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敬玄生平简介?李敬玄历史评价?

Posted 唐朝

篇首语:最强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人,却一定是在他们失去之时不放弃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李敬玄生平简介?李敬玄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李敬玄生平简介?李敬玄历史评价?

李敬玄

唐高宗时,吐蕃日益强大,常骚扰边境。唐几次发兵,总是胜少败多,究其原因: 一是劳军袭远,士兵供应不济,气候不适宜; 二是用人不当,未经深思熟虑,有时形同儿戏,或成打击报复的一种手段。所以有了仪凤三年(678)李敬玄兵败承风岭。

李敬玄,亳州谯人(今安徽亳县)。他的父亲李孝节做过谷州(今湖北谷城)长史,敬玄小时候就一头钻进书堆里,博览群书且肯下苦功夫钻研,在五礼方面,尤为见长。唐初名臣马周很喜欢他,就将他推荐给太子李治,陪李治读书学习。李敬玄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大量接触了皇宫内所藏的珍本秘籍。书读多了,人有时就显得死板,不易和别人打成一片。这时候的李敬玄,落落寡语,神情很专注而且严肃,表情仿佛要拒人千里之外,很少与人交往。但每逢雪夜读书,遇到疑问,不管天再冷,路再难走,他都跑去向别人请教,春夏秋冬,从不间断。他这种韧劲,使他学到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 他的独立精神,又培养了深入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宗李治即位,也常常想起这个爱读书,而不太爱与人说话的侍读。就提拔他当了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许敬宗在当时是个颇有实权的人物,见李敬玄不言不语,工作却做得不错,就多次向高宗提起李敬玄,希望能委以重任。于是李敬玄拜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李敬玄虽不太与人交注,因为才学出众,所以也成为各实力人物争夺的对象。一路平安,又福星高照,接连被人赏识,他很快便身居要位了。

总章二年(669),李敬玄主管官员的选拔,他这种性格的人,也很适合作这种人事工作。上任以后,李敬玄重视任用人才,因为他自己便是被人慧眼识中的,他对手下人关心爱护,手下人对他的知遇之恩万分感激,发奋工作。员外郎张仁祎机警聪明,思维条理性很强,李敬玄大胆起用,委以重任。张仁祎也不负所望,将所有官吏姓氏、籍贯、履历、政绩、升迁情况等统一造册,存档,这样很便于考察官吏的任用及考核他们的政绩,为选拔良才,剔除庸庸碌碌之辈提供了简便的方法和依据。张仁祎全身心都扑在这项巨大的工程中,夜以继日,操劳过度,心脏承受不了,猝然死去。李敬玄听了,泪水纵横,亲自带领其它官吏,将张仁祎没有完成的工作完成,让诠选审核工作公正全面走上正规化。这样一来,大家对他的工作成效赞叹不已,从永徽(650—655)以来,掌管诠选的官吏一批又一批,几乎没有能像李敬玄干得这样出色。当时,参加预选的人,每年有一万多人,李敬玄亲自审核考察,不厌其烦。每每在大街上见到某某人,他能一下子说出那人的姓名。被他叫出名字的官员都颇受感动,以致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年之后,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官员,都还向家人和朋友谈起,流露出敬佩之情。被降职的官员也常去找他,李敬玄随口举出那人的过失和错误,一点也不差,被降职的官员往往羞愧而去。例如,杭州(今属浙江)参军徐太玄,刚到任不久,他的同僚张惠因受人贿赂被判死刑。张惠家中有个年老的母亲没人奉养,徐太玄可怜他们娘俩儿,就毅然到监狱中,要求自己和张惠一起受罚,借此减轻他的罪过。张惠终于没被判死刑,徐太玄却因此被免了官,十年多还没被起用。李敬玄知道后大加激赏,破格提拔徐太玄为郑州(今属河南)司功参军,徐太玄政绩卓然,从此名声大振,以后做了秘书少监和申王的老师,以品德纯正而著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也都曾受过李敬玄的器重提拔。

咸亨二年(671),授中书侍郎。三年(672),加银青光禄大夫,行吏部侍郎,依旧兼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咸亨四年(673),监修国史。上元二年(675),拜吏部尚书,依旧兼太子左庶子,监修国史,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敬玄日渐权重。久居要职,更兼握有铨选大权,投靠他,巴结他的人很多。前前后后李敬玄娶过三房,都是山东士族大户家的姑娘,又和赵郡(今河北大名地区)李氏续了家谱,所以台省的要职大多是他同族的或是联姻的。高宗知道后,心里很不高兴。但李敬玄毕竟是个人才,又跟了自己这么久,勤勤恳恳的,所以也没有说什么。

