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

Posted 皇后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

□□档案:

姓名:武

生卒年:公元624~705年

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

婚配:唐高宗李治

封号:皇后

帝 号:武周神圣皇帝

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姓武,名(这是武则天特意为自己造的字,意思是日月之上,目空一切),又名媚娘,尊号武则天。武则天不是生下来就叫武则天的,甚至在她死的时候都不叫这个名字,这是后人的称谓。

术士预言,不平凡的女儿命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就像中国最大多数的老百姓一样,在武士之前,他们家世代务农,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上耕种、劳作。看着身后的一片黄土地,武士心想,他不能一直局限在这片黄土地上,他要走出去,他要出人头地。所以他放弃了祖祖辈辈耕作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出去贩卖木材,而当时正处于隋炀帝晚期时候,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木材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于是武士正生逢其时地赶上了,并因此积聚了很多的财富。

武士的眼光还不仅仅局限在弃农从商这件事情上,事实上证明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家,而他那个时代也给他创造了最好的时机。隋炀帝大兴土木,四处建设,虽然会带来很多好处,但是生产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一定要符合当时国家和人民的力量才行,也就是要和经济基础相符合。炀帝所设想的广建扩建显然超过了民力所能承受的程度,赋税和劳力都严重不足,人们不堪重负,自然就会发生到处起兵,反对暴政的局面。

这个时候的武士已经和李渊父子结识,并且还是比较要好的朋友。李渊是个朝廷命官,武士是个贩卖木材的商人,他们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这又要说到武士的投资眼光了。在那个时候,士农工商是有差别的,地位悬殊。武士在贩卖木材得到一些财产之后,并没有急着把这些财产拿去享乐,去买好吃的好玩的去讨三妻四妾,建豪华的房子,他首先拿出一笔钱为自己买了一个小官职。卖官卖爵不是新鲜事,他要通过这些途径来改变他的社会地位,来结交更多的达官贵人,也就是这样他才得以认识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

当时是在晋阳起兵前夕,隋炀帝的朝廷已经是风雨飘摇,李渊虽有心反隋,但还犹豫不决。第一,起兵是冒风险的事,成功固然好,但万一时机不对失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第二,李渊同隋朝皇室关系也很密切,他是隋炀帝独孤皇后的外甥,也算是很亲的亲戚关系了。武士这人早觉得李渊气度不凡,将来也许有帝王之象,所以他就去劝李渊要果断起兵。为了让他更加坚定,他还编造谎话说他梦见李渊必胜,还能成为天子。并向李渊承诺,军费由他支撑,反正他是个商人,他的工作就是弄钱财的。有了物质保障,再加上那个梦的蛊惑,李渊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率军在晋阳起兵,并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来隋炀帝也被部下杀死,李渊果然建立了唐朝,取代了隋朝,实现了天子梦。

李渊既然夺得天下,武士就是大功臣,封官赏爵,一下升到正三品的官位。这时候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可是武士还是不开心。因为朝中的大官们一般都有显赫的出身,他们论地位是一定要按出身来算的。武士出自农商家庭,所以即使官位高,但也仍然是出身卑贱。他还得改变他的出身才行。快速换血提高自己地位的方法,当然是娶一个贵族出身的老婆,当时恰巧又遇到武士原配老婆去世,李渊就趁机撮合了他和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杨氏的美事,从此身份大变样。这个杨氏,就是武则天的母亲。

杨氏嫁给武士以后,一共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只是可惜三个孩子都是女儿。夫妻两人本来一心想生一个儿子,无奈第一胎女儿后,接连生下两胎仍然还是女儿。最后不得不放弃生儿子的理想了。

当时有个很著名的相士,名叫袁天罡。据记载,他看相非常非常准,几乎就没有不灵验的。这天武士也让他来家里给家人看看相,现在的武家不同以往,府上是有很多人的,孩子也都有奶妈照看。当小武则天被抱出来的时候,袁天罡当即就很吃惊地说,不得了啊,如果这孩子是个女孩儿,那就是女皇帝的命啊!只可惜是个男娃。武士夫妇听完当场就惊呆了,因为她就是个女孩儿啊!只是因为夫妻俩太想要男孩子,所以就把这个二女儿当作男孩子养,平常也都把她装扮成男孩子的样子。相士的话真不得了,惊得夫妇俩面面相觑。不过充满野心的武士对相士的预言很满意,这样说意味着至少这个丫头前途不可限量,做不做女皇帝并无所谓,但是做个皇后也许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从此以后,他就更加疼爱这个女儿了,对她加大培养。

