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张柬之生平简介?张柬之历史评价?
Posted 宰相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张柬之生平简介?张柬之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张柬之生平简介?张柬之历史评价?
张柬之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的深秋。
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的长江水面上飘泊着一只敞蓬船。长江奔过三峡,水势已平缓得多,而时令已过深秋,波光粼粼,泛着一丝丝寒意。然而,船上的气氛却没有丝毫的萧索与寂寥,两位官员模样的人正举酒话别。“孟将公此次调入京畿,正堪大用,李唐江山将复兴在你我手中,莫非天意?”说话的是新任荆州长史杨元琰。对面的老者慨然应道: “不错,老夫虽年过古稀,但愿苍天有眼,假我以时日,中兴大业,舍我其谁!”这老者正是数年后发动神龙革命、结束武周王朝的首臣张柬之。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张柬之年轻时就进入太学学习,他聪明好学,博涉经史,尤好礼仪之学,深受当时的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的器重和赏识。后中进士,任清源县丞。此后便默默无闻。直到永昌元年(689),年过花甲的张柬之又以贤良参加征召策试,在千余名参选者中名列榜首,方才脱颖而出,擢升为监察御史。圣历元年(698),迁凤阁舍人。时弘文馆直学士王元感著论云: “三年之丧,应为三十六月。”张柬之引经据典,撰文反驳,为三年之丧守二十五月提供了确凿依据。时人以为张柬之的反驳之论是合乎礼典的。
同年六月,武则天派淮阳王武延秀前往东突厥汗国,迎娶可汗阿史那默啜的女儿。张柬之劝阻说: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中国亲王娶蛮族女儿当王妃的!”与东突厥和亲,是宰相姚璹和杨再思的主意,张柬之的劝阻引起了武则天的不快,因为女皇称帝,也是亘古未有的事,遂将他贬为合州(今四川合川)刺史,不久转蜀州(今四川崇庆)刺史。按唐朝旧例,蜀州每年派士卒500人,驻防姚州(今云南姚安),道远路险,死者甚众。张柬之上疏: “姚州本是哀牢部落,荒服之外,地域绝远,山高水深。唐朝时,开疆拓土,设立州县,从来没有收过盐税、布税,可是军队调动,却使国库枯竭。驱逐平民,前往蛮族地区服役,甚至死在那里,肝脑涂地,我为国家怜惜这些生命。请废除姚州,改属嶲州(今四川西昌),使他们每年前来进贡朝见,如同藩属。泸水(金沙江)以南各军事基地也都撤除,而改在泸水以北,设立关卡,人民除非受政府派遣,不准交通往来。”奏章呈上后,未被采纳。
后迁荆州(今湖北江陵)大都督府长史,久视元年(700),武则天问宰相狄仁杰: “我打算提拔一个真正的人才,你认为谁是?”狄仁杰反问道: “不知道陛下用他作什么?”武则天说: “用他当大将、宰相!”狄仁杰回答说: “论文学素养深厚,当今宰相苏味道、李峤,是上等人选。但陛下一定要物色天下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他虽然年纪已老,却有宰相器宇。”武则天对狄仁杰一向敬重,但对张柬之似乎并不欣赏,于是擢升张柬之任洛州司马。过了几天,武则天又问狄仁杰,狄仁杰回答说: “前些时候,推荐张柬之,陛下还没有用他!”武则天说: “已经提升了。”狄仁杰说: “我所推荐的是宰相,不是洛州司马!”就这样,在狄仁杰的一再保举下,武则天才勉勉强强将张柬之升为秋官侍郎。应该说,武则天的直感是敏锐的,赴任之时,张柬之正与杨元琰泛舟长江,沉浸在复辟大唐江山的遐想之中。
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逐渐倚姚崇为左右手。长安四年(704)十月,姚崇任灵武军安抚使。行前,武则天命他推荐政府官员中可以当宰相的人才,姚崇回答说: “张柬之沉着稳重,且有谋略,能断大事。他年事已高,但愿陛下急速重用。”武则天立即召见张柬之,不久,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并进为凤阁侍郎。在武则天两位重臣的鼎力保荐下,张柬之终于以80高龄登上相位。
