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韦见素生平简介?韦见素历史评价?
Posted 太上皇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韦见素生平简介?韦见素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韦见素生平简介?韦见素历史评价?
韦见素
韦见素(687—762),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亲韦凑,唐开元时期官至太原尹。韦见素宽厚仁恕,进士及第后担任过相王府参军。其父去世后,他袭爵为彭城郡公。后入朝为臣,担任过多种职务。天宝五年(746),受命光任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地黜陟使,他巡视地方,观省风俗,弹劾纠察不法长吏,所到之处吏治肃然,各地方官敬而畏之。还朝后被拜为给事中,他忠于职守,熟知旧典,在职期间驳正纠偏,起到整肃朝纲的作用。天宝九年,被升任吏部侍郎,加为银青光禄大夫。在负责考核、任用官吏的几年中,他能倾心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取舍公平允当,表现出一个仁恕长者的风度,受到时人的称扬。韦见素仕途生涯的成就和表现,为他登上相位准备了条件。
一
当时右相杨国忠专权用事,左相陈希烈畏惧杨国忠的权势,凡事唯唯诺诺,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唐玄宗对这种政治局面已有觉察并日渐不满,有意寻机解决这一问题。天宝十三年秋,大雨连续60余日,京师水害极其严重,公私房舍毁坏殆尽。唐玄宗借此指出: 这是因宰臣所用非人,引起老天示警,他命令杨国忠慎选堪为宰相的大臣。唐玄宗的本意是准备起用宠遇甚重的兵部侍郎吉温,但吉温与安禄山关系密切,杨国忠担心吉温一旦为相与安禄山内外勾结,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上奏玄宗堵死了吉温入相的道路。他又征询中书舍人窦华、宋昱的意见,窦、宋二人认为韦见素方雅不争,易于控制,于是杨国忠就荐举韦见素为相。因为韦见素曾担任过相王府参军,与唐玄宗有旧,所以玄宗立即准奏,诏命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任集贤院学士,主管门下省政务。这样,韦见素就取代陈希烈担任了宰相之职。韦见素由杨国忠引荐登上相位,对杨国忠感激不尽。
韦见素对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为争宠而展开的明争暗斗虽然不置可否,但对安禄山的谋叛行动却有所觉察。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上书朝廷,请求以32个番将取代汉将。这是安禄山谋叛的重大步骤之一,但唐玄宗竟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对此,韦见素颇感不快。他认为安禄山反状已明,此事正是安禄山叛乱的先兆。他约杨国忠一起谏止唐玄宗,不能答应安禄山的请求。入朝后,韦见素极论安禄山包藏祸心、欲危国家的形迹,玄宗对此十分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忠逡巡不敢言明自己的态度,遂使安禄山以番将代汉将的阴谋得逞。
不久,韦见素、杨国忠再次上言唐玄宗,建议征调安禄山入朝为相,解除其三镇节度使的职权。开始之初,玄宗对这种明升其职务、暗夺其兵权的策略表示同意,并派宦官辅璆琳以赐予珍果的名义,察看安禄山的动静。奸诈的安禄山厚贿了辅璆琳,辅璆琳返朝后,盛言安禄山尽忠奉国,决无二心,打消了唐玄宗的疑虑,韦见素等的谋略遂被搁置起来。
二
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击溃哥舒翰统率的官军,关中的屏障潼关陷入叛军之手。消息传到京师以后,举朝上下一片惊恐,集于朝堂的文武大臣,唯有惶恐流涕,竟拿不出一条御敌之策。惊魂不定的唐玄宗此时只能接受杨国忠去蜀地避兵锋的建议。于是,玄宗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乘夜集合六军,选出900匹军马,在天将黎明之时,只带着贵妃姊妹、皇子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及亲近宦官打开延秋门逃离京师,其余的文武百官、王子公主等都被丢在混乱不堪的京师。第二天,玄宗一行到达马嵬驿,饥疲交加、满腹怨气的士卒发生哗变,杀死并肢解了杨国忠。韦见素闻变而出,被乱兵击伤脑袋,血流如注,幸亏熟识的士众大呼“不要伤害韦相”,他才保住了这条老命。玄宗听说此事后,命令寿王李瑁亲自劝慰,并特赐药物让其包扎治疗。在马嵬驿人心汹汹的时刻,韦见素之子、时任京兆司录的韦谔,曾提出过两项建议: 一是为息众怒、安人心,请玄宗忍痛割爱、从速处死杨贵妃; 二是建议天子车驾暂去扶风,徐图去就。在唐玄宗自马嵬出发时,韦锷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由于马嵬哗变中杨国忠、魏方进被乱军所杀,所以此时玄宗身边的朝臣只剩下韦见素一人了。当玄宗一行到达巴西以后,就诏命这位扈从的孤臣兼任左相、武部尚书。几天以后,车驾至蜀,韦见素又被加为金紫光禄大夫,追封为豳国公。至此,韦见素成了玄宗朝为数不多的旧臣了。