被选入宫,封为才人

在十二岁之前,小武则天的生活都是幸福的。然而,十二岁那年,一直疼爱着她庇护着她的父亲去世了,她母亲是继室,所以她们母女就遭到了父亲前妻几个孩子的排斥和欺负,过了两年很悲惨的生活。十四岁时,武则天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加上她喜好读书,内在和外在气质一并显露出来,非常迷人。这时候在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太宗听说武家二女儿姿色非常美,就把她召入宫中。相士袁天罡的话还犹在耳边,没想到真的有女儿进宫的一日。父亲已经去世,这时候就剩她们姐妹和母亲,似乎无依无靠。二女儿此次进宫,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能不能得到皇帝欢心,会不会惹怒皇上而遭到不测。想到即将要面临的别离和种种不确定,母亲杨氏忍不住流下泪来。然而,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可不像母亲一样哭哭啼啼的。她觉得此番进宫,应该是她大展拳脚的时候,当然不值得哭哭啼啼。安慰了母亲,她就上路了。

入宫得宠,莫名冷落

进宫也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到宫里以后,并不是能够马上见到皇帝的,不仅如此,有很多很多人进宫后一辈子都没见到皇帝。不过十四岁的武则天进去以后就被赐予了才人之位,但是先要接受各种训练,要注重各种礼仪,要怎么说话,要怎么笑,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将皇上伺候得开心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武则天才得以见到皇上。而美女们被送给皇上,自然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侍寝。武才人的美貌和气质,也真的艳压群芳,连阅女无数的太宗见到她也不觉被她吸引,一夜过后就无法离开她。武才人一下子就受宠了,太宗还赐她“武媚娘”的名字。

武媚娘不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她觉得受宠了就是她有本事有资本,所以对身边的太监宫女也不太客气,她要享受那种有资格傲慢的感觉。

可是这种傲慢的感觉没能够享受多久,突然的冷落就来了。没有任何预兆,就再也接不到太宗侍寝的传令了,武媚娘不得其解。而太宗冷落她,确实是有原因的。袁相士在武媚娘小时候就曾看相说她有女皇帝的命,而宫中也传来这样的传闻,有武氏女主将取代李氏天下。太宗并不能想起宫中有何人是姓武的且会对他的江山造成威胁,而唯独想起,不久前给他侍寝的武媚娘,正是姓武啊!所以不管真假如何,至少是不能离她太近了。太宗算是英明神武的皇帝,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武媚娘对他很有吸引力,他也会以江山社稷为重,不会因为一个女色而将大唐江山断送在他的手里的。

不明所以的武媚娘面对突如其来的冷落非常不甘心,她要知道原因,她要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她一定要抓住皇帝的心,她不会甘心在宫里孤单终老的。为了知道这个原因,她不惜重金四处打听,将能够打通的关系都打通了,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那个传言。她知道,这是很严重的事情,她必须要小心翼翼,这样才能避免杀身之祸。所以从此以后,她就变得收敛一些,在宫中尽量处理好上下的关系,再不恃才傲物了。同时,由于没有皇帝传侍,所以空闲的日子很多,她就继续利用这些日子读书,充实自己。正是这些特质,让她比一般的美女志向更高远,也许一般的女子只想得到皇帝宠爱,能享尽荣华富贵即可,而她,则越来越想要得到全天下,当然,这是后话。

隔了一段时间,太宗又想起了那个被冷落的武媚娘,让她又回到了他身边,每天陪他上早朝,当然,肯定是不可以在朝廷上直接露面,侍女都得站在太宗的身后,隔着帘子侍奉皇帝的。但是正是这样一段经历,让她了解了更多的朝廷大事,也认识了很多的朝廷命官。

一晃儿,在宫里已经过了十几个春秋,但是自从因为传言被太宗冷落过后,她就没有机会给太宗侍寝了,更加不会有机会怀上太宗的骨肉,这对于宫里的女人来说,预示着她们是没有前途的。十几年过去了,武才人从入宫时候开始,一直还是个才人,地位没有变过。太宗也年纪大了,身上毛病也多了,公元649年,太宗病情恶化,不久去世,将皇位传于太子李治,而后宫之人,凡是没有生过孩子的侍妾都必须离开宫中,且不可以改嫁他人过正常生活,而是被发配到感业寺剃度为尼,伴青灯孤影过完余生。