年末,武则天病重,卧床养疴,不见朝臣,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奉左右,这令朝臣们心神不安,担心日久生变。这促使政变提上日程。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会同天官侍郎崔玄暐、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共同密谋诛杀二张。张柬之找到掌握北门宿卫的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说: “将军今天的富贵是谁给的?”李多祚哭泣说: “是先帝高宗!”张柬之趁热打铁,说: “而今,先帝的儿子被张易之、张昌宗所危害,你难道不想回报先帝的大恩?”李多祚被激得热血沸腾,慨然回答: “只要对国家有利,全听宰相指示,不敢考虑自己及家眷的安危!”并指天地神灵,立下誓言,秘密决定发动政变。张柬之又推荐杨元琰为右羽林军将军,对他说: “你还记不记得泛舟长江时说的话?今天这项人事任命,责任重大。”随后又任命桓彦范、敬晖,以及右散骑常侍李湛都当左、右羽林军将军,全面掌握禁军。张易之等人对这些人事安排惊疑恐惧,暗中防范。张柬之表现出了政治家的谋略,再任命张易之的党羽、建安王武攸宜当右羽林军大将军,张易之等人才觉安心,放松了警惕。不久,姚崇从灵武(今属宁夏)回洛阳,张柬之、桓彦范大喜,互相庆贺,说: “大事可成!”遂把密谋告诉姚崇。当时,太子李显为伺候武则天医药,下榻玄武门,桓彦范、敬晖晋见,秘密陈述政变计划,得李显赞同。
正月二十二日,政变开始。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跟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军士卒五百余人,抵达玄武门; 李多祚、李湛、王同皎等前往东宫迎接太子李显,会师玄武门,击斩守门军士,破门而入。武则天此时在迎仙宫,张柬之等引军进抵殿廊下,斩张易之、张昌宗,然后命禁军士卒包围武则天所住的长生殿,严密戒备。武则天从惊恐中坐起,问道: “作乱的是谁?”张柬之回答说: “张易之、张昌宗谋反,我们奉太子命令,把二人诛杀,恐怕泄漏机密,所以不敢先行奏报。在内宫调动军队,罪该万死!”随后,又铲除二张的党羽,政变遂告成功。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太子。次日,李显登基称帝,大封功臣。作为政变首臣,张柬之被任命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与崔玄暐、袁恕己、敬晖、桓彦范同执相权,五人一律封爵郡公。
武则天被移送上阳宫休养,移驾之日,姚崇看到衰老、孤独的女皇,独自伤心流泪,哽咽出声。桓彦范、张柬之对他说: “这时候岂是你哭泣的时候,恐怕你的大祸,从今天开始。”姚崇回答说: “我事奉则天皇帝为时已久,突然间看到她被押送而去,悲不自禁。我前些时追随你诛杀奸佞,是一个臣属的大义; 今天辞别旧日君王,也同样是一个臣属的大义。”姚崇的回答入情入理,但张柬之为防微杜渐,将姚崇贬任亳州(今属安徽)刺史。可惜,张柬之等人的铁腕没有贯彻到底,在对待武三思等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决策失误,埋下了导致五王悲剧性结局的祸根。
诛杀二张时,洛州长史薛季昶向张柬之、敬晖暗示:“两个凶手虽然铲除,但吕产、吕禄仍在人世。斩草不除根,终会复生。”二人回答说: “大局已经稳定,他们不过是砧板上的肉,能有什么手段! 杀人已经够多了,不可滥杀。”薛季昶叹息说: “我不知道将死在何处!”朝邑县尉刘幽求也警告桓彦范、敬晖说: “武三思仍然留在政府,你们到最后将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不早下手,等大祸临头,后悔都来不及。”二人不听。
张柬之等人显然是寄希望于皇帝李显对武氏的仇恨。事实上,李显懦弱得很,事事听命于韦后,武三思与韦后私通,博得韦后欢心,遂经常来往内宫寝殿,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其势力再度扩张。此时,张柬之等人再劝李显诛杀武三思,李显已听不进去。张柬之说: “武周时代,李姓皇族几乎屠杀罄尽。而今,依赖天地神灵,陛下得以重返正位,而武氏那些浮滥的官爵却原封不动,岂是众人所望。但愿贬降武氏官阶和俸禄,以慰天下人心。”李显仍置之不理。张柬之等人无计可施,叹息说: “皇上从前当英王时,大家都认为他勇敢壮烈,我们所以不诛杀武三思,为的是要由皇上下令诛杀,用以伸张天子的权威。如今反而成这个样子,大势已去,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四月二十六日,张柬之升任中书令。五月,李显对张柬之等复辟功臣赏赐铁券,除非叛乱谋反,每人都赦免十次死刑。不久,武三思和韦后警告李显说: “张柬之等居功自傲,恐怕功高震主,威胁朝廷。”于是建议明升暗降,解除张柬之等五人的相权。五月十六日,李显下诏,封齐公敬晖为平阳王、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一律免除宰相等职,赏赐黄金绸缎,雕鞍御马,规定每月一日及十五日进宫朝见。自此,中央权柄,尽归武三思。张柬之已回天无力,上疏请求回襄州(今湖北襄樊)养病。李显于是任命他为不负实际责任的襄州刺史,又任命其子张漪为著作郎,随父上任,以便照料老父的生活起居。
