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韦巨源生平简介?韦巨源历史评价?

Posted 尚书

篇首语: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韦巨源生平简介?韦巨源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韦巨源生平简介?韦巨源历史评价?

韦巨源

在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乃至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韦氏家族中,出了不少大官权要,史籍记其“至大官者数十人”,足以说明韦氏家族的兴旺与发达; 除父子三人均官至宰相的韦安石、韦陟、韦斌及武则天时期的文昌右相韦待价以外,还有其五服之内的著名人物韦巨源,亦曾任过宰相。

韦巨源(约630—710),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韦总,北周时,曾任京兆郡尹,受封爵位郧国公; 祖父韦臣伯,承袭了郧国公的爵位,隋朝时官至尚衣奉御,并改封爵位舒国公; 父亲情况不详。韦巨源出生时,唐朝刚刚完成统一大业,贞观君臣励精图治,崇尚文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各种制度,尤其是科举、监察等制度更加完善,使他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其六旬以前的活动情况,缺少充分的资料记载。

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唐为周,韦巨源任职司宾少卿,旋即转任司府卿、文昌右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天授三年(692),转夏官侍郎,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旧唐书》称其“有吏才,勾覆省内文案,下符剥征,虽为下所怨苦,然亦颇收其利”。

证圣元年(695),韦巨源离开京师,出任鄜州(今陕西富县)刺史。不久,征拜为地官尚书、神都洛阳留守。

长安二年(702),韦巨源奉诏转任刑部尚书,仍兼任神都洛阳留守,又加太子宾客。

神龙元年(705)正月,发生了宫廷政变,张易之兄弟被诛杀,宰相韦承庆等人被流贬到外地,武则天宣布退位,唐中宗复位,李唐王朝再度重建。在这次变故中,韦巨源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未降反升,先是出任工部尚书,得封爵位同安县子,随后迁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为郇县伯。当时,韦安石是中书令,因为韦巨源是其本家,于是韦安石罢去了知政事,而韦巨源旋即迁职侍中、中书令,进封爵位舒国公。

唐中宗是位懦弱的君主,虽然得到了张柬之等人的支持,恢复了唐朝国号,但朝政大权很快便落到了皇后韦氏及武三思等外戚手中,韦、武外戚也极力拉拢韦巨源等权要臣僚,以树立他们在朝廷中的权威。韦皇后还把非其宗族的韦巨源编入本族,叙为兄弟,以示亲近。韦巨源显贵一时,也乐彼无怨,尽力维护韦、武外戚利益。当时,武三思在贝州(今河北南宫东南)有数千封户,因遭洪水灾害,田地收入大减,刺史宋璟建议减免封户的租庸,但韦巨源坚决反对,乃至当地百姓无法承受,纷纷流离他乡,形成了大量的流民。

唐中宗特别崇佛,十分迷信,加以宰相韦巨源、骁卫将军迦叶志忠、太常少卿郑愔、兵部尚书宗楚客、右补阙赵延禧等人的取媚,迷信活动几乎充斥了朝廷的各个方面。例如,景龙二年(708),韦皇后从衣服箱中拿衣裙时,忽觉裙上生有五色云,而且很久才消散; 韦巨源认为这是难得的好祥瑞,便上奏中宗,请求布告天下百姓。唐中宗不仅同意了韦巨源的奏疏,还让画工依据韦后所言绘出图形,当廷展示给百官; 同时,又下诏大赦天下,所有五品以上的朝野官员的母亲、妻子都加封邑。如此荒唐的事情,竟搞得轰轰烈烈,无怪乎《旧唐书》指责他们“谬说符祥,朋党取媚”,怎能不让“识者嗟愤”呢?

景龙三年(709),韦巨源拜职尚书左仆射,仍同知政事。未几,又拜尚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景云元年(710),再次发生了宫廷政变,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联合,指挥羽林军冲入宫中,杀死了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消息传出,举朝震惊,家人再三劝告韦巨源外出躲避,但韦巨源坚决不同意,并说: “我身为国家大臣,怎么能有难不管呢?”便出门察看,走到都街时,恰遇政变军队,韦巨源被诛杀,终年80岁。

唐睿宗即位后,追赠特进、荆州大都督。在追谥问题上,虽然李邕等人坚决不同意,但最终仍依唐睿宗之旨,追其谥号为昭。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朝状元郑巨源简介,代表作有《龙池春草诗》

简介郑巨源,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丁丑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共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吕渭。试题为《西掖瑞柳赋》和《龙池春草诗》。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历史人物 孙洙的孙洙的生平介绍_孙洙老师

本名:孙洙字号:巨源主要作品:【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孙洙–今之贾谊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授秀州法曹。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兼史馆检

历史人物 山涛简介 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山涛生平

  (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时期名士、政治家,「」之一。>  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赴汤蹈火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

历史人物 姚合生平经历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姚合,字大凝(公元776~公元842)中国唐代杰出诗人,祖籍吴兴人士(现浙江省湖州市),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来唱酬

历史人物 江总简介

南还寻草市宅①江总红颜辞巩洛,白首人轘辕。②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③径毁悲求仲,④林残忆巨源。⑤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⑥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谊。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⑦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历史人物 西晋名士山涛简介 嵇康为什么要和山涛绝交

  山涛人物生平简介  山涛字巨源,是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父亲山曜是宛句县令,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难得其自有一身释然情怀,并不因家中贫苦而有困惑,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年少时卓尔不群,气度非凡。尤其喜

历史人物 西晋名士山涛的简介 嵇康为什么要和山涛绝交历史名人

  山涛人物生平简介  山涛字巨源,是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父亲山曜是宛句县令,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难得其自有一身释然情怀,并不因家中贫苦而有困惑,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年少时卓尔不群,气度非凡。尤其喜

晋朝历史 “诬陷”朋友“盗嫂”

 西晋名士嵇康为何被杀:“诬陷”朋友“盗嫂”  正如前文所说,表面以孝治天下,但实际上滥杀滥赏的司马氏集团,对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所流露出

晋朝历史 “诬陷”朋友“盗嫂”

 西晋名士嵇康为何被杀:“诬陷”朋友“盗嫂”  正如前文所说,表面以孝治天下,但实际上滥杀滥赏的司马氏集团,对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所流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