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揭秘明惠帝朱允炆去向

Posted 明朝

篇首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揭秘明惠帝朱允炆去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揭秘明惠帝朱允炆去向

  朱棣的皇位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的,可以说来路不正,属于谋反篡位。因而朱棣一生都很难走出朱允炆对自己造成的心理阴影。  朱棣刚登基,就对外宣布了朱允炆已经被火烧死的消息。而事实上,这只是朱棣的一个策略,他要根绝任何打着朱允炆的旗号起兵造反的情况出现。而朱棣本人坚信朱允炆还活在世界上,或者说,在没有看到朱允炆尸体之前,朱棣都心存这样一个假定。  其实,朱棣并没有一定要他的侄子死。只要朱允炆乖乖的宣布退位,并且永久不生叛逆之心,朱棣就可以放他一条生路。攻破南京的时候,朱棣也心念亲情,给了朱允炆一个机会。军队都打到皇宫里了,那时朱允炆还在皇宫,朱棣命令军队不可随便攻打进去。朱棣这么做,明摆着是不想将朱允炆逼死。可是,朱允炆选择了一条很折磨人的道路,放一把火把皇宫烧了,连他自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得不说,这叔侄二人就是一辈子的冤家。朱允炆自从幼年登基,就视朱棣为最大的威胁。因为朱棣,朱允炆在位的几年始终都心怀不安,担心叔叔势力一天天壮大威胁到自己。后来,朱棣首先撕破脸,靖难之役一打就是好几年,他天天都在盼望着前方胜利的消息,可是等待终于成空。而朱棣,自从登上皇位那天起,就在位追查朱允炆的下落而内心纠结。他同样天天都在盼望着派出去的人能够带回一个消息,或死或者是活都可以,只要有人能明确告诉他,他才能安心。可是,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他还要担心哪天突然冒出来一个朱允炆,起兵反抗他的统治。  为了查到朱允炆的下落,朱棣花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永乐一朝很多大事件中,也都贯穿着这条线索。比如,郑和的几次南下西洋,目的之一就是寻访朱允炆。在这整个过程中,有无数的人被冤枉致死,有无数的人被秘密杀害,有无数的人被秘密终身监禁。  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朱允炆去向的谣言越来越多。其中一个是,他被主录僧溥洽秘密送到某一个安全的地方。溥洽自然难逃被监禁的命运,但凡是涉及明朝这一段历史的相关文献都没有记载朱棣是怎么审问溥洽的,也没有记载溥洽遭到了怎么样的刑罚,因为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可是,溥洽似乎什么有用的信息也没提供。若不是姚广孝在临死前向朱棣求情,溥洽可能就要在牢里度过一生了。  关于溥洽隐藏朱允炆的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后人也不得而知了。不过,姚广孝曾和溥洽有过秘密对话,但是对话的内容姚广孝不曾对任何人提起,也包括朱棣。所以朱棣认为有一种可能就是溥洽将朱允炆的下落告诉了姚广孝,但是从姚广孝临死前请求释放溥洽的做法来看,溥洽显然对自己不会构成威胁,所以,他为了顾念和姚广孝的情义,选择放了溥洽。  因为溥洽是个和尚,所以朱棣推断朱允炆的藏身之地,有很大可能是在寺庙。朝廷随即明察暗访,将天下所以的寺庙都给搜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连朱棣辛苦建立的、监视功能十分完备的东厂都不知道。后来,朱棣请求姚广孝帮助,表面上编撰《永乐大典》,真正目的是在查访朱允炆的下落。《永乐大典》中有一部分涉及佛家的著述,如果要写,必然请天下的得道高僧。朱允炆是皇帝,他的藏身之处必然受到至少一个高僧的庇护。如果能请那位高僧前来,朱棣一定可以查到朱允炆的下落。可是《永乐大典》修好了,朱棣仍然没有见到庇护朱棣的高僧。  被朱棣寄予厚望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胡濙。胡濙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因为从事了一生的寻找朱允炆的事业,晚年飞黄腾达,成为五位托孤大臣之一。  可即使到达这样的荣宠,胡濙的一生却没什么可值得回味。他大半辈子出差在外地,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跑遍大半个中国是何等的艰苦。而且,因为常年不在家,多年不曾对母亲尽一些孝道,即使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也没有时间赶回来参加丧礼。这样的人生多少是遗憾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回的消息终于让朱棣放下了压在心中二十多年的石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朱棣已经进入了梦乡。胡濙拿着令牌,走过重重关卡,吵醒了朱棣。此时的朱棣,半是惊讶,半是期待。他知道,胡濙将会投下一个重磅炸弹。因为,多年来,胡濙第一次主动求见,还是在这样不合适的场合。  《明史》记载,朱棣“急起召入”,胡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解”。史书上只说他们说了很久的话,说完后朱棣多年的疑虑就消除了,丝毫没提到谈话的内容。  其实,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朱棣寻找朱允炆的目的只是杜绝有一个叫朱允炆的人来反抗自己的统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允炆是生是死,流落在哪里,都不重要。对朱棣而言,只要没有人起兵反抗,其他都是小事,都好解决。显然,朱棣已经确定了这一切。从此,寻找朱允炆的行动也终止了。而此时的朱棣,也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暮年,不久就会死去。

相关参考

明朝 明惠帝朱允炆皇后·马氏

马氏明惠帝朱允炆皇后□□档案:姓名:马氏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婚配:明惠帝朱允炆封号:皇后马氏,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光禄少卿马全的女儿。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亲册为皇太孙妃。朱允炆即位,册立为

明朝历史 谁知道朱允炆最后怎么了

这是正史的记载...不过剧中的结局。我就不知了...明朝明惠帝 明惠帝(1398-1402),即朱允炆(1377-1402)。明太祖孙,太子朱标次子。朱标早死,他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明朝 明惠帝朱允炆皇后马氏

惠帝朱允炆皇后马氏在明王朝帝系的十几位皇帝中,有一位死后无尸骨、更无谥号的皇后,她就是“恭闵惠帝”即“建文帝”之德配元妻——马皇后。马皇后此般遭遇又是与夫君建文帝在明代帝王中之地位紧密相关的。建文帝能

历史人物 明惠帝朱允炆简介及在位时间 朱允炆下落之谜

  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

历史人物 明朝明惠帝朱允炆的皇后是谁

  马氏,名恩慧,明惠帝的。其父是光禄少卿马全。>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丙子,公元1396年),马氏为生下一子,名朱文奎。同年十月,马氏被册封为皇太孙妃。>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

历史人物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简介

  明惠帝建文皇帝(1377—1402年),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皇太孙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在位4年。丧所不明。生于太平之世,未经创业之艰,

历史人物 明惠帝朱允炆的皇后孝愍让皇后简介

明朝人物本名:孝愍让皇后所处时代:明出生地:宿州出生时间:1381年去世时间:1402年孝愍让皇后人物马氏,名恩慧,明惠帝朱允炆的皇后。其父是光禄少卿马全。(历史lishixinzhi.com)明太祖

明朝历史 明朝皇帝朱允是谁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朱允炆原无庙号及谥号,直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

历史人物 建文帝下落之迷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当了几年皇帝

  明惠帝(1377年12月5日—?)是第二位>  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是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嫡孙。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

明朝历史 寻找朱允炆,郑和下西洋三大历史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在京都发动叛变,自立为皇称成祖,改年号为永乐。当时被篡位的惠帝朱允炆削发为僧,亡命海外,一说是暴病而死,但是尸首不见。郑和下西洋第一个原因,明成祖朱棣寝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