襄州是张柬之的家乡,亲朋故旧很多,但张柬之执法公允,从不偏袒、姑息。时汉水暴涨,外城被水,张柬之指挥筑堤抗洪,遏止洪流,襄城乃安。
神龙二年(706)三月,光禄卿王同皎痛恨武三思与韦后乱国,常与亲友谈论以泄愤,被人告发,以“密谋暗杀武三思、罢黜韦皇后”的罪名被斩首。武三思借题发挥,指使中书舍人郑愔,检举张柬之、敬晖等五王跟王同皎暗中勾结,参与谋划。六月,李显下诏,将五王贬发边远,张柬之为新州(今广东新兴)司马,并剥夺功勋封爵。武三思仍不罢休,又秘密派人书写韦皇后奸淫丑闻,贴到洛阳天津桥上。李显气得暴跳如雷,下令御史大夫李承嘉调查此事。李承嘉奏称: “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派人张贴,表面上虽然只提罢黜皇后,实际上却是谋杀陛下,请屠灭五人全族。”李显因五人曾经赏赐铁券,不好自食其言,乃各判流刑,流放更为偏远之地。张柬之被流放泷州(今广东罗定),不久忧愤而死,时年82岁。
景云元年(710),韦后被诛,睿宗李旦登基,下诏为五王平反,追赠张柬之为中书令,谥号文贞。
相关参考
张柬之张柬之出生襄阳,不仅是唐朝名相,还是颇有才气的诗人,著有《东飞伯劳歌》《请罢姚州屯戌表》等作品。张柬之一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发动神龙政变,那么历史上都如何评价他呢?张柬之的子女>张漪,著作郎>张峄
(625年-706年),字孟将,中国襄州襄阳人,曾与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发动神龙革命,迫禅让予唐中宗,因而复辟。后得罪韦皇后、武三思,因而被贬至。> 中进士后,任清源县丞。永昌元年(689年)
中文名:张柬之别名:张孟将、张汉阳出生地:襄阳主要成就:发动神龙政变,恢复李唐谥号:文贞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 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祭酒令
唐朝人物中文名:张柬之别名:张孟将、张汉阳国籍:唐朝民族:汉出生地:襄阳出生日期:625年逝世日期:706年职业:诗人、宰相主要成就:发动神龙政变,恢复李唐代表作品:《东飞伯劳歌》《请罢姚州屯戌表》官
导读: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一个人?与狄仁杰是什么关系?张柬之,字孟将,生于武德八年(625),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少时广涉经史,补太学士。精通儒家义理,尤好三礼,国子祭酒[1]令狐德棻尤重其才
导读: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一个人?与狄仁杰是什么关系?张柬之,字孟将,生于武德八年(625),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少时广涉经史,补太学士。精通儒家义理,尤好三礼,国子祭酒[1]令狐德棻尤重其才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柬之毕生的成就和功绩,是从别人退休的一个尴尬的年龄才开始的,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张柬之,字孟将,是唐朝襄州之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名相和诗人。张柬之考取功名中了进士,担任清源丞。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柬之毕生的成就和功绩,是从别人退休的一个尴尬的年龄才开始的,接下来跟着全榜网小编一起欣赏。>张柬之,字孟将,是唐朝襄州之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名相和诗人。张柬之考取功名中了进士,担任清源丞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早年的官做得并不大,直到70多岁了,才在一次朝廷举办的贤良科目考试中,一举夺
《张柬之传》一文选自《新唐书》,作者是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这四位人物。《新唐书》是他们四人合撰的一步关于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内容的记载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功劳。而在《张柬之传》这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