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抗金名将岳鹏举
Posted 宋朝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抗金名将岳鹏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抗金名将岳鹏举
抗金名将岳鹏举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南宋爱国名将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一词中留下的豪言壮语。他赤胆忠心,战功卓著,为收复国土、中兴宋室,戎马一生,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最后竟惨死在昏君赵构和奸相秦桧手里。临死前,他仰天长叹,无限悲戚地说:“山河破碎,奸佞当朝,壮志未酬,死不瞑目!”
岳飞死了,他的英雄业绩和崇高精神,永为后人称颂。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岳坟、岳庙,至今仍是游人景仰的胜地。岳飞的精神与日月齐光!
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生。那时,金兵多次南下,他亲历了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的悲惨生活,从此立下了报国壮志。少年岳飞刻苦练习武艺,不满20岁,就能拉开300斤的硬弓。他还钻研兵法,鸡鸣起舞,更深夜读,爱惜时光。18岁那年,他觉得具备了报效国家的条件,打算离开故乡,投身于抗金的战场。
岳飞的母亲深明大义。一天,她把岳飞叫到跟前,深情地说:“如今国家多难,山河破碎,须眉男儿,理应为国效力。你的志向娘早已知道。去吧,家中的事情有我料理!”接着拿出一根钢针,叫儿子裸露脊梁,跪在祖宗牌位前面,然后躬下身子,在岳飞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血字。
岳飞深受感动。他满含热泪说:“孩儿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决不辜负您的希望。只是我走以后,家中无人照应,我实在放心不下。”
不等岳飞说完,母亲便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朝廷有难,报国为先。我身体还算硬朗,有你媳妇照料。你放心走吧!”
第二天一早,岳飞辞别了老母娇妻,背着行李卷上路。
崭露头角
起初,岳飞投身在“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麾下当一名低级武官。一次,他奉命带领100多名骑兵到金兵集结的大营侦察敌情,行至中途,突然前面尘土飞扬,只见大队金国骑兵迎面而来。他的军队已被敌人发觉,既不能后退,又无处躲避,士兵们不知如何应付。岳飞十分沉着,果断地对大家说:“金兵没有准备,我们可以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定能取胜!”说完,策马挥枪,带头冲入敌群。金兵猝不及防,乱作一团,胡乱抵挡一阵,便调转马头逃走。晚上,岳飞命士兵换上金军服装,潜入敌营,完成了侦察任务。
赵构即位后,岳飞随王彦渡过黄河。他作战勇敢,胆识过人,对王彦的稳健持重作风不甚理解。一次,他未经主将同意,私自率领几百人马离开大部队寻找战机,虽然打了胜仗,但由于和大部队失去联系,军粮断绝,陷入困境,随时有被金军歼灭的危险。他思虑再三,决定挥师南下,终于杀开一条血路,逃到了开封城下。
因为这种违纪行为,他被按照军法抓了起来,押解到宗泽帐下。
宗泽认为,岳飞这次擅自行动,理应受到严厉的惩处。但他望了望被捆的岳飞,英气勃发,气宇轩昂,心想:“像这样年轻有为的将领,实在不可多得。当此国家多事之秋,迫切需要人才,即使他违反军纪,未尝不可以让他戴罪立功。”想到这里,这个执法如山的老将,动了怜才之心。他站起身来,走到帐下,亲手解开了捆在岳飞身上的绳索,严肃地对他说:“你过去虽然立过战功,但违反军纪,应该受到惩罚。姑念你一片爱国之心,又是初犯,饶了你的死罪。以后要勉力杀敌,戴罪立功!”
