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采石矶大破金军

Posted 战船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采石矶大破金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采石矶大破金军

采石矶大破金军

岳飞死后,兀术欣喜万分。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二月,宋金签订第二次和约。南宋彻底成了金朝的属国。

那时的金国,由于连年征战,各种矛盾随之激化,所以和约签订以后,再也没有出兵南侵。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高宗心安理得地做起了他的“儿皇帝”,再也不准别人提收复失地、中兴宋室的话题。

绍兴十九年,海陵王完颜亮夺取金国政权,后于绍兴三十一年调集了60万大军,分几路南侵。

完颜亮狂妄地叫嚣:“此次将直捣临安,结束赵宋的统治。那时候,我会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为大家置酒庆功。”

将近20年的“太平盛世”,让南宋君臣早已沉溺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了,将领们以为从此便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因而放松了武备和训练。敌人突然入侵,使他们大为震惊。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和应急措施,战争开始时,南宋军队显得十分被动。虽然在西线和东线打了一些胜仗,但在淮西战场上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完颜亮亲自指挥中路大军,刚到清河口时,得知东西两路遭受挫折的消息,十分气恼,便不顾一切率军强渡淮河。宋军在老将刘的指挥下,一面派人把守河岸,一面选派谙习水性的士兵潜入河中,凿沉金兵的船只。完颜亮吃了败仗,转而进攻淮西。

淮西守将王权,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得到金军进犯淮西的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和家人抱头痛哭,不敢出战。他以劳军为由,将家里的金银细软装船运往外地藏匿,然后把军队移驻和州(今安徽和县)。朝廷三令五申,才缓慢向庐州移动,致使完颜亮顺利地渡过了淮河。王权见势不妙,未经批准,擅自放弃了庐州,一直逃到长江南岸的采石矶。淮河南岸的大片土地,全部被敌人占领。正在病中的刘得知金兵过了淮河,只好退守扬州,接着又退到瓜州,虽然同敌人打了一仗,却无法遏制金兵的攻势。不久瓜州陷落,刘退守镇江。这时,他病情日见沉重,已经无力指挥战斗了。

宋高宗得到紧急军报,一方面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到建康督师,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一方面又悄悄派人预备船只,做好逃亡海上的安排。宰相陈康伯得知高宗又要下海的消息后,连忙入宫劝阻,痛陈利害,才使他勉强镇定下来。

虞允文赶到采石矶,立即收编散兵,整顿队伍。有人劝他说:“形势已经无法挽回。朝廷给您的任务只是劳军,又不是督战,何必给别人承担罪责呢?”虞允文长叹一声,说:“国家到了这步田地,我怎能计较个人得失,一走了事呢?”

这时,完颜亮的大军已经逼近长江北岸,正在大造船只,准备渡江作战。虞允文毅然挑起了保卫江防的重担。他亲自上前线观察形势,只见江面上满是金军的战船。听探子报告,敌军约有40万人。虞允文凑集的部队,总数还不到2万。他召集统制张振、王棋、时俊、盛新等人商议对策,说:“敌军很快就要渡江。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凭险固守。敌人一旦突破江防,我们这1万多人就连逃跑也来不及了。大家都是国家柱石。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丈夫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我虽文弱,愿与诸君同赴国难,殊死一战!”他把战船分为五部,两部分布在大营东西两侧,阻挡敌军登岸;一部布置在长江中流,准备趁敌军半渡时发动攻击;还有两部埋伏在附近的隐蔽处,待机而动。

渔民听说金军就要渡江,自动组织了一批船只到宋军参战。这些名叫“海鳅”的渔船,没有风时,可以利用人力启动,方便灵活,行走如飞,成为南宋军队一支强劲的机动力量。正午时分,突然江风大作,完颜亮下令渡江。数百艘战船撑着满帆,乘风破浪,铺天盖地向南岸驶来。敌军凭着船多势众,气焰十分嚣张,根本没把宋军放在眼里,很快逼近了南岸阵地。

为了避开敌军的锐气,虞允文命令士兵暂作退让。敌军以为宋军不敢迎战,便一哄而上。谁知早已准备停当的时俊,挥动大刀,冲入敌阵。士兵们见头领身先士卒,个个热血沸腾,也跟着冲了过去。一时间,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宋军的气势反而压倒了登岸的敌军。

这时,江风突然停止,金军的战船失去了动力,寸步难行;而且金军不熟悉水道,缺乏水战经验,来不及采取应变措施。相反,南宋的海鳅船却有了用武之地。它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在江面上横冲直撞,金军的战船被击沉了十之八九,船上的金兵大多落水溺毙,只有少数人游回了北岸。