武媚娘也要承受这种命运,也要年纪轻轻就出家为尼,要和这外面繁华美丽的大千世界告别,去清冷的尼姑庵里吃斋念经。

感业寺重逢高宗,入后宫智战群妃

尽管是有百般不想,纵然是有百般抗拒,但是太宗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没有人疼惜这些内宫的女人。武媚娘只好也随着其他内宫侍女一起,离开锦衣玉食的生活,来到感业寺。

然而命运对她总是眷顾的。太宗周年祭的时候,接位的高宗李治和皇后王氏都要去感业寺上香拜祭,事有巧合,他居然与在此出家的武媚娘再度相遇。其实李治和武媚娘在宫中的时候就早已相识,那还是武媚娘在太宗身后做侍女,每天随太宗上朝。但是帘子隔不住眼光,挡不住武媚娘清丽的脸庞,她秀美的身姿早就深深印进李治的眼睛里,刻在了他萌动的心里。后来太宗生病卧床不起的时候,武媚娘又有幸和太子李治一起侍奉太宗,两人的感情更进了一步。只是当李治知道武媚娘是父皇的妃子时,他就知道这个女人他不可能得到,只有无限的眷念。所以此时感业寺相遇,两个人都感慨无限,彼此都是充满思念的。

在一旁的皇后王氏看出了端倪,立刻打起了她自己的小算盘。当时的皇后王氏在宫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有一个劲敌需要处理,那就是萧淑妃。皇后王氏没有子嗣,这一点对她的地位有很大威胁,而萧淑妃很受高宗宠爱,为高宗生下了孩子,她在宫中可谓是恃宠傲物,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皇后此时心想,如果让武媚娘进宫,分散一下高宗对萧淑妃的宠爱,这样萧淑妃就不敢再那么飞扬跋扈了。有了此种心思,她就向高宗献计说接武媚娘进宫吧!高宗心里正想着这事啊,皇后都替他想了,当然同意都来不及。只是守孝也必须要满三年,还得等两年之后,高宗才能光明正大地把武媚娘接进宫。而也正好有两年的时间,媚娘可以养出秀美的长发。就这样,两年以后,武媚娘又重新回到了她做梦都想回的宫中。

到宫中以后,皇后王氏主动将武媚娘收留在她的身边,她希望把武氏收为她自己的人!再一次进宫的武媚娘,知道这个机会是多么难得,也知道她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所以她很小心翼翼,对皇后小心伺候,不引起她的嫉妒。皇后对武媚娘非常满意,她只想着将萧淑妃打败就行,其他的暂时不顾了。而武媚娘趁着大家不怎么注意她并且皇后也很信任她的这种时候,充分利用她的聪明才智将宫里的情况打探清楚,不久她就知道宫里的战况和实力了。她对自己重新翻身很有把握,她不仅要打败萧淑妃,她还要打败皇后呢!只是,这想法不能让人知道,低调行事才是最保险的。

同上一次侍奉太宗不一样,这次到宫中侍奉高宗,武媚娘则很幸运,很快就怀上了高宗的骨肉,而高宗对武媚娘又是宠上加宠,武媚娘也就接连生下好几个孩子,在武媚娘为高宗生下皇子弘的时候,高宗高兴坏了,武媚娘的地位也就自然升了,她被封为昭仪,昭仪是妃子中地位非常高的一种封号,萧淑妃自然而然也就被打败了。

王皇后果然有眼光,一下子就选对人了,武媚娘来了之后萧淑妃很快就战败。皇后如果没有孩子,一般也都会有一个养子,将其他妃子的孩子养大。皇后王氏也有一个养子,如果养子被立为太子,然后太子又懂得对养母报恩的话,那即使她自己没有生孩子,也算是功德圆满了。所以王皇后现在可以指望的,就是让这个养子登上太子之位。萧淑妃不敌武媚娘,现在显然已经失宠,所以太子位也轮不到萧淑妃的儿子,皇后也不必有什么担心了。

然而,王皇后轻松得太早了。她哪里料到斗倒了一个萧淑妃,又来了一个武媚娘呢!当时怕的就是萧淑妃得专宠,而如今萧淑妃是失宠了,但武媚娘却成了专宠!而且这武媚娘显然比萧淑妃还可怕,还难以对付。这个时候的王皇后,又想起了萧淑妃,她们俩现在倒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了,于是两人都意识到她们联手的时候到了。