仪凤元年(676),李敬玄代刘仁轨为中书令,封赵国公。这时对李敬玄有知遇之恩的许敬宗病死。李敬玄本来与刘仁轨就有过节,以前每逢刘仁轨奏事,他往往从中作梗,刘仁轨很是不平,许敬宗等人还在,刘仁轨惹他们不起。许敬宗一死,刘仁轨又因屡建军功,便想报复李敬玄。正巧仪凤三年(678)吐蕃又来骚扰边疆,本来身为洮河镇守使,防御吐蕃的刘仁轨上奏高宗说: “敬玄才识,非臣所及,请令他镇守河西,免臣误事。”高宗认为可行。李敬玄大惊失色,忙向高宗解释说自己不是帅才,不会带兵,又说刘仁轨心怀恶意,强人所难。高宗听他啰嗦不休,不觉上火,冷冷地说: “仁轨若是让朕亲自去,朕也只好一行,卿怎么屡次奏辞呢?”李敬玄看高宗真动了气,才不敢再说什么,惶恐受命。拜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治今青海乐都)都督,令他率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统兵18万,浩浩荡荡而去。李敬玄不懂军事,也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带兵去打仗,因此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迷迷朦朦,又急又慌,加上对刘仁轨的恨,一路上六神无主,这便注定了他此去必败。他的副手刘审礼虽作战勇猛,却鲁莽,见李敬玄这磨磨蹭蹭的样子,也很瞧不起他。七月,大军在龙支(今甘肃皋兰西北)遭遇吐蕃部队,打了一个小胜仗。九月,进入吐蕃境内。刘审礼乘兴一路疾行,而李敬玄却走走停停,前后相隔已远。吐蕃国相钦陵,率兵10万出奇兵把刘审礼这个先锋官团团围住。刘审礼只望后续部队来解围,而李敬玄却犹豫不决,迟迟不发兵,只得突围,中箭被俘身亡。钦陵消灭了刘审礼部,又移兵来打李敬玄。李敬玄慌忙退兵,逃到承风岭,敌骑已漫山遍野,蜂拥而至,喊杀声震天。承风岭下面有一条大沟,李敬玄就命士兵防守沟边,阻击吐蕃兵,钦陵却不着急,在对面高山上屯兵直逼唐营,打算困死唐兵。一连好几天,李敬玄愁眉苦脸,一筹莫展。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是百济(都今韩国慰礼城)人,很有胆识,建议乘着天昏月黑时候,自己率敢死壮士500人,偷偷去劫敌寨,掩护大军突围。李敬玄也无他策,就让他去试试。500死士和黑齿常之冲入敌寨,吐蕃国相钦陵识破了计策,按兵自守,不为所动。而吐蕃右营部将跋地设,却引兵退逃,500死士杀出一条血路,才使李敬玄有机会率大军退入鄯州。不久在湟川(今青海湖畔)两军会战,唐军又大败。消息传入长安,高宗召众位大臣商议对策,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和亲,有的主张严守待机行事,有的主张再寻机交战,莫衷一是。恰在这时候,吐蕃赞普病死,吐蕃军队退走。朝廷上下,才喘了一口气。高宗下诏提拔黑齿常之为左武卫将军,充河源军副使,令李敬玄依旧驻扎防御鄯州。李敬玄已被吓破了胆,三天两头上书高宗,说自己重病在身,要求回京治病,另派人来接替自己。高宗同意他回来,等到入朝一见,一点也不像有病的样子,高宗大怒,前前后后的过失都摆了出来,贬李敬玄去衡州(今湖南衡阳)去当刺史。

时间长了,高宗念其有功,迁扬州(今属江苏)长史,换了个养老的地方,一直到死,终年68岁,赠兖州(今山东济宁)都督。

李敬玄在这段时间,专心著述,撰《礼论》60卷,《正论》3卷,文集30卷传世。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朝李敬玄生平简介,征蕃兵败

赵郡李氏南祖之后,有李善权,为后魏谯郡太守,他把家徙至谯(今安徽亳县治),于是在安徽亳县一带也有了赵郡李氏的后裔。>早期事迹>李敬玄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礼制,后在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太子李治

历史人物 李敬玄简介_李敬玄,亳州谯县人也_旧唐书李敬玄传_李敬玄吐蕃

本名:李敬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亳州谯县主要作品:《李敬玄集》主要成就:担任宰相,执掌典选李敬玄–唐朝宰相  赵郡李氏南祖之后,有李善权,为后魏谯郡太守,他把家徙至谯(今安徽亳县治),于

历史人物 连败薛仁贵李敬玄等大唐名将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实力雄厚、威名远播的王朝,唐朝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大唐自得天下以来,虽然国力日益强盛,影响波及西域各地,但是,也仍是边患不断的。为了换得边境安宁,唐王朝不仅在西域设置了安西四镇,还延

唐朝 魏元忠生平简介?魏元忠历史评价?

魏元忠深秋,长安叶落,禁宫之内一片萧索,西北边陲又传来消息,中书令、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李敬玄,率军18万,在青海湖畔与吐蕃军队会战,大败,工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先锋官刘审礼被俘身亡。唐高宗李治对此

历史人物 唐朝名将王孝杰简介,王孝杰怎么死的

人物生平免死归唐王孝杰,生于京师长安附近(雍州,后来的京兆府)的新丰县,年轻时以军功晋级。公元677年(仪凤二年),吐蕃进攻凉州(今甘肃武威)。第二年正月,唐高宗命中书令李敬玄兼鄯州(今青海乐都)都督

中共人物传 李敬铨人物传,李敬铨生平事迹,李敬铨评价

李敬铨,字子衡,又名李国栋,一九○四年生于济南市。其父在济南经营一小煤炭店,字号“聚源和”,买卖尚兴隆,家庭生活也还过得富裕。在李敬铨出生前父亲病故,家业逐步破落,敬铨到了入学年龄,其母节衣缩食,供他

裴行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裴行俭

裴行俭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裴行俭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高宗废王立武时,裴行俭因私议论...

唐高宗时名臣裴仁基之子裴行俭生平 裴行俭简介

...年(665)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10余年,甚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

历史人物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人物经历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李敬斋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李敬斋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88逝世日期:1987性别:女(历史lishixinzhi.com)李敬斋派系斗争一九三三年四月间,河南省主席刘峙,被调到江西任省主席,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