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宇文融生平简介?宇文融历史评价?
Posted 唐朝
篇首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宇文融生平简介?宇文融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宇文融生平简介?宇文融历史评价?
宇文融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宇文节在贞观时期担任尚书左丞,深得唐太宗的信任。一次,唐太宗曾对宇文节说: “我所以一直没有任命尚书左右仆射这一重要职务,正因为你在该省任职。”意思是说,这一美差特留给宇文节以后递补。唐高宗时,宇文节终于登上了宰相的高位。宇文融之父宇文峤步入官场后,曾担任过莱州长史。这种家庭给了宇文融以很大影响,他不仅聪明辩给,而且长于吏治。开元初年,在他担任富平主簿的时候,就先后得到两任京兆尹源乾曜和孟温的赏识。在以后的仕途生涯中,宇文融曾几次担任过朝廷的专使,巡行地方州县。开元十六年,他入朝为鸿胪卿,兼任户部侍郎。第二年,又被拜为宰相。这是宇文融最为得意,也最为荣耀的时期。但他的好景不长,为相不满百天就在其他朝臣的劾奏下,被逐出朝廷。在此后担任地方官的日子里,他又几次遭贬。
一
在唐朝,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官僚、贵族、地主的势力也急剧地膨胀起来,兼并土地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唐初实行的均田制不断遭到破坏,失去土地的均田农民大量逃亡,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变成了流民和客户。土地兼并和户口流移的直接后果是,唐朝政府原来严密的户籍制度发生了混乱,国家对户口和土地的控制出现了困难。以户籍和均田制为前提的主要赋税制度很难维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控制日益流失的剥削对象,检括隐而不税的籍外之田,当时的监察御史宇文融上书玄宗,针对经济领域和赋役方面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建议进行大规模的检查和整顿工作。他的意见得到源乾曜的支持和唐玄宗的批准。开元九年,玄宗诏令有关部门详议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不久,就颁布制命,规定: 各州县的逃亡之户,允许在百日之内自首,既可以在所在地附籍,也可以重返家园,过期不按规定办理者,政府就要强行检括。在这种情况下,宇文融被委任为括户使,朝廷还同时任命了10个劝农官兼御史,派遣他们分别到各地进行检括户口和检括土地的活动。通过这种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检括出的无籍客户达80多万,也清查出大量隐而不税的土地。政府用清查出来的土地招来客户,让他们分而耕之。对按规定新附籍的客户,政府就免除他们6年的租调。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宇文融倡导的检括户口活动,使唐朝中央政府控制的户口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贞观年间有户不满300万,到天宝时期, 户口已增加到900多万。由宇文融主持的检括户口的活动,在实际进行中曾出现过骚扰百姓、虚张其数的弊端,为此,宇文融曾遭到一部分大臣的指责和反对。但因这项活动稳定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所以宇文融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和支持,使得检括户口的活动尚能维持一个时期。
宇文融在玄宗的支持下多次巡行天下,州县的所有政务都必须首先呈报受宇文融节制的劝农使,然后才能上报中书省,就是中书省也得按照宇文融的意思进行处理和裁决,宇文融由此取得了巩固的地位。宇文融在巡视州县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民间的农业生产,他责令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劝农社。劝农社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按时令督促农业生产,并负责调节有无,使贫富相恤。宇文融每到一地,就召集乡间父老百姓,一方面宣示皇帝的恩命,一方面讲解检括户口活动的由来和目的。他的这些活动有时使百姓感激涕零,不少人称宇文融为再生父母。宇文融还根据玄宗诏旨的精神,要求各地方官吏,在农业的大忙季节停止一切影响生产的事务和徭役,以保证百姓能集中时间进行收种。
除在括户方面宇文融颇多建树外,他在救灾、治河等其他经济领域内也作过不少工作。开元十六年,河北地区发生水灾,朝廷任命当时担任魏州刺史的宇文融检校汴州刺史,并充任黄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使,负责当地的救灾恤民工作。宇文融到任后,上奏朝廷,建议开垦、改造《禹贡》中的九河为水田,并引种北方并不多见的水稻。他还主张拿出一部分官钱贷给百姓,使百姓得以解燃眉之急需,官府取得利息之收益。这些工程和事业的愿望是好的,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却纷然无序,所以到头来并没有取得多少实际效果。
