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岑文本生平简介?岑文本历史评价?
Posted 太子
篇首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岑文本生平简介?岑文本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岑文本生平简介?岑文本历史评价?
岑文本
隋朝时候,有个名叫岑之象的邯郸(今属河北)县令因事被人告发,有理难辨,下了大狱。他年仅14岁的儿子为了替父鸣冤,只身前去拜见司隶(负责督察京师及其附近各郡奸猾与百官不法行为的官员),陈说事情原委,辨正是非曲直。这位少年言辞慷慨,情态恳切,答对从容,有理有据,在场的人都感到非常惊奇。不过也有人怀疑是否是别的什么人教会了他这些话让他来说的,于是又借景取题让他作一篇《莲花赋》来试探他的才华。这位少年并不推辞,捉笔在手,略一沉思,下笔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众人看时,见这篇《莲花赋》不但辞采飞扬而且立意颇高,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十几岁的少年人之手,于是大家无不交口称赞。岑之象由此洗清了冤枉,少年人也由此名声大振。这位少年就是后来在唐朝贞观年间位至宰相的岑文本。
岑文本,字景仁,原籍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他的祖父岑善方在后梁宣帝(萧詧)大定年间任吏部尚书时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岑文本天资聪颖,仪表不凡,少年时期便已博览经史,并能融会贯通,因为谈吐不俗,善作文章,受到人们的赞赏。鸣凤元年(617),后梁宣帝萧詧的曾孙萧铣再次在荆州(今属湖北)称帝。岑文本因为是后梁旧臣之后,又有才名,便被召为中书侍郎,专门负责起草公文信札的工作。当时正值隋炀帝末年,因为炀帝无道,民怨沸腾,揭竿而起者不可胜数。隋的一些地方军政长官见隋朝大势已去,也乘机起兵反隋。大业十三年(617),隋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李渊便是历史上所说的唐高祖。李渊称帝之后,随即开始征讨各地的割据势力,先后平定了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地方势力。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李渊派他的堂侄河间王李孝恭进兵荆州,萧铣君臣降唐,岑文本也在其内。当时唐军将士都想乘机在荆州一带大肆抢掠一番。岑文本向李孝恭进言说: “自从隋炀帝荒淫无道,群雄四起,连年征战,天下百姓饱受刀兵之苦,都期待出现一位真命天子解黎民于倒悬。现在萧氏君臣和荆州父老下决心归顺大唐,无非是希望从此转危为安,免除兵荒马乱,如果王爷一定要纵容兵士虏掠百姓,那实在不是我们来投奔您的初衷,也恐怕由此长江五岭以南百姓的思归之心受到伤害,平添后顾之忧。不如从厚抚慰荆州百姓,用以劝勉来归附的人们,昭示大唐天子的宽厚和恩惠,倘若这样的话,普天之下,谁又不是大唐的子民呢?”李孝恭非常赞赏他的远见卓识,于是下令军士停止抢掠,并让岑文本代理荆州别驾(州刺史的佐官,总理众务,职权甚重)。武德七年(624),李孝恭攻打辅公祏,召岑文本主管军中文告,后又代理行台考功郎中。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岑文本担任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逢太宗行藉田之礼(春天刚开始时,皇帝亲耕以示天下),岑文本献上一篇《藉田颂》,到正月初一,太宗亲自临轩大宴群臣,文本又献上一篇《三元颂》,前后两篇文章都是文辞华美,绚烂多彩。岑文本才名日盛,宰相李靖再次将其推荐给太宗皇帝,擢升为中书舍人(属中书省,负责撰拟诏旨),逐渐受到了太宗的器重。岑文本才思敏捷,做事利落,有时候许多样诏书、诰谕一块儿下来要他起草,他便让六七个书童各自准备好笔墨纸砚,由他分别口授,一块儿动笔写,不一会儿便能完成。贞观十六年(642)正月,岑文本由中书舍人兼侍郎拜为中书侍郎,专门负责朝中机要。贞观十七年(643),岑文本被授为银青光禄大夫。
岑文本因为自己一介书生出身,并非唐朝开国时的功臣勋将,在朝中总是谦逊待人。他生活节俭,居室简陋,孝顺母亲,且抚养弟侄,极尽父兄之道。太宗每每称赞他宽容厚道忠诚谨慎,可以亲近,可以信赖。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废,太宗第九子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当时的一班朝廷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勣等都在东宫兼职,太宗想让岑文本也兼摄东宫,文本推辞说: “我一介庸人,长期担任朝廷要职,只这一个职务,已担心不能胜任,哪里还能再去太子官署兼职,来让别人责怪我没有自知之明呢?臣只希望一心侍奉陛下,不奢望再受到太子赏识。”太宗于是打消了先前的念头,只是让他五天一去拜谒太子。皇太子对文本以宾友之礼相待,给他还礼,很是器重他。