三
至德元年(756)七月,唐肃宗李亨于灵武即帝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由于当时路途阻隔,唐肃宗的使者30天以后赶到蜀地,太上皇获悉肃宗已经即位的消息后,高兴地说:“我儿应天顺人即皇帝之位,社稷已有托付,吾复何忧!”于是,他命令韦见素、房琯等老臣奉传国宝、玉册奔赴灵武,宣示太上皇传位的诏命,册立肃宗。临行前,太上皇又对韦见素坦露了早就有意传位太子的心迹。他还动情地对韦见素讲:“此次劳卿等远去灵武辅佐我儿。自古以来多有危难之秋振兴王业的佳话,卿等应当尽心王室,以国家为念,以不负我的厚望。”太上皇临别一席话,使韦见素等悲泣不止。韦见素之子韦谔也被委以册礼使判官一职一起北上。当年九月,韦见素等在顺化郡拜谒了唐肃宗,按太上皇的意旨举行了册立新君的典礼。肃宗对来自太上皇身边的旧臣韦见素和房琯态度大相径庭。他为太子时就听说过房琯的盛名,因此,虚心以待之,因韦见素曾依附过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所以礼遇甚薄。次年三月,肃宗委任韦见素担任了左仆射,免去了他的宰相之职。
年逾七十的韦见素对安史叛军内部的情况及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比较准确的判断。他曾以天象星宿的变化预测过安禄山的命运,他对肃宗讲得神乎其神,后来事有凑巧,安禄山的死期还真的和他预测的日子相同。
韦见素虽然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但他还时刻关注着朝廷大政。当时烽火不断,战争连年,肃宗为了收揽人心,安抚部众,放宽了对官吏的考核和选拔。在任官制度上,出现了纲纪颓坏、委任冗滥的弊端。为此,韦见素曾向肃宗提出过重整纪纲制度的建议。肃宗虽然同意他的主张,但终因时局的混乱未及施行。不久,韦见素又被授于太子太师一职。
至德二年(757)十一月,肃宗返回京师后,立即诏命韦见素等入蜀地奉迎太上皇。十二月,太上皇一行到达京师,父子重新见面以后,肃宗实行大赦。韦见素又以扈从唐玄宗去蜀之功,加为开府仪同三司,实封300户。上元年间(760—761),年迈的韦见素以足疾致仕。宝应元年(762)十二月去世,终年76岁,被追赠为司空。
相关参考
韦见素韦见素出身名门京兆韦氏南皮公房,考中进士后出任大理丞、坊州司马、兵部郎中、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爵豳国公,一生官场得以、顺风顺水,还能寿终正寝。韦见素简介>
韦见素韦见素出身名门京兆韦氏南皮公房,考中进士后出任大理丞、坊州司马、兵部郎中、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爵豳国公,一生官场得以、顺风顺水,还能寿终正寝。韦见素简介>
历史人物 韦见素简介_韦见素 字会微_旧唐书韦见素传_韦见素是坏人吗
本名:韦见素字号:字会微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万年出生时间:697年去世时间:763年1月主要成就:扈从玄宗入蜀官职:侍中、兵部尚书爵位:彭城郡公→豳国公谥号:忠贞追赠:司空韦见素–
韦见素韦见素曾得杨国忠提拔,安史之乱时跟随唐玄宗入蜀,得到了重用,但也因杨国忠的推荐而被唐肃宗罢相。不过韦见素还是尽心尽力辅佐肃宗,后于公元763年病逝,终年76岁,追赠为司空,赐谥号忠贞。韦见素的后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第二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进逼长安,唐玄宗逃出长安,行至马嵬坡时,禁军哗变,围攻行宫,杨国忠、杨玉环等人尽皆被杀。当时,与杨国忠一同扈从在玄宗左右的宰相韦见素也被乱兵打伤,幸
是哪个朝代的:,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一说为玄宗相韦见素之后,其实并非一房),诗人韦应物四世。至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生
明朝人物本名:林俊字号:待用;见素;云庄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福建莆田出生时间:1452年去世时间:1527年主要作品:林见素文集谥号:贞肃林俊人物生平初入仕途林俊,成化十四年(1478
葛洪自号抱朴子,更著有《抱朴子》一书。他对文章和美学论论述就在《抱朴子》这本书中体现了。虽然比较零散,但是其中的价值是容不得我们忽视的。抱朴是一个道教的术语,出自《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
葛洪自号抱朴子,更著有《抱朴子》一书。他对文章和美学论论述就在《抱朴子》这本书中体现了。虽然比较零散,但是其中的价值是容不得我们忽视的。抱朴是一个道教的术语,出自《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