫出家为尼?

唐太宗病逝后后宫有子女的嫔妃继续留在公里,而没有生育的女人却被迫出家为尼。但是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美才女徐惠。徐惠生于贞观元年(627年),浙江长兴人,自幼聪慧可人,遍涉经史,文学素养极高,十...

唐太宗妃子徐惠的生平简介 徐惠是怎么死的?死的时候多少岁?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女人,她们分别是长孙皇后、韦贵妃、徐惠、武则天、杨妃,其中最有才华的当属徐惠。  贞观十一年武则天以“仪容举止美”被太宗召入宫廷,封为才

历史人物 徐惠唐太宗唯一正史有列传的嫔妃,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古代的时候,女性地位极其低下,即便尊贵如长孙皇后那样的女性,历史记载也是只记载了她们的姓氏,不记载她们的名字。李世民有一位贤妃,名叫徐惠。她是李世民唯一一个在正史《新旧两唐书》里有列传的妃子,也是李世

历史人物 徐惠被誉为唐朝女神童,11岁就嫁给了李世民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徐惠的故事。李世民是一个爱才之人,对于那些有知识文化素养的人,他都会大加赞赏并将收入囊中,然而他有一位嫔妃就是因为

唐朝才女徐惠为何没被逼迫出家为尼?

唐太宗病逝后后宫有子女的嫔妃继续留在公里,而没有生育的女人却被迫出家为尼。但是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美才女徐惠。徐惠生于贞观元年(627年),浙江长兴人,自幼聪慧可人,遍涉经史,文学素养极

历史人物 徐惠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徐惠是怎么死的(资料图)目前,范冰冰版武媚娘传奇正在热播,戏剧里的历史人物备受网友关注。历史上徐惠是怎么死的成为网友热议话题。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

历史人物 唐朝史上被唐太宗称为贤妃的徐惠最终结局如何

  导读:身居宫中的,作为江南女子,自有她多愁善感的一面。所以才有了像《长门怨》这样的诗篇。然而,她并非是和陈阿娇、班婕妤一样是个失宠的宫人,说来和太宗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对于戎马一生,从刀光

武媚娘传奇历史原型

《武媚娘传奇》徐惠有历史原型吗徐惠有历史原型吗历史上确实有徐惠这个人物,徐惠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湖州长城人。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