岳飞对自己的鲁莽行为早已有了悔改之心。由于不听军令,一意孤行,尽管打了不少胜仗,但自己也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灭。他虽年轻气盛,却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宗泽对他的责备,无论怎样严厉,他都乐意接受,认为是对自己的爱护。
汜水大战
建炎二年春天,金军在河北太行山区清剿义军。宗泽命岳飞率军渡河,相机行事。岳飞接受任务后,以500名轻骑突袭胙城(今河南延津)。这里虽是敌人屯积粮秣、军械的重要基地,但兵力薄弱,守备松懈。岳飞放火烧毁了金军的仓库,挥戈北上,一夜之间深入敌后200多里,黎明时分已经到达汲县西面的黑龙潭和板桥一带。这里是敌军的大营。岳飞的500名精锐骑兵,突然闯进了营盘,士兵们从梦境中惊醒,来不及抵抗。宋军挥刀砍杀,如入无人之境。岳飞命令纵火烧营,杀死、烧死以及自相践踏而死的敌军不计其数;逃出来的敌军,包括千户长在内,全部当了俘虏。
岳飞虽没有进入太行山区,却打击了敌人的气焰,烧毁了敌人的军需物资,粉碎了敌人围剿太行义军的计划。
过了不久,金军又出动人马向汜(sì)水关进犯,宗泽命岳飞率兵阻击。等岳飞赶到关前时,已是次日清晨,金兵正在攻关。他顾不上喘气,拍马冲到阵前。这时,一个全身披甲的金军将领,骑着一匹白马,正在阵前耀武扬威,指挥部队进攻。岳飞驻马山岗,看得真切,便左手持弓,右手搭箭,一连发出三箭,敌将跌下马来。金兵见主将阵亡,乱作一团。岳飞命令击鼓进攻。他自己一马当先,冲入敌阵。金军无力招架,四散奔逃。他谢绝了汜水总兵的挽留,未作片刻休整,连夜向北疾进,全歼逃窜之敌。
岳飞攻打竹笋渡的计划,金兵早就得知,因而做好了战斗准备。他们估计宋军会在汜水关滞留,便安心休息,迎接翌日的战斗。敌人万万没有料到,接近四更时分,岳飞的骑兵就出现在竹笋渡前。经过一场激战,宋军全歼守军,占领阵地。金军统帅得知竹笋渡失守的消息,立即调遣主力部队进行反扑。那时,岳飞的部队只有三千多人,还不到敌人兵力的十分之一。两军相持了几天几夜,不见敌军进攻,大家有些疑虑。岳飞说:“敌军围而不攻,说明他们不知道我军的虚实,只要我们严守机密,完全可以坚持下去。到时候,自有援军到来。”
事实正像他判断的一样,几天过去了,敌军还是不敢贸然发动进攻。然而,另一个难题却逼着岳飞改变了被动的局面,那就是军粮告罄。他得采取紧急措施,主动出击,才能打破敌军的包围,赢得战争的胜利。这天夜里,岳飞出帐巡视,望见金营中灯火辉煌,心里突然一亮,想出了个破敌的计策。他精选300名勇士,埋伏在离竹笋渡不远的山脚下。三更时分,他让人悄悄出营,举起红色信号灯笼,向天空划了几圈。这时,山脚下便燃起了无数火把,排成一条长蛇阵,绕过山坡向竹笋渡奔来。这些火把是那300名伏兵举着的,每人一手两支,远远望去,犹如千军万马。
金兵不知是计,以为宋朝的援军到了,吓得拔寨逃走。岳飞见敌人中计,领兵追击三十多里,歼敌无数。第二天,金兵才知道根本没有什么援军,昨天夜里只是一场虚惊,于是调转马头,准备重新发起攻击。这时,岳飞的3000名壮士,早已向南撤退了。
岳飞的英勇善战,使老将宗泽十分高兴,便提拔他当了统制,又将一本珍藏多年的《阵图》赠送给他,关切地对他说:“这本书内容很好,拿回去仔细研读,对日后领兵作战大有裨益。”
收复襄阳
建炎二年,宗泽与世长辞。由于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金兵两次南下,不仅攻陷了建康(今南京市),又占领了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市)。惊慌失态的赵构逃到海上避难。在这危急时刻,岳飞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在建康周围与敌军周旋。六战六捷,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再加上韩世忠等爱国将领的坚决抵抗,才稳定了南宋王朝的偏安局面。金军北撤后,宋高宗又回到了临安。
那时,金兵完全统治了中原和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金人扶持的傀儡政权首领刘豫宣称,等到麦收季节,他们将与金国配合,挥兵南下,生擒赵构,消灭宋室。
朝廷认为当务之急是收复襄阳。这里是联系东南和四川的咽喉之地,占领襄阳,进可以北伐中原,退可以保卫江浙。岳飞受命肩负了攻取襄阳的重任。经过反复合计,他决定首先攻占刘豫统治区最南端的郢州。
郢州守将荆超,北宋时当过禁军,是一员猛将;城池坚固,屯粮充足。凭借这些优势,他拒不接受岳飞要他归顺的忠告。