贞观十八年(644)八月,岑文本拜为中书令。回家后他面带忧色,闷闷不乐。他母亲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子。他说: “我没有军功,不是旧臣,过分受到宠幸,现在职位高、责任重,所以担忧害怕。”亲戚朋友们因为岑文本拜相,都来向他祝贺,文本说: “今天我只受吊,不受贺。”又有人劝他置办家产,文本叹息说: “我原不过是江南的一个平民百姓,徒步入关,当初的愿望也不过是当一个秘书郎、县令而已。现在没有立下汗马之功,只因为舞文弄墨,位至中书令,这已经是极显贵了,单单是每年的薪俸,已怕担当不起,哪里还敢再添置产业呢?”劝他的人叹口气走了。
岑文本长期在朝廷担任要职,参与朝政,得到的赏赐很多。凡是有关财物出入,文本全部委托他的幼弟文昭处理,自己从不过问。岑文昭当时担任校书郎,经常与一些轻薄子弟交往,太宗知道后很不高兴,曾经对文本说: “你弟弟结交的人太多太杂,恐怕日后要连累你,我想让他到外边去任职,你看如何?”文本听后,很悲伤地说: “我弟弟自小失去父亲,母亲对他最为钟爱,不愿让他一朝一夕离开自己,如果现在放他去做外任,母亲一定忧心憔悴,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亲了。”说话间已是声泪俱下。太宗怜惜文本,于是便打消了遣文昭出京的念头,只是召见文昭,严加告诫约束,文昭也终于没有什么过失。
贞观十九年(645)三月,唐太宗御驾亲征伐辽,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等大臣随行。太宗把所有的筹划忖度全部委托给岑文本,文本责任重大,日夜操劳,神色日渐憔悴,言谈举止跟平时很不一样。太宗见了很担心,对自己身边的人说: “文本现在与我同行,恐怕不能与我一同回去了。”四月,大军到了幽州,岑文本得了暴病,太宗亲自去探视他,抚摸着他的身子流泪。4天以后,岑文本去世,终年51岁。当天晚上,太宗听到严鼓之声,伤心地说: “文本去世了,我心里很难过,今天晚上打更报时我不想听到。”命令停下来。岑文本被赠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赐东园秘器(皇帝用的丧葬器物),陪葬昭陵。岑文本有文集六十卷流行于当时。岑文本的侄子岑长倩,侄孙岑羲后来也位至宰相。
相关参考
本名:岑文本别称:岑景仁字号:景仁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www.cha138.com出生地:江陵参考资料:《旧唐书—岑文本、戴胄列传》 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萧察,官至吏部尚书。父岑之象,隋末时期
岑文本岑文本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著有《周书》《莲花赋》《藉田颂》、《三元颂》等作品。于公元645年卒于从征辽东的途中,朝廷追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岑文本简介>岑文本(595-64
唐朝人物本名:岑文本字号:字景仁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陵[1]出生时间:595年去世时间:645年5月10日主要作品:《周书》《莲花赋》《藉田颂》、《三元颂》主要成就:唐朝宰相中书令江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烂漫又悲壮的场景在边塞诗人岑参的笔下流传至今,虽然他一生对功名相当看重,但官场并非那样如意,但其作为诗人这个身份和他的作品名垂青史。岑参岑文本是什么关系>岑参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烂漫又悲壮的场景在边塞诗人岑参的笔下流传至今,虽然他一生对功名相当看重,但官场并非那样如意,但其作为诗人这个身份和他的作品名垂青史。岑参岑文本是什么关系>岑参
岑羲岑羲,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人。岑文本之孙,岑长倩之侄。进士及第,累迁太常博士。唐代的太常博士,必以学识渊博者担任,主要职务为讨论谥法,由此可见岑羲早年学识亦不凡。天授二年(691),岑羲
岑文本和长孙无忌都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大臣,都曾经担任过宰相,在贞观之治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堪称是一时人杰,那么两人到底谁更出色,谁更受李世民的宠信呢?首先从名声上来看毫无疑问长...
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自然离不开唐太宗这个掌舵人,但是,也少不了他背后那些贤臣良将的辅佐。我们多数人对于魏征、房玄龄更为熟悉,可能对于唐朝初年的宰相岑文本并不十分了解。其人并没有跟随皇帝南征北战出谋划策
岑文本岑文本自幼聪慧博学,14岁时就因为父申冤而闻名遐迩,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令、宰相等职,封爵江陵子,得以参豫政事。岑文本身居高位,自然会卷入夺权政治斗争中,在影视剧的演绎里他支持的是吴王李恪。>岑文
岑文本是唐太宗手下最为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其才智在初唐名臣中数一数二。岑文本幼有才智,十四岁那年,其父岑之象遭陷害入狱。为了救父,他只身前往司隶鸣冤,堂上据理力争。司隶只好重审此案,并释放了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