这一天王皇后正在萧淑妃处同萧淑妃密谋除掉武媚娘的方法,恰巧高宗觉得很久没见过萧淑妃了,就来看看她。进门他才发现,皇后那个黄脸婆居然也在这里,顿时就不高兴了。可是皇后和萧淑妃这个时候还没看懂皇上的脸色,只想到要把武媚娘抹黑,两人一同说她的坏话,还劝说皇上要勤政为国,不要败在了女人手上。本来就不开心的高宗,现在又听到这些,他终于明白一向不和的皇后和萧淑妃到一起居然是要针对他正热宠的武媚娘的,于是他甩手就走掉了,这两个女人,他决定再也不要理她们了。

武昭仪是多么聪明的人,她当然知道皇后和萧淑妃背后的行动,她也早已经在全盘筹划了。她不仅仅是要得宠,她还要得皇后的位子。而她,离皇后的位子也越来越近了。高宗因为特别宠爱武昭仪,在武昭仪的提议下,特意给武昭仪设了一个特别的封号:“武宸妃”。这是一个新的称号,之前并没有这一级,她的地位就仅次于皇后了。

不久,武媚娘又生了孩子,是一个小公主。皇上的爱妃喜得小公主,皇后当然也得表示表示,她亲自去看摇篮中的小宝宝。武媚娘想,好时机来了。为了陷害皇后,她竟然在皇后走后将自己的亲生骨肉给捂死了,然后嚎啕大哭,哭得惊天地泣鬼神,任谁看了都不忍心。高宗特别心疼,派人查明此事,宫女和太监们都说没别人来,只是皇后来过。皇后对武媚娘本来就嫉妒,这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高宗对皇后太失望,已经在寻思着找借口废掉皇后了。

皇后深知自己的处境,就非常担心。高宗和武媚娘那边已经在试探大臣们的口风,只是大臣们都不怎么赞成废王氏皇后而立武氏皇后,这虽然貌似只是皇帝的家事,但是天子立皇后也是关乎国家的大事,废后终究不是好事情。皇后的厄运也注定是要来了,王氏的母亲柳氏也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她不可能看女儿受冷落还面对被废的风险而不顾的,而她所想到的方法,居然是收买精通巫术的人,对武媚娘进行诅咒。这是非常危险也非常愚蠢的一个做法,宫廷里出现了太多这样的悲剧了。但是王氏此时也不知道有其他什么法子,只好孤注一掷了。然而,这种事怎么能够瞒得过武媚娘的眼睛?事情暴露之后,王氏就再也没翻身的机会了,若不是高宗考虑废后会遇到大臣们阻挠,估计知道事情的当时就会把王氏废掉而立武媚娘为皇后的。现在,王氏几乎是被冷在宫里,只等着命运的裁决了。

而此时,赞成武媚娘被立为皇后的声音出现了,当时朝廷上有个叫李义府的官员,他见高宗非常想立武媚娘为皇后,武媚娘那么得宠,巴结她总没错。得到朝廷命官的支持,高宗就像有了救星一样,别提多兴奋了。在这个官员的带动下,一大批官员都站出来力挺武媚娘,武媚娘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大,反对党逐渐被他们排除,最终武媚娘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成功登上皇后的宝座。

临朝听政,政治才能显现

对于女人的宫廷斗争,这个并不陌生,历朝历代都有,有人耍尽手腕得来财力和权势,有人落入冷宫终此残生,但不管在宫廷里斗争得多么厉害,在政治上取得成就的女人还是寥寥无几。而武则天,则是一个又善于宫廷斗争,又能够将国家治理得还不错的这样一个女人。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她前面连起了贞观之治,后面承接了开元盛世,在政治上算是成功的了。有人说,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但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真正的女皇帝只有武则天一个,她的政治才能是哪里来的呢?