围城已经好几天了,岳飞每日只在城下巡视,窥察敌军的防守破绽。有天回营,他立即召来部下商议,向王贵、牛皋等人做了周密的布置。接着传令: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发起进攻。
翌日辰牌时分,战斗开始了。霎时间,矢石横飞,战马嘶鸣,攻城的士兵潮水般涌向指定的突破目标。王贵、牛皋两员大将,按照岳飞的命令,率领勇士从敌军守备薄弱处攀上城墙,把“岳”字大旗插上了城楼,敌兵大乱。岳飞下令击鼓助威,士兵们很快从突破口涌入城中。荆超见大势已去,跳崖自杀。他手下的1万人马死伤过半,剩下的四散逃窜。岳飞又分兵两路,一路由张宝、徐庆率领,径取随州;一路由他亲自指挥,直逼襄阳。
襄阳守将李成,兵力是宋军的三倍。他仗着兵多将广,又有金兵作后盾,便率领所部出城40里与宋军交战。
岳飞见李成倾巢出动,却也小心在意。临战前,他登高眺望,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和敌军的情况,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众将不解其意。岳飞指点敌军的阵地说:“步兵应据险而战,他们却布在开阔地带;骑兵应纵横驰骋,他们却置于汉水之滨。虽有10万之众,全无用武之处,多有何益!”说罢,即命王贵领兵3000名,全用长枪迎战敌人骑兵;又令牛皋领兵3000名,冲击敌人的步兵。战幕拉开不久,宋军就占了上风。李成抵挡不住,仓皇逃窜。岳飞不费多大力气,便占领了襄阳;接着又收复了随州、唐州等六郡。不久,他又转战庐州(今安徽合肥市)一带,打得金军和伪齐军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岳飞英勇善战,又有谋略,常能出奇制胜。他注意掌握敌情,力求做到知己知彼。因此,他率领的这支部队,逐渐成了南宋抗金的主要力量。宋高宗任命他为统帅,后来又晋封他为武昌郡开国侯。这时他才32岁。
举兵北伐
建炎四年,岳飞率部第二次北伐,收复了商州。十月,第三次北伐,粉碎了叛徒李成的反扑。
这时,金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变乱,刘豫的靠山粘罕自杀,军权又落到了兀术手中。兀术看到刘豫这个傀儡屡战皆败,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便亲自领兵捕杀了他。伪齐政权从此灭亡。
绍兴九年(公元1138年),秦桧当上了宰相,宋金达成和议,南北形势有所缓和。时隔不久,兀术单方面撕毁协议,向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宋高宗不得不下令抵抗。
岳飞对形势的发展早有预料。在休整的一年中,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士兵的操练,因此斗志更旺,战斗力更强。他首先打败了金国的昭武大将军韩常,收复了颖昌、陈州;接着又打败了金将漫独化的部队,收复了郑州、西京;然后将部队分别派往各处略地。
绍兴十年七月,岳飞率领少量人马进驻郾城(今河南漯河郾城)。金兀术得知消息,十分高兴。他想:“生擒岳飞的时机到了。”立即率领四员大将、1.5万精兵,在郾城外摆开了决战阵势。
金军的正面是“铁塔兵”,即三骑为一组的骑兵,人和马都披上两层铁甲,看起来有如一座铁塔,担任正面冲击。两侧是“拐子马”,这是金兀术专门训练出来的两支精锐部队。在以往的战斗中,铁塔兵和拐子马冲锋陷阵,刀枪不入,每战必胜,几乎没有败阵的记录。岳飞手下的将士不曾见识过,异常胆怯。岳飞早有思想准备,想好了相应的对策。他对部下说:“这两支敌军,都以坚甲护身,虽然能挡刀枪,但行动极为不便。一旦跌倒,就很难站立起来。我军可将刀斧绑在长杆上,专砍敌骑的马腿,破了拐子马,铁塔兵就无能为力了。”大家按照他的吩咐做好了准备工作。
战斗开始后,岳云将士兵列成横队,等到敌军靠近时,奋力出击,专砍马腿;另有部分手握钩镰枪的士兵,等铁塔兵坠马后,先用铁钩钩去头盖,然后顺手削掉他的头颅。这一着果真奏效。战不多时,金兵便溃不成军。杨再兴的援军又从后面攻击,金兀术腹背受敌,无心恋战,在几个贴身卫士的护卫下,仓皇向北方逃窜。岳飞大破了铁塔兵和拐子马,取得了郾城大捷。接着,又在距开封四十多里的朱仙镇,打了一场硬仗,消灭了大批敌人。
逃回汴京的金兀术情绪沮丧,无限感慨地对左右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啊!”岳家军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