正当南岸激战之际,正巧有一股从光州败退下来的宋军,大约三百多人,途经采石。虞允文见了非常高兴,将他们召集起来,授以旗鼓,抚慰他们说:“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们可以高举战旗,从后山绕道而出,擂鼓呐喊,造成千军万马之势。敌人以为我们援军赶到,定会不击自退。这是一个立功赎罪的大好机会,请大家好好珍惜。”果然,当他们从后山鼓噪而出时,金兵以为宋朝的援军到了,不敢恋战,夺路而逃。虞允文命令部队乘胜追击,毙伤大量敌军。

这仗下来,总计歼敌四千余名,其中包括七名将领,还抓回了500名俘虏。逃回江北的残兵败将,被恼羞成怒的完颜亮全部处死。

战斗结束,虞允文传令摆酒庆贺,嘉奖有功将士。当天夜里,他又分兵向杨林口增援,并将部分“海鳅”调往上游,以防备敌军再次强渡。第二天,完颜亮果然发起进攻。由于宋军早有准备,金军损失了三百多艘战船。

完颜亮两次渡江失败,心灰意冷,准备烧毁全部战船,引军北还。这时,有人劝他说:“采石江防险固,不易突破,如果移军瓜州,定能顺利过江。”

虞允文得到军报,立即赶往京口,做好了防守准备,并命人日夜赶造脚踏车船,迎战敌军。

完颜亮来到瓜州,见宋军早有防备,又听说一支宋军经由海道北上,到了鲁西地区,准备断绝他的退路。探马又向他报告了李显忠到达采石替代王权职务的消息。李显忠本名李世辅,是南宋著名将领,曾多次打败金兵。完颜亮为此非常焦虑。更糟的是国内发生政变,金贵族完颜雍受各路将领和朝臣拥戴,在辽阳府(金的东京)当了皇帝。他一气之下,决定孤注一掷,命令部将在三天之内不惜一切代价渡过长江,违令者斩。

将领们被逼得走投无路,聚集起来合计对策,决定先置他于死地,然后与宋军议和。翌日清晨,大将耶律元宜率精兵袭击了完颜亮的行寨,将其乱箭射死。

金军与宋军议和后,向北撤退。采石矶之战以宋军得胜而结束。

战后,虞允文把兵权交给了李显忠。他来到镇江,看望了病中的刘,向他报告了采石矶大捷的情况。刘支撑着身子靠在床头对他说:“我是行将就木的人了,朝廷厚待我数十年,到了用人的时候,我竟不能报效朝廷。大功由你这样的文人创造出来,我真是惭愧死了!”

相关参考

一介书生竟能采石大破金兵40万 文臣虞允文

1161年10月金国皇帝完颜亮调集全国军队,合兵60万,兵分四路,对僻居东南的南宋发动全面进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宋高宗赵构竟然想解散百官,重蹈32年前的旧路,乘坐海船南逃。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军,两淮

一介书生竟采石大破金兵40万 大宋文臣虞允文

1161年10月金国皇帝完颜亮调集全国军队,合兵60万,兵分四路,对僻居东南的南宋发动全面进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宋高宗赵构竟然想解散百官,重蹈32年前的旧路,乘坐海船南逃。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军,两淮

一介书生竟能采石大破金兵40万 文臣虞允文

1161年10月金国皇帝完颜亮调集全国军队,合兵60万,兵分四路,对僻居东南的南宋发动全面进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宋高宗赵构竟然想解散百官,重蹈32年前的旧路,乘坐海船南逃。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军,两淮

虞允文是怎么死的 南宋大臣虞允文生平简介

...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三十二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公元1169年(乾道五年),为相,任用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的经典范例 北宋采石之战

【“文臣主战事,同仇暨敌忾”】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发生于绍兴末年,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渡江南侵。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灭。1148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的经典范例 北宋采石之战

【“文臣主战事,同仇暨敌忾”】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发生于绍兴末年,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渡江南侵。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灭。1148

历史人物 南宋最经典的一场战役,采石之战,1.8万人打败17万金兵

说到宋朝,大家公认的最大的弊病就是重文轻武,所以导致宋朝经济发达,但是军事实力弱,常被欺负。北宋被金军灭了之后,赵构就建立了新的政权,南宋,定都南京。在岳飞、韩世忠等积极抗金下,取得非常大的成果,但赵

采石之战是哪个朝代的?采石之战的简介及影响

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

采石之战是哪个朝代的?采石之战的简介及影响

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

宋代采石之战是在哪两个国家间打的?

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