武则天从小天资聪慧,这是一个基础条件。她喜好读书,却不喜欢习练女红,所以别的女子花在绣花上的工夫都被她利用到学习上去了,当然更重要的仍然是从两个皇帝身上学习和自己的实际历练。

武则天先是在太宗身边待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时间对她是很重要的,虽然从妃子的地位上她一直是才人没有得到提升,但是她学习到的东西为她的后来奠定了基础。太宗是一代明君,十分有政治才能,他在位期间开辟了贞观之治,虽然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自己的兄弟,但事实证明他夺这个皇位是正确的。武才人进宫以后本是很受太宗宠爱,但是因为有“武氏女主”的传言存在,太宗在女色和天下之间选择了天下,冷落了武媚娘。不过后来他还是将她放到了身边做一名侍女,每天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文武百官,观看上朝下朝,群臣进谏,讨论国家大事,她在这里认识了朝中的官员,也学会了处理政事的一些知识,当然还有一点重要的,她在这里认识了对她一见钟情的太宗的儿子李治,这是她的第二个政治导师。

李治在朝堂上对站在帘子后面的武则天一见钟情,从此念念不忘。太宗死后,没有生孩子的武则天同其他无子女的宫妃们一起被迫到感业寺出家为尼,李治登基,是为高宗。高宗又到感业寺将旧爱接回宫里,并且大加宠爱,乃至还让她统领后宫,成为一国之后。这中间必定经历各种考验和磨难,高宗和武后夫妇俩在这里面又练就了更深的政治本领。

在武则天当皇后以后,就逐渐有参与朝政的倾向。武则天也确实有这方面的才能,能够帮高宗处理政事,所以后来高宗身体不适,就直接让武则天垂帘听政了。

渐渐地,高宗感觉皇后好像太过分,他自己渐渐没什么分量了,他感觉到了这个女人的威胁,就找宰相上官仪商量废后的事情,然而废后诏书还没拟好,这事就被武则天给知道了,无奈高宗只好牺牲老臣上官仪,上官一家几代人也都成了殉葬品。自此以后,高宗更加懦弱,朝政大事几乎全权由武则天掌握,高宗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很少了。高宗对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是很信任的,他也知道这个女人野心很大,但是身体上的不适,加上种种事情,他也无心跟皇后一斗高低,好歹那是他的皇后,有人主动替他分担,他也乐得清闲自在。

武则天在后宫中风生水起。

除老臣,除异己,任用酷吏

武则天是从太宗的一个才人逐渐成为高宗皇后的,按民间的说法,也就是原本是父亲的小老婆,结果变成了儿子的正室,这本来就是需要冲破各种阻碍的,更何况她当上皇后后还逐渐处理朝政事务,朝中老臣们自然对她不是很赞同。所以武则天当政期间虽然国家治理得还算成功,但是大量任用酷吏,并且非常严重地排除异己和排除老臣,所有阻碍她的人,她都要将他们除去。

早在高宗要废去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就遭到了一群老臣的反对,其中最厉害的莫过于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皇后的废立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当然容不得皇帝一个人一时兴起说了算,皇后必须出身名门,有极高的个人修养,有母仪之德。武则天出身寒微,她父亲虽然后来也官至三品,但是毕竟是贩卖木材出身,所以无论官做得有多大都改变不了出身。大臣们不支持武则天,反对的一个最大理由就是出身问题。

褚遂良反对武则天被封为皇后,反对得非常激烈,甚至以死相逼。高宗对反对这件事的人很反感,但他还不敢对这些老臣怎么样,毕竟他们都是受先朝遗命,对先朝有功,又兢兢业业为此朝献力。然而,武则天可不管这么多,她直接当着高宗和朝臣们的面,对高宗说,何不将这个老臣杀掉?长孙无忌等老臣绝不可能袖手旁观,都替褚遂良求情,褚遂良这才免死,但遭到贬官流放,最终死在贬官途中。其他反对者的下场都和褚遂良一样,不断遭到贬官和流放,唯独长孙无忌势力雄厚,扳倒他还需要一番功夫。这时候武则天想到,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案件才能将长孙无忌的势力铲除,好在她有许敬宗这个忠实的追随者。当时朝廷在处理一个朋党案件,本是一个结党营私的小事,但他们却趁机宣扬说这几个人与长孙无忌勾结,想造反。长孙无忌身居要职,在宰相位几十年,对身居高位的他来点闲话实在太容易了,许敬宗就开始在高宗面前造谣,说着长孙无忌现在势力太庞大,太得民心,百姓无不听从他,官员也无不慑于他的威力,这对皇上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优柔寡断的高宗将此事全权交给许敬宗处理,经过他一番抹黑描述,高宗竟然信以为真,将长孙无忌官职罢去,流放四川。流放之后许敬宗等人还不放过他,派人将长孙无忌逼死,永远扫除心头大患。