宇文融以上诸项活动,使唐朝政府的赋税收入有所增加,这是唐玄宗倚重他的重要原因。后来,宇文融在政争中被挤出朝廷,政府的税收又出现了问题。唐玄宗想起昔日宇文融在这方面的业绩,就埋怨斥责宰相说: “你们揭露宇文融为非作歹,我根据你们的意见罢免了他。现在国家财政困难,你们说该怎么办?”宰相们尴尬至极,无言以对。
二
由于宇文融为唐玄宗聚敛了不少财富,所以他得到玄宗的宠信。还因为宇文融天赋较高,反应敏捷,善于辞令,所以满朝文武都怕他三分。但是,当时的宰相张说却没把宇文融放在眼里,两人经常当着皇帝的面争论得不可开交。宇文融对此怀恨在心,总想寻机搬倒张说。对此,张九龄看得十分清楚,他曾劝张说不要忽视辩给而多诈的宇文融。但张说却满不在乎地说: “宇文融乃狗鼠之辈,他能掀起什么风浪!”在唐玄宗等东封泰山归朝后,两人又为吏部选事发生激烈冲突。宇文融一怒之下,就联合御史大夫崔隐甫等上章弹劾张说,揭发张说私自引用术士和接受贿赂的不轨行为,使张说为此而丢掉了宰相的职务,不得已致仕归第了。张说虽然被逐出了朝廷,但宇文融担心他东山再起,因此屡屡在玄宗面前诋毁张说。宇文融的行为引起玄宗的警觉和不满,最后就以结党联朋的罪名将宇文融贬为魏州刺史。
开元十七年,宇文融再返朝廷,他被拜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于登上了宰相的高位。此后的宇文融沾沾自喜,志得意满。他以天下为己任,不时地口出狂言,说什么: “我居相位只须几个月的时间,就能使天下太平无事。”在他担任宰相期间,还真的做了件被称之为“凤之一毛”的正经事,就是他曾向唐玄宗推荐过宋璟、裴耀卿、许景光等几位素服众望的大臣。但宇文融为人急躁,他自以为机敏善对,连皇帝老子也难不倒他。在朝堂上,宇文融颐指气使,喋喋不休,口若悬河; 在私第,他又招引宾客故旧,狂饮恣谑,彻夜达旦。宇文融有失宰相之体的举动,引起朝臣的不满和非议。
宇文融气量狭窄,疾贤妒能。当时担任朔方节度使的信王李祎,因立有军功深得玄宗的宠信,宇文融对李祎又恨又怕,于是他就指示侍御史李宙上书弹劾李祎。此事透露出来以后,李祎就对玄宗讲了。第二天,李宙果然上章奏告李祎,玄宗见状勃然大怒,再次将宇文融赶出朝廷,免相以后贬为汝州刺史。后来又有人揭发宇文融交结不逞之徒,擅作威福,怂恿儿子接受贿赂。为此,宇文融又被贬为平乐县尉。
时隔一年以后,司农少卿蒋芩举又翻出宇文融担任汴州刺史时的旧账,揭发他曾隐没过巨额官钱,给事中冯绍烈又写材料作证,朝廷又将宇文融贬到岩州。岩州地处南国,那里瘴毒?漫,宇文融到后,因忧愤病倒。后来他离开岩州,前往广州,并计划在广州长住。广州都督耿仁忠知道他是遭贬的罪臣,担心连累自己,不肯容留。宇文融听罢,一气之下急返岩州,最后就死在南国的荒路上。消息传到京师以后,玄宗又思念起宇文融的旧功,于是下诏追赠他为台州刺史。
相关参考
宇文融是一个很聪明、很有办法、也很能干的人。开元初年,他经过几次升迁,做到富平主簿的官,不久又当了监察御史,有了直接向皇帝提出建议的机会。>宇文融大胆地向玄宗建议,派人检查伪报的虚假户口,把藏匿不报的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可以说,宇文融的仕途是走得很顺利的。 在当宰相的时候,还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可以说,宇文融的仕途是走得很顺利的。 在当宰相的时候,还
唐代人物本名:宇文节所处时期:唐代诞生地:陕西西安北诞生时候:不详作古时候:654(历史lishixinzhi.com)人氏:京兆万年官职:尚书右丞个人风格:明习法则、做事老练、宽宏大度性别:男宇文节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宇文融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宇文融是唐玄宗年间的宰相,他有一项十分厉害的技能,那就是理财,在他主持唐朝财政期间,国库收入日渐增长,唐玄宗为妃子不断嚯嚯
在中国历史上,盛唐时代(即开元天宝时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不仅是唐代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以“变革”为“核心命题”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旧的财
苻融(?-383年),字博休,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北)人,氐族,苻坚幼弟,前秦征南大、录尚书事、阳平哀公。既是前秦王族,又有显赫声望,更兼随王猛学习为政之道,从青年时代起即屡历重职,以明察善断著
唐朝人物中文名:万齐融出生地:浙江绍兴出生日期:唐诗人代表作品:《全唐文》万齐融对乐请置判悬判有州申百姓皆好操缦,都不识雅章,以不能易俗,请置判悬,供释菜宾社之用,使人观习。省以为非所宜言,不为闻,欲
窦融(公元前16~公元62)东汉初大将。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新莽末曾从王匡镇压绿林、赤眉,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光武即位,遂决策归
窦融(公元前16~公元62)东汉初大将。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新莽末曾从王匡镇压绿林、赤眉,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光武即位,遂决策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