惨遭杀害
朱仙镇大败兀术的消息传开后,震撼了中原大地。父老们争相挽车牵牛前来慰劳。人民纷纷组织义军,打起岳家军旗号,到处打击金军;有的积存粮食,准备迎接岳家军来临。
岳飞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每次大败金兵,他都告诫部下:“敌人并没有全被消灭,中原百姓还挣扎在水火之中,大家要勉力战斗,共赴国难,千万不要松懈战备。”
金兵势去,自燕京(今北京市)以南,金人的号令已不通行,军心骚动,士气瓦解,将领们暗结岳家军,将军韩常准备率5万骑兵来降。金兀术见大势已去,命令随军老小先行北渡黄河,自己也准备随时逃跑。如果南宋要乘胜收复失地,这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岳飞准备乘胜北上,并上书高宗,请求各路宋军发起总攻,恢复中原,直捣黄龙(即黄龙府,金的老巢,在今吉林省)。宋高宗却不以为然。就在这胜利在望的时刻,岳飞接到了朝廷撤军的命令,一天之内连发了12道金牌。他顿足捶胸,悲愤交集,泪流满面地对部下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岳飞回到临安,陷入了奸相秦桧精心编织的罗网,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监狱。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被秦桧杀害。那年他39岁。
相关参考
吴玠简介:北宋枭雄吴玠独守大散关的抗金名将 吴玠(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
宋朝名将韩世忠简介 韩世忠,字良臣,是南宋时期又一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南宋抗金战争中,出现过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以韩世忠和岳飞最为著名,所以宋人总以韩、岳并称。韩世忠是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名将,一生铁
宋朝名将韩世忠简介 韩世忠,字良臣,是南宋时期又一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南宋抗金战争中,出现过无数的英雄人物,其中以韩世忠和岳飞最为著名,所以宋人总以韩、岳并称。韩世忠是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名将,一生铁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
吴d(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
杨再兴简介历史上对于杨再兴事迹的介绍很少,在杨再兴简介中介绍到杨再兴是南宋时期对抗金军的注明将领。他本来是曹成的部下,后来在和岳飞多次交战中,被岳飞收降。杨再兴简介中提道,他在归服岳飞后,一直跟着岳飞
《宋史·杨再兴传》杨再兴,贼曹成将也。绍兴二年,岳飞破成,入莫邪关。第五将韩顺夫解鞍脱甲,以所虏妇人佐酒。再兴率众直入其营,官军却,杀顺夫,又杀飞弟翻。成败,再兴走跃入涧,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我
《宋史·杨再兴传》杨再兴,贼曹成将也。绍兴二年,岳飞破成,入莫邪关。第五将韩顺夫解鞍脱甲,以所虏妇人佐酒。再兴率众直入其营,官军却,杀顺夫,又杀飞弟翻。成败,再兴走跃入涧,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我
宋朝人物本名:牛皋字号:字伯远所处时代:宋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汝州鲁山出生时间:1087年去世时间:1147年主要成就:抗击金军、平定钟相、杨幺官职: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牛皋人物生平打猎养家关于牛
宋长内忧外患不断,名将辈出,我们熟知的故事就要岳家军和杨家将(杜撰的多),今天我们看看北宋8大名将,看看他们都有谁,谁又是宋朝第一名将。第七位:刘锜。南宋抗金名将。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战争中屡立功勋。