将这些大的绊脚石一一扫除以后,武则天就开始大展拳脚了。这一路上她想要的基本上都实现了,所以小时候刚进宫被太宗宠幸时那种骄傲情绪又回来了,对高宗也不怎么温柔体贴了,高宗逐渐感受到这个女人有很大的威胁。他很苦恼,他知道这样下去大权势必要被皇后掌握,所以高宗找来宰相上官仪秘密商量,上官仪赞同废去皇后,他去拟定废后诏书。可怜上官仪时运不济,事情被武则天知道了。听闻高宗和上官仪商量这事,武则天非常愤怒,直接跑到高宗面前质问他。高宗见到武则天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立刻吓得哆嗦着不敢说话,只好把责任全部推到上官仪身上,说是他出的主意。武则天咬着牙说,上官仪这老贼,活得不耐烦了!结果将其全家抄斩,只有女眷,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孙女上官婉儿和婉儿的母亲免去死罪,但被发配到掖廷充当官奴。

除了铲除这些不怎么配合她的老臣之外,武则天还起用了一大堆酷吏,武则天当政期间各种刑罚不计其数,严刑逼供害死诸多无辜的人,弄得人心惶惶。当时有两大酷吏,来俊臣和周兴,他们的乐趣就是开发出各种严酷的刑罚,然后看着别人受刑,弄得朝臣人人自危,这些酷吏也让武则天背上了骂名。

任用酷吏可能是武则天害怕自己当政期间朝臣及民众不服,所以必须要使用一些非常规的严酷的手法来镇压不服从者,后来政权逐步稳定之后,武则天就利用这两个酷吏,先让来俊臣除掉了周兴,然后又除掉了来俊臣,这样才结束了酷吏恐怖的统治。

一代女皇,青史留名

武则天开始参与政权,是在除掉长孙无忌集团之后,公元660年高宗身体不适,头晕目眩,武则天开始临朝听政,再到公元664年上官仪被除,武则天已经和高宗一起并列临朝了。再十年,武则天又有了新想法,高宗自称天皇,武则天贵为皇后,自然就称为天后了。她认为她是承天命而来,注定要作为女主治理天下的。称为天后之后,武则天雄心勃勃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主要分为十二条,基本上延续太宗休养生息的思想,鼓励农桑,对发展生产很有好处,主张由她提出,由高宗颁布执行,高宗配合得非常好,武则天非常满意。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过了五十岁,高宗也年事已高,身体又一直不好,越来越觉得不太适合继续天子之位。此时太子李弘已经二十多岁,他是武则天的亲生骨肉,是她的第一个儿子,生性宽厚,很得人心,高宗也很喜欢他。正当高宗酝酿着要让太子即位时,武则天却深深地忧虑起来了。她太留恋这种把握权势的感觉,如果高宗是皇帝,她仍然可以把他吃得死死的,就像她自己掌握实际政权一样。然而这个儿子没有父亲那么温顺,不会对她这个母亲言听计从的,她掌握不了他,如果李弘登基为帝,那权势势必不能再由武则天掌握。更加可恶的是,当李弘想起曾经被母后害死的萧淑妃的两个女儿还一直被幽禁的时候,居然提出来要将她们释放。在李弘看来,这是他为姐姐做的一点事,而在武则天眼中,就是儿子与自己作对!她不能忍受,从此她心里就没有这个儿子了,他就同任何一个眼中钉一样,她要将他除掉。

一天,正在陪同高宗和武则天一起吃饭的太子李弘突然暴毙,武则天很镇定,因为她早就知道这种结果,是她用药将自己的儿子毒死的。但是这件事对高宗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似乎感觉心力交瘁,再无力支撑了,他想把所有事情都交给武则天来打理。当然,这种荒唐的想法自然是又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他只好再继续培养新的太子。

李弘被毒杀以后,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然而,武则天感觉李贤又是她的威胁,她要李贤顺从她,但是这个儿子依然还是不顺从,母子矛盾重重。当时有一个叫明崇俨的巫师,他很懂得讨好武则天,还认为武则天有天子之相,深得武则天欢心。然而有一天明崇俨突然遇刺身亡,武则天非常气愤,又无法缉拿到凶手,她断定一定是太子李贤派人所为,又将李贤给废去,再派人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杀死。李贤被废以后,又立第三个儿子李显为太子。同年冬天,高宗逝世,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然而中宗在位不过两个月,武则天又耐不住,将中宗废掉,再改立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皇帝,即睿宗。睿宗即位,就纯粹是武则天的傀儡,政事由皇太后处理和裁决。

公元690年,武则天废掉睿宗,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自号“神圣皇帝”。

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她平定了边患,也换来了政通人和的局面,为开启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则天虽任用了酷吏,但也用了大量贤臣,比如狄仁杰等。她很重视任用有才之人,也有非常大度的一面。当时扬州一些官员反叛,其中就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骆宾王写了讨伐武则天的一篇檄文,言辞激烈充满谩骂,武则天读过之后不仅没有生气,还大赞他有才华。还有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在祖父因和高宗商议废掉武则天的事情家族被诛以后,她和母亲被发往掖廷为官奴,但是她聪慧好学,非常有才华。武则天得知此事,不仅没有因为她是上官仪的后人而将她除掉,反而将她留在身边重用,做了贴身秘书,这些都是武则天爱才的表现。所以在她的统治下,国家并没有退步,政局也很稳定。

只是到晚年,武则天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又犹豫了。如果让位给儿子,则天下就不姓“武”而要改姓“李”了,如果要让天下姓“武”,就得让位给侄子。这时候宰相狄仁杰进言说,儿子和侄子谁亲,陛下应该能够明断。这么一句话让武则天明白,当然是儿子更亲。

晚年的武则天生活奢靡,有一群男宠,这些男宠在武则天的宠爱之下,权势大增。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起政变,将武则天身边两位红极一时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杀死,武则天被迫退位,还政给中宗李显,恢复李唐国号。

同年冬,武则天病逝,与高宗合葬,留无字碑。她死后也并没有留下帝号,而是称为“则天顺圣皇后”。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死简介 唐高宗李治的儿子妃子王皇后

  中文名:李治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日期:公元628年  逝世日期:公元683年  职业:唐朝皇帝  主要成就:永徽之治  主要成就:唐朝疆域在其统治时期达到巅

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废皇后王皇后简介

唐朝人物中文名:王氏别名:王皇后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出生日期:约628年逝世日期:655年11月27日职业:皇后—废后夫君:唐高宗李治结局:皇后之位被废,被武则天虐待惨死

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并非无能之人,在位时期唐朝疆域最大

唐高宗李治,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第九子,女皇武则天的“丈夫”,一直被史学界认为“懦弱”和“无能”,本文通过对高宗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阐述,还原历史真实的高宗形象。>一、被历史误解的唐高宗李治>唐高

唐朝历史 李治和武则天之间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大唐王朝第三代皇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即便从长孙皇后的角度讲,他也只是嫡出的第三子。按照常理,太子应该是轮不到他做的。他于贞观五年,即公元631年被封为晋王。两年后,被遥授

唐朝 唐高宗李治皇后·王氏

王氏唐高宗李治皇后□□档案:姓名:王氏生卒年:?~655年籍贯:并州祁县(今山西文水)婚配:唐高宗李治封号:皇后王氏,并州祁县人,唐高宗李治的结发妻子,李治登基为皇帝以后被封为皇后。王氏和高宗也是世家

唐朝历史 唐朝最被低估的皇帝——唐高宗李治,他英明神武不亚于武则天

 唐朝最被低估的皇帝——唐高宗李治,他英明神武不亚于武则天  在各人印象里,都以为唐高宗李治是一名脆弱能干的天子。他受制于武则天,只知吃苦、毫无政

唐朝历史 唐高宗李治爱上武则天原因

唐高宗李治爱上武则天原因  则天武后当时正是太宗皇帝的一个侍女。依照唐朝皇室的规则,皇帝有一后、四妃、九昭仪、九婕妤、四佳人、五才人,三班初级宫女中每班又各有二十七人。以上所述统称为后宫佳丽,皆可承受

历史人物 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简介,李治和武则天的真实关系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贞观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开始

揭秘唐朝最怕老婆的十大政治人物都有谁

...层官员,云集一时,蔚为壮观。经过反复比较,我们认为唐高宗李治等十位同志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允宜称怕老婆政治人物,现予以公布。唐高宗李治主要事迹:唐高宗李治,系唐代第三任皇帝。对皇后武则天惟命是从,军国...

唐朝历史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爱情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爱情  “宫墙深深深几许”,就这样武媚娘一个人在寂寞的深宫中生活了几年,渐渐的武媚娘由懵懂的少年成长为风姿卓越的女子,她学习驯马,书法,